本书是约翰·H.杰克逊毕生研究的结晶,是其学术探索的新高峰。该书不仅对2008年所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做出了准确的预测,而且就如何加强经济全球化的管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本书的前三章,概述了当今世界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和国际机构的现状或“境况”。第二部分分为两章,主要探讨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机构,它的历史和实践为普遍适用的国际法律和政策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教训”。特别是经关贸总协定发展起来的、在WTO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庞大而引人注目的“法理”,深刻地揭示了国际法及其机构在概念方面的争执,包括主权问题及前面所提到的有关延伸问题的分歧。第三部分有选择地和简要地考察了一些有助于将来更好地理解世界法律体制的分析模式和方法(第六章),然后利用这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扼要分析了几个具体的体制和政策问题,并修改(但不一定要丢弃)了一些关于国际法基本原则和逻辑的传统概念(第七章)。
中文版导言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译者导读
第一部分 国际法基础理论面临的挑战
第一章 导论:21世纪相互依存世界中的国际法和国际经济法
第一节 时代的挑战与理论的变化
第二节 现实基础:变化、依存、全球化和调整中的世界局势
第三节 国际法的影响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国际法基础理论面临的挑战(简要展望)
第四节 概述与路线图:本书结构体系
第二章 现实世界对国际法的冲击:国际法和国际体制基本假定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导论:面临的挑战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
第二节 情势和条件
第三节 国际法及其缺陷
第四节 国际经济法
第五节 国际组织法
第六节 结论:面临挑战的国际法律制度
第三章 现代国家主权:研究过时概念的新方法
第一节 国家主权与国际法基础逻辑
第二节 传统的威斯特伐利亚主权概念:已经过时和不再可信
第三节 主权概念潜在的有效政策目标
第四节 对本书第一部分的感想与思考:变化中的国际法基础
第二部分 世界贸易组织
第四章 作为国际组织的WTO:制度演变、组织结构和主要问题
第一节 国际经济法中的WTO及其与一般国际法的关系
第二节 WTO的政策目标与优先选择
第三节 历史背景:从布雷顿森林到坎昆和香港
第四节 世界贸易组织:条约与制度结构
第五节 WTO的制度问题
第六节 WTO规则与成员方域内法律体系
第七节 WTO主题议程的范围:权限问题
第五章 WTO争端解决机制
第一节 独一无二、彪炳史册并充满争议的WTO争端解决机制
第二节 GATT自下而上的争端解决机制的实践历程与乌拉圭回合的改造
第三节 国际争端解决之复杂的政策目标:两难境地、目标平衡与互不相容的原则
第四节 WTO争端解决机制目前的组织结构与运行
第五节 WTO争端解决实践的10年:1995~2005年
第六节 关键法理问题之一:WTO法律与国际法的关系——在主权方面的冲突
第七节 关键法理问题之二:引导司法裁决技术的结构性原则
第八节 关键法理问题之三:条约之解释
第九节 关键法理问题之四:争端解决报告与域内法
第十节 关键法理问题之五:遵守与实施
第十一节 争端解决的组织结构问题与改革建议
第十二节 第二部分的展望与结论:GATT/WTO体系的经验
第三部分 解决途径的探索
第六章 政策分析路径和思维实验
第一节 第三部分和第六章概述
第二节 主权迷阵:概念的切片分析
第三节 政策分析模型:(至少)三维迷阵
第四节 经济学与市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失灵的思维实验
第五节 宪政思维
第六节 司法机构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第七节 界面理论:多元化世界的全球化管理
第七章 例示性适用
第一节 例示性适用——细节与多维的把握
第二节 WTO及其“宪法”:机构设置细节与动态演变
第三节 投资与国际规则
第四节 环境政策
第五节 卫生健康、全球化与国际组织
第六节 人权与国家主权
第七节 联邦体制案例:美国与欧盟之间权力分配之争
第八节 联合国与武力之使用:与时俱进的宪政主义
第八章 影响与展望:结语
附录
一 乌拉圭回合《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框架和有关决定
二 有关的法律条文和规则表
三 有关的案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