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勃是一位精通戏剧艺术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太有戏剧性了,看惯了散慢不惊的小说之后,读到这样讲究形式的小说,真的有一种亲切和惊喜。
董立勃的小说题材主要来自于西部,特别是他最为熟悉的生产建设兵团的故事。荒凉、原始、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深深烙印着现代政治的人间故事,如此不直辖市地共存在他的小说中,引发出充满野性活力的原始冲动、政治权力下的生存定律等一系列具有戏剧色彩的人物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太阳下的荒野(董立勃中短篇小说)/博格达文学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董立勃 |
出版社 | 新疆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董立勃是一位精通戏剧艺术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太有戏剧性了,看惯了散慢不惊的小说之后,读到这样讲究形式的小说,真的有一种亲切和惊喜。 董立勃的小说题材主要来自于西部,特别是他最为熟悉的生产建设兵团的故事。荒凉、原始、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深深烙印着现代政治的人间故事,如此不直辖市地共存在他的小说中,引发出充满野性活力的原始冲动、政治权力下的生存定律等一系列具有戏剧色彩的人物故事。 内容推荐 《博格达文学丛书》是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抓、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策划、新疆人民出版社精心编辑出版的一套文学书籍。一共收录了六位作家的十本著作,总计有二百多万字。《博格达文学丛书》推出的都是目前新疆各个文学门类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也是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周涛和刘亮程的散文、董立勃和赵光鸣的小说、韩子勇的文学评论和文化随笔,还有沈苇的诗歌,都在新疆新时期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录 短篇 马刀和箫 老步枪 兄弟 某日 六月的冰雹 一只叫虎子的猫 多年以前和以后 长篇 冻土 暴雨 野娘们 这个月亮并不太亮 响泉 试读章节 马刀和箫 1 最后一个叛匪倒下了,被一把马刀刺倒的。马刀没有马上抽出来,一只大手握着马刀的把子,使劲转拧了一下,让血从马刀的血槽间喷出来。手和胳膊全成了红的。接着才把马刀慢慢抽出来。血顺着刀尖往下滴。滴到带沙子的土里,马上渗下去,只留一点印痕。好像这块土地,太干渴了,渴得连血都要喝了。 把马刀举起来,举到眼前,他看了看,看到上面的血,在冒着热气。他想把上面的血擦掉,又把刀向下插去。不是插到敌人身上,是插到土里面。一下子把整个刀身全插到了土里。再拔出来时。一点血迹也没有了,干燥的沙土把血擦了去,刀身亮光光的,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他一脸黑黑的胡子。他好像有一个多月没有刮胡子了。 不远处,有人喊他,营长,这里还有一个。 提着马刀走过去,走向一辆马车。马车边上围着几个兵,举着刀拿着枪。马车带着个布篷,还有个带布帘的门。布帘挡着门,里边是个什么人,还看不见。但他知道,不会是个叛匪。要是叛匪,就不会喊他了,他手下的人,早就给收拾掉了。 走到布帘跟着,用马刀轻轻一挑,那布帘就飞走了。里边果然有一个人。不过,他还是愣了一下。他想到不会是个叛匪,可他没有想到会是个女人。并且还是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女人。 女人的头发盘成了一个髻。女人的耳边还有一个环。女人的身上穿着带襻大襟衣衫,女人脚上套着的鞋子还绣了花。 女人的面前放了个包袱。包袱上横着一根圆圆的比指头粗一点的竹筒。 女人坐在那里,坐得很直。但眼睛却闭着,好像睡着了。表情也和睡着了一样,好像一点儿也不知道发生在四周的事。又好像她什么都知道了,不用看,就知道已经发生了什么,还会发生什么。 旁边有人喊,杀了她,叛匪的女人也是敌人。 身边有人把刀伸向车里的女人。 营长挥了一下手,让刀退到一边。他手里有刀,要杀,用不着别人的刀。可他不会随便杀一个人。他和他的队伍,所以能老打胜仗,就是因为不乱杀人。 营长说,你是什么人? 女人说,我叫雪儿。 营长说,你是他们的什么人? 女人说,我是他们抢来的。 营长说,他们抢你干什么? 女人睁开了眼,看着营长,没有说话。可她的眼睛会说话,她的眼睛眨了眨。营长听到了回答,营长身边的人也听到了她的回答。 营长说,那好吧,我们放你走。 女人说,我不走。 营长说,你为什么不走。 女人说,我没有地方可走。 营长说,你可以投靠你的亲人。 女人说,我没有亲人。 营长说,你的家呢? 女人说,我没有家。 营长说,你没有家怎么活? 女人说,你们没家怎么活? 营长说,我们是男人。我们打仗。 女人说,只要男人不被全都打死,女人就能活。 营长用马刀指着包袱问,这里边是什么。女人说,是衣服。营长没有问那个竹筒是什么。因为那是个竹筒,不用问,一看就知道。营长不问,偏要叫雪儿的女人告诉他,雪儿说,这是箫。 营长是西北人。头一回见到箫。 2 雪儿没有走。营长也没有走。整个一支队伍都没有走。这不是雪儿的事,也不是营长的事。这和一道命令有关。这道命令从北京传下来。让打到西边的部队,放下刀枪,拿起农具,开荒种地。一边保卫边疆,一边建设边疆。 营长还是营长,只是由骑兵营的营长变成了开荒营的营长。就在把带血的马刀插进去擦去了刀上血的那个地方,营长带着人开出了第一块地,挖出了第一座地窝子。 雪儿也成了这个地方的第一个女人。 挖出的第一座地窝子,营长让雪儿住进去。一大早,大家全去地里干活了,雪儿还在睡觉,没有人来叫雪儿去干活。到了吃饭时间了,炊事班的人来了,说营长安排的,让雪儿去吃饭。别人吃包谷窝窝头,让雪儿吃漂着油花的面条子。吃过饭,还让雪儿提一桶热水回去,回到房子里,雪儿用热水洗过身子,雪儿就把门半开着,雪儿就穿着长衫子,里边什么也没有穿,雪儿听到外边有脚步响,就会侧起耳朵听一听,可所有脚步声都是越听越远,一直到听不见了。 雪儿去找营长。雪儿穿着旗袍。旗袍两边开着衩,露出白白的腿。雪儿走着。走着路的男人,看到雪儿走过来,都不走路了。不会走路了,不能走路了。全傻了呆了。 营长在营部。营部也是土房子,不过,房子里的墙上贴着画像。画像的旁边,挂着营长的马刀。马刀像是忠实的卫士,守卫着画上的人。 雪儿进去,没有注意画像还有马刀,她的眼睛只看着营长。营长的胡子已经刮抻了。就是用马刀当镜子,蘸着雪水把胡子刮掉了。没有胡子的营长,看起来真年轻。 雪儿对营长说,弟兄们太辛苦了,你们对我太好了。我也不能白白地住你们的,吃你们的。这样吧,你给排着队,让弟兄们轮着到我屋子里去。当然你想去,什么时候都可以去。 营长对雪儿说出这样的话,没有太吃惊的样子。雪儿一直没有说出自己是做什么的。可全营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她是做什么的。营长知道雪儿迟早都会来给他说这些话的。 P3-6 序言 博格达是天山的一个主峰。博格达峰上的雪融化为水,为新疆土地的美丽和丰饶,一直在默默奉献着。文学如水,润物无声,同样浇灌和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和情感世界。这么看来,用博格达作为一套文学丛书的名字,确实是比较贴切的。 《博格达文学丛书》是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抓、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策划、新疆人民出版社精心编辑出版的一套文学书籍。一共收录了六位作家的十本著作,总计有二百多万字。《博格达文学丛书》推出的都是目前新疆各个文学门类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也是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周涛和刘亮程的散文、董立勃和赵光鸣的小说、韩子勇的文学评论和文化随笔,还有沈苇的诗歌,都在新疆新时期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新疆的各项事业一样,六十年来,在党的阳光普照下,通过各族文学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新疆文学事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数量到质量、从体裁到题材等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作家协会成立,只有会员七十多人。如今,各民族会员已达到两千人。发表出版的各类文学作品,已多得无法统计。其中许多优秀作品,也成了在全国范围内被关注的经典。 文以载道,在我国社会前进的漫长曲折的道路上,在每一个历史变革的重要关头,文学一直发挥着启蒙教化宣传鼓舞的重要作用。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始终是中华文明史的骄傲和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和心灵。新中国成立以后,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自治区多民族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始终高度重视,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诞生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优秀作家和作品,理应得到关注、尊重和推崇。《博格达文学丛书》的出版,正是我们这种意愿的表达。 新疆文学是天山顶上那片圣洁的白雪,也是雪水消融后在戈壁大漠间奔腾的大河。这条大河,是新疆各民族作家的汗水和心血汇成的。由于篇幅所限,《博格达文学丛书》无法将更多新时期优秀作家的作品入选,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如章德益、韩天航、丰收、王刚、巴格拉西、阿拉提·阿斯木、夏木斯·胡玛尔、叶尔克西等,都取得过显著的创作成绩。在这个时候,我们尤其不能忘记那些已经逝去的文学老前辈,如艾青、刘萧芜、王玉胡、安静、邓普……还有曾经在新疆工作生活过的著名作家,如王蒙、陆天明、杨牧、周政保、红柯……正是几代作家的共同努力,新疆文学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发展繁荣。 这是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是祖国的一块博大的土地,伟大的时代和热土,必将会催生优秀的作家和作品,这一点已经得到证明。我们殷切希望在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在我们辽阔壮丽的新疆,有更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诞生。 李屹 2009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