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迈尔斯一生写过20多部著作,其中最受人喜爱的是有关人生的成功与幸福,有关良知、信仰、道德、自由与责任等领域的随笔作品,这方面最著名的有:《自己拯救自己》、《品格的力量》、《金钱与人生》和《人生的职责》。他的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对西方乃至世界许多国家近现代道德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改变了亿万人民的命运,在全球畅销100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各国的年轻人最喜爱的人生教科书。
本书为《人生的职责》,是人生丛书的最后一本。在本书里,作者详细列举了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那些最优秀而勇敢的男女为世人做出的杰出人生典范。
斯迈尔斯一生写过20多部著作,其中最受人喜爱的是有关人生的成功与幸福,有关良知、信仰、道德、自由与责任等领域的随笔作品,这方面最著名的有:《自己拯救自己》、《品格的力量》、《金钱与人生》和《人生的职责》。他的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对西方乃至世界许多国家近现代道德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改变了亿万人民的命运,在全球畅销100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各国的年轻人最喜爱的人生教科书。
斯迈尔斯的人生丛书主要探讨决定人生的成功与幸福的因素。他认为,人类文明中那些历久弥坚的优秀道德传统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会过时,都不应被人们抛弃。人生的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遵循了这些古老的优秀道德品行,人们才能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功和获得幸福。这些道德品行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自立自救、诚实公正、耐心仁慈、勤奋节俭等。抛弃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行去寻求什么窍门、捷径、点子,都不会获得人生真正的成功和幸福。这些因素不但是个人,也是民族和国家走向繁荣幸福的永恒的不二法门。
本书为《人生的职责》。
人们并不仅仅是只为自己而生存。除了为自己的幸福而生存以外,他也为别人的幸福而生存。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履行的职责。富人和穷人都不例外。对某些人来说,生活是快乐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生活是痛苦的。但是,最有价值的生活却绝不是那种只追求自我享乐的生活,甚至也不是那种沽名钓誉的生活,而是那种在每一项美好的事业中都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做一些给社会带来希望和益处之工作的生活。
海尔洛克勒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圆心,它被许多同心圆所环绕。从我们自己的圆心出发,第一层圈出现了——这是由父母、妻子和孩子组成的圈;第二层圈是各种亲朋好友关系;然后是自己所属族群的同胞关系;最后,是与整个人类这个种族的关系。
要想在人世间能够始终如一,并坚定地履行我们对上帝和对人类的职责,这就需要对上帝赐予我们的所有能力进行开发和培养。上帝确实早已把一切给了我们。正是上帝那至高无上的意志在引领和指导我们的意志;正是那些有关是非、善恶、美丑和好坏之类的良知使得我们在今生履行对人类的责任,在来世履行对上帝的责任。
职责的范围是没有固定的界限的。它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在我们的一生中,无论我们是富有还是贫困,是幸福还是不幸,我们都无法选择,但我们却能够选择去履行那些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处不在的职责。不惜一切代价和甘冒一切风险地遵从职责的召唤,这是最高尚的文明生活的本质体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伟大的事业都值得人们去为之奋斗、值得人们为之神往、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把责任这一概念同士兵的职责相联系。我们还记得在庞培①古城中因履行职责而死在他的工作岗位上的那位异教徒卫兵吧,那是发生于1800年前的事情。当时,庞培古城附近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庞培古城被火山灰彻底埋葬。这位士兵是一位真正的战士。当火山爆发时,别人都在仓皇逃命,唯有他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因为那是他的职责。当时,他被安排守卫那个地方,而他也绝无退缩之意。他因吸入火山灰中过多的硫化气体而窒息死亡。他的身体化作了灰尘,但他的精神却永存于人类的记忆之中。今天,我们仍能在那不勒斯的巴尔波尼可博物馆中看到这位士兵曾经使用过的头盔、长矛和胸铠。
这位战士真可谓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出色地完成了他的职责所要求他做的事情。恭顺地服从职责的召唤,即服从父母、服从师长、服从长官等的召唤,这是每个希望自己品行正直的人不得不认真学习的课程。从少年时代开始,人们就应该开始学习和养成听从责任的召唤这样一种恭顺的心态。尽管生命是有限的,但我们必须听从职责的召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职责,从其最纯粹的形式上讲,它是那么地具有强制性,以至于一个人在尽职尽责的过程中根本就忘却了自身的存在。这就是职责的核心所在。它要求我们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能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而应当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也许拿1800年前庞培古城那位英勇的士兵作典范,时间久远了点,那就让我们看看新近的一个例子吧。1852年2月27日,航行在非洲海岸的“伯克哈德”号船只的失事谱写了一曲19世纪的英勇战士们壮丽的人生死亡之歌。当该船缓慢地沉入大海的波涛之下时,威灵顿公爵正在参加英国皇家学会的一个宴会。当船只失事的消息传到英国时,麦考雷说道:“我注意到(美国当时的部长劳伦斯先生也这么认为),在公爵对他死去的士兵的颂词中,根本就没有提及‘勇敢’一词,而总是谈到他们的纪律性和服从。他多次重复这个意思。我猜想,在他眼里,勇气已被视作一个当然的东西了。”
职责就是自我牺牲。它不仅仅是毫不畏惧。古罗马的角斗士以狮子般的勇敢同狮子进行搏斗,他这样做,是受到观众的热情的刺激。西班牙冒险家皮萨罗特别能吃苦耐劳,但他是受到热爱金子的驱使,他的冒险是为了金条。
“你希望成为伟人吗?”圣奥古斯都问道,“那么,请从小事做起吧。你渴望建筑一个高耸入云的大楼吗?那么,首先好好地在底层打好坚实的基础吧。你建的大楼越高,你打的地基就必须越深才是。温和的谦逊是美丽的王冠。”
最美好的责任是在秘而不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完成的。以这种方式履行职责可以把事情办得忠诚而高贵,而且可以不必遵循那些明哲保身的日常规范,可以使自己的行为不在世人面前像发布广告一样四处宣扬。这种职责服从并遵奉许多信念和神圣的准则,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使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从履行对人类的永恒义务出发。我们的邪恶或不顾后果的行为每天都会引发许多罪过,长此以往,人性迟早会远离我们而去。
那么,人们怎样才能学会履行自己的职责呢?这方面是否存在某些困难呢?首先,存在着无处不在、永恒的对上帝的责任感。然后是其他的职责——对家庭的责任;对我们邻居的责任;主人对仆人的责任和仆人对主人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当然也存在国家对公民的责任。
这些职责中的许多责任都是在私下里履行的。大家对公共生活的内容也许一清二楚,但在私生活中却存在人们无法看见的东西——灵魂和精神的内在生活。我们可以自主地选择这种生活,可以决定它是否有价值。没有人能毁灭我们的灵魂,它只能被它自己的自杀而摧残。如果我们使自己和别人变得更好一点、更圣洁一点和更高贵一些,那么我们也许就做了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下面讲述一位美国的立法者恪尽职守的故事:
100多年前的一天,在新英格兰发生了一次日食现象。当时,天空变得非常黑暗,似乎末日审判马上就要来临了一样。康涅狄格州的议会正在召开例行会议。当天空变得如黑云压城一般黑暗时,一位议员建议休会。这时,一位年迈的清教徒议员、来自斯达姆福德的达文波特先生立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并说道,即使末日真的来临了,他仍然希望自己坚守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此,他建议在议会大厅点上蜡烛,以便议会能继续履行它的正常职能。坚守自己的职责岗位是这位明智老人的忠实信条,他对自己的信条践履躬行。
有一位身体很瘦弱的人,他花费大量时光用于慈善工作上。他去探望病人,在病人悲惨的家里,坐在他们旁边与他们谈心,照料他们,以各种方式帮助他们。他的朋友劝告他别耽误了自己的正经事情,并恐吓他,那些肺病患者和快要死亡的人会把病传染给他。但他不为所动,他以坚定而又简短的话回答他的朋友:“我为我的妻子儿女照管好自己的事情,但我也认为,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他去关怀那些不是他家人的人们。”
这就是一个心甘情愿尽职责的忠实仆人的真诚话语。捐献钱财给别人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恩人,只有那些把自我奉献给别人的人才是别人的恩人。捐献钱财给别人的人也许会在人世间名声大噪,但只有那些奉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灵魂的人才会被别人敬爱。前者也许会被人们遗忘,而后者则会被人们永远铭记在心,因为他在人间传播的美好影响永远不会随着他生命的结束而消逝。
那么,职责的基础是什么呢?于连·西蒙曾写过一本有价值的书:《论义务》。在书中,作者认为职责的存在有赖于自由的出现,职责与自由密不可分,息息相关。正如人们为了塑造自己的人格品性而需要自由一样,为了履行公共职责,人们必须生活在自由之中才行。人们有思考的自由,就必须要有行动的自由才行。当然,自由的权利有时也许会被人们用来干邪恶的事情而不是干美好的事情。多数的暴政比单个人的暴政更加邪恶、更加可怕得多。美国学者梭罗说过,现代自由只不过是把人们从封建制的奴隶变成了舆论的奴隶而已。
被所有的人都一致喜爱的自由,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出现得比较晚的理念。在远古时期,那些所谓“自由的”人享有由奴隶为他们服务的权利。不但整个国家存在奴隶制,家庭也存在着奴隶制。正如在君主制下存在着奴隶制一样,在共和国里也存在着奴隶制。罗马共和国最节俭的家伙、年迈的卡图竟然把年老的奴隶活活杀死,以免除供养他们的负担。而那些体弱多病的奴隶则被送往位于台伯河上的埃斯库拉比岛上,任凭他们被疾病或饥饿折磨而死。在罗马帝国,罗马的普通民众是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在英国也是一样,当穷人再也得不到寺院的赈济以后,国会制定并通过了一项济贫法,作为对穷人丧失自由的补偿。
P2-6
1856年我写成《自己拯救自己》一书。三年后的1859年我把它付梓出版。这本书的创作动机显然是由一次并不怎么引人注目的事件所激发的。当时,我给利兹市一些苦难无助的年轻人作了几次有关人生问题的讲座,这些讲座都是在一个曾经被辟为临时霍乱病房的地方举行的。在演讲中,我尽力让他们明白:在人生的历程中,人们的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们自身的努力——依靠自己的勤奋、自我修养、自我磨炼和自律自制;但首先是依靠诚实、正直和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正是这些品行塑造了人类坚毅果敢的人格品性。
这些演讲的效果之好远远超出了我所预期的程度。后来我发现,那些曾经听过我的讲座的许多年轻人,在他们长大成人后,都走上了一些讲信用、负责任和对社会有益的工作岗位;他们中的一些杰出人物甚至把自己在人生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归因于我的那些讲座对他们的启发,他们甚至称我的那些演讲内容成了他们一生的“精神导师”。
受到这种情景的鼓励,我准备就上述主题撰写一本书,毕竟,书籍要比口头语言流传更广。于是,每当白天的繁杂事务结束之后,我就把晚上的闲暇时光用于写作本书的准备工作上了。我把自己要写的书取名为《自己拯救自己》,因为当时我发现没有比这一名称更切合主题的词了。尽管“相互帮助”也像“自己拯救自己”一样是一个很好的词语,但我最终还是没有采用它。
当《自己拯救自己》一书于1859年11月在英国首次出版后,该书立即获得了我始料未及的欢迎和赞誉。在当年的11月,该书在英国连续重版四次;接着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欧洲每个国家出版发行,最远是在印度和日本也被翻译出版。1871年在日本首次出版时,发行量竟达150多万册,成为日本人民最喜爱的书。在美国,《自己拯救自己》一书的出版次数和读者群远远超过英国。本书刚在英国出版,在美国就马上出现了该书的盗版,而且对该书的盗版可以说是泛滥成灾。但作为该书作者的我对此无能为力,因为盗版行为受当时美国法律的保护。
在《自己拯救自己》一书出版后,我又投入到其他一些书的写作中去。接着,我写作了《品格的力量》一书并将它在1871年出版。在这本书里,我把那些曾在人世间生活过的最优秀的男女的高贵而壮丽的人生图景展示在年轻人面前,力图给他们的心灵以震撼力。这似乎是一种影响和塑造年轻一代高贵的心灵素养的途径。“某些人主张,”伊沙克·迪士累利先生说,“不要去了解作家的个人经历,只要阅读作家的著作就行了;然而,我却经常发现作家个人的经历比作家的作品更加妙趣横生。”这种说法正是我一直在追求的著书模式。普卢塔克曾说过:“从许多杰出人物的辉煌业绩里很难发现一个人的德行或邪恶,相反。从一个人说话的口气、简短的言论或某些玩笑中,却能找出他那区别于伟大业绩的真实人格品性来。”
五年后的1875年,《金钱与人生》写作完毕并出版了。在这本书里,我赞美了劳动的尊荣,建议人们勤俭节约以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并为他们的家庭提供一个幸福的基础;为此,人们应该过一种清白的、有节制的和坚毅果敢的生活,避免暴饮暴食带来的灾祸。此外,我也建议人们不断修养和提高自己的优点。德行和宗教情感,这不仅是个人和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社会得以和谐运转的条件。
在《金钱与人生》出版五年后的1880年,我又写成并出版了《人生的职责》一书——这是我写的人生丛书的最后一本。我希望这本书也像前几本书一样受人们喜爱。我力求尽我最大努力去做好任何事情。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在《人生的职责》一书里,我详细列举了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那些最优秀而勇敢的男女为世人做出的杰出人生典范。
伟大的功绩都是伟大的遗产,后代将从中受益无穷。通过了解我们的先人的所作所为,我们就能知道人类在未来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业绩。一个伟大的人生,尽管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终结,但是,它将永远是展示人类力量的里程碑。谁能登上人生职责的最高峰,谁就是他所属的族群中最杰出的人物。
人生的职责像天空的星光一样照耀着大地;
那抚慰、救治人类并给人类带来福音的慈爱之心
就像大地的鲜花一样撒满人间。
1880年11月于伦敦
“斯迈尔斯先生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贡献了非常优秀的作品。他以犀利而又睿智的笔调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目标、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服从、生活的激情、生命的力量、良心的自由、信仰的伟大等人生的真谛,把上苍赋予我们的脆弱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华成了具有高贵品格和坚强意志的精神生命。”
——英国《观察家》杂志
“塞缪尔·斯迈尔斯先生的这套人生丛书给千百万读者带来的积极有益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套丛书的内容务实、健康而且鼓舞人心。”
——《哈泼》月刊杂志
“斯迈尔斯先生的人生随笔作品的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它们值得被所有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们所宣扬和引用。在此,我们衷心予以推荐。”
——《教会评论》月刊
“一切荣誉属于:那些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传播抚慰、安定和拯救知识的人,那些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信仰的人;那些救助贫穷者、痛苦者、未开化者,志在获得比这短暂的生命所能给予的更高贵的福佑的人。”
——塞缪尔·斯迈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