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用心管人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马妍姝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式管理“心”思维!

管理是“心”的本来功能,什么样的心就把管理做成什么样子。“人心管理”已成为国际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和趋势。而中国文化,本身是心灵的学问。离开了心,中国文化的宫殿就失去了地基。

本书从如何“管心”、“经营人心”及“修炼自我之心”等几个方面,论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修炼正心诚意功夫,实现自我管理,修身治人,以心治心”,从而使企业或团队真正做到“齐心协力”。

本书引用了很多古代哲学思想。并结合国内外著名企业及企业家的管理案例、哲学观点来阐述,避免说教却极富说理,语言精练又寓意深刻。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从“用心管理”的角度,提出“管理治心为上”。管理是“心”的本来功能,什么样的“心”就能把人生“管理”成什么样子,只有发挥“心”的管理功能,才是“管理”的真正“原点”。从“治人先治己,治己先治心”——管理者自己“心灵”的治理——到“以心治心”——治理他人的心——“一切皆治”从而“得天下”。

第二章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提出“管理就是管心”。企业即人,企业管理中的任何环节的任何事情都是由人来完成的;管理离不开人,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任何一种管理模式的成功均是从人的工作效果中得以体现。而人(员工)是“活生生”的人,只有深入理解员工的内心,并在管理中善加利用,才能激发起员工的内在动力,否则,就会失去员工的“心”,员工也不可能“用心工作”。这对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第三章从“修己安人”的角度,提出“管理的过程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管理者必须从“修己”——管理者的自我管理,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到“安人”——让员工“心随己动”,感化员工也自动修己——双方都主动修身养性,循序渐进,才是最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

第四章从“管理要用心”的角度,提出“管理者心动,员工才会行动”。管理是“以己之心、动人之心”的“心对心”的技巧和艺术,今天企业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人心问题,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也是人心。因此,管理必须用“心”,“运用之妙,关乎一心”,只有懂得管理过程中的“心”之妙用,才能跨越隔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那堵心之墙。

第五章从“打造高绩效团队”的角度,提出“和谐高效的团队在于心与心的结合”。“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团队成员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紧密协作。和谐搭配,集众人之所长并达到人人高效,才能凝聚出一支和谐高效的“同心圆”团队。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杰出的团队造就了杰出的管理者;反过来也可以说,杰出的管理者造就了杰出的团队。

第六章从“老板的心灵修炼”方面,提出老板只有“不断修心,不断自我超越”,才能达到治心的目的,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勇往直前,担当责任,不倦学习,善于内省,心怀谦卑,时时感恩,充满激情并在工作中感受喜悦、享受人生。管理者修炼好自己的心,就能成为一个强大而充满智慧的人。

第七章凝聚了多位中外优秀企业家心灵境界的修炼,使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对照。

本书引用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将传统人文思想和现代管理加以整合,兼顾中国古典智慧及西方管理精粹,旨在使老板们:

开启管理智慧——找到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领悟管理之道——解读成功管理永远不可缺少的心灵智慧及管理“大道”。

透析管理心经——掌握管理中“心”之妙用。

凝塑自我魅力——达到修己及内圣、安人及外王之功夫。

目录

前言

引言 世界由心指引,万物以心为先

自序 点燃心灯,慧光长明

第一章 管理治心为上

 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

 心的力量就是成功的力量

 心的境界决定管理的境界

 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二章 管理就是管心

 管理的核心是人

 从心灵入手能取得纲举目张的效果

 善于“攻心”的管理者使人主动服从

 一个管理大师首先应当是一位心理大师,

 让员工“心灵快乐”,使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

 满足物心两方面的需求,让员工“幸福工作”

第三章 管理的过程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安人”必先“修己”,不修己无以安人

 以德服人,德是制服人心的最佳利器

 诚信待人,员工就会以诚信回报

 以身作则,勇当员工学习的标杆

 心胸宽厚,宽大的胸怀安定人心

 公正无私,以自己的“正”来“正”员工

 不吝关爱,“爱心”比“拳头”更管用

 以情御心,让员工感动员工才会让你感动,

 恩威并举,让员工既服从又感激,

 以心换心,要赢得别人的心只有拿自己的心去交换

第四章 深谙管理心经,让管理跨越心之墙

 管理者“心动”,员工就会“行动”

 尊重之心:让每一个员工都感到自己很重要

 激励之心:“燃烧”你的员工

 期望之心:高期望产生高绩效

 合作之心:让员工与你合作,而不是为你工作

 沟通之心:把“心门”打开,员工就会走进你心里

 服务之心:照顾好员工,员工就会照顾好客户,照顾好企业的利润

 授权之心:让人做事,必须先有效授权

 分享之心:你分享的越多,拥有的也就越多

第五章 赢在和谐管理,打造高绩效团队

 管理没有完美,只有和谐,

 唯有和谐,才能实现高绩效

 团队要和谐,“人和”是基础

 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的灵魂

 高凝聚力带来高团队绩效

 团队默契,凝聚出高于个人力量的团队智慧

 集众人之所长,让集体的智慧闪耀光芒

 以文化凝聚人心,让团队文化融人每个人的血液

 找到“本心”,共同提升

第六章 提高心性,实现超越

 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

 心路即勇路:心到何处,路到何处

 勇敢担当:管理意味着承担责任

 永远学习:学习力就是竞争力

 善于内省:永远反思自己有什么不足

 谦卑之心: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就有目标可以永远前进

 心怀感恩,让心灵在感恩中升华

第七章 中外著名老板的身心修炼

 稻盛和夫:人生的终极目的在于“磨砺心志,净化心灵”

 松下幸之助:自己拥有,也给予他人

 李嘉诚: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王永庆:生命没有一刻虚度

 马云:永远保持“零度”状态

 王石:让灵魂跟上脚步

 潘石屹:把成功当做一种状态

 任正非:不要试图做完人

 俞敏洪:成功源自蚂蚁搬泰山的精神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的过程就是经营人心的过程。因此得道者得人心。得道之人拥有的是无形资源,即使是在最失意的时候,这种人心齐聚的优势,也会帮助他们化险为夷,安渡难关。而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甚至连亲戚也会叛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的“人和”就是指人心所向。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失天下者必先失民心,得天下者必先得人心,万古不过如此。

1917年,毛泽东在给黎锦熙的信中写道:“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当具有大本大源。”

在解放军创建之初,为了让这支红色军队具有战斗力,能够生存与发展,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就向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指出:我们是工农群众的武装,要为工农群众打仗。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对解放军的建军宗旨做了系统的概括,他说:“紧紧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正是在这唯一宗旨的指引下,红军在长征途中,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即使部队处于艰难困苦的境地,战士们不得已到地里掰包谷吃,每掰一个,也要在包谷株的枝丫上卡一枚铜板,所以,得到了人民最真心的拥护和支持。他们每到一处,都有群众烧茶送水,筹钱筹粮,不少人争着当向导,大批青年踊跃参军。许多伤员不能继续前进,都留在了老乡家中疗养。

相反,分析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失掉了民心。

对于一个组织、一个团队,最大的制胜法宝就是人心。

军队如此,企业更是如此。

《孙子·谋攻篇》中讲道:“上下同欲者胜。”即是说,官兵同心,上下齐心协力,就可以夺取战争的胜利。这是孙子提出的分析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最根本的条件。那么,如何使上下同欲呢?孙子在《计篇》中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就是说,有道的君王,可以使民众与他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以为国君出生人死而不怕危险。在这里,孙子提出的“道”是使上下同欲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

孙子所讲的“道”又是何意呢?指的是政治。他特别强调“民与上同意”,即指国家得人心、顺民意的政治。用“道”铸造的“组织”,“上”与“下”、“内”与“外”能同心同德,有任何艰难险阻都能克服。

把孙子的“道”用于现代经营管理中,就是把企业的利益、员工的利益、客户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此布“道”,其“道”必久。“道”,是人的“心”。人有了“道”,犹如鱼有了水。正因为如此,世界一流企业的成功之道,其经营者和管理者们无不把经营“人心”放在首位。

情与情能相容,心与心易相通。一个企业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员工的人心向背、消费者的人心向背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牛根生的个人经历还是蒙牛的创建过程。“人心”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砝码。牛根生将经营人心当做一个事业来经营。

牛根生说:“感情的培养和投入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非常善意地对待我们周围的人,包括我们企业的人,包括社会的人,只要有投入,肯定有产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此,经营人心包含了几个层面的含义:既要经营员工的心,也要经营经销商、合作商、投资方的心,更要经营消费者的心。

经营人心,首先要用“心”经营员工的“心”。人是最大的生产力,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聚揽人才。蒙牛对员工捧出的是一颗真挚、诚恳、舔犊般的爱心,换来的是员工孺子牛一样的忠诚与敬业之心。  蒙牛为了赢得客户的青睐,提出了“产品就是人品”的口号,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做起,对自己严格要求,从技术、设备到流程控制、奶源维护,再到质量检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不放过任何细节,消除质量死角,保证牛奶的品质,保证客户饮用的安全与健康。用这份精诚之心敲开客户的倾心之门,为蒙牛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蒙牛还有一颗火热的社会“良心”。“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决不只是置于口头的呼声,而是融入到企业的每一步行动中。抗击“非典”、捐奶助学、援助申奥、抗震救灾……每一次重大的社会活动都留下了蒙牛的热心与真心,博得了社会大众的信心与放心。

牛根生散了钱财,得了人心,聚了人才,收获了高效益与高效能。“经营事业就是经营人心”的哲学思想为百年蒙牛的目标打下了根基。这是蒙牛高速发展的动力之源。经营人心也是蒙牛的终极目标。

有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而众多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不谋人心者,不足谋企业。

“人心”的力量是无限的,它既可以托起一个企业,也可以覆灭一个企业。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管理者必须重视“人心”的经营。

苏东坡在《东坡全集·上神宗皇帝书》中把能否得人心直接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

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人心之于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木无根则槁,灯无膏则灭,鱼无水则死,农夫无田则饥,商贾无财则贫,人主失人心则亡。

苏轼把人心比喻为木之根、灯之膏、鱼之水、农夫之田、商贾之财,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心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可见,抓住了“人心”这一核心,就掌握了管理的精华,同时也抓住了管理的根本。P10-13

序言

有心理学专家说:人心是最容易改变的。一句话、一本书、一首歌、一个人、一个景象,都可能令我们的内心世界涌起波澜;人心也是最难以改变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正因为人心的变化多端,不可控和难以预测,如何引导人心才显得有趣而刺激。鉴于人心可以有效疏导和善加利用,有关人心的探讨在当下的学界、商界和政界已呈现出热火朝天之势。

在学界,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与人心有关的学科不胜枚举;在政界,自古即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说法,当权者和政治家们比谁都更希望掌控人心。

而在商界,无论是来自内在驱动力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外在品牌形象的塑造。员工的人心所向和消费者的心中好恶都是十分重要的方面。从生产组织、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再到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建设、危机处理等,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皆与“人心管理”摆脱不了干系。

近几年,有关“人心管理”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研究。

在国内,吴甘霖先生创立了心力学,曹世潮先生倡导心经济,王极盛教授提出了心商的概念。何才庆先生提出了企业总心理师的概念。在国外,心灵学的研究日益热门,灵商这一概念也被提了出来,而且日益深入人心。

这充分说明,“人心管理”越来越成为国际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和趋势。而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心灵的学问。离开了心,中国文化的宫殿就失去了地基。加德纳·墨菲说:“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的故乡在中国。”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治人先治己,治己先治心”,“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争人者必先争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些有关“心”的名言警句,这些中国几千年的璀璨文化告诉我们:管理治心为上。

很多大师的管理哲学、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都与西方管理学说一样,被新的学术取代。但是,孔子、老子、曾子、孟子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

我国的经典名著如《论语》、《老子》、《周礼》、《墨子》、《孙子兵法》等书,已成为世界各国管理者的必修内容,诸如诚意、正心、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等管理理念,与“物本管理”、“人本管理”相比,正放射着无比的光芒。“管理王道”必将是管理者心灵的自我修炼,可以预言:“治天下必先治己,治己者必先治心”,“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争人者必先争心”的“心本管理”将迅速得到世界各国管理学者的高度重视,中国“心之学”将薪火相传。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十年前你不懂西方管理,说明你无知;十年后的今天你只懂西方的管理学,说明你无能。在中国的土壤上,面对中国人,你怎么能不格外重视中国式的管理?”

在中国古代有一副评价诸葛亮的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充分显示出人们对“攻心”和“治心”的重视。

在我国历代帝王之中,有才华的皇帝并不少,诸如商纣力大无穷,博闻多识:秦始皇是不可多得的政治、军事奇才;隋炀帝也是文武兼备。但是他们不是没有稳住江山,就是成了亡国之君。

为什么?因为他们只懂得用拳头、用酷刑压制人民,而不懂得用心待人,经营人心。而这种有才无德,不懂得用心打动人的错误,不但是这些古代帝王失败的原因,而且也是我们现代很多管理者失败的原因。

且看一些企业员工对自己老板的评价:

“老板的能力是不错,但是太过苛刻了,无论什么事都必须按照他的方法去做,其实有时换一种方法可以做得更出色。”  “老板的眼光是很独到的,但是谁都难免犯错误。然而他过于刚愎自用,犯了错也听不进员工的建议,还把好心当坏心,所以大家很快就心凉了。”

“老板是才华横溢,掌握了先进的知识,但是却不懂得管理之道。不会用利益去安抚员工,只会用强权不断要求员工,最后我们对公司也失去了继续干下去的兴趣了。”

这些企业的经营者之所以得到员工这样的评价,是因为他们虽然具备先进的管理知识,但却不懂得运用“心”的力量。

一位企业领导在谈到管理时强调“发善念”、“用心力”,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一念之想,这一念之想非常了不得。天下最大的善念,莫过于慈悲,管理者对员工要有慈爱之心,以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身心健康、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为己任。而“用心力”其实就是赚取人心。比如你的企业有100人,你真正以慈悲心对他们,剩下的99个人就都会对你产生尊敬。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的所有事情都容易解决了。因为你所管理的任何事情都是人做的事情,人的问题解决了,事情也就很好办了。

本书从如何“管心”、“经营人心”及“修炼自我之心”等几个方面,论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修炼正心诚意功夫,实现自我管理,修身治人,以心治心”,从而使企业或团队真正做到“齐心协力”。

本书引用了很多古代哲学思想。并结合国内外著名企业及企业家的管理案例、哲学观点来阐述,避免说教却极富说理,语言精练又寓意深刻。

本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从“用心管理”的角度,提出“管理治心为上”。管理是“心”的本来功能,什么样的“心”就能把人生“管理”成什么样子,只有发挥“心”的管理功能,才是“管理”的真正“原点”。从“治人先治己,治己先治心”——管理者自己“心灵”的治理——到“以心治心”——治理他人的心——“一切皆治”从而“得天下”。

第二章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提出“管理就是管心”。企业即人,企业管理中的任何环节的任何事情都是由人来完成的;管理离不开人,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任何一种管理模式的成功均是从人的工作效果中得以体现。而人(员工)是“活生生”的人,只有深入理解员工的内心,并在管理中善加利用,才能激发起员工的内在动力,否则,就会失去员工的“心”,员工也不可能“用心工作”。这对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第三章从“修己安人”的角度,提出“管理的过程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管理者必须从“修己”——管理者的自我管理,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到“安人”——让员工“心随己动”,感化员工也自动修己——双方都主动修身养性,循序渐进,才是最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

第四章从“管理要用心”的角度,提出“管理者心动,员工才会行动”。管理是“以己之心、动人之心”的“心对心”的技巧和艺术,今天企业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人心问题,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也是人心。因此,管理必须用“心”,“运用之妙,关乎一心”,只有懂得管理过程中的“心”之妙用,才能跨越隔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那堵心之墙。

第五章从“打造高绩效团队”的角度,提出“和谐高效的团队在于心与心的结合”。“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团队成员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紧密协作。和谐搭配,集众人之所长并达到人人高效,才能凝聚出一支和谐高效的“同心圆”团队。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杰出的团队造就了杰出的管理者;反过来也可以说,杰出的管理者造就了杰出的团队。

第六章从“老板的心灵修炼”方面,提出老板只有“不断修心,不断自我超越”,才能达到治心的目的,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勇往直前,担当责任,不倦学习,善于内省,心怀谦卑,时时感恩,充满激情并在工作中感受喜悦、享受人生。管理者修炼好自己的心,就能成为一个强大而充满智慧的人。

第七章凝聚了多位中外优秀企业家心灵境界的修炼,使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对照。

本书引用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将传统人文思想和现代管理加以整合,兼顾中国古典智慧及西方管理精粹,旨在使老板们:

开启管理智慧——找到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领悟管理之道——解读成功管理永远不可缺少的心灵智慧及管理“大道”。

透析管理心经——掌握管理中“心”之妙用。

凝塑自我魅力——达到修己及内圣、安人及外王之功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