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不但是帝王的镜子,也是人民的一面镜子。透过《资治通鉴》,可以看出我们所处的历史位置,和面对的福祸命运,也可看出统治阶层的心态和行事轨迹。用来作为对他们的评鉴标准。从王朝的嬗递、革命的频起,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政治思想法。
本书在编辑的过程中考证大量史料,在原文的基础上附以译文,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将大段的原文间隔开来翻译,让读者可以轻松地对照阅读,而又不失阅读的连贯性,意在让读者既能得白话文的通俗易懂,又不失文言原典的典雅深沉,两臻佳妙。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中现存的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该书旨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所以“专取有关国家盎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吝。”为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组织编撰,全书共计二百九十四卷,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编写结构上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依年代顺序通贯叙述史实,用追叙和终言总结的手法说明史实的前因后果,使人一目了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吴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学求思想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宋神宗钦定书名为《资治通鉴》。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国的历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吝面前,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原貌,弥补了文字记述之不足;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将厚重的中国历史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呈现出来。全面反映了从战国韩赵魏三家分晋到五代十国帝王将相的兴衰荣辱。历史是一面镜子。其中的政治谋略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