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文章辞简意深,比较难懂。为此,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与原文结合,分析出其中的兵法思想。这样释例结合,将幽深的战争思想通过具体典型的战例诠释出来,深入浅出,帮助读者理解。本书以丰富的故事、风景画,以及邢雯工作室的手工绘画为插图。文图对照、以图释文,形象生动鲜明,既利于读者阅读,也激起了读者的兴趣。不是不着边际的牵强发挥,而是精确、合理的解读与释义,让读者领略更真实、原汁原味的醇酿,从而形成自己的智慧解读。
后人尊称孙武为孙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等。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随着臭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吴王不再像从前一样励精图治,对孙武、伍子胥这样的大臣不再重用。由于伍子胥一再进谏,夫差大怒,逼其自尽。伍子胥的死,给了孙武一个沉重的打击。孙武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便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兵法十三篇,即《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丰,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后世引用此语的人很多,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