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宏观史学的视角,把现代化作为全球性大转变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首次提出以生产力为社会发展中轴的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以此论述世界的现代化发展总趋势和近世中国的社会巨变,并对近百年中国探索现代化的启蒙思想演变过程作了专题考察。全书运用跨学科的社会学方法,熔理论与历史研究为一炉,突破传统与西方的窠臼,阐发了许多精辟见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罗荣渠文集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罗荣渠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从宏观史学的视角,把现代化作为全球性大转变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首次提出以生产力为社会发展中轴的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以此论述世界的现代化发展总趋势和近世中国的社会巨变,并对近百年中国探索现代化的启蒙思想演变过程作了专题考察。全书运用跨学科的社会学方法,熔理论与历史研究为一炉,突破传统与西方的窠臼,阐发了许多精辟见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发今重大课题——现代化大潮进行探索性研究的新成果。它从宏观史学视解,把现代化作为全球性大转变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首次提出以生产力为社会发展中轴的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以此论述世界的现代化发展总趋势和近世中国的社会巨变,并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作了专题考察。全书运用跨学科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融理论与历史研究为一体,突破传统与西方的窠臼,阐发了许多精辟见解。 目录 上篇现代化新论 序言 第一编 大转变时代的新历史观 第一章 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 一 “现代化”还是“近代化”,应先正名 二 “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 三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西方的现代化思潮与现代化研究 一 不断变化中的社会思潮 二 20世纪60年代——“发展”与“现代化热” 三 20世纪70年代——批判与反思 四 20世纪80年代——理论的修正与自我变革 五 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发展理论的启示 第三章 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世界史研究的新视角 一 是一元单线,还是一元多线? 二 单因素论还是多因素论? 三 一元多线历史发展宏观架构的设想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新的现代化理论的建立 一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 二 围绕现代化的若干理论问题 三 现代化理论的研究范围和基本任务:建立现代化研究的中国学派 第二编 现代世界发展趋势通论 第五章 论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一 社会变迁的几种形式 二 两种不同的现代化进程 三 “原初现代化”——大转变的前提条件的形成 四 推进现代化的三次大浪潮 五 现代化进程的总趋势 六 现代化几种基本类型和发展模式 第六章 第三世界现代化进程初探 一 何谓“第三世界”? 二 第三世界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 三 第三世界现代化浪潮推进的大趋势 四 国家在现代变革中的正面与负面作用 五 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变的趋势 六 论“迟发展效应” 七 展望21世纪 第七章 东亚崛起的新经验——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世界面临东亚的巨大挑战 三 对东亚现代化的文化因素的新探索:三个重新估价 四 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互动关系的变化 第三编 转型期中国发展趋势通论(1949年以前) 第八章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1860年代—1940年代) 一 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二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 三 近世世界发展大趋势与中国选择时机的自误 四 清王朝的盛极而衰与鸦片战争的悲剧性 五 “中国中心”观的时代性错误:阻碍现代化的思想因素 六 自强运动——现代化延误的制度分析 七 向制度性变革转换的失败 八 共和时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趋向与挫折 九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经济的依附性增长趋势 十 跨世纪的沉思 第九章 中国近百年来现代化思潮演变的反思 一 现代化意识的最初萌芽——从“御夷图强”到“中体西用” 二 现代化意识的明确显示——从“中体西用”到“西化”、“中西互补” 三 现代化概念的初步形成——从“中国本位”、“全盘西化”到“现代化” 四 探索中国发展的道路——以工立国与以农立国的争论 五 对中国现代化思想启蒙运动的反思 下篇 现代化新论补编 第四编 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东亚的崛起 第十章 “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与对现代世界发展的再认识 一 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二 从“西化”到“现代化” 三 “现代”——新时代的历史定位 四 现代化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十一章 跨世纪的大变革与21世纪现代化前瞻 一 20世纪的三大特征 二 当代世界变革的主旋律 三 21世纪:现代化的第三世纪 四 戒骄戒躁,探索走向新世纪之路 第十二章 东亚跨世纪的变革与重新崛起 一 对东亚历史转型期应进行再认识 二 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三种基本演变形式 三 对日本前期现代化“成功”应持两点论 四 战后东亚发展的内外因素的辩证关系 五 东亚“发展型国家”的重要功能 六 东亚发展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七 东亚发展的前景 第五编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第十三章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一 现代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视角 二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四重奏” 三 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脉络:三次模式大转换 四 关于愈演愈烈的激进主义趋向问题 第十四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1949—1989年) 一 大折腾式的经济突进 二 “发展病”的政治历史根源 三 重新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四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第十五章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一 方法论问题 二 中国历史传统的基本特色 三 东亚应付现代化的三种模式 四 “中体西用”——现代化启动的东亚方式 五 转型期传统因素的转化 六 面向21世纪:会通中西,创新传统 编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