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学研究院组织编纂的“吐鲁番学研究丛书”中的一种。著者宫治昭是原日本名古屋大学文学部教授,现为静冈县立美术馆馆长,龙谷大学特任教授,著名的佛教美术考古专家。自1969年调查阿富汗巴米扬大佛与石窟寺院以来,长期从事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和中国新疆、甘肃、陕西和四川等地的佛教遗迹与佛教美术的调查研究。本书以其对吐鲁番吐峪沟石窟的调查研究成果为主,附录了关于印度、犍陀罗及中亚佛教美术相关的论文4篇。从洞窟壁画内容、表现的禅观思想、禅定僧的系谱等多方面,结合经籍、贯通中亚,考证和论述了须摩提女因缘故事画与禅观,是论证缜密、图文并茂的高水平艺术史专著。
本书从洞窟壁画内容、宣扬的禅观思想、禅定僧的系谱等方面,结合佛教经籍进行了考证和论述后,明确指出吐峪沟洞窟所描绘的是佛教壁画;尤其是关于须摩提女因缘故事画与禅观及有关经典的论述,很有学术价值。
本书附收的《犍陀罗初期佛像》、《宇宙主释迦佛》、《半跏思惟像的演变形式》、《中亚涅巢图的图像学的考察》四篇论文,阐述了西域佛教美术的重要命题,也折射了作者贯通中亚的学术构架。
序言一
序言二
吐峪沟石窟壁画与禅观——净土图、净土观想图、不净观想图
第一章 序
第二章 吐峪沟石窟的概况
第三章 禅观窟壁画(一)
第四章 禅观窟壁画(二)
第五章 禅定僧图像的系谱
第六章 源于须摩提女因缘故事的图像
第七章 不净观想图
第八章 净土观想图
第九章 禅观图像与《观经》图像
第十章 壁画制作年代
附录
犍陀罗初期佛像
宇宙主释迦佛——印度·中亚·中国
半跏思惟像的演变形式——形象·原典·宗教实践
中亚涅巢图的图像学的考察——围绕哀悼的形象与摩耶夫人的出现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