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九堡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顾艳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顾艳最新小说集《九堡》共收录16部中短篇小说,都是对当下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反思、探索与揭示之作。顾艳的作品,依然在勇敢叩击着人类的灵魂。多年来,用心灵写作的她不断冲破着外部世界的藩篱,顽强地建构起了自己的心灵家园与精神世界——而世界也在不断重塑着她。

内容推荐

顾艳的最新小说集《九堡》中的16个中短篇小说,都早已发表在全国各大刊物上,为读者所熟知。但把它们聚在一部小说集里,整体而言,能看到顾艳驾驭各种不同题材的本领。

作者顾艳创造了艺术的真实。在她笔底的世界,那些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心灵,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譬如,在《九堡》这部中篇里,所展示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令人震惊。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物质是那样匮乏,精神是那样卑微;生命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却揭示了城乡交界地区百姓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无所适从又必须融入的两难困境。在《在西篱村的日子》这部中篇里,尽管作者笔底的艺术世界是虚构的,但她采用新闻纪实的写法,读来是那么的真实可信。当然关键是她的视角和触角,并非停留在留守老人和儿童的表层;而是深入涉及到土地、农民、生命和儿童的心灵成长。小说中,当一个小小生命因为心理问题自杀后,我们将如何来看待物质与心灵的轨迹?

目录

八九十枝花(代序)

破碎

九堡

大杨村

在西篱村的日子

手机短信

职业流行病

你好,上海

如风过耳

去马市交易场

筒子间的生活

苍茫人世

失踪

残缺

透过岁月的薄纱

岁月如梭

牧羊女兵

顾艳的世界

顾艳:从“本色”到“角色”

后记

试读章节

杨德宗在后山种地。他妻子在床上哼唧哼唧,要生了。这是第二胎,杨老婆婆盼望得个孙子。杨老婆婆此刻也不在家里。她一大早赶着一群鸭,去江边了。七岁的翠翠,跑到后山把爹喊了回去。

杨德宗收起锄,夹在肩上,不慌不忙地朝家走。他心里想,不碍事,女人叫嚷着多半一个时辰也生不下来的。于是走到路边,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一边吸一边又想:要是生个儿子就好了。

杨德宗回到家里,妻子王瑶琴已经被小叔子杨德华,送到镇上医院去了。杨德宗这才急急地,赶去医院。医院妇产科门口,除了小叔子杨德华,还有王瑶琴的母亲和妹妹王瑶萍。王瑶琴的母亲和妹妹,都是王家庄人。王家庄与大杨村只隔着一条马路,那条马路经过整修后,叫做:康宁公路。王家庄在康宁公路上,是臭名昭著的。常跑这条公路的司机,没有不受过它宰割、不唾弃它的。但它就像长在公路上的一颗毒瘤,你以为把它切了,其实它一直虎视眈眈地存在着。王家庄是靠路发财的村庄,而大杨村的男人不与王家庄抢路段。他们讲究外出打工赚钱。

王瑶琴进产房后,一直到傍晚才把孩子生下来。她一听是个八斤重的大胖儿子,望着儿子的“小鸡鸡”心里就高兴。而此时杨德宗在产房外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正想打道回府时医生出来说:“是个男孩儿。”

想儿子想久了的杨德宗,被这一句话震得神清气爽。他知道自己有儿子了,心里的激动却没有表现出来。他依然抽着烟,做着沉思状。岳母在一旁说:“这回满意了吧?”杨德宗只是微微一笑。

瞅过儿子后,弟弟杨德华问:“起个啥名?”杨德宗略微思索了一下:“大名叫杨安,小名叫宝龙。”

“宝龙?!”

“宝龙,就是龙的传人的意思。”杨德宗得意地说。

“不错,有意思又叫得响。”杨德华点头道。

杨德宗与杨德华兄弟俩,先各自离开了医院。杨德宗三天后再来接产妇和孩子回家。这会儿杨德宗在街上买了做月子吃的干面、红糖、奶粉、饼干,还买了一包尿片。其实这些东西家里都有,杨老婆婆与媳妇早就准备好的。

现在杨德宗坐在公共汽车上,他心里最想把生了儿子的好消息告诉母亲。然而回到家,黑洞洞的,杨德宗点亮灯只见翠翠抱着饼干罐睡着了。母亲不在家,母亲去了哪里?杨德宗忽然紧张了起来。他看看灶火是灭的,再看看鸭棚的门是敞开的。他马上意识到母亲出事情了。

杨德宗飞快地跑去杨德华家里。杨德华正在吃晚饭,他见哥神色紧张便说:“啥事,这么慌兮兮的样子。”

“母亲不见了。快去找。”杨德宗说完,直奔江边。而弟弟杨德华没有哥的紧张,他想母亲也许窜门儿去了,村里的老人谁个不窜门?能有啥事?杨德华虽这么想,但还是放下了碗筷。这时他老婆从里屋传出话来:“刚回来,把饭吃完了再去找。老太婆能死到哪里去?”杨德华的老婆与婆婆不和,她嫌婆婆把公公遗留下来的几个木匠钱,都贴给了老大杨德宗家的。

杨德宗来到江边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月光浮游在江面,江里还没有到涨潮时节,一切是风平浪静的。杨德宗知道母亲每天都会赶着鸭子到江边来,但每天基本都只个把时辰,绝少有超过半天的。会不会是有人为了那群鸭子谋财害命呢?杨德宗越想越觉得凶多吉少。从江边回到村里,他又挨家挨户地找,都说没看见杨老婆婆。杨德宗决定报警了,但杨德华说再找找看。于是,兄弟俩又兵分二路寻找。直找到子夜时分,还是没有音讯。

刑警队长杨步高,在凌晨两点被刑警队值班员洪水根叫醒。同时被叫醒的还有杨步高的妻子,她眯着眼睛看丈夫起床穿衣,然后轻轻地关灯出门。这一切她已习以为常了,然后转个身又睡去。

杨步高赶到局里时,刑警队其他几个队员已经等在那里了。他们研究了一下,坐一辆吉普车“呜呜”呼叫着,到江边和大杨村以及有可能案发的地点搜寻。这时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江面闪烁着点点微光,离江不远的一片树林隐隐约约有几声鸟儿的啼叫。他们握着的手电筒如探照灯似地在江面和树林,扫来扫去。一遇见有人走来,便迎上去问长问短。

杨步高此刻握着手电筒,与他的同伴走进树林。树林里有不少坟堆和石碑。在一棵树下,杨步高发现地上的土有些松,便挖了开来。挖着挖着,挖出来一把锈迹斑斑的菜刀。杨步高让拿着照相机的洪水根,从不同的角度拍了下来。接着他们又继续搜寻。不久,兵分几路的刑警队员传来:尸体找到了。

尸体是随着江的上游,一直漂浮到盐官镇的。因为天未亮,从远处看刑警队员起先还以为是一块若隐若现的石头。尸体拍过照,经法医检验过后被拉回大杨村时,天已经大亮了。村子里一下围满了人。有交头接耳指指点点的,有悲叹的,有哭声的,乱作了一团。杨德宗兄弟俩把母亲抬回了家,母亲直挺挺地躺着,被水浸泡发涨了的尸体,显得格外白。

“早起我还看到她‘嘎嘎’地叫着,赶着鸭群,怎么眨眼就死了呢?”村里杨五爷说。

村里的老娘、大爷们抽嗒着。翠翠也抽嗒着说:“奶奶死了,以后就没有奶奶疼翠翠了。”

村妇女主任挤了进来,她蹲到翠翠身边说:“我们都是你的奶奶,我们都疼翠翠的。”翠翠止住了哭,一头窜了出去。这时鸭棚里的鸭正“嘎嘎”地走出来,朝江边走去。P61-63

序言

近一年中,我认真拜读并编辑完了顾艳的最新小说集《九堡》。集子中的16个中短篇小说,都早已发表在全国各大刊物上,为读者所熟知。但把它们聚在一部小说集里,整体而言,能看到顾艳驾驭各种不同题材的本领,这让我十分欣喜和钦佩。我忽然想起了一首唐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我喜欢这部小说集,在于作者创造了艺术的真实。在她笔底的世界,那些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心灵,能引起我的共鸣和思考。譬如,在《九堡》这部中篇里,所展示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令人震惊。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物质是那样匮乏,精神是那样卑微;生命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却揭示了城乡交界地区百姓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无所适从又必须融入的两难困境。在《在西篱村的日子》这部中篇里,尽管作者笔底的艺术世界是虚构的,但她采用新闻纪实的写法,读来是那么的真实可信。当然关键是她的视角和触角,并非停留在留守老人和儿童的表层;而是深入涉及到土地、农民、生命和儿童的心灵成长。小说中,当一个小小生命因为心理问题自杀后,我们将如何来看待物质与心灵的轨迹?

《你好,上海》与《苍茫人世》,都是写上海大都市的小说。如果说《苍茫人世》,写的是顾艳熟悉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家族的生活经历;那么《你好,上海》则是写她自己少女时在上海的感受了。虽然同是写上海,但其背景不一样,我们便读到了三代人在各个不同时期上海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大都市繁华下的苍凉岁月。

顾艳是一个非常有学养的优秀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小说集、诗集、散文集、评论专著等25部。她创作的同时又做着学问,特别喜欢哲学和音乐。因此她的作品中总是不乏深邃和灵气,还有总能比较敏锐地提出一些问题。《手机短信》和《职业流行病》,这看似是大家所熟知的事情,可在她的笔下就变得丰茂而觉醒。在《手机短信》里,主人公的儿子因学会发短信而向亲人、同学骗钱;而主人公自己作为单亲妈妈却因为短信,徘徊在与男朋友的接受与不接受中,最后选择了不接受,并且理由十足地说:“有一种花为自己开,不需要别人采摘,自开自谢。”

在这部小说集中,中篇小说《筒子间生活》是唯一写杭州的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女性主义的小说。顾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小说中,就注重了女性内省意识与内心生活的表达,而这部《筒子间生活》已把视点浸透到了女性与社会的关系中。我发现顾艳笔下的女主人公总是身体疼痛沉重,而精神却高高飞翔。这也许与她个人的经历有关。历尽灾难、磨难和坎坷的她,一定懂得将自身的悲悯体验注入作品,才能使她的作品更有厚度和深度,才能让苦难如凤凰涅槃那样,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来。

《去马市交易场》是一个非常新颖的小说,揭示了城市新贵的资产阶级的体面生活。周来发是无数农村暴发户的缩影,在城里有别墅、有名车。但是尽管物质富有,却并不被依然贫穷的父母兄弟接受,相反还遭到他们的排斥;因为他势利,不乐意助人。但是在马市上,他由于轻信了小人,最终在赛马比赛中意外身亡。所以城市新贵的资产阶级体面生活,仍然如同一张面具,无法满足他们内心的无止境的欲望。顾艳在这个小说里的嘲讽,让我们看到物质丰富而心灵空洞的城市新贵,其实活得毫无意义可言。

在顾艳的小说中,文风总是不断地变化着。如果没有深厚的学养和功底,那是绝对无法做到的。《牧羊女兵》这个短篇小说,篇幅不长,却写得格外丰富,而且很有情味。小说描叙了一个杭州女孩,参军到大西北做了羊倌的故事。然而女孩的细腻与大自然的粗犷,有机地融洽在一起。小说在苍凉的基调中,因为有着人性中的温暖,使女孩尽管面临着地域的差异,却也能克服内心的波谰起伏,将它们化为一片玉宇琼浆。

顾艳也写海外生活。《失踪》、《残缺》、《透过岁月的薄纱》都是她旅居美国生活时,对异国他乡的感受。很多同行都知道顾艳在精神上和艺术上,有着无尽的追求。她的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而丰富的民间世界,而她真挚的情感和善良的秉性,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张扬。我始终认为顾艳是一位视野开阔,才华横溢又很勤奋、很有成就的作家。她正处在创作的巅峰期。她对文学的废寝忘食和献身精神,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表扬。而她的行踪,也越来越得到文坛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人们期待读到她更多、更厚重、更优秀的小说。

多年前,我编辑过顾艳一部长篇小说《灵魂的舞蹈》,并为该书写了评论《另类荷花别样红》。我在评论中赞美这部小说充溢着哲思、充溢着诗性;特别是她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喜欢探索人物内心世界;在人物的精神世界里遨游;并把小说写得轻盈、哲理,诗性,而且还带有些许的小资情调,读起来很有味道。

如果说我编辑顾艳的长篇小说《灵魂的舞蹈》时,给我的感受是她的如歌如诉、如诗如画的笔墨;那么我编辑小说集《九堡》,便如同一个怀抱丝竹而一变为手操铁板铜琶的女子。抑或是说,一个细腰柳枝儿般纤纤的女子,俨然成为了花木兰式的女中英豪。说实话,我为她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感到高兴。这是一种蜕变,是文学层面的一次质的飞跃。

可以这么说,飞跃之后的顾艳,小说褪去了不少小资情调,其作品题材和内容,明显厚重了许多,主题也明显严峻了许多。无疑,顾艳是在做着有意义的“转身”。而在我看来,可称为“华丽的转身”。她以一个女子的形象,勇敢地直面现实中不太被某些人关注的角落,执拗地叩击着人们的灵魂。这需要“胆”,也需要“识”,更需要一个作家的良知。我以为,从目前看来,顾艳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出色。我祝贺她,并祝愿她今后的作品更精彩。

张玉太

2009年9月20日于北京

后记

这是我的第三部中短篇小说集。如果说第一部小说集《无家可归》写的全是处于急剧变化时代的城市知识分子,以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展开故事;通过“我”的心灵屏幕转换为一幕幕场景,然后以感觉化富有诗意的语言方式呈现出来;那么第二部小说集《艺术生涯》则是以诗思和哲理思辨的方式,描叙城市底层生活,注重了平易性和故事性。在出版过两部小说集后,我努力拓展自己的写作疆域,因此接下来的几年,一连出版了七部长篇小说。在创作第八部长篇小说前,我心里又迷恋起了中短篇小说的写作。我觉得中短篇小说可以写得像诗一样,但长篇小说若要做得如诗般优美就比较难。我从前是搞工艺美术研究的,比较讲究工艺程序。

《九堡》这部小说集,是我近几年中短篇小说的结集。十六个中短篇小说,有写都市生活的,也有农村题材的小说。与前两部小说集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我散文化的小说,而是让我进入了小说叙事语言,能够自如地写社会,把握各种不同题材的小说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收获。自然诗性表达和哲理思辨共存,注重人物精神世界和灵魂飞升,依然是我的所爱和追求。

在出版小说集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我首先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领导和朋友,感谢他们对我的关注和赏识。感谢出版社,感谢责任编辑张玉太先生,如果没有他们为这部书付出的辛勤劳作,那么我的这部小说集就不可能那么快出版面世。我还要感谢读者朋友,如果我笔下人物的心灵,能与你们的心灵相通和共鸣,那我飞扬而凄切的灵魂将得到安慰。

我还会继续投入到艺术创造中去,不断地审视和反思。写作之于我,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生活,抑或是一项使命;而幸福的人生,就是留下一大堆手稿,死在无限的追求和眷恋中。

2009年8月26日于天水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