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菜根谭全解(双色图文珍藏版)/新解新悟大国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满若空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朱晖曾做过临淮太守,因性格太刚直而得罪上司。在多次被上司弹劾的情况下,只好辞职不做,隐居山野。

后来,汉章帝召拜朱晖为尚书仆役射,不久调任太守。

朱晖向章帝提出要求,把自己的奏疏做留中处理。所谓留中,就是皇上把臣子的奏章留于宫中,不批复,也不交臣子讨论。皇上答应了朱晖的请求,朱晖因此得便向皇上奏陈秘事,深得皇上赞赏。有一次,因与章帝政见抵触,朱晖竟自己主动去坐牢,三天后,章帝下诏朱晖出狱,朱晖抗旨不遵。他说:“我年已八十,却蒙受皇恩,能向皇上机密奏事,我应当以死报答皇上。”说罢,自己就不再出声了。章帝了解了他的忠心,不久再次擢升朱晖,让他出任尚书令。到汉和帝即位时,朱晖又上奏章,劝谏北征匈奴之事,此时他已年届九十。

在古代,到80岁才成为社稷股肱之臣,虽属少见,但也充分说明,即使人到了老年,只要不放弃,振作精神,仍可大有作为。著名的姜子牙也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

商朝末年,周文王决心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推翻商朝。他看到自己手下虽然有不少文臣武将,可是还缺少一个运筹帷幄、掌控全局的人,协助他实现灭商大计。因此,他求贤若渴,处处留意这件事。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的支流硒溪边上遇见了一位钓鱼的老人。老人须发斑白,看上去有七八十岁了。只见他一边钓鱼,一边嘴里不断地叨念:“快上钩呀,快上钩!愿意上钩的快来上钩。”再一看,怪了!老人钓鱼的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上面也没有钓饵,而他的钓钩是直的,并不像一般的鱼钩。文王看了很奇怪,就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

这老人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是一个饱学之长者,并且在底层社会打磨了大半生——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宰过牛,在黄河边上白争孟津卖过酒,还做过生意。现在他到渭水边上来钓鱼,其实是在等待贤明的君主来寻访他。周文王在和姜尚的谈话中,发现姜尚是一个志存高远、学问渊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商朝的君主昏庸,臣子中真正为国的没有几个。而且纣王荒淫无道,只顾自己享乐,不管国人死活,更用酷刑杀害忠良,其统治不会长久了;只要有一位英明的君主,振臂高呼,天下一定云集响应,推翻商纣应该不成什么问题,商朝的统治不会很长久了,应当由贤明的领袖出来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让老百姓能过上舒服的日子。由此可见,姜尚经过大半生的修炼,此时在精神和才学方面已经是个“大器”了。文王觉得姜尚的话,句句都说到了自己心里。他本来就是为了推翻商朝,到处寻找得力的助手,这眼前的姜尚,不就是自己要寻访的人吗?文王恳切地对姜尚说:“我们盼望您很久了。现在天下大乱,君主昏庸,民不聊生,请您来帮助我安定天下吧!”说完,文王邀请姜尚一同上车,把姜尚接回了都城。

文王很快重用姜尚,先立其为国师,也就是最大的武官;后来他又担任国相,总管全国政治和军事。姜太公果然没有辜负文王的期望,他做了周文王的国相,辅佐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在国内积极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努力征服各部族,开拓疆土,并联合友邦,削弱商朝的力量。周文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先后打败了犬戎、密须等部族,征服了很多小国家:并吞并了与商朝结盟的崇国,在崇国的地域上营建了一个丰城。把都城从岐山南边的周原迁到了丰城,迁都以后继续向东发展。到周文王晚年的时候,周国的国力已十分强盛,疆土大大扩充,西边收复了周族的老家,东北拓展到现在山西的黎城附近。东边到达今河南沁阳一带,逼近了殷纣王的都城朝歌,南边把势力扩张到了长江、汉水、汝水流域。据说,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已经控制在周文王的手里,为灭商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自己并不是不想有所作为,只是往往担心自己年龄大了,再怎么努力也是徒然。其实不然。贡禹、朱晖和姜子牙都是大器晚成的实例。他们能够在七八十岁以后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们从不放弃,没有因自己一时的不被重用而停止努力。皇天不负苦心人,他们的努力最终有了圆满的结果。所以,不要在感叹岁月的流逝中浪费年华,而应该时刻怀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有句诗说得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任何事都得经过量的积累才会达到质的飞跃。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不倦不怠、努力不辍的精神,终究会有所得。也就是说“天道酬勤”,把平时的勤奋努力累积起来,一定会有瓜熟蒂落的那一天。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既会唱歌,又会弹琴作曲,并具有高超的音乐鉴赏评判能力。

孔子从小喜好弹琴,并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因此在年轻的时候便有较高的造诣。但是孔子并不满足,他认识到,单凭自己个人的努力很难有更大的进步了。于是在29岁的时候,孔子师从了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琴。

一天,师襄交给孔子一首曲子,让他自己练习。孔子拿着这首曲子,废寝忘食,日夜弹唱,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第11天早上,师襄一起床,便听到了从庭院中传来的练琴声,孔子弹的还是那首曲子,师襄忍不住了,走出屋外,和蔼地对孔子说:“你已经弹了很久了,现在可以换个曲子练练。”谁知孔子认真地回答道:“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是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还需要继续练习”。说完便又弹了起来,师襄也没有加以阻拦。P81-83

后记

《新解新悟大国学》系列丛书,从立项开始,到搜集、整理资料,编写,审校,至最后成稿,历时将近三年时间。整个编撰过程细致而繁琐,有很多人员参与其中——北京大学中文系杨广生对部分书稿做了全面审校;黑龙江省图书馆杨晓丽提供诸多资料;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大学教授弓克先生悉心审阅全部文稿,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沈阳市周易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国明为我们惠寄多幅图片。还有诸多学者朋友为编写工作提供帮助,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一并表示感谢之忱。另外,要特别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冯章老师和李嫒嫒老师为此套丛书付出的辛勤劳动。

本系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大量权威版本著作、文献以及各种文字图片资料,有些作品时期久远,无法联系作者,特此表示感谢。

目录

第一章 参透处世申的方与圆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让名远害,归咎养德

 事上敬谨,待下宽仁

 明辨是非,大局为重

第二章 反省修身中的宽与严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意气用事,难有作为

 俭让有度,过犹不及

 无欲则寂,虚心则凉

第三章 诠释求学中的真与假

 学以致用,立业种德

 老当益壮,大器晚成

 水滴石穿,瓜熟蒂落

 幼时定基,少时勤劳

第四章 评说仕途中的进与退

 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急流勇退,与世无争

 居安思危,处进思退

 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第五章 论述名利申的合与求

 一念之差,失之千里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贪者长贫,知足常富

 生死成败,全凭自然

 毁誉褒贬,一任世情

第六章 解读世事中的刺与害

 欲擒故纵,宽之自明

 冷静思理,泰然处世

 用人不苛,交友不滥

 信人独诚,疑人先诈

 超然事外,明晓利害

第七章 感叹人生申的祸与福

 福祸相依,成由败生

 乐极生悲,物极必反

 悬崖勒马,转祸为福

 守正安分,远祸之道

 顺逆一视,欣戚两忘

第八章 了悟自然申的动与静

 苦海茫茫,回头是岸

 君子之心,毫无障塞

 耳目桎梏,情欲机械

 静乃真境,淡乃本然

第九章 洞察人性中的善与恶

 施之不求,求之无功

 人心一真,金石可镂

 穷寇勿追,投鼠忌器

 善恶须分,明辨是非

第十章 品味悠闲中的乐与愁

 心境恬淡,绝虑忘忧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抱身心忧,耽风月趣

 任其自然,万事自适

 真不离幻,雅不离俗

后记

序言

泱泱华夏,几千年来一直以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为精神主导,直到列强踏人、西学东渐,传统文化领域受到了冲击。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传统文化一度被西方文化边缘化。当然,文化是不分国界的。不可否认,西学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根植于黄土地的华夏儿女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滋养,炎黄子孙始终需要的是适合于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只有以本土文化为根基、为主流,中华民族文化才符合中国的人文环境,符合中国的社会现实,符合中国人的精神需要。在这种根本需求下,我们的民族文化再一次回归,再一次复兴,古圣先贤的思想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些传统的、民族的、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经典、文化精髓,我们亲切地称之为“国学”。国学文化经历了辉煌、暗淡、再度复兴的曲折过程。这说明,中华国学的根基是牢固的,影响是深远的,价值是永恒的。

那么,如何来定义国学?一提到国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孔孟老庄”这些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们的学术思想。的确,诸子百家的文化理论经典都在我们的国学范畴之内,但国学的内涵远不止这些。国学从根本上来讲应该是指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传统学术经典,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思想的、生活的、军事的、技艺的等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共同体,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大国学”之意,只是希望人们能放宽视野,从更广的角度认识国学。另外,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而应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学的内涵会不断丰富,不断变化。

今天,国学的热潮再一次席卷中华大地,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深深地为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动、而骄傲。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今天提倡学国学、用国学,并不是让人们去墨守祖先留下的一套固有观念和思想,也不是狭隘地排斥西方文化,而是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能够贯通古今、融汇中外,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此来引领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事业,影响我们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新时代,国学文化的推广变得更加多元,也更加快速。现代人不仅越来越接受和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多的人开始以弘扬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庆幸的。国学的普及和覆盖面之广令人惊叹,无论是在学术界、教育界,还是在工商界、娱乐界,包括我们的政治领域,国学的影响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它的影响不仅仅在国内,而是影响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对中华国学产生兴趣,并且很多学术思想也开始渗透到西方人的观念中。

如今,中华文明正在影响着世界,中国智慧正在涌人世界的大潮中。很高兴在这样一个时刻看到这样一套诠释国学精义的丛书,编者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重拾一度被冷落的文明,结合当下的需求,给传统国学赋予新的生命,使优秀的中华文化得以充分展现。作为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发现一套优秀的作品自然兴奋异常,特此作序推荐。若此套丛书能为中华国学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产生些许的推动作用,我便不胜欣慰了。

弓克 于悟书斋

内容推荐

明代于孔兼在《菜根谭题词》中评论《菜根谭》说:“其谭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尽岩险。俯仰天地,见胸次之夷犹;尘芥功名,知识趣之高远。笔底陶铸,无非绿树青山;口吻化工,尽是鸢飞鱼跃。”这句话颇为简要地概括了本书的内容。《菜根谭》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称《菜根谭》是一部“人人关心、爱读的书籍”。

《菜根谭》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理解此书。运用此书,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满若空编写的《菜根谭全解(双色图文珍藏版)》共分十章,是对原书内容的进一步细化,也更为具体。如若读者能从《菜根谭全解(双色图文珍藏版)》中悟得修德养性、涉世处事的智慧,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就是本书编者最感欣慰的了。

编辑推荐

《菜根谭》是一本有关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方面的书籍。清乾隆五十九年,遂初堂主人游古刹时,在残卷弃书中拾到这本书。读过之后,他深感止书关于性命之学,令人警醒,于是,校正付印,公之于世。

满若空编写的《菜根谭全解(双色图文珍藏版)》共分十章,是对原书内容的进一步细化,也更为具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5: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