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问题、范畴及方法
一 问题及意义
二 研究范畴
三 国内外研究状况
四 本书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撤销权释义
第一节 概述
一 撤销析义
二 撤销权的概念
第二节 撤销权的性质与特征
一 撤销权的性质
二 撤销权的特征
第三节 撤销权与相关概念之比较
一 概述
二 撤销权与废罢诉权
三 撤销权与要约撤回权
四 撤销权与善意相对人撤回权
五 撤销权与任意悔约权
第二章 撤销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节 瑕疵意思表示救济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 罗马法上瑕疵意思表示的救济
二 近代法上瑕疵意思表示的救济——无效宣告制度
第二节 撤销权制度的形成——以《德国民法典》的颁布为标志
一 意思表示错误理论的提出
二 撤销权制度形成的标志——《德国民法典》的颁布
三 撤销权制度的评价及其影响
第三节 撤销权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
一 康德——黑格尔的自由意志法哲学
二 功利主义思想
三 私法自治理念
第三章 撤销权的客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身份行为与撤销权
一 身份行为的界定
二 身份行为与意思表示
三 身份行为与撤销权
第三节 单方行为、共同行为与撤销权
一 单方行为
二 共同行为
第四节 对撤销权客体的其他争议
一 物权行为
二 诉讼行为
三 无效行为、侵权行为
四 小结
第四章 撤销权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概述
一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产生的原因与类型
二 瑕疵意思表示的救济
第二节 错误
一 德国法的规定
二 法国法的规定
三 英国法的规定
四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关于错误的规定
五 我国法关于错误的规定
六 小结
第三节 欺诈
一 德国法的规定
二 法国法的规定
三 英美法关于虚假陈述的规定
四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关于欺诈的规定
五 我国法关于欺诈的规定
六 小结
第四节 胁迫
一 德国法的规定
二 法国法的规定
三 英美法关于胁迫的规定
四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关于胁迫的规定
五 我国法关于胁迫的规定
六 小结
第五节 身份行为瑕疵意思表示的类型及其构成
一 错误
二 欺诈与胁迫
三 小结
第六节 附论:显失公平与乘人之危
一 大陆法类似制度之规定
二 英美法关于显失公平的规定
三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关于重大失衡的规定
四 我国法关于显失公平与乘人之危的规定
五 小结
第五章 撤销权的行使与消灭
第一节 撤销权行使的基本原则
一 自主自决原则
二 解释先行原则
三 及时行使原则
第二节 撤销权的行使主体与相对人
一 撤销权的主体
二 撤销权的行使主体
三 撤销权行使的相对人
第三节 撤销权行使的方式
一 关于撤销权的行使方式
二 关于撤销权行使主体的告知义务
三 对我国民法关于撤销权行使相关规定之检讨
第四节 撤销权行使的法律后果
一 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二 撤销对第三人的效力
三 撤销权人的民事责任
第五节 撤销权的消灭
一 除斥期间的经过
二 承认或抛弃
第六章 撤销权与其他权利的竞合
第一节 概述
一 权利竞合理论
二 撤销权与其他权利竞合的类型
第二节 撤销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
一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理论及做法
二 我国的相关制度及完善
第三节 撤销权与合同解除权的竞合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撤销权与解除权并存之可能性
三 撤销权与解除权竞合时的处理
第四节 撤销权与合同变更权的竞合
一 问题的提出——我国立法例存在的问题
二 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相关制度及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
第五节 撤销权与瑕疵担保责任请求权的竞合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在司法实践中的做法
三 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