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马利创作的“安妮系列”小说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小说文字清新流畅,语言生动幽默,处处洋溢着迎合儿童心理的生活情趣。作者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来描写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用幽默的语言临摹童趣盎然的生活,巧妙、缜密的构思使得情节一波三折,引人人胜。马修和玛丽拉兄妹对安妮发自肺腑的疼爱和无私的付出,感人至深,而安妮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形象更让人掩卷难忘。一部畅销不衰的经典佳作就这样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绿山墙的安妮(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加)蒙哥玛利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马利创作的“安妮系列”小说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小说文字清新流畅,语言生动幽默,处处洋溢着迎合儿童心理的生活情趣。作者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来描写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用幽默的语言临摹童趣盎然的生活,巧妙、缜密的构思使得情节一波三折,引人人胜。马修和玛丽拉兄妹对安妮发自肺腑的疼爱和无私的付出,感人至深,而安妮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形象更让人掩卷难忘。一部畅销不衰的经典佳作就这样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 内容推荐 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在朋友和老师的关爱中没被生活的困难所挫败的感人故事。《绿山墙的安妮》问世至今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持续发行5000多万册,是一本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 马修和玛瑞拉兄妹俩在绿山墙过着平淡从容的生活。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帮手,他们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满头红发、喋喋不休的十一岁女孩安妮。 小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像。在她的想像中,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如果玫瑰会说话,一定会给我们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还把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想像成两个知心朋友,向她们诉说心事…… 然而,由于酷爱想像以及“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小孤女安妮渐渐变成了绿山墙里快乐成长的小主人。 《绿山墙的安妮》的文字清新流畅,生动幽默,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马修和玛瑞拉兄妹对安妮发自肺腑的疼爱和无私的付出。感人至深,而安妮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形象更让人掩卷难忘。 目录 一、惊讶的林德太太 二、惊愕的马修 三、玛丽拉大吃一惊 四、绿山墙农舍的早晨 五、安妮的身世 六、玛丽拉的最后决定 七、安妮的祈祷词 八、安妮的新生活开始了 九、林德太太大惊失色 十、安妮的道歉 十一、安妮的主日学校印象 十二、庄严的誓言 十三、期待的快乐 十四、安妮的坦白 十五、学校里的风波 十六、醉酒事件 十七、新的生活乐趣 十八、安妮前往营救 十九、音乐会后闯大祸 二十、想象力误入歧途 二十一、与众不同的调料 二十二、应邀去牧师家喝茶 二十三、为尊严而战的代价 二十四、师生音乐会 二十五、马修的圣诞礼物 二十六、故事社成立 二十七、虚荣心作怪的下场 二十八、倒霉的百合少女 二十九、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 三十、女王学院应考班成立 三十一、小溪汇人河流 三十二、金榜题名 三十三、大饭店音乐会 三十四、女王学院的女生 三十五、女王学院的冬夭 三十六、光荣和梦想 三十七、死神降临 三十八、道路曲折 试读章节 1 惊讶的林德太太 雷切尔·林德太太就住在阿凡利亚大路向下延伸进人小山谷的交界处。这个小山谷长满桤木和野生花草,一条小河从山谷横穿而过。小河发源于老卡斯伯特家的树林,据称它在上游急躁莽撞,在树林中错综奔流,沿途留下多个隐秘的深潭和瀑布。不过,当它流过林德家的谷地时,却变得安静而乖顺。因为即便是一条小河,在流经林德太太门前时也不能不对体面和礼节表示恰当的尊敬。这可能是因为它明白,林德太太就坐在窗前,她犀利的目光注视着从门前经过的一切,不管是小河还是孩童,倘若被她注意到有任何古怪或出轨之处,她不弄清其中的缘由是绝不会罢休的。 阿凡利亚一带的居民大多对邻居的事务非常关注,甚至不惜为此耽误自家的活儿。不过林德太太属于非常能干的一类人,能将自家与邻里的事务都打理得很好。她是个很会当家的主妇,不仅能完成手头的活,而且干得好。她管理妇女慈善缝纫小组,协助打理主日学校,还是教会援助协会和宗教使团援助机构最有力的支持者。尽管如此,她还是能找到充裕的时间,在她家厨房窗前坐上几个钟头,飞针走线缝制棉被——最多的一次她曾一口气缝制了十六床,阿凡利亚的主妇们谈起这件事时莫不肃然起敬——而她一双锐利的眼睛则紧盯着那条穿过山谷、蜿蜒爬上远处陡峭的红色山丘的大路。阿凡利亚位于圣劳伦斯湾的一个小三角形半岛,两面环水,进出阿凡利亚都只有这一条山路,因此,无论是谁经过这儿都逃不过林德太太的那双厉眼。 六月初旬的一个午后,林德太太坐在窗前,温暖和煦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在这房子下边斜坡上的果园里,白里透红的花儿竞相绽放,宛若新娘脸颊的红晕。不计其数的蜜蜂在花丛间嗡嗡地忙碌着,一个温顺的小个子男人正在谷仓上面的山地里播撒晚播的芜菁种子。他是托马斯·林德,阿凡利亚的人们都称他为“雷切尔·林德太太的丈夫”。这时候,马修·卡斯伯特也应该在绿山墙农舍那边靠近河畔的那一大片红色山地里干同样的农活吧。林德太太头天晚上在卡莫迪威廉·J·布莱尔的店里,曾亲耳听到马修对彼得·莫里森说他打算第二天撒芜菁种子。当然,是莫里森先问他的,因为马修这辈子啥事儿都不会主动告诉别人。 可是,下午三点半,林德太太居然看到马修·卡斯伯特出现在这条山路上。在这个本应忙着干农活的午后,他却平静地赶着马车穿过山谷,越过山丘。他戴着白色硬领,穿着自己最好的套服,显然是要出门办事。他驾的是那辆轻便马车,套的是那匹栗色母马,这表明他要去的地方相当远。马修·卡斯伯特究竟要去哪里呢?他去那里干什么? 倘若换作其他人,林德太太只要熟练地把所看到的这一切在脑子里分析一遍,就很可能猜出答案了,可马修不一样。他很少出门,除非是不同寻常的事情,或者事情很紧迫,逼得他必须出门。这世上找不到比他更害羞的人了,他不喜欢去陌生的场合,不喜欢与陌生人说话。可现在,马修穿戴整齐,连白色硬领都戴上了,还赶着那辆马车,这绝不寻常。林德太太搜肠刮肚,还是猜不出答案,一下午的好心情就这样给弄糟了。 “喝完午茶后我就去绿山墙找玛丽拉,一定要探个究竟。”这位可敬的主妇最后决定,“这个时节他一般是不去镇上的,也从不走亲访友;要是因为芜菁种子不够而出门去买,他也用不着穿得正儿八经的,还赶着那辆四轮马车呢;要是出门看医生,他怎么会慢悠悠的呢?从昨晚到他今天出门,这期间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可我一点也猜不出来。究竟是什么事情要让他今天出门呢,要是不去弄个明白,我一刻也不会感到安宁啊。” 于是在喝完午茶后,林德,太太就出发了。她要走的路并不远。卡斯伯特家所住的那所被太片果树环绕的大房子,离她家这个小山谷将近四分之一英里,只是狭长的山间小径走起来有些远。马修·卡斯伯特的父亲和儿子一样,都腼腆内向,沉默寡言。当年老卡斯伯特在开辟家园的时候,就算没有真的隐居森林,也是尽可能地离群索居。他将绿山墙农舍建在自己开垦的那片土地最偏僻的地方。阿凡利亚的居民都喜欢群居,房子沿着大路而建。可直到今天,卡斯伯特家还是住在绿山墙农舍,从大路上几乎看不见那所房子。在林德太太眼里,住在这种地方根本不能算是生活。 “只能算勉强活着,就是这样。”林德太太沿着那条小径边走边嘀咕着,这条绿色小径车辙很深,两旁满是野生蔷薇花丛,“住在这种偏僻_的地方,难怪马修和玛丽拉这兄妹俩的性格都有点古怪。这儿的树木倒是蛮多的,天晓得,若是树木可以做伴儿,倒多的是。但人又不能跟树木做伴儿。我就不愿对着树,只乐意对着人。可毫无疑问,这榉的生活,他们似乎还挺满意呢,我猜,他们是习惯了吧。人啥事儿都能习惯,甚至连上吊也不例外,就像那个爱尔兰人说的那样。” 林德太太一路嘀咕着,走出小径,跨入绿山墙的后院。院子里一片葱绿,收拾得非常整洁,一边栽着枝繁叶茂的柳树,另一边是笔直的伦巴第白杨。地面干净得连一块石头或一根树枝都找不到。因为倘若有的话,肯定逃不过林德太太的眼睛。林德太太暗自觉得,玛丽拉收拾院子就像她打扫屋子一样勤快。因此就算是在院子的地面上吃饭,也沾不着一丝灰尘。 林德太太轻快地敲了敲厨房的门,然后便被请了。进去。绿山墙的厨房很舒适,只是收拾得过于一尘不染,看上去简直就像是没有动用过的客厅。厨房的东西两面都有窗子,从西面的窗子可以看到后院的风景,六月柔和灿烂的阳光正透过窗子洒进来。东面的窗子被错综纠结的葡萄藤染成绿荫,朝窗外一瞥,可以瞥见左侧果树园里白色的樱桃树花正在盛开,河畔谷地里桦树细长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曳。玛丽拉总是喜欢坐在东面的窗前,因为她对阳光有点不太信任。她觉得,对于一个应该被严肃对待的世界而言,阳光似乎有太轻佻、太不负责任之嫌。今天她依然坐在老地方,手里编织着东西,身后的桌上摆好了晚餐。 林德太太一踏进屋子,门还没完全关上,就留心桌上的每一样东西。桌上有三个盘子,因此玛丽拉一定是在等着马修带人回来喝茶;可盘子里的食物都很寻常,只是酸苹果酱和蛋糕,因此她所等的肯定不是什么特别的人物。可马修为什么要戴着白硬领,驾着那匹栗色母马拉的车呢?这个一向安安静静、无甚神秘的绿山墙所发生的不寻常的怪事儿,把林德太太给弄昏了头。 “下午好,”玛丽拉兴奋地打招呼,“今天下午的天气真好啊!请坐!家里人都好吗?”玛丽拉和林德太太的性格迥异,不过,正因为如此,两人反而一直保持着近乎友谊的关系。 玛丽拉是个又瘦又高的妇女,身板僵硬,没有女性的曲线美。那头黑发已夹杂着银丝,她总是把头发在脑后盘成一个结实的小髻,然后用两个发卡紧紧别住。她看上去似乎与外界接触较少,显得严肃刻板,这也正是她的真实性格,不过,她的嘴角浮现的那份若有若无的幽默,多少冲淡了那份刻板的印象。 “都还好,”林德太太说,“我倒是有点担心你是不是生病了,我瞧见马修今天出门了,还以为他去请医生呢。” 玛丽拉的嘴角会心地动了一下。她早就料到雷切尔太太会来打听的。她知道,马修出人意料地驾车出门,肯定会极大地刺激这位邻居的好奇心。 “哦,不,我昨天是头疼得厉害,不过今天已经好了。”她说,“马修去包莱特河车站了,我们准备从那瓦司格沙孤儿院领养一个小男孩,这孩子傍晚搭乘火车到。” P1-4 序言 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蒙哥马利笔下的经典人物,曾被马克·吐温高度评价为“是继不朽的艾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 安妮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女,长了一头少见的红发,脸上还有不少雀斑。十一岁被人领养前辗转于几个家庭做劳工,生活极其艰苦,但她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怜自抑,反而在困苦的成长中逐渐学会了看顾他人,照顾自己,而且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喜爱幻想,热爱大自然。 马修与玛丽拉是一对平凡的兄妹,两人在绿山墙农舍过着平淡从容的生活。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劳作的帮手,兄妹俩打算领养一个男孩,以便将来帮助年老的他们打理农舍,不想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满头红发、喋喋不休的安妮,正想着如何退回去时,活泼嘴巧的安妮打动了沉默寡言的马修的心,顺利地留在了这个并不很富裕的家庭。 自此,安妮在绿山墙农舍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一开始,马丽拉并不十分相信她是一个讨人喜爱的小女孩,但安妮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她保持着自己的天性,自尊自强,纯真善良,待人真诚,感情丰富,通过努力不仅赢得了领养人的喜爱,也得到了老师、同学和周围人的欣赏和爱护。安妮十分喜爱农舍周围的自然景色,不论是花草树木,还是小桥流水,在她的眼中都是那样美好动人。更有趣的是,她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常常将。眼前的事物想象得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有时一些不着边际的想象也给她和身边人带来了一些麻烦,她总能自我认错,要求改正。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小孤女安妮渐渐长成了绿山墙里漂亮、自信、德才兼备的小主人。作家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入入胜。 小说中除了五光十色,美丽多姿的景物描写,还写了感人至深的美好心灵。马修与玛丽拉兄妹一个敦厚老实,一个严厉苛刻,但他们都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他们把对安妮的爱埋藏在内心深处,默默抚养着这个孤儿,使她能快乐地长大成人。安妮以优异的成绩从专科学校毕业后获得了进入大学深造的奖学金,这是她梦寐以求的,而当马修突然去世、玛丽拉几近失明时,安妮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留下来当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以便陪伴和照顾孤独的玛丽拉。安妮的同学吉尔伯特曾嘲笑安妮的红发,但是当他一改往日的调皮,长大成熟时,为了让安妮能够就近照料玛丽拉,吉尔伯特把已经联系好的本地学校的教师职位让给安妮,自己去离家远得多的学校当教师,并为此要支付很多额外的费用。这些人物的美好心灵,在作品中得到了极富感染力的表现,使人掩卷难怀。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本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这部儿童文学作品自1908年问世以来,已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全球销售达几千万册,并被加、美、英、法、德等国相继搬上银幕或拍成电视剧,风靡西方国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