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首闯南极的日子--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长日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郭琨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首闯南极的日子——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长日记》由南极考察队长郭琨编著。全书共四部分内容,除第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神奇的南极以外,其他三部分是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全过程的详实的写照,是历史的记录。为从事极地事业和极地研究的专家、为极地探险家和极地旅游者提供了历史资料。

内容推荐

《首闯南极的日子——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长日记》是以日记体记录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全过程的作品,特点是以考察队长独特的、统领全局的视角,从1984年6月12日至1985年5月6日,逐日详细地记下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前后后……回顾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披露事件的来龙去脉,其权威性是无可替代的。

《首闯南极的日子——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长日记》由郭琨编著

目录

第一部分 神奇的南极

第二部分 首次南极考察的筹备阶段(1984年6月12日至1984年11月19日)

第三部分 远征南极的日日夜夜(1984年11月20日至1985年5月6日)

第四部分 附录

 1.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纪实

 2.南极精神颂——《红旗》杂志社论

 3.我们的时代需要南极精神——《人民旧报》社论

 4.用考察南极的革命精神搞四化——《人民旧报》评论员文集

 5.南极考察队员乘坐船的日常规则

试读章节

神秘的南极

我国首次组建南极考察队赴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和科学考察。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南极是个什么样子?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了解:第一,南极的自然地理;第二,南极的探险和考察历史;第三,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南极考察的历史、现状和今后的发展以及考察研究的成果;第四,国际南极组织,条约、规章等。

大家知道,在我们生活居住的星球——地球的最底部有一块终年被冰雪覆盖着的白皑皑的大陆,那就是地球上最晚发现的第六大陆——南极洲。那么,神奇南极的真容是个什么样子呢?从以下13点“南极之最”概括的介绍就可以了解认识南极的神秘色彩了。

1.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底部。

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底部,《南极条约》规定,其范围是南纬60。以南地区,从此改变了以前南极没有统一明确的范围界限的状况。

南纬60°以南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岛屿和海域,总面积为5 2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包括南极大陆和周围的岛屿,总面积为14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45倍,相当于37个日本国。南极洲在地球的七大洲中列居第五位,其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0。南纬60。以南地区包围着南极大陆和岛屿的海域是地球上三大洋的南部水域,即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统称为南大洋,亦号称世界上第五大洋。

2.南极大陆是地球上六块大陆中发现最晚的一块大陆。

3.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孤立的一块大陆。

与南极大陆相毗邻的其他洲的大陆之间的距离都相距很远。南极半岛距南美洲970千米,南极大陆距非洲4 000千米,距大洋洲3 500千米。故,南极大陆有“地球上一块最孤立的大陆”之称。

4.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高的一块大陆。

南极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为2 350米,比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亚洲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950米还高2.5倍。

5.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大陆。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土著民族的大陆,也是没有树木花草生长的大陆。在冰雪皑皑的南极洲仅生长一些地衣和苔藓之类的低等植物,而且数量很少。在西南极,南极半岛尖端的北面与南设得兰群岛中的乔治王岛相毗连的阿德雷岛(亦称企鹅岛,隔长城海湾与长城站相望的岛屿),生长着三种开花植物,称为显花植物,据说这是在南极洲绝无仅有的。

6.南极大陆是地球上冰雪储藏量最多的大陆。

南极洲95%以上的面积全年被冰雪覆盖着。我们称常年覆盖的冰雪层为“南极冰盖”,它是地球上第一大冰盖。南极冰盖的平均厚度为2 000米,最厚的地方达4 800米(在俄罗斯东方站附近)。南极冰盖的总体积为2 450万立方千米,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天然冰库。

7.南极是地球上淡水储量最多的大陆。

南极的淡水储量约占地球淡水总量的72%。一些干旱缺水的国家,曾计划把南大洋中的冰山拖运到本国,以解决淡水的需求。

8.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

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为-25℃。南极大陆最低气温为-88.3℃,这是1960年8月24日,俄罗斯南极东方站(78°28′S,106°48′E)观测到的。近年该站观测到的最低气温为-89.3℃。故南极有“世界寒极”之称。

9.南极大陆是地球上风暴最强烈、最频繁的大陆。

南极大陆一年中64%的时间里刮着7~8级大风,风速17.1~20.7米/秒。南极大陆沿岸地带的地面风速经常达到40~50米/秒,有时甚至达到83~100米/秒。而12级台风的平均风速才32.6米/秒。故南极素有“暴风雪之家”、“世界风极”之称。  10.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

我们说南极大陆异常干燥,这使人难以置信。南极大陆被冰雪覆盖,其水源俯拾皆是,怎么还这么干燥呢?这是由于南极大陆空气里的水分很少。南极大陆内陆高原年平均降水量为30~50毫米,南极点附近的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毫米,这比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地区还要干燥。所以,南极大陆素有“白色沙漠”之称。

11.南极蕴藏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最富饶的地区。

南极的淡水储量约占地球上淡水储量的72%。

南大洋的水产资源十分富饶。磷虾储量约为10亿~15亿吨,每年捕捞1~1.5吨,不破坏南大洋的生态平衡。磷虾体长平均2.5~5厘米,磷虾含高蛋白,干磷虾含有60%的蛋白质,是其他动物性食品蛋白质的2~3倍。10只成体磷虾所含蛋白质相当于半斤猪肉的营养价值。磷虾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美味可口,被誉为“鲜美佳肴”和“冷食甘露”。所以,南大洋是人类未来的“蛋白库”。由于磷虾的储量丰富,营养价值高,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商业性的捕捞。同时,一些国家的超级市场上也出售磷虾产品。

南大洋中的鱼类仅有100多种,大部分个体很小,一般体长25厘米,其生长缓慢,数量也不多,目前认为没有商业性开发的价值。

南大洋中的海豹、鲸数量较大,它们浑身是宝,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不影响、不破坏生态平衡,使之这些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当前,禁止乱捕乱杀,加强这些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南极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现初步探明,南极大陆及其陆架区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铁、煤、石油和天然气等220多种,还蕴藏着丰富的稀有金属。

南极大陆煤的总蕴藏量约有5000亿吨。南极大陆查尔斯王子山脉周围200千米范围内埋藏着世界上最大的磁铁矿床,厚度700多米,宽5~10千米,延伸120~180千米,品位较高,含铁量达30%~38%。如能开采,足够全世界使用200年。南极大陆架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由此可见,南极是“万宝之地”。

12.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大陆。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受到污染的大陆。在南极除了有数的科学考察站和上千名的科学家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以外,在南极洲没有工厂、矿井、学校、影院,没有其他洲大陆现代化工业设施释放的污染物。

由于南极酷寒,没有其他洲传染疾病的蚊蝇和病毒菌生存繁衍的环境条件。

13.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安静的大陆。

南极大陆没有其他洲大陆上现代化城市里的喧嚣,没有繁华热闹城镇里的车水马龙。当南极呼啸的暴风雪停止时,整个大陆变得异常安静。这个时候如若你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冰雪天地里,周围一切就像是静止了似的,宁静得简直让人有些害怕。

从以上13个南极大陆“之最”,我们可以看出,神奇的南极,千年冰封,万古长寒,狂风怒吼,极光夺目的神秘色彩;它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未受到环境污染的“科学研究的圣地”;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未被开发的“万宝之地”。在当今世界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之时,全世界人们就更为关注南极洲这块唯一的净土,期待着更为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好它!使它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

P2-5

序言

今年是普天同庆的建国60周年。

回顾新中国60年的风雨历程,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以切身的经历,感受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生活的变化。

在共和国许多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人们不约而同地把中国人首次南极考察和在南极建成中国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长城站,列为建国60周年的重大成就之一,与三峡工程、两弹试验成功等并列,这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因为中国人首次南极考察,并在南极建成长城站,标志着中国人在地球最南端的冰雪世界有了立足点,从此中国的科学家可以为探索南极的奥秘作出自己的贡献,而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中国对南极事务有了发言权。总之,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其意义都十分重大。

我国的极地事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虽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很快,近几年更是突飞猛进。在北极创立了黄河站,在南极之巅创建了昆仑站,再次升起了五星红旗。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开创了我国极地事业的新纪元。

在极地科学研究上也获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南极前沿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人类探索极地事业中,我们和有些国家比较起来还有不少的差距。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南极精神,要发扬开拓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要踏踏实实地、奋发努力攀登极地科学考察的新高峰。

我们要加强极地总体的战略研究;拓宽学科门类,提高科研水平;下大力气培养学科带头人;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的极地科研水平进入世界前列。为人类南极事业的发展及和平利用南极造福人类,作出我们中华民族新的更大的贡献!

众所周知,郭琨同志是中国南极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开展南极考察和建设科学站的组织者和最终实施的负责人。他担任的职务——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使他有机会参与中国早期南极考察的策划和实施的全过程,而且他亲临第一线,七次远赴南极,担任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首任长城站站长,与考察队员们一起经受狂风恶浪和冰雪严寒,在风雪中顽强拼搏,也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他还是1988年建成的第二个中国南极科学站——中山站的首任站长和考察队队长。可以说,郭琨把毕生的精力和全部才华献给了新中国的南极事业,南极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的经历,他为共和国南极事业的巨大贡献,在世界南极探险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正是如此,郭琨同志的《首闯南极的日子》的出版,既是中国人开展南极考察和建成长城站25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建国60周年的一份厚礼。这本以日记体记录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全过程的作品,特点是以考察队长独特的、统领全局的视角,从1984年6月12日至1985年5月6日,逐日详细地记下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前后后。在此之前,尽管对中国首次南极考察有过不少报道,也出版过一些著作,但是以考察队长和长城站首任站长的视角,回顾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披露事件的来龙去脉,其权威性是无可替代的。这也是所有历史记录公认的准则。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本日记是当时特定环境下记录的,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从日记的字里行间,人们不难看到南极开拓者的艰辛,他们在风雪严寒的极地度过的日日夜夜,特别是在气候十分恶劣,环境非常艰苦,时间很紧的情况下,以顽强拼搏的精神争分夺秒地建设长城站所创造的南极速度。这是一种精神!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为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一口气,在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和建设长城站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来,这也可以称之为中国人的南极精神,郭琨同志的《首闯南极的日子》充分地、具体化地诠释了这种精神,我想正是这种精神财产,使中国的南极事业不断进步,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成果。

《首闯南极的日子》的珍贵之处,还在于保持且披露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资料,包括当时还处于保密状态的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一些会议的内情等等,这些资料是具有史料价值的。郭琨同志是个有心人,一直注意收集、整理、保存有关南极考察的资料,又有坚持记日记的好习惯,我相信《首闯南极的日子》的出版,必将有助于我国南极考察史的研究,这是确信无疑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没有资格为郭琨同志的《首闯南极的日子》写序,这不是客气话。郭琨同志曾经是我的领导,当年首次南极考察,我不过是他麾下的一名小兵卒子,然而我们私交甚笃,那是在南极冰雪世界结成的友谊,是经受得住任何狂风恶浪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代大诗人陆游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郭琨晚年心境的写照。他虽然病魔缠身,但是一听见远征南极的“雪龙号”的汽笛声,他也如同伏枥老骥,恨不能再次远行。那莽莽的南极冰原,那冰原上奔驰的铁马(雪地车),多少回出现在老队长的梦中啊……

得知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坚强的毅力搜集资料,整理日记出版,我从内心里敬佩。他执意要我写序,盛情可感,勉为其难,匆匆写了以上文字,作为一个老友的读后感吧。

我衷心祝愿郭琨同志健康长寿,也希望广大读者喜欢这本书。

金涛

2009年11月16日

后记

《首闯南极的日子一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长的日记》出版了,它了却了缠绕我心头多年的夙愿。首次南极考察胜利返回后,就想趁热乎劲整理首次南极考察的日记,但因工作安排得满满的,每天紧紧张张,无暇顾及整理日记,以后也就搁置起来了。

这本书的出版是在挚友金涛、高振生、蔡仕贵、李铭新、徐建中等同志的积极支持和各方面热忱帮助下,精心整理了首次南极考察的40多本日记和随身携带的记事小本本。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地谢意!我要衷心地感谢海洋出版社和责编同志以及为本书尽力的同志们!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使得本书得以问世。

这本书共四部分,除第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神奇的南极以外,其他三部分是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全过程的详实的写照,是历史的记录。为从事极地事业和极地研究的专家、为极地探险家和极地旅游者提供了历史资料。

南极素以“寒极”、“风极”和“白色沙漠”著称于世。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远征南极是具有探险性的破冰之旅,“翻开了我国科学考察史上新的一页,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壮举。”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要在冰雪王国的南极洲短暂的夏季里建立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并进行科学考察。任务是光荣的,也是十分艰巨的。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十分难得的严格的锻炼。

首先,要闯过南极的第一关。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两船“向阳红10”号船和“1121”船由上海起航,横渡太平洋,中间不停靠任何港口,直播南美洲的阿根廷最南部的火地岛省首府乌斯怀亚市。航程长、海况复杂、环境恶劣。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穿越了五个风带区、度过了四个季节。在短时间之内,气候的变换、时差的变化,使人的“生物钟”紊乱了,心烦意乱。

再有,“海上无风三尺浪”,当大风袭来时,波涛汹涌,船只摇摆颠簸,有60%的队员晕船呕吐,严重的连续呕吐十三四次,把胆汁都吐出来了。大部分队员也是头昏脑胀,四肢无力。漫长的远洋航行生活,在万吨级的大船上没有一处是平稳安静的地方,都要闯过晕船这痛苦的第一关,要以坚强的毅力战胜晕船,闯过赴南极的第一关。

第二,登陆以后,队员住的塑料布小帐篷内还没有取暖设备,虽说是南极夏季,但当时的最低气温是-7℃,平均气温0℃。很多队员腰、腿和肘关节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耳朵和脸部冻伤。每天的洗漱是在冰雪融化的小溪里,小溪结了冰,就用雪擦擦脸手。在建站期间没有用热水洗过脸手。

由于南极气候干燥,上岛不久,几乎是每个队员的鼻子、唇部和脸部脱皮,嘴唇干裂,有些裂开了血口。虽然都备有防冻霜和防唇裂膏,但也无及于事。

这就是登陆建站期间,要闯过的生活关。

第三,艰苦建站。

在旷古荒原的南极洲建立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一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队的中心任务,是历史负于我们的使命,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重托,这是考察队最为艰苦的一场硬仗,是首次南极征途中最为艰苦的阶段。

我们怀着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以“理想、纪律、拼搏”的精神为动力,恶劣的环境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吃大苦、耐大劳,每天高强度的劳动十七八个小时,常常是通宵达旦连轴干,可以说是筋皮力尽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战斗中,大家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坚强的战斗意志、严格的组织纪律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同心协力,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一个个胜利!仅用45天的时间就建成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并当年建站当年越冬。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南极洲上空高高飘扬!  我们以实际行动实现了“振兴中国,为国争光,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的誓言!

我们以实际行动完成了中央领导同志对我们提出的“万无一失,初战必胜”和武衡主任“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要求。

建设长城站,建成长城站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民族尊严的大事。

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成,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军民协作共同谱写的一曲胜利凯歌!

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成,是中国科学考察史上的伟大壮举,开辟了中国极地事业的新纪元!

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成,为中国的极地事业闯出了路子,迈开了步子,站稳了脚跟,打好了基础,赢得了权益!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冰雪王国的南极洲第一个综合性的科学考察研究和科学实验的良好基地!她也是伟大祖国对外的一个窗口!

当我翻阅和整理首创南极日记的时候,奋战在冰雪王国大地上的爬冰卧雪的热烈场面,历历在目,激动不已,难以忘怀……

在首次南极考察中,党的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任务和环境,南极洲考察队党支部对党员提出要争做四个模范,即完成任务的模范,团结协作的模范,吃苦耐劳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以后又提出保护环境的模范。

南极的黄金季节一南极夏季是短暂的,气候恶劣,又瞬息万变。在这短暂的夏季里要建成一个考察站,我深切的感受到,时间是抢出来的,成绩是拼出来的。

也深切的感受到,南极考察具有探险性、艰苦性、综合性、国际性和政策性。

南极考察队员不但综合素质要高,还要具备忍耐力、爆发力、持久力、适应力和应变力等。

南极考察的生涯,历尽了干艰万险,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严格的磨炼,甚至是生与死的考验,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是,我更感受到了成功的欣慰和欢乐!

辟新宇,红旗飘,创建长城站。

历艰辛,胆末寒,无私天地宽。

我更感受到欣慰的是,长城站经受了强暴风的考验,它依然屹立在冰雪王国南极洲大地上,且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南极洲上空高高飘扬!

南极考察的生涯,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锤炼了意志,磨炼了思想,增长了才干,培养了作风。

每当我踏上冰雪王国的南极洲大地上时,心情总是异常的激昂,要把所看到的一切一点不遗漏地印在脑海里,铭刻在心中;要把所感受到的、领悟到的点滴都记录在小本本上;要用镜头记录弥足珍贵的美丽壮观的南极风光、考察的现场画面……

当我翻阅和整理首创南极日记的时候,又回到了执著追求、潜心探索的神奇的南极和魂牵心系的美丽壮观的长城站的怀抱中……

在《首闯南极的日子》这本书问世之际,我衷心地感谢关怀、支持、指导我工作的领导——武衡、罗钰如、律巍、钱志宏等。

衷心地感谢关心、支持、帮助我工作的科学家——孙鸿烈、刘东生、李廷栋、吴宝玲、周秀骥、董兆乾、颜其德、张青松、刘小汉等。

衷心地感谢关心、支持、帮助我的同志、朋友,特别是原国家海洋局计划司司长王锦康同志“卖掉裤子”也支持南极考察工作。

衷心地感谢首次南极洲考察队队友同志们,对我的支持、理解和帮助。

衷心地感谢我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对南极考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衷心地感谢我的家人和新朋好友,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所有这些对我是激励、是鞭策、是力量!

最后,我要衷心地感谢李鹏首长为《首闯南极的日子》这本书题词:

首笃南极破冰之旅

科学建站为国争光

李鹏

二零一零年五月三十日

李鹏首长对我国首次南极考察从审批申请报告、筹备、出征到胜利返回的全过程,都十分关心,并给予重要指示。

当申请报告送到中南海时,遵照国务院李鹏副总理的指示,我陪同国家海洋局罗钰如局长三次到李鹏副总理办公室汇报。李鹏副总理仔细听取了汇报,对首次考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作了重要指示。她三次都特别强调了安全工怍问题,“要做到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初战必胜”、“万无一失,初战必胜”。

李鹏副总理对首次南极考察队筹备工作指示:“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准备周到一点,做到安全第一。”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凯旋归来,李鹏副总理听取了汇报,在庆功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

这些指示、讲话和题词,是对我国南极考察工作的重要指示,是对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激励、鞭策!是鼓励、是力量!

郭琨

2010年2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以日记体记录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全过程的作品,特点是以考察队长独特的、统领全局的视角,从1984年6月12日至1985年5月6日,逐日详细地记下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前后后……回顾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披露事件的来龙去脉,其权威性是无可替代的。

金涛

著名科普作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