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鸣皋,浙江慈城人。1920年6月生,材料科学家,是我国钛合金研究工作的开创者之一。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1945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并获工学博士学位。1957年调入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领导创建了我国航空钛合金研究室,在航空金属材料应用基础理论、疲劳断裂与寿命预测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1991年获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金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2009年被国务院侨务办、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侨界十杰”荣誉称号。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沙志亮编著的《特殊材料铸人生——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颜鸣皋》以翔实的史料、深沉的情感、流畅的文笔、紧凑的情节描写了颜鸣皋传奇的人生。
沙志亮编著的《特殊材料铸人生——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颜鸣皋》是颜鸣皋院士的一本人物传记。作者以深沉的情感、翔实的史料、流畅的文笔、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情节、传奇的故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传主在曲折和苦难中漫漫求索,在风霜及忧患中拼搏奋斗,在使命与责任中攻关创新,在光荣与自豪中无私奉献的精彩人生!
阅读该书,不仅可以了解一位中国科学家真实而又辉煌的一生,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忠诚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曲折前进、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特殊材料铸人生——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颜鸣皋》不仅适合航空从业者及社会公众阅读,尤其还对广大青少年读者具有教育启迪作用。
女子私立学校的唯一男生
1928年,父亲颜余庆调到湖北武汉列车段。赴任之前,他又托茹家表叔回到了故乡慈城,把颜鸣皋兄弟三人和妹妹们一块接出。
到了汉口,他们把家安在了法租界附近。
哥哥们到了汉口就开始上中学,唯独颜鸣皋的上学成了难题。
颜鸣皋此时应该上小学三年级了,但他们家附近却只有一所私立女子小学,再没有其他小学了。如果到其他混合小学上学,路途远,无人接送,父母放心不下。
怎么办?父亲颜余庆决定把他和三妹琴仙、四妹杏仙一块儿送到那所名为“心儒”的私立女子小学去上学。为此,还特意托人找校长疏通了一下。校方研究了一番,方答应破例收下。
颜鸣皋初到武汉时,情绪十分高昂。因为这里毕竟是一个大城市,比老家慈城镇繁华了许多。奔腾不息的长江,纵横交错的道路,成排成片的楼房,鳞次栉比的商场……使他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见识。
但是,当他一听说父亲让他和妹妹一起去一个女子小学读书时,他坚决不干了,情绪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倔劲儿上来了,又哭又闹,甚至用绝食相要挟,宁愿不吃饭也不去学校报到。
父亲颜余庆却不急不躁,对此事进行了冷处理。好吧,不吃饭也不劝,不去上学也不硬拉,把颜鸣皋晾在了一边。
两天过去了,颜鸣皋有点撑不住劲了。他心里火烧火燎的,觉得在家实在也没意思。母亲叫他吃饭也上了桌,看到哥哥妹妹们去上学,他眼巴巴地直往门外瞅。
父亲颜余庆觉得到了火候,就问他:
“去不去上学啊?”
颜鸣皋小声回答:
“那就去吧。”
“去上学可以,但不能调皮。要好好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
颜鸣皋点了点头。
无奈,颜呜皋成了“心儒”私立女子小学的唯一男生。
好憋气哟,对于一个生性好动的男孩子,整天和一群女娃娃们在一起,从精神和行动上无疑都是痛苦的。因为是唯一的男生,又常常成为同学们关注和取笑的对象。
颜鸣皋是有气无处撒,有话无人说。只能有时伺机找两个妹妹的事儿,用调皮发泄一下被压抑的情绪。
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对四妹杏仙说:
“把你的书掏出来,和我换一下书包。”
他们上学时父母同时给他们买的一样子的书包,但女孩子心细,懂得爱惜,显得比颜鸣皋的书包要新许多。一听哥哥要和自己换书包,四妹当然坚决不干。
此时,颜鸣皋有些不讲理了,他一把夺过妹妹的书包,把里面的书本文具往地上一倒,硬是换了过来。
四妹杏仙哭着回家告了状。
为此,颜鸣皋还挨了母亲一顿揍。
倔强的颜鸣皋挨打就是不流泪,不求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固执地认为,母亲、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颜鸣皋现在说起童年调皮的事儿,也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他说:
“虽然这只是童真的偏执,但却从另一方面激励了我。我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学出个样儿来,在学习上拿第一,看他们还怎么说。因为全校都是女生,也给我创造了一个埋头学习的环境。下课了,女生们玩踢毽子、扔沙包、跳方格等游戏,我呢?只能继续趴在课桌上练习题、写大字。久而久之,我的学习成绩就上去了。”
期末考试中,颜鸣皋果然考了个全班第一。校长还为他颁发了奖品——一个精致的文具盒。这让妹妹和同学们都羡慕不已。这个男生,在老师的眼中是个好学生;在同学们心目中,是一位学习的好榜样。很少表扬孩子的父亲,那天也对他夸赞了一番。
可是,颜鸣皋并没有高兴起来。他总觉得整天混在女同学中间十分别扭,盼着能早一天离开这个女子学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甚至在放学回家的时候,都不愿和妹妹们走在一起。
转眼两年过去了。1931年冬季的一天,颜鸣皋听两个哥哥在议论,他们上的那所中学实验班冬季要招生。 -
颜鸣皋一听,心中一动,急忙凑过去追问:
“哥,是真的吗?”
“那还有假,是实验班。你问这干吗?”大哥颜鸣远回答。
二哥颜鸣谦也看看他说:
“鸣皋,你也想报名?这实验班要求很严,都是学习尖子,你能行吗?”
颜鸣皋心中拿定了主意,对哥哥点了点头。他虽然小学五年级还没读完,但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P19-21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自豪与喜悦,承载着中航工业实现跨越发展的责任与使命,讲述颜鸣皋院士的传记《特殊材料铸人生》正式出版了,这是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在建院55周年之际,献给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的一份厚礼。
院士是一本书,一本让人读了受益良多的书;院士是一笔财富,是能够孵化精英的财富。在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德高望重的颜鸣皋院士是我们的骄傲,他不仅在航空金属材料应用基础理论、疲劳断裂与寿命预测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还培养出了一大批中青年科技人才。透过这本书,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颜鸣皋院士对事业的挚爱,对生活的向往,对真理的执著和对价值的诠释。我们也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航空材料不平凡的发展轨迹,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启发我们对人生价值和幸福真谛的思索。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作为我国唯一面向航空的综合性材料研究机构,在栉风沐雨中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征程,取得了2400余项科研成果,同时也培育了一大批科研领军人才,颜鸣皋院士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是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愿《特殊材料铸人生》能带给您更多的启迪,更多的思索,更多的感悟,更多的快乐,也衷心祝愿颜鸣皋院士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戴圣龙 王亚军
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