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田,飞机总体设计专家。1941年生于辽宁省义县。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曾任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多年来,他主持的国家多项重点工程的研制,均已设计定型并批量装备部队。先后任歼8系列飞机型号总设计师助理。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代受油机的研制工作,成功领导研制了JBVII型飞机、JBIX型飞机。为我国航空工业快速发展及提高我军空战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树棕等编著的《凤舞蓝天——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以翔实的史料、深沉的情感、流畅的文笔、紧凑的情节描写了杨凤田传奇的人生。
王树棕等编著的《凤舞蓝天——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讲述了寒门学子杨凤田从小聪慧好学、积极进取,由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艰奋斗历程,以及他执著刚毅、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介绍了他始终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理念为己任,先后参加、组织研制出歼8系列先进战斗机,填补了我国航空史上多项空白,大大增加了空海军的作战能力,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事迹。
《凤舞蓝天——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可供航空科研战线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学习。
快乐的童年
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动,会玩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杨凤田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孩子也多,很热闹。他从小就跟在哥哥、姐姐的屁股后头,到处玩耍。开始是看着他们玩,渐渐长大了,就和他们或邻居孩子们一起玩。当春天来临的时候,随着气候的转暖,台山上的小草渐渐吐出了绿芽、长大,变成郁郁葱葱的草原。各种野花相继开放、满山遍野、争奇斗艳。小鸟迎春而来,在一丛丛变绿了的灌木林中飞来飞去,啼鸣不停。杨凤田每逢不上学的时候,就愿意爬到山上,在那绿草如茵的草地上、丛林中,一边放驴、割草,一边用铁夹子捕鸟。每当捕到一只,就非常开心,非常快乐。如果捕到一只活鸟,就小心翼翼地拿回家,养起来;如果是只死鸟,拿回家用火烧着吃;捕多了就让母亲炒熟了就饭吃。小鸟的肉虽然不多,但吃起来非常香,别有风味。到了夏天,气温高了,雨水多了,河水涨了,他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屯南的细河里洗澡、玩水、抓鱼,观赏河滩上斑斓的鹅卵石,同样开心。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棉花开了,一片白茫茫;高粱红了,一片红彤彤。杨凤田在五彩缤纷的田野里,捡棉花、拔花生,干自己力所能及的农活。闲时在地里烧些毛豆、花生,吃起来津津有味,尽管嘴巴周围贴满了黑灰,双手成了黑“爪子”,也在所不惜。冬天尽管寒冷,却挡不住孩子们的身影。杨凤田仍然到室外玩耍。那时家家户户都有粪堆,像个小山包。于是孩子们就在这里玩起了“抢山头”的游戏。谁先登上山头,再把后上来的人推下去,谁就可以占山为王了。在同龄孩子中,杨凤田常常是胜利者。另外,撞拐、打箭杆(高粱杆)、玩嘎啦哈,也都是常玩的游戏。当大雪纷飞的时候,堆雪人、打雪仗,更是让他玩得兴起,全身冒汗。
1952年,杨凤田的四哥杨春田从朝鲜回国后,被分配到兴城水产加工厂,任党支部书记兼厂长。杨凤田在山沟里长大,还从来没看过大海是什么样。自从知道四哥在海边工作后,他心里就开始痒痒了,总想去看看大海,到海边去玩玩。可是兴城离铁河嘴子很远,又没有直通车,也没有人陪他去,这可怎么办呢?他想来想去,最后鼓起勇气,“我自己去!”他下定了决心。于是就找父母商量,开始父母不同意。因为他才有11岁,父母怎能放心他去呢?可杨凤田不甘心,“我自己能找到,不会出事的,你们放心吧!”杨凤田左磨右磨,硬是说通了父母。“你一定要小心,不知道路多问问。”父母终于同意了,并千叮咛万嘱咐。
暑假的一天,杨凤田拿了钱,背了个小包上路了。他先步行到清河门镇火车站,托亲戚买了张火车票,随着人流一起上了火车。但火车并不直达兴城,需要在锦州换车。他第一次到锦州站,看到锦州站那么大,还真有点辨不清方向。他只好问问同行的叔叔、婶婶,在他们的帮助下,穿过地道,找到了要换乘的火车。上车后,才有点放心了。到兴城后,又沿途询问,才找到了四哥的厂子。当四哥看到他时,感到很惊讶,“你怎么找到这来的?”杨凤田把来的经过说了一遍,四哥说:“你真行!这么小就敢跑出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我不是找到了吗!”杨凤田很自豪地说。
杨凤田住下后,就急着跑到海边,举目远望,大海无边无际,海浪一个接一个,波涛汹涌,激起的浪花好高好高。低头望岸边,岸边沙滩细软洁白,晶莹如玉;海水深浅适宜,清澈见底;海岸地势开阔,绿树掩映。他的心陶醉了,“海滨真美啊!”他惊呼着。海水浸湿了他的鞋袜、裤脚,他都不知晓。他还看见,海滩晾晒着好多好多腌制的海产品,听说这是工厂给前线志愿军腌制的。有时杨凤田还可以坐上哥哥工厂的大卡车帮助工人运送海产品,有时干脆就是坐车兜兜风。
白天可以爬到兴城的城墙上去眺望。兴城古城呈正方形,城墙四面正中各有城门一座,各城门上修筑高耸的箭楼,各门内侧沿城墙修有蹬道。四角高筑炮台,凸出于城角,用以架设红夷大炮。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钟鼓楼,凌空飞架,气势巍峨。杨凤田登楼眺望全城风光,远处山林尽收眼底, 与四哥在哈尔滨市留念真让他有一种眼界宽广、心胸开阔的感觉。他好像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
到了晚上,在哥哥的带领下,去看露天电影,这是他第一次看电影,感到十分新奇,“人怎么跑到屏幕上去了呢?”他心里自问着。
在兴城住了十几日,他玩得开心,玩得尽情,开了眼界,长了知识,真有点乐不思归了。
快乐的童年,无忧无虑。粗茶淡饭、粗布旧衣,他都很满意。不过他一年中最盼望的是过大年。因为年前,家里会杀一口猪,可以吃上猪肉,还可以吃上“油梭子”(炸猪油剩下的肉渣),越嚼越香,好吃极了。过年还可以穿新衣服、新鞋袜;除夕夜给长辈磕头拜年可得到压岁钱;大年初一挨家挨户拜年,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更热闹的是正月十五闹元宵,踩高跷、耍龙灯,灯笼火把照亮整个屯子,男女老少都出来看热闹。杨凤田挤在人群里,跑来跑去,很是好玩。这样的场面在农村每年也就有这么一次。
P14-16
2011年,601所即将迎来50华诞。50年风雨兼程,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崇高理念,在研究所一脉相承;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高尚精神,在研究所薪火相传。以5位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航空科技英才,见证着“战斗机研究设计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摇篮”的巍巍盛名,诠释着航空报国、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
杨凤田院士就是航空科技精英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他已在601所奋斗了47个春秋。他组织领导的型号研制,为我国航空研制史创造了4个第一。在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中,特别是在歼8系列飞机研制中,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参加或主持研制的飞机型号之多,获得奖项之多,获得荣誉之重,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航空界屈指可数。
47载航空报国情未了。至今,在601所的科研大楼里,还经常看到他的身影,他仍继续奋斗在“航空报国”的征程上。正如他所说,“事业选择了我,航空选择了我,航空报国我无怨无悔!”
读罢杨院士传记,会有很深感触。他纵观全局,运筹帷幄。每到关键时刻,他都会及时出现,让问题得以解决。无论他身处何职,对航空事业的激情都丝毫未减,对报效祖国的信念都坚定不移,对人生的态度都乐观豁达。这本书给人启迪,令人思考,催人奋进!
601所党委书记
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