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房文札》是法国著名作家脍炙人口的随笔故事集。都德因为描写了普罗旺斯乡间明媚的阳光,而被尊为法国南方文学的鼻祖。中文本译者柳鸣九先生认为都德的魅力在于“以柔和温存的眼光去看待人物……鞭挞是轻微的,讽刺也不辛辣……对人生中世俗的规范与是非标准有时又多少有点超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磨坊文札(精)/译文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都德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磨房文札》是法国著名作家脍炙人口的随笔故事集。都德因为描写了普罗旺斯乡间明媚的阳光,而被尊为法国南方文学的鼻祖。中文本译者柳鸣九先生认为都德的魅力在于“以柔和温存的眼光去看待人物……鞭挞是轻微的,讽刺也不辛辣……对人生中世俗的规范与是非标准有时又多少有点超然”。 内容推荐 《磨房文札》是法国著名作家脍炙人口的随笔故事集。虽然都德因为描写了普罗旺斯乡间明媚的阳光,而被尊为法国南方文学的鼻祖,但其实展露在这本享有盛名的《磨房文札》中的普罗旺斯,和我们心目中那块天空澄净、大地炽烈、风情浓郁的度假胜地相距甚远。在都德笔下,这里的自然美如天堂,生活在地上的人们却没因此比别处的人们更快乐。翻遍全书,似乎找不到一个上帝的宠儿,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形形色色的人生憾事都展列在阳光碧树之下。除了开法国南方文学之先,本书浅近直白、清淡平易,细读起来也找不出过人之处、惊人之笔。但文留千古,定有道理。 目录 前言 安居 波凯尔的驿车 高尼勒师傅的秘密 赛甘先生的山羊 繁星 阿莱城的姑娘 教皇的母骡 桑居奈尔的灯塔 塞米朗特号遇难记 海关水手 菊菊乡的神甫 一对老年夫妻 散文诗 王太子之死 县长下乡 毕克休的文件包 金脑人的传奇 诗人米斯塔尔 三遍小弥撒 橘子 两家旅店 到米利亚纳去 蝗虫 可敬的戈谢神甫的药酒 在卡玛尔克 出发 草屋 指望(狩猎) 红党与白党 瓦卡雷斯湖 思念 跋——我译《磨坊文札》 试读章节 大为诧异惊恐的,是那一大群兔子!——很久以来,它们见磨坊的大门一直紧闭,墙上与平台上都荒草丛生,以为磨坊主已经断子绝孙,于是,就利用这块好地方当做它们的大本营,建立起它们的战略中心,整个磨坊成了兔子所向披靡、大获全胜的战场……我到达的那个夜晚,说真的,足足有二十来只兔子在平台上围坐成一圈,正在靠月光暖和暖和它们的小爪子呢……我刚把天窗打开半扇,呼噜一声,这一支露营部队就东逃西散了,一个个露着白色的臀部,高高地翘着尾巴,溜进了矮树丛中。我却巴不得它们再回到磨坊里来。 另外有一个家伙见我来磨坊,也很诧异,这便是我楼上的那个房客,一只阴阳怪气、老奸巨猾的猫头鹰,它二十多年以来一直栖居在磨坊里。我在楼上的房间里发现了它,它一动也不动,挺立在风磨的传动轴上,在一堆灰泥残片与破损瓦砾之中。它用圆圆的眼睛盯了我一会儿,因为不认识我而有些惊慌,发出了“呜呜呜”的叫声,同时吃力地抖动它那满是灰尘的翅膀;这个喜欢沉思冥想的家伙!它从来不清刷清刷自己的羽毛……这无关紧要,瞧它这副样子,映着眼睛,板着面孔,沉默无言,作为一个房客,倒也比别的房客更招我喜欢,于是,我立刻就跟它续签了房租契约。它一如既往占用磨坊的顶层,可以从房顶自由出入;而我呢,则住在下层的房间里,这一小间屋子,房顶低矮且呈拱形,墙上刷了石灰,好像修道院里的饭厅。 我就是在这个房间给您写信,房门大开,阳光灿烂。 一片郁郁葱葱、翠色悦目的松树林,从我的磨坊前一直伸展到山坡下。天际,阿尔比尔山峻峭的顶脊清晰可见。……万籁俱寂……只是在远处,偶尔传来一声笛音,薰衣草丛中一声鸟叫,大路上骡子的一声铃铛声。如此优美的普罗旺斯景色,只有在天气晴和时才能见到。 现在,您要我怎么来对您那个嘈杂而昏暗的巴黎表示惋惜痛心呢?我住在这个磨坊里是何等的舒适自在啊!这是我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一个角落,一个充满芳香、煦和温暖的小天地,它远离报刊媒体、车马喧嚣与乌烟瘴气!……在我身边,有这么多美妙的东西!在这里才安居八天,我脑子里就已经联想翩翩,思如潮涌……您看,就在稍前的昨天傍晚,我亲眼看到羊群回到山脚下农庄时的情景,我向您发誓,我是绝不会用这幅景色来换取您这个星期之内在巴黎所观看的那些首场演出的。您且好好估量估量吧。 必须告诉您,在普罗旺斯有一个常规,那就是每当夏天来临,就要把牲畜赶进阿尔比尔山。牲畜群与牧人们要在山里过上五六个月,露宿于灿烂的星空之下,躺卧在齐腰的沃草之中;这样,一直要到秋风送爽的时候,牧人与畜群才下山回农庄,让牲口悠闲自在地在散发出迷迭香香气的山丘上啃嫩草……且说昨天傍晚羊群归来的情景吧。从清早起,羊圈就敞开了大门等候着;每一个羊合都备好了新鲜的草料。每隔一个时辰,人们就这么估算着:“现在,羊群该到伊居利叶尔了,此刻,该到巴拉杜了。”尔后,到了黄昏,突然传来一声巨喊:“瞧,羊群回来了!”我们朝远处眺望,但见尘土高扬,羊群潮涌而来,整个那条大路似乎也在随着它们而向前移动……公羊走在最前面,两角前伸,神气摽悍,紧随其后的是大绵羊,母羊则略显疲乏,拖带着幼羊往前走;母骡头上系着红色丝球,背上驮着竹篮,里面装着刚产下来的绵羊崽子,它们摇摇摆摆地迈着步子;再后面就是一群牧羊犬,全身是汗,舌头伸得长长的,几乎垂到地面,还有两个牧羊人,他们一副调皮相,身披赭红色粗呢外衣,像是教士的道袍一直垂到脚跟。 这一大支队伍,欢天喜地从我们面前走过,发出暴风骤雨般的脚步声,拥进了大门……现在我们来看看农庄里是何等的欢腾热闹:几只长着羽冠的大孔雀,绿色的,金黄色的,高高站在栖架上,它们认出了回来的人,就像吹奏小喇叭似的,发出响亮的叫声表示欢迎;已经入睡的家禽也都蓦地惊醒,它们纷纷站立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珠鸡……整个家禽饲养场就像发了狂似的;老母鸡也在唠叨个不停……大家都觉得,每一只绵羊在自己毛绒里,都带回了一点阿尔比尔山上野性的芬芳与自由活泼的气息,这使得整个农庄都醉醺醺的,欣喜若狂。 在这一片喧嚣哄闹之中,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栖身之处。它们在新家安顿下来,一个个都美滋滋的,心满意足。老公羊见到自己的秣槽,都喜不自禁。那些特别幼小的羊羔,都是在归途中生出来的,从未见过农庄,因此带着惊喜的目光东张西望。 但更令人感动的还是那些牧羊犬,它们是牧人忠实勇敢的伙伴,忙忙碌碌地跟着羊群,一心一意只盯着羊儿进入羊圈,它们要一直等到所有的牲口全都进圈去,那扇带窗的小门扣上了大插闩,而牧人们也已经在餐厅就座的时候,只要这些事还没有完,即使有看家的狗在窝里叫唤自己的同胞,即使有一桶清澈的井水在向它们招手,它们也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最后,诸事完毕,这些牧羊犬才心安理得地去到自己的栖身之所,在那里,它们一边舔食自己盘子里的羹汤,一边向农庄上的同胞讲述山上的生活,据它们说,那是个可怕的地方,那里有好多狼,还有好些深红色的毛地黄,都长得高高大大的,盛满了露水。P1-5 序言 兹由邦佩里古斯特的公证人奥诺哈·拉拉巴兹先生,出面公证以下事项: “到场的当事人为:加斯巴尔·米第菲奥先生,维威特·哥利叶女士之夫,家住蝉林,乃当地业主;他本人在作出了法律保证与经济担保的条件下,明确宣称并无任何债务、特殊权益以及抵押的情况,当众出售并转让下述产业,给当事的承受方阿尔封斯·都德先生,诗人家住巴黎,此产业为一座风力磨面粉的磨坊,地处罗讷河山谷,普罗旺斯省的中心地区,位于一个杉树成群、橡树四季常青的小山冈之上;该磨坊业已荒置二十多年,不能再用来磨粉,现已布满了野葡萄藤、苔藓、迷迭香以及一直爬上了风翼的其他攀生植物。 “尽管该产业的状况如上所述,且其大转轮已经破损,平台的裂缝中已长满了青草,但都德先生声称,此磨坊正合他意,他可以以此作为他进行文学创作的地方,自愿承担一切后果,对卖方无任何要求,不言而喻,维修缮理概由他本人自行解决。 “此次交易由当事双方商定价格,诗人都德先生已经用通行的货币,将售款如数交付事务所,而米第菲奥先生则已立即领取提走此款,交易过程有公证人在场目睹,并由各有关人士签字,手续齐备。 “交易签约在邦佩里古斯特事务所举行,奥诺哈主持其事,在场的有吹短笛的老艺人法朗赛·玛玛依,有人称基克的持十字架的白衣修士路易塞。 “以上人士与买卖双方都已在协约上签字,并由公证人正式宣读……” 后记 在本学界,我要算是弄翻译相对较少的一个,原因很简单:能量守恒,在这方面花的精力与时间较多,在那方面能投入的也就较少。对于天才也许例外,至少对我这样智力平平的人完全如此。 不仅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少,而且译题也比较分散,这就像在浩瀚的译海里,这儿捞一片海藻,那儿拾一只贝壳,到头来零零星星,不成体系,不成派头,令自己也深感寒伧。到如今能勉强构成两三个“点”的,主要只有雨果与都德以及莫泊桑,雨果我只译过一本文艺评论集,都德也只是两个小说集。 我译雨果基本上是从功利出发,大学毕业的那年,在闻家驷教授的指导下写以雨果为题的毕业论文,为了把论文写出点“学问”以利于毕业分配,便尽可能多看了一点雨果的文艺理论,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编辑部当翻译与编辑,在这样一个学术单位里供职,总得在业务上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支撑点,于是便比较系统地译起了雨果的文艺理论,总算在毕业后的两三年里把雨果主要的文艺评论译成了一本。 我译都德则基本上与功利目的无关,而更带一些性灵的色彩。 北京大学西语系很重视文学作品原文的阅读,我们从二年级就开始在课本里读到文学作品的原文片断、章节,到三年级,自己就可以抱一部名著的原文去啃了,我最初选啃的作品就是都德的小说名著《磨坊文札》。 之所以从都德开始,是因为他的语言很纯净,适合当时规范化语言教育的要求,而且原文难度也不大,除了偶尔有一点普罗旺斯语外,很少有生僻的词汇,正适于大学生阅读。更重要的是,他那平和自然的风格很叫人喜爱,他那种富有感情与情趣而又蕴藉柔和、不事张扬的调调特别叫人神往,在听多了高亢、强买强卖的噪声之后,这不啻是一块使人精神得到些许宁静的绿洲。 对于学外文的人来说,最大的欣喜莫过于从目不识丁到能够阅读原文,特别是文学作品原文,那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幼儿有一种本能的欢快,又像是一个人面前有了一片广阔的天空,或者有了一条开阔的道路,顿觉精神意境凭空扩展了一倍两倍…… 一旦在阅读中入了港,就很容易产生翻译的冲动。这不仅有对创作领域的好奇与想尝试的愿望,而且也有未来职业朦胧的吸引,于是,在三年级的课余,我就开始译了一点都德。 课余时间很有限,当然译得并不多,只不过两三个短篇小说而已:《繁星》、《赛甘先生的山羊》与《高尼勒师傅的秘密》。 尽管数量很少,却都是我喜爱的作品,译起来也就特别投入,它们不仅应和、启迪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思绪,而且还叫我搭进去不少自己的感情: 如《繁星》,少年牧人在山顶上得以与自己意中人相处了一夜的那种纯净柔情与柳下惠式的自制操守,实在太迎合一个大学生将要进入感情领域有所作为的情愫状态了,而且还相当清晰地引发出对牧人式的“绅士风度”的向往,“绅士”一词虽从来都不属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品味的范畴,但今天看来,这种向往,实在是和当时准禁欲主义的道德教育太合拍了。 又如《赛甘先生的山羊》,它比任何一课思想教育、人生辅导似乎对人更有影响与启迪。小山羊向往自由,这是天经地义的,它跑出了羊圈来到山里的经历与感受,的确也很新鲜、浪漫、欢快、开心,但入夜它就被狼吃掉了。都德这则寓言故事确实功德无量,他本来想对巴黎文人与自由生活作点讽刺,却“无心插柳柳成荫”,造就了我这样的人一种山羊式的思维方式,一种世俗、务实、顾及后果,因而也就不断将就羊圈的生活态度,在20世纪50年代学成的一代人中,很多很多人大抵如此。 再如译《高尼勒师傅的秘密》更是给了我深切的感动。普罗旺斯乡村里一风力磨坊的营生被城里机器面粉厂压垮了,乡人见磨坊主人痛苦不堪,全都主动把小麦送到磨坊里来维持它的运转。这是对工业化冲击下、小作坊必然的衰落命运的一曲温隋的挽歌,说实话,与生产力历史发展的方向颇不相合,但其中那种宗法式的、乡土气息的共济会精神,却使我非常心动神往。这与我当时曾经有过一段背时的经历有关: 有一个学期我害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不是整夜失眠,就是只能人睡一两个小时,至多两三个小时,几乎每天做噩梦,很多梦都是这样可怕的:炸弹从上落下,落进自己的脑壳里,在里面爆裂开花。噩梦机制如此缺德,它让你不能动弹地躺在那里慢慢地细腻地体验炸弹在脑壳里爆炸的过程、巨响与能量……夜里如此受熬煎,而白天却要背着大书包,从这栋楼的教室赶到那栋楼的课堂,上十来个小时的课,晚饭后,又要在图书馆里苦读三四个小时……当时学校里“向科学进军”的冲锋号吹得震天响,眼见周围的同学个个紧张有序,昂扬自若,不断在‘攀登科学高峰”的战斗中,节节胜利,步步攻克,而自己却在掉队,很快就要有休学一年甚至两年的危险,心里的那份焦急、恐慌、忧虑真是难以形容……于是,我不得不每隔一天请假一次,骑车到西苑中医研究院去扎针灸,每天课后,还要到烧开水的锅炉房去,在一炉熊熊大火的旁边拨出一堆“文火”来熬中药……在这个时期,我特别感到周围的人每一声问候、每一份理解与同情、每一次帮助的宝贵。事实上,我也得到了一些友情的关心与帮助。负责学生工作的同班同学刘君强为减轻我的学习负担,给我争取到一个不小的特权:政治课与历史课我不用去听讲,只需期末通过考试就成,丁世中每隔一天就把他崭新的自行车借给我,让我骑着去西苑扎针灸,还有同宿舍的学友常向我说道他们应付病痛、健体强身之道……正因为自己经历过这样的坎坷,所以《高尼勒师傅的秘密》中乡人那种纯朴诚挚的互助精神,使我特别感动,我译小说最后那一节时,就未能像好样的铁男儿那样“有泪不轻弹”。 不久后,西语系学生会办了一个油印刊物,发表三四年级同学的学习心得、读书笔记以及翻译作品之类的东西,我的都德译文在那上面发表了,这是我在自己这个学科领域里第一次学步走的正式记录。 出了大学校门,我与都德一别就是近三十年,这期间,我一直忙于很多别的事情,几乎没有再回到都德那里去,只是在写《法国文学史》时,又读了一些都德,完成了文学史中的都德一章,至于又译起都德来,则是前几年,起于一次偶然的触动: 在一次会议期间,我听一位与会的朋友介绍了他的乡居安排:在京郊一个山川秀美的所在向当地老乡购下了一个四合院,加以装修,形成一个乡野其表、现代化生活条件其中的别墅,每个周末就驱车去那里避开尘嚣,享受乡居生活的乐趣,或者疲惫心烦时,就去那里住上一个时期。他这种“绿色生活”使我羡慕不已,如此如此,置房费与装修费并不多,与演艺圈中人士到乡下去圈购一片土地在上面建造起自己的宅子那样的大举动、大投入相比,远为经济、省力,同样都可以享用田园生活。我不禁怦然心动了,心想这倒也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未尝不可一试,于是,就下了决心去实施这个计划。然而新的问题、新的情况纷至沓来,不断磨损着这个决心:杂务纷繁没有时间去进行,没有车,也不会驾驶,往返城乡不无麻烦与困难,等等。于是俗务考虑逐渐就把田园冲动淹没掉了,我仍蜗居在钢筋水泥的筒子楼中,像奥勃洛摩夫躺在床上耽于空想一样,不断地做自己的绿色梦……很自然,我想起了都德。 都德成名后,在普罗旺斯乡间的一个山坡上,购买了一座旧的风力磨坊,经常从喧闹的巴黎脱身来到这里过隐居生活,进行写作,《磨坊文札》一书的灵感与题材就是在这里获得的,它基本上也是在这里写成的。这大概是要算田园生活中最潇洒、最开花结果、最令人神往的一例了。 一边是令人神往的绿色田园,是“磨坊”向往,一边是城市的噪音,二环路边的废气污染,特别是在这种环境下要从一个项目忙到另一个项目,不说伏案中殚精竭虑的绞脑汁以及电话铃带来的急务、琐事,而且还有人情世故鸡零狗碎所带来的令人血压升高的难题、麻烦以及不痛快……这些东西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太常见了,也最为要命,碰上它,你就很难平静下来,甚至很难入眠,必须找一个逃遁所、避风港、绿色宁静的栖身之地。 然而,我没有绿色宅子,没有远离尘嚣俗务的“磨坊”,我只能望梅止渴,自我麻醉。 于是,每当我实在平静不下来,实在陷于烦躁、焦急、匆忙、眩晕的状态中摆脱不出时,我就拿起《磨坊文札》,开始是看看,后来觉得如果真要压下或消除焦急、烦躁、烦恼、火暴的情绪,最有效的办法是潜下心来,将这本恬静、平和的书译个两三段,情绪很快就会平静下来的。这样,都德成为了我近几年来的镇静剂,一需要时,就拿来用上一两个小时,不需要时,就放在一边,往往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一两年也不去碰它。 如此断断续续,几年下来,没想到把一本《磨坊文札》全都译出来了,由于译得不紧不急,自己觉得倒也译出了一点原汁原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