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切最有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最科学最有序的校长管理之道,最朴实却最打动人心的教育局长的修炼之道……借由陶继新的精妙提问,魏书生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展开了不一样的工作和人生画卷。
《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适合每一位教师朋友细细品读,附一张对话现场DVD光盘,亲临现场,感受名师风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附光盘)/大夏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魏书生//陶继新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最亲切最有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最科学最有序的校长管理之道,最朴实却最打动人心的教育局长的修炼之道……借由陶继新的精妙提问,魏书生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展开了不一样的工作和人生画卷。 《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适合每一位教师朋友细细品读,附一张对话现场DVD光盘,亲临现场,感受名师风采。 内容推荐 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智慧和班主任工作被一线教师们奉为圣经,他的相关著作也广受欢迎。与魏老师以往著作不同,《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采用对话的方式,由著名教育专家陶继新从人生经历、教学、管理、心灵修炼等多方面与魏老师进行对话,深入挖掘魏老师的成功之道与心灵修炼之道。 可以说,《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是魏书生老师教您“如何做教师”以及“如何做幸福的教师”的指南,值得每一位中小学教师细细品读。本书附一张对话现场DVD光盘。 目录 序 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 1.生命磨难 饥饿煎熬 遭受批斗 没有自由 2.语文教学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收听广播 口头作文 课外阅读 天天日记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教师要做一位优秀的驾驶员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的三个步骤 3.班级工作 人人都是班主任 做个甩手班主任 培养好学生干部 常务班长成为班级关键人物 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应运而生 班干部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承包竞争大大激发了?生的热情 尽班主任的责任 真诚感谢班干部 4.教育管理 充分放权 敬畏规矩 功归于人 发展学生 均衡教育 升学秘诀 就职演说 课堂十条 5.种好心田 崇拜偶像 从不折腾 守持善良 自找快乐 写作审美 享受讲课 不为物役 不争之争 松静匀乐 跋 试读章节 刚才您谈的时候,我在想,天地之间有一种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规律一直在场。《周易》有言:“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世界上有白天就一定有晚上,有太阳就一定有月亮,有男人就一定有女人,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天道运行的规则。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所以,您被批判也好,挨饿也好,它有失,必然也有得,这就是天道。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真能够悟出这个“道”的人太少了,大部分人都在逆境中“沉寂”或“消亡”了。尽管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逆境可以锤炼人,可是,真能从逆境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的人还是寥若晨星。而您,则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晨星”。 从1968年高中毕业到1978年考大学,整整十年时间,除了外出拉排车三年之外,其余时间,我都是在农村老家当农民。当时所出的苦力,是今天不可能想象的。除了春节和暴风雨天气之外,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拼全力像牛一样地出苦力。而且,其中很多年,我一直都在挨批斗。甚至,有的时候,还会被拳打脚踢,以至用绳子捆绑起来毒打。不过,也许是因为年轻气盛,也许是因为生性坚韧,我没有哭过一次,没有求饶过一次。白天干活,挨批判,晚上还要练武术。记得有一天下午,村里要开我和我父亲的批斗会,会前,我悠然地吹着竖笛,引来一个又一个诧异的目光。当然,批斗就更加猛烈。 1970年暑期,我被关在我们村小学里接受批斗,而且批斗一天天升级,几乎每天都要遭受皮肉之苦。农历七月初四晚上,阴雨已经下了很长时间,大约到了十二点的时候,我被一个轻轻的声音唤醒了。睁眼一看,原来是我们村一个被大家拒之门外的小偷兼乞丐。不过,我知道,他应当属于我的朋友那一类人。他曾是一个军人,迫不得已才走到偷窃和乞讨的路上去了。平时他每到我家时,我非但不歧视他,而且热情地请他坐下与我一同就餐。可以说,我与他“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他也很信任我。当时,他低声对我说:“继新,他们(指那些批斗与打我的人)都在楼上打牌,让我临时看着你。你赶快跑吧!不然,他们会整死你的!”我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很久没有放开。后来,在他的催促下,我才迅速地跑出屋子。当夜,徒步七八十里,跑到郓城一个同学家。第二天,我就坐小船过黄河,到河南省拉起了排车。大多是从河南省的鹤壁县装上煤炭,拉到郓城西部卖给某些砖瓦厂。这一拉,就是三年。即使春节,也是拉着车子,独自行走在河南与山东之间的路上。后来,经朋友介绍,又从梁山给郓城南关石灰店拉石头,并由石灰店提供一间小屋居住。 P10-11 序言 如何才能搞好教育,今后教育应该怎样走?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教育在这种“老生常谈”中,一次又一次地“创新”与“变革”,却一次又一次地出问题。那么,其中是不是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呢?我觉得,还是有的,那就是民主治教、科学发展,其关键的关键就在于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不动摇 大多数人民群众认可的常识,大多数师生愿意接受的常识,常常就是符合规律的、科学的人间大道。对这些常识,我们一定要坚守、坚守再坚守,决不动摇。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一定能科学发展。我觉得,要做到三个坚守。 首先,坚守民族的传统常识:先贤先哲说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古代如此,现在亦然,再过一万年都用不着改变。 其次,坚守新中国师生们耳熟能详的常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三有一守、注重实践、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第三个坚守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守自己的优点长处,坚守自己做得对的事情,决不动摇。 回顾13年来教育局长兼书记的工作经历,我个人真的没提出什么新的理念,我无非是帮助机关干部、师生员工反复温习这些常识。 我1997年10月任教育局长,就职演说时提出了“七个一分钟”,其实,这真的没有什么新意,都是人生成长、发展的常识。我读了几百位好人、伟人的传记,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终生爱一项体育活动、爱一项文艺活动、爱写日记、爱读书、爱助人的习惯,都有良好的注意力。既然这是公认的常识,又有益于每一位学生,有利于国家,坚持下来时间成本不算高,经济成本又很低,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就有责任帮助师生守住“七个一分钟”不动摇。我愿意向全国各地的师生员工建议:坚持“七个一分钟”不动摇,一年两年不动摇,十年八年不动摇。我个人今天还在刷碗筷、唱歌、跑步、读名著、练演讲、写日记、做注意力体操。有时间就多做点,没时间就真的只做一分钟,不动摇,不停止。从中感受到了自信和快乐,我才愿意几百次、几千次地建议坚守这些常识,不动摇。 其实,我不厌其烦、反反复复、翻来覆去、逢会必讲的这个不动摇,还是坚守“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幸福观不动摇。有了这个不动摇,就能高楼住得,茅屋居得,高官做得,批评听得,在人生的任何一个位置上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制定学习的目标,在为祖国、为人民尽到责任的同时,享受到做人的幸福感、自豪感、尊严感。 不懈怠 继承不是目的,继承的目的是创新。 不动摇地坚守常识不是目的,往深处扎根、向高处发展才是目的。 要创新,要发展,就不能懈怠,就要把我们做得对的事情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更精、更细,更符合师生利益,更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校长要为教师、学生服务,要深入课堂,这是谁都知道的简单常识。既然是常识,就要坚守不动摇。但如果产生了倦怠感,坚守就变成了苦役。要做到不懈怠,就要不断往深处、细处去创新。 我在课堂上站立了35年,仍然盼着快些开学,好去给学生上课,我盼着快些看到学生们的新日记、新作业;听到学生们的新见解、新建议;观察学生们的新笑容、新眼神;当然,也渴望向学生们展示我的新教法、新导语、新设计、新教案。 盘锦一中校长范宝丰,当了8年一把手,教了8年物理课,越教越爱教,还当上了班主任。大家说他讲课上了瘾。他把这种上课的幸福感传递给老师,爱课堂的老师越来越多,终于,一所后进学校变成了先进学校。 二中校长吴献新,也觉得只教语文课不过瘾,便带头当起了班主任。老师们以他为榜样去发掘教课带班的新乐趣,因此,学校充满了勃勃生机。 13年前,我提出校长进课堂的常识时,有的校长还不理解,现在,盘锦市越来越多的校长在课堂上发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产生科学办学的灵感,感觉到课堂就像自己的精神家园。 校长加深对课堂的爱,也激励了教师们对学生的爱、对课堂的爱。盘锦市经济技术学校教师张海英,计算机技能精湛,教育局领导商量要调他到局机关工作。“经校”是一所中专,坐落在大洼县田家镇。一下子从中专教师到局机关当干部,从城郊到市中心上班,按世俗的眼光来看,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可张海英却婉言谢绝了局领导的好意。他感觉在课堂上当计算机学科教师比去教育局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愿意继续坚守在普通中专的课堂上,继续在教学细节上不懈努力、追求探索、改革创新。因此,他的学生参加全省全国的比赛时摘金夺银。2010年元旦,省政府网站发布好消息——张海英老师代表辽宁省参加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计算机项目第一名。 我们盘锦市就是靠着许许多多像范宝丰、吴献新、张海英这样的爱课堂、爱学生、从细节入手、不断创新的校长、教师,教育工作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发展。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我的联系点是市高中和实验中学。在参加学校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时,有两所学校的领导让我说一说今后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注意事项。我反复强调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落到实处,落到课堂,落到师生员工的举止言谈中。果真如此,则“善莫大焉”。 千万不要只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当成一项活动,当作上级指派的一项任务,而要把它变成生存的需要,变成幸福的源泉。人的深层次幸福感归根结底来自自我内心世界真善美阵地的不断拓展。 不懈怠、要发展的主阵地在课堂上,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落实“十条要求”,“十条要求”的重点是第二条:每堂课,每位同学都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师生产生松懈感、倦怠感,常常是因为发展目标出了问题:或是发展目标过高,让人望而却步;或是目标过低,让人松弛懈怠;或是只重视教的目标,没重视学的目标;或是大部分学生有目标,小部分学生没目标。 45分钟的课堂像一个宏大的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择业”,千万不要让学生“待业”。科学发展就是要树立选择的观念,让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能持之以恒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向前爬,也比没有目标、“失业”、“待业”强得多。要引导先进学生不断超越自己,从而没有时间骄傲;引导后进学生大事做不来,小事赶紧做,从而没有时间自卑。教师板书要有新设计,语言要有新节奏,写字要有新突破,教案要有新改进。这样,一堂课下来,师生都会在发展中享受到创新的幸福。 其实,盘锦市每一位老师,全中国每一位老师,都曾上过成功的课,都曾享受过课堂上师生共同发展的幸福。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坚守住成功的阵地,决不懈怠,一点一点、一寸一寸地拓展成功的阵地。 不折腾 咱们国家,从“反右”开始,运动不断,折腾了20年,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改革开放以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决不动摇,决不折腾,目前,GDP总量已增长到世界第二。 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位老师,要科学发展,就必须防止折腾。 我们必须学习新理论,但要防止陷入概念的折腾之中。什么是“素质教育”,就有五十多种复杂的解释。其实,不管怎么解释,我们大家都明白,就是说了几十年的“老老实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我们必须学习外国经验,但不能一阵子学习凯洛夫,一阵子学习赞可夫,一阵子学习布鲁姆,一阵子学习布鲁纳;刚学了半年芬兰,又忙着模仿丹麦;刚照搬一点德国职业教育的皮毛,还没来得及深研,又忙着考察日本的技能培训……似乎在不断创新,实质是在来回折腾,浪费时间,消耗成本,这样做不仅难有收获,而且会贻误工作。 我们必须虚心学习外地、外校的经验。我们多次组织校长、教师到全国各地学习,每年都多次请专家、学者到盘锦讲学,仅2009年,我们就先后邀请著名学者顾明远、朱永新、郑日昌,著名校长、教师李金初、李希贵、程红兵、秦培元、崔其升、吴国通、刘永胜、窦桂梅、吴正宪到盘锦为我市校长、教师讲学上课。专家、名师的报告使我们净化了灵魂、增强了信心、开启了智慧。感动、激动之后,我们应该怎么行动?千万不能离开自己的实际,全盘照搬先进校长、教师的经验。因为照搬的结果是一轮又一轮的折腾,既会伤害自己,又会给先进经验抹黑。 我们生活的时代的特点是发展提速、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利益重组,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带来的评价体系多极、评价标准多元。面对信息骤增、知识爆炸的现实,我们必须开放胸襟,广泛学习国内外新理论、新经验。既要学习又要防止折腾,还是要做到前面说的三个守住:守住民族传统常识,根植于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土壤;守住新中国师生的经验,根植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土壤;守住自己的优点长处,根植于自己心灵真善美的土壤。等根茎深了,充满生命活力了,再广泛吸收国内外有利于自己抽新枝、长新叶的理论和经验,把人家的理论和经验当成自己的营养和水分去吸收,这样,既能守住、发展自己,又是赞扬、肯定别人。 单讲一个大课间,除了统一的广播体操外,我们要求各校自编一套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有的学校编秧歌,有的编武术,有的跳竹竿,有的跳皮筋,有的舞彩圈,有的甩红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校立足自己的项目,学习人家的长处,微调自己的动作,越做越好,越做越精。全校师生一起参加大课间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迷失自我,到处学习人家,来回折腾,就将一事无成。 我们坚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坚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坚持培养学生的八个学习习惯,决不折腾。尽管我们13年没搞过一次中小学统考,2009年我们还是取得了平均每百万人口就有6000人考上大学,其中4500人考上本科、18人考上清华北大的好成绩。 尽管我们的生均办学经费排在全省第一位,但根据《盘锦日报》行风评比结果,教育局满意度排在62个政府部门的第二位。 既然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学能力、八个学习习惯做对了,就决不能折腾。还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理论、经验,不断在细节上充实完善自己,从而做得更符合学生的利益、更符合教育规律。 导致折腾的原因,常常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盲目拔高,自我膨胀,浮夸造假。 我认为,搞教育要永远守住平常心,只有局长、校长、教师守住平常心,学生才容易守住平常心。要一辈子为追求公平、正常而做一件又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不要对别人不公平,不要希望别人不正常,也不要让自己不正常。 即使成了最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企业家,即使当上了地球的球长、太阳系的系主任、统治宇宙的天神、掌管一切的上帝,也还是要一天一天过日子,一件一件做事情,把自己的管辖范围治理得更公平、更正常。智慧越高的人越反对折腾,越明白“平常心是世间大道”。 我们国家千千万万正直的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工人、农民,走的其实都是一条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自由发展、科学发展的人生道路。 建议校长、老师们,进入松静匀乐的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上,守住民族、国家、自身的长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自觉主动,科学发展。这样,我们的民族复兴、强国之梦就一定会在新中国建国100年前实现;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个学生,每时每刻就都能享受到“学习、工作、尽责、助人的快乐”。 魏书生 2011年1月2日 书评(媒体评论) 大的事你想通了,就容易放下自己说了不算的事,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要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能尽的责任。这样,你就把自己有限的成本,都投资在了你说了算的土地上,而不是投资在人家那个地上,当然,你就会快乐。 ——魏书生 有得就有失是一个生命准则:得的越多,负担也越重;甚至得的越多,失的也越多。无论外界的生活多么光彩照人,只有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内走,才会发现外界的贴上标签的幸福并不特别重要,只有心灵的力量才是生命的魂兮所系。所以,我们应当以最纯净的态度去对待生命的本然状态,“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因为得失在人生中总是相互转换的,我们没有必要自己丢弃本然的快乐。 ——陶继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