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独特视角,展示近乎残酷的可怕历史。摒弃陈词滥调,让您感受另类历史的强烈刺激。文明的毁灭、人口的灭杀、残忍的迫害、可怕的阴谋……走到历史的背面,才能看清全面客观的历史,冷静审视人类的苦难与罪恶,获得超越性的人生智慧。
书中收录的300余幅图片,包括历史遗迹、出土文物、实物照片等,与文字相辅相成,立体生动地还原近乎残酷的真实历史,给读者以最直观、最震撼的视觉冲击。
该书以通俗流畅的叙述语言、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新颖独到的版式设计,多种视觉元素有机结合,带你进入惊人的未知世界,全面了解历史真相,获得独特的历史感悟和历史智慧。
历史不仅是发展进步和灿烂繁荣,翻开历史的另一面,我们将发现历史是如此的可怕,令人震撼。大自然随时在对人类进行无情的戕害:气候的变迁摧毁辉煌文明,瘟疫过后白骨蔽野,洪水地震肆虐摧残;此外,人类还要承受自身酿造的巨大灾难:残忍酷烈的战争,惨绝人寰的屠杀,丧心病狂的政治与宗教迫害,还有无处不在侵犯和欺骗,官场情场的阴狠算计……本书在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冷静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展示历史近乎残酷的真实。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历史真相,准确把握历史规律,更能获得独特的历史感悟和历史智慧。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争就是世界大战。世界大战指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规模巨大和异常激烈的军事战争。从已经发生过的世界大战来看,它们都是对立的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战争,是帝国主义的产物。交战双方为了达成各自的战争目的,倾注国力,以武装斗争为主,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战线上展开激烈的大搏斗,战争的规模、消耗与危害,都是史无前例的,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人类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20世纪。这个世纪是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纪,但是文明不但没有阻止战争的到来,反而可以说是促成了世界大战的发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进行,世界各重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这些国家间矛盾重重,争夺日渐达到白热化的程度。由于暂时具有共同的利益和敌人,德、奥、意于1882年形成了“三国同盟”,英、法、俄于1907年形成了“三国协约”,这两个在世界大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盟在西方形成了尖锐的对峙。
双方在巴尔干半岛上的争夺极为激烈,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参观完针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演习,到达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进行访问。当斐迪南夫妇参加完市政厅的欢迎仪式后,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用手枪击毙。
萨拉热窝事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引发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急不可耐的奥匈帝国宣布对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出面支持塞尔维亚,法国则宣布支持俄国。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3日,德国又对法国宣战。4日,英国以德军侵入比利时为借口对德宣战。23日,日本对德宣战,25日又对奥宣战。
欧洲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大战爆发后,在欧洲战场上形成了三条战线——西线战场、东线战场和巴尔干战线。在三条主要战线上,战争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进行了顽强的攻守战,特别是在几次重要的战役中,双方伤亡都十分惨重。其中在西线战场,1914年9月5~10日,法德两国军队在马恩河进行大战,双方投入兵力共达152万人,最后法军伤亡12万余人,德军则伤亡21万多人。在东线战场,1914年8月末,俄军和德军在东普鲁士的坦能堡地区进行激战,近3万俄国萨松诺夫集团军士兵被打死和淹死在湖泊中,9万人被俘,集团军首领萨松诺夫被迫自杀;莱宁坎普集团军则伤亡14.5万人。1915年5~9月,德、俄军队在俄军西南战线进行激战,俄军的伤亡达85万人,被俘达90万人。在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中,德国从各个战场调了46个师50余万人和几千门大炮,法国军队拼死抵抗,全国军队的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参与过这次战斗。这场战争中,双方死亡人数共超过了百万人。在另一次索姆河战役中,双方伤亡达120余万人。
在此期间,意大利背弃了同盟国,加入到和昔日的盟友之间的战斗中去。1917年12月,一直采取观望态度的美国抓住时机,宣布对同盟国作战。接着,古巴、巴拿马、中国、希腊等国都加入协约国一方,宣布对同盟国作战。这些国家的加入大大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随着同盟国作战的困难越来越大,保加利亚、土耳其先后宣布投降,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1914年8月~1918年11月),战火席卷了欧洲、亚洲、非洲的33个国家15亿人口,动员军队6500万~7000万人,军队损失3750万人(其中死亡850万人),平民死亡66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00亿美元。这场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促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基本框定了目前地球上的国家的地域形态,导致了旧帝国的灭亡,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新霸主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日两国的经济发展极为迅速,随着国力的大大增强,它们称霸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加剧了各个国家的国内矛盾,迫使这些国家急于找到转移国内矛盾的机会。为了和其他国家争夺地盘,1936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同盟,形成了“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随着三国侵略其他各国步伐的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迫在眉睫。1939年9月1日,由于德军向英、法的盟军波兰发动突然袭击,奉行“绥靖”政策的英法两国不得不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分为轴心国的战略进攻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同盟国的反攻阶段。在轴心国的战略进攻阶段,德军用闪电战术在欧洲取得节节胜利。1941~1942年,德国进攻苏联,在莫斯科遭遇了大战后的第一次大失败。1940~1941年,德、意和英国在非洲开战。1941年,日军占领中国大部分地区。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对其宣战。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国签署了《二十六国宣言》,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在战略相持阶段,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迫使德国进入战略防御。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而加载史册,双方大约有200万人死亡,其中50万是平民。英军在1942年10~11月取得了对德意联军的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扭转了非洲战场的局面。1943年,德意联军被迫投降,北非战场战事结束。7月,意大利被盟军占领,意大利向德国宣战。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取得了对日本的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日军的大部分航空母舰编队被歼灭。该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同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重大的转折点,日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在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6月,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苏军逼近柏林。3月,美英军队渡过莱茵河,迫使西线德军溃退。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3日,德国宣布投降,欧洲战场战争结束。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负隅顽抗的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中国军队转入全国反攻。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大搏斗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80%),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了无法愈合的战争创伤,也改变了战后世界发展的格局。
P24-28
如果将人类丰富多彩的历史比作一部浩大的舞台剧的话,那么人们既是卖力的演员,也是挑剔的观众。我们常常看到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来判定历史。对于雄霸一时的罗马帝国,有人为它的辉煌荣耀而激动,有人则看到了杀戮荼毒的一面;对于DDT,在卡逊夫人以前,人们一直把它当做“希望的灯塔”,但是卡逊夫人却预言它将给人类带来一场危机;对于同性恋,一些人们采取了包容的态度,更多的人却无法摆脱固有的观念,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对于整部历史而言,有人看到的是雄伟壮丽、积极向上的一面,一些人则看到沉痛悲伤、令人黯然的另一面——他们都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才是真实的历史。
这或许是历史观的问题。但是历史本身是客观的。不论你认为历史是一部辉煌史,还是用鲜血写成的,它已经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下去。任何历史事物都有它酝酿、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参与其中的人们充满喜怒悲苦。战争既有恢宏壮丽的一面,也有残忍杀戮的一面;一场台风既带来破坏,也有可能催生新的应对措施产生;诡谲的宫廷斗争既代表人性阴暗,也说明人们充满智慧。历史同时具有两面,它的另一面不会因为人们的喜好而不存在。
人类总是受到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所影响。历史对人类来说是一面镜子,它展示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但是人们具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对历史的健忘,身处盛世或幸福之中的人们通常会选择遗忘那些引起反感或不愉快心理的经历。这种自动筛选可能是主动的、也有可能是在不经意间完成,但无论如何,这种选择导致了历史的不完整。
任何一种历史都有其重要的借鉴作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某种意义上说,失败、痛苦或灾难更加让人印象深刻,也让人学习更多。大国衰落的历史警示人们奋发图强,自然灾难提示人们居安思危,疾病的流行则要求人们防患于未然,权力争斗的结局让人们保持警醒。为了不让这些悲剧重演,我们首先要记住这些悲剧曾经发生过,并了解它们是怎么发生的。
基于这个理由,这部书主要讲述人类“可怕的历史”,它会涉及到人类历史上沉重的一面。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历史的再现,让今天的人们有所借鉴。在这部书中,我们将看到大至国家和文明的毁灭、小及人性阴暗面的揭露。我们并不刻意让这本书带给读者对历史产生悲观的情绪,只是尽量展示真实的历史。既然历史的这一面将会带给我们无尽的财富,那么回忆它是完全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