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胡雪岩的做事之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司马志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显赫几十年的一代豪商胡雪岩,走过了人生最繁华的鼎盛时期,最终败落得一贫如洗。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馀堂药店,至今仍保持着“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

胡雪岩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智慧犹在。我们作为平凡的后人,对他的功过是非不必有太多的评论,只是总结他成功的经验,吸取他失败的教训,做好自己,就足矣。

内容推荐

胡雪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迅速发迹,成为当时中国最有钱的巨商富贾;胡雪岩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备军饷,收复新疆,慈禧太后赐他黄袍马褂,被人称为“红顶商人”;胡雪岩奉母命建起一座胡庆馀堂,真不二价,童叟无欺,瘟疫流行时还向百姓舍药舍粥,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第一大富商,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银行做金融业务的人。并获得清廷特赐二品顶戴、赏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的特荣。鲁迅评价胡雪岩是“中国最后一位商人”。

本书总结了胡雪岩一生的成败得失,希望读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目录

第一章 做事圆融之法

 红顶商人圆融有道

 为人要“圆”一点

 “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

 低调做事,不自招嫉妒

 “拿了会烫手的钱”,坚决不能沾

 化干戈为玉帛,变敌人为朋友

 真诚而恰到好处地赞美他人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第二章 做事变通之法

 看准市场,随机应变

 眼光要看得准,看得远

 把握时事大局是头等大事

 机会转瞬即逝,要善于发现和把握

 机遇不但可遇、可求,而且可以创造

 懂得变通,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既要有“胆”,还要有“识”

 时时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

第三章 做事关系之法

 结交贵人,打通关系

 学会寻找合适的靠山

 帮别人等于帮自己

 善于猜察人心,投其所好

 以情义结交朋友、贵人

 “拍马屁”要不露痕迹

 舍得投资对自己有用的贵人

第四章 做事借力之法

 善于借助别人,拱卫自己

 有了东风就能更好行船

 拿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

 借助官场靠山的力量

 借助众人的口碑

 与其待时,不如乘势

 善于利用团结的力量

第五章 做事谋划之法

 谋划在先,行动在后

 凡事要做好长远的规划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舍小利趋大利,放长线钓大鱼

 善于使用“连环计”

 忍一时之气,可以成就一世

第六章 做事用人之法

 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要有识人的慧眼

 知人还要善任

 用人之道,不拘一格

 用人不疑,放开自己紧握的手

 用可靠之人,不纵容小人

 要有肯用人的好名声

 要让别人心服口服地为你出力

第七章 做事诚信之法

 诚信戒欺,先义后利

 诚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做事要说一句算一句

 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

 要做名气,信誉应该放在第一位

 “信”是“利”的前提

第八章 做事宽心之法

 完美地处理危机

 千万要沉住气

 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

 赢得起,更要输得起

 不要将得失看得太重

 冷静地收拾残局

附录一:胡雪岩个人档案

附录二:胡雪岩精辟见解

试读章节

“圆能打通关节,使你走出困境。”正如胡雪岩所说,他就是这样一个很懂“圆”的人,这个“圆”不是“圆滑”,而是“圆融”、“圆满”。“融”是状态,“满”是结局。胡雪岩做事,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力求完满,保证各方面的利益和感受。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成就大事。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中庸之道,大部分中国人的骨子里也都是这样的,凡事喜欢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一个人如果太过棱角分明,锋芒毕露,分厘必争,往往会被撞得头破血流;相反,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过于圆滑,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往往会让他众叛亲离。

所以,为人最好的状态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圆”,既不锋芒毕露,又不过于圆滑,该伸的时候就伸,该屈的时候就屈。

所谓的“圆”,就是圆通、圆活、圆融、圆满,围绕着这一个“圆”字,胡雪岩做足了通、活、融、满。懂得圆融之道的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除了顾及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之外,还会顾及所有相关人士的需求和感受,总能把事情办得尽善尽美,办得不让任何一方受到损失;而棱角分明的人就不容易办到这一点,他们往往在乎自己关注的那部分人的需求和利益,视其他人的需求和利益如空气,采用粗暴手段解决问题和争端,这样一来,会带来新的问题和争端,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胡雪岩是一个精通圆融之道的人,他之所以能够在清末成为红顶商人,也正是借助他这种圆融之道打开了人际关系的大门。

圆融之道使他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与商务活动中左右逢源。能让他把事情办得滴水不漏!

有一次,胡雪岩买了一批洋枪,要由上海运到浙江,支持当地的清军剿灭太平军。这对胡雪岩来说,是一件可以向政府邀功请赏的好事情,但是枪还没有起运就出现了问题。有一伙入盯上了这批枪,准备半路“抢劫”!

承运这批枪的是松江漕帮,当时松江漕帮的负责人姓魏,人们都称他魏老爷子。准备截获这批枪的人是魏老爷子的“同参兄弟”俞武成,此人带领本帮兄弟在扬州、镇江一带活动。而胡雪岩又恰恰跟魏老爷子是莫逆之交。

事情是这样的,俞武成的“事业”出了一点状况,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听说他的师兄魏老爷子接到一个肥差——运送枪支,这让他惊喜不已,觉得自己终于可以为手下的弟兄们做些什么了,然而他的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能拿得下这批军火的程度。而刚好太平军方面也得到了这个消息,也打起了这批武器的主意。这就使得两家一拍即合,达成协议,“共图大业”。

由于当初魏老爷子一直以为这批枪支是清政府的,并不知道是胡雪岩的,所以,依着他跟俞武成的关系,就决定到时候给他行个方便,拉兄弟一把,让他在半路杀出来,截留这批武器。

然而,等胡雪岩来松江拜会魏老爷子的时候,他知道了这个消息。这时魏老爷子才知道这是胡雪岩的枪,但既然已经答应了俞武成,这边又不好意思得罪胡雪岩,一时间,魏老爷子成了“夹心饼干’’!

这让胡雪岩也感觉很不舒服!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魏老爷子最终作出了和俞武成断绝交情的决定,答应在运输途中阻止他动手,帮助胡雪岩渡过这个难关。

这下胡雪岩的问题解决了,但他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放手不管此事,因为自己的问题现在转嫁到了魏老爷子那里,魏老爷子要因为自己与兄弟反目,这显然不是胡雪岩愿意看到的。

胡雪岩的原则是既要把人做好,又要把事情做好;只有事情做好了,人才能做好。  那么应该怎么解决魏老爷子的问题呢?

首先。他不能让魏老爷子跟俞武成撕破脸皮;

其次,他需要运用一些手段,让俞武成成为自己的朋友。

在跟魏老爷子的聊天过程中,胡雪岩突然“灵光一闪”,有了妙计,既不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又可以把这段老交情抚圆。这个妙计就是搬俞武成九十岁的老娘俞三婆婆,因为他从魏老爷子嘴里得知俞武成是个孝子。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如果能让她硬压着俞武成让步,就不至于让魏老爷子为难了。

然而,胡雪岩到了苏州俞三婆婆那里,才知道她原来是个厉害的“老江湖”。当得知胡雪岩的目的之后,她却装聋作哑,不想帮这个“忙”。越是这样,胡雪岩越是不敢大意,于是,他不厌其烦地说明来意。一方面表示不愿使松江漕帮为难,想解除魏老爷子的窘境;另一方面又表示不愿请官兵护运。怕跟俞武成发生冲突,伤了江湖和气。

这番话可谓绵里藏针。当听到胡雪岩说“不愿意请官兵护运”这句话时,俞三婆婆暗暗吃了一惊。她当然知道胡雪岩跟官府的关系,更知道这其中的利害。这话等于指责俞武成伙同太平军抢劫军械,这可是灭门的大罪。

面对这种利害关系,俞三婆婆装出一副被不争气的儿子气得发抖的样子,一边拄着拐杖一边厉声吩咐她的孙子俞少武:“赶快派人把你那糊涂老子找回来!”

胡雪岩看到事情有了转机,急忙好言相劝:“这件事怪不得俞大哥!我们也是道听途说,事情还不知道真假,俞大哥不至于敌友不分。我们的来意,是想请三婆婆做主,仰仗俞大哥的威名,保个平安。”

听胡雪岩说得这么诚恳和谦虚。俞三婆婆的脸色缓和了一些:“这事武成理当效劳。”

事情到此也许可以告一段落,既解除了魏老爷子的尴尬,又拉拢了俞家。枪支可以顺利输了。

然而,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胡雪岩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俞武成顺利下“虎背”?

因为俞武成此时寄人篱下,急于为自家弟兄谋个出路,所以受到当地一个江湖组织的挟制,骑虎难下。

按理说,胡雪岩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不用再考虑别人了,至于俞武成和江湖组织的恩怨,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反正有了俞三婆婆的施压,俞武成不敢造次了。

但胡雪岩不是一般人,他不愿意看到不圆满的结局,他要让俞武成彻底成为他的朋友。因为他觉得,只有按照这样的思路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大。于是,他又开始为俞武成的难题奔走,又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良策。

那么,胡雪岩做到了吗?当然做到了,他用的方法就是收降。

胡雪岩不仅向俞武成和那个江湖头目讲明了形势利害,并跟他们达成了协议,由胡雪岩报请官府,发给这批人三个月粮饷,保证不先降后杀,事成后编队移地驻防。另外,胡雪岩还拿出一万两银子送给那个江湖头目,说:“我那个合伙做生意的好朋友古应春告诉我,我在丝上赚了一把。自己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你分一万两银子的红。”

既然有了生路,谁还会硬往死路上走呢?

可见,只有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才能使自己的事业不断前进。

这件事就这样圆满解决,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只此一件事,就足以看出胡雪岩的“圆融”。

假定在这件事情中,胡雪岩没有做什么周旋,只是魏老爷子卖了人情,与俞武成闹翻,运枪的事情虽然可以办成,但以后的局面却会恶性循环,处处掣肘,事事难办。所以,魏老爷子的人情可以领,却不能那么便宜地收下就算了。俞武成那里稍有不同,胡雪岩跟他本没有人情却必须做人情,只有把人情做好了,事情才好办。而做成人情的方法无非是同生死、共患难。替对方考虑周到了,难题解决了,自己的事情也就大功告成了,以后办事也就更方便了。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胡雪岩为人处世不怕麻烦,不辞辛苦,总是力求做到周全。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时时刻刻本着一个“圆”字,不到山穷水尽之时,决不会放弃以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有时候为了使事情达到平和圆满,也决不过于姑息迁就。既不失原则,又善于见机行事、灵活应变。这就是胡雪岩的“圆融”绝学。

P3-7

序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经济竞争,人才竞争,资源竞争……可以说,竞争无处不在。

然而,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拥有一席之地,并不断稳步前进,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就要掌握一整套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古有先秦陶朱公,近有晚清胡雪岩”是对胡雪岩一生经商成就的最好总结。

一个人要是只知道胡雪岩做了什么,那只是皮毛之见。只有理解了胡雪岩一生为人处世的精髓,才是成功地认识了大名鼎鼎的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被人们尊为商场中的楷模,更被人们当做做事的榜样。

胡雪岩的一生,先后历经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位皇帝,这一时期。清王朝正在走下坡路。当时吏治腐败、变乱四起、列强侵扰、世风日下。正是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胡雪岩在短时间内从乡下的一个放牛娃成为钱庄的一名正式伙计,并在一个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机会结交了未来的朝廷命官王有龄。之后,他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从此便平步青云,通吃黑白两道。不光将生意覆盖各行各业,店铺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更让人为之惊诧的是。被御赐二品顶戴,赏穿黄马褂,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用凤毛麟角都不足以形容其之稀奇。

胡雪岩的成功,关键就在于他深谙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技巧。

胡雪岩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级的人物,他创造了多个“第一”:中国晚清第一大豪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银行开展金融业务往来的人:第一个获清廷特赐二品顶戴、赏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殊荣的商人。

清朝人陈代卿这样评价胡雪岩:游刃于官与商之间,追逐于时与势之中。品够了盛衰荣辱之味,尝尽了生死情义之道。

后人说“经商要学胡雪岩”,经商也就是在做人做事,做人要讲究方式、方法,做事更不例外。

用一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来说,胡雪岩像水,遇到什么环境就会变成什么形状。例如,在一个圆的容器里,他就会变成圆形;在一个方的容器里,他就会变成方形;在寒冷的情况下,他就会结成冰;在高温的情况下,他就会变成水蒸气……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形容未免有些夸张了,但看完这本书之后你就会觉得。果真如此!

胡雪岩的做事八法一圆融之法、变通之法、关系之法、借力之法、谋划之法、用人之法、诚信之法、宽心之法,在其一生之中,几乎屡试不爽。

胡雪岩一生做事以圆融为要,经商以变通为重,关系以交贵为主,借力以他人为梯,谋划以长远为略,用人以合适为准,处世以诚信为本,宽心以完美为终。

然而,胡雪岩也并非圣人,他也有犯错的时候。在他事业的末期,由于时局的重大变化,胡雪岩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终使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而就在胡雪岩大势已去的时候,他仍然能够很大气地说:“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一双空手,不输啥!不仅不输,吃过、用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不死,我照样一双空手再翻过来。”

显赫几十年的一代豪商胡雪岩,走过了人生最繁华的鼎盛时期,最终败落得一贫如洗。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馀堂药店,至今仍保持着“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

胡雪岩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智慧犹在。我们作为平凡的后人,对他的功过是非不必有太多的评论,只是总结他成功的经验,吸取他失败的教训,做好自己,就足矣。

如能真正做到抛砖引玉,乃是编者之大幸。

书评(媒体评论)

胡雪岩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是一个做事有手段,经商讲诚信的人。

——李嘉诚

胡雪岩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能妥善收拾败局,更体现出了一个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高超的危机处理手段!

——曾仕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