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滞胀(下一步通缩通胀或者滞涨)/财富魔戒大系列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比尔李//向咏怡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解读人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精英与百姓共同关注的财富趋势!

它们是隐形的财富杀手,更是人类经济最大的敌人,如何看待货币隐秘的历史?又如何预知财富的未来?如果货币是个魔术师,本书为你揭开所有幕后的道具,如果世界经济变幻莫测,请你倾听种种惊心动魄的金钱故事。

内容推荐

通货膨胀的“潮起潮落”,总是伴随着经济周期一次次的“打摆子”。繁荣不再可靠,萧条更加残酷。面对通货膨胀这个“隐型杀手”,人类的财富朝不保夕。

特别是,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作为现代式的贫穷方式和灾难困境。滞胀的出现,击碎了现代社会一切繁荣、富裕和发展的美梦。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一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新滞胀,似乎和我们擦肩而过。然而,能否断言,滞胀真的从此远去?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大规模“救市”措施,无一例外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这些,是否为下一次的“通胀”和“滞胀”埋下了伏笔?

未来的世界,真的会陷入“滞胀冰河”吗?又究竟是谁,养育了通货膨胀这个人类财富的顽敌?人类能够找到一条减少甚至杜绝通货膨胀的办法吗?

目录

序言:为什么,人类的财富成为泡影……

引子:通缩、通胀、滞胀——正在进行时

第一章 诡异迷局与豪情赌局

 钱多了,财富少了……

 2008梦魇:从滞胀到通缩

 赌桌上,是凯恩斯的牌

 “直升机伯南克”在行动

第二章 货币的神奇与魔法

 虚构:一种强大的力量

 画饼充饥也会“上瘾”

 白银的泛滥,贫穷的开始

 财富转移,通货膨胀的实质

第三章 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约翰·劳的“点纸成金”术

 “纸片”的第一次溃败

 “不值一个大陆币”

 金块与银锭的较量

 通货膨胀与健全货币

 新美元,横空出世

第四章 最“经典”的通货膨胀

 印钞机,再次粉墨登场

 犹大银行家的罪责?

 谁来拯救德国的货币?

 华尔街把世界推向战争

 经济“奇迹”的背后

第五章 被“钱”打败的国民党政府

 中国式货币:从铜钱到银元

 “白银法案”的阴谋

 不堪一击的“瓷器城”

 当金圆券变成糊窗纸……

第六章 大滞胀,现代经济顽疾

 是天才,也是历史的选择

 繁荣·萧条·周期

 滞胀,“伟大社会”的代价

 “诚实货币”之死

 伴着“痛苦指数”的挣扎

 滞胀击垮了一代人

 石油和工会惹的祸?

第七章 搏击滞胀的“斗士”

 马克,纸本位时代的硬通货

 凯恩斯主义的“绝境”?

 不得不伤的“元气”

 最受欢迎的美国总统

 送给新世纪的礼物

第八章 新冒险,发生在英国

 国有化加重了“英国病”

 该讲讲“钱”的故事了

 货币主义,成就了“铁娘子”

 改革,从细雨到狂风

 “奇迹夫人”的遗产

第九章 21世纪的“无通胀”繁荣

 新经济,真与通胀“绝缘”?

 “通货膨胀”的盲点

 日本:美国反滞胀的牺牲品?

 美国人凭何不存钱?

 当“金融深化”过了头

 宁要通胀、不要通缩?

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

 次贷危机,击碎新版美国梦

 滞胀,更大的麻烦

 “三只熊”吃掉“金发女孩”

 美国债务,“拴住”全球经济

 亚洲的不幸与机遇

 面对缩水的幸福

第十一章 “金钱幻觉”还将继续

 眨眼间,滞胀变萧条

 救市向何处去?

 石油,真的被驯服?

 黄金是最诚实的?

 滞胀还会回来,魔鬼已经逼近

尾声:重建世界货币,谨防“绿色废纸”

试读章节

钱多了,财富却少了……

“通货膨胀”(Inflation),不仅是最令经济学家迷恋的研究课题,也是老百姓们街谈巷议的热点。

顾名思义,“通货膨胀”,就是价格总体水平的上涨。当今年的100元钱,只能买到去年90元所买的东西时,当猪肉由上个月的8元钱1斤涨到本月的10元钱1斤时,当白菜不再是去年的1元钱1斤,而是3元钱1斤时,老百姓嘴里就会冒出一个经济学专用名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意味着一件“见怪不怪”的怪事:钱多了,但财富却少了。比如1949年的上海,人们可能要用一车的钱去买一盒火柴,甚至穷人用钞票做糊窗纸来抵御寒风。那时,正是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前夜。那一次通货膨胀,也是全球历史上罕见的超级恶性通货膨胀。

而大多数时候,人们容忍“一定限度”或是一定条件下的通货膨胀,猪肉、白菜涨价固然直接影响着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只要我们的工资也能跟着涨一涨,一切似乎都是可以接受的!

显然,通货膨胀将导致劳动力价格(工资)的上涨,而劳动力价格(工资)的上涨又会加剧通货膨胀。高水平的通货膨胀会导致人们的恐慌,而“温和”的通货膨胀却是很难觉察甚至是令人舒适的。只是,在不知不觉当中,钱这个东西,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

这种变化,短期来看也许并不明显,但如果用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作为参照,我们就会看到非常令人震惊的变化!

微软的创立者比尔·盖茨,曾经连续14年名列美国《福布斯》富豪榜之首,在比尔·盖茨处在相对鼎盛时代的2007年,根据《福布鳓杂志公布的数据,他的资产为590亿美元。而位居富豪榜第二的,是被誉为“股神”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其总资产为520亿美元。

到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比尔·盖茨在《福布斯》富豪榜上的排名降至季军,其总资产也缩水为580亿美元。而巴菲特的总资产上升至62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

正如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财富巨星,20世纪上半叶也有诸多亲身演绎了商界神话的财富巨星,比如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他的财富如果换算成数字,又该是多少呢?

据记载,1935年,洛克菲勒的资产总额达到66亿美元,私人财产也超过了15亿美元。66亿美,这和比尔·盖茨的590亿美元、巴菲特的620亿美元相比,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数字。难道,洛克菲勒真的不如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有钱”吗?

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在巅峰时期,曾垄断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他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垄断企业模式--托拉斯,他的垄断触角还伸展到金融、公用事业和一些工业部门。到1935年,洛克菲勒已经控制了海内外大约200家公司。这一切,真的只有比尔·盖茨资产的十分之一吗?

其实,单是洛克菲勒在1935的15亿美元私人财产,假如折合成今天的美元,就约有2000亿。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今天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相当于2008年《福布斯》前三名富豪资产的总和!实际上,还有一种算法,就是个人财产总额与当时的GDP进行比较。洛克菲勒大约是1/65,排在第1名,而1995年比尔·盖茨大约是1/425,排在第31名,巴菲特大约是1/532排在第39名。

这其中蕴藏着-个不争的事实: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钱来立,比起洛克菲勒的钱,明显地不那么“值钱”了。

可见,通货膨胀是何等“厉害”,何等“顽固”,又是何等为人们“习以为常”!自进入王业社会以来,任何国家的货币都一直在贬值。人类的钱,总是会越来越不值钱。  依照教科书的定义,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依照价值规律,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商品供不应求。如此说来,如果出现通货膨胀,是否说明社会总需求远远大于社会总供给呢?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现代社会除了少数商品有供不应求,总体的生产能力,远远超出了社会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现代社会中,几乎没有哪件商品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卖出去的。除了国民经济遭受意外打击之后的“复苏”阶段,会出现凯恩斯主义者们所描述的“总需求过度”之外,“供大于求”往往是现代经济的“常态”,特别是在全球产能过剩的情况之下。

货币,从洛克菲勒时代甚至更早一些时代的“值钱的钱”,量移斗转变成了今天“不值钱的钱”,显然并不意味着今天的种种商品比之过去“供不应求”。通货膨胀,不过是印钞机开动马力的直接产物。

那么为什么人类要源源不断地印刷出来越来越多的纸币呢?这似乎是给研究“通货膨胀问题”的专家们出的一道难题。其实,印钞机如同一位魔术师,它不断地在人们眼前表演金钱的幻术。而人类之所以成为它最忠诚的观众,在于-个古老的错觉--金钱与财富的错觉。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两个多世纪前写道:“财富由钱币或金银构成这一普遍存在的观念,是自然而然地因货币有两重作用而产生的,一是作为交易的媒介,二是作为价值的尺度……想要富有,必须取得金钱。按照通俗的说法,财富和金钱,无论从哪一点看来,都是同义语。”

这种“通俗的说法”,意味着人类一个最古老而又最顽固的错觉:把“金钱”和“财富”混为一谈。财富,是那些已经生产出来并供人们消费的东西,比如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供我们使用的铁路、公路、车辆、轮船、飞机、工厂和学校,还有用来娱乐的钢琴、绘画和书籍等等。而“金钱”,是我们手中那些那些充当“价值符号”的货币,是财富的象征或计算标准。

但是,财富与金钱之间的含糊表达总是普遍存在的,二者极其容易混淆。这种混淆,很容易被印钞机的掌控者钻了空子,以此施展一场掠夺人们财富的骗局,比如上文提到了1949年上海的通货膨胀。其实这样的例子,从远古开始就一直存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

正因为如此,进入工业社会的几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们广泛地研究了货币问题。对于现代的通货膨胀,主要有“货币主义”(Moneytarism)和“新凯恩斯主义”(NewKeynesian)的不同解释。

“货币主义”将通货膨胀方式的“罪魁祸首”直接归结到印钞机的掌控者--也就是政府和中央银行。而“新凯恩斯主义”将通货膨胀分为三种主要形式,即“三角模型”,包括需求拉动通胀(Demand-pullInflation)、成本推动通胀(Cost-pushInflation)、固有型通货膨胀(Built-inInflation)。需求拉动通胀是高需求造成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胀是因为“供给震荡”所造成,如石油价格提高引起的通货膨胀,这是二战之后经常发生的现象;而固有型通货膨胀是因为工资的不断提高,继而造成产品价格的上涨。

且不论上述两种经济观点谁胜谁负,货币发行,毕竟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了。随着工业社会金融体系的发展和“中央银行”系统的完善,各国政府都在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调整利率等手段,来稳定物价,求得经济快速发展。政府确定新发货币量的依据,就是“经济增长规模”。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

根据货币主义的“掌门人”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2006)的观点,货币的发行量经常是大于“经济增长规模”的。而其原因,就是利用“金钱的幻觉”,为社会经济打一针“兴奋剂”。而长时期服用“兴奋剂”的后果,就造成了间歇性的通货膨胀或者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现象,也就是通货膨胀与低增长、高失业率并存的复杂困境。

时至今日,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虚拟资产与货币供应增长率,都大大超过其物质生产的增长率,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又极大地放大了各类资产价格的膨胀速度。换句话说,五花八门的债券、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产品,已经脱离了原有的生产能力、实体经济的基础,更多的是一种单纯的纸上游戏。

当这种“金钱魔术”一发不可收拾,必然会显露出金钱本身的破坏性,反过来对社会财富造成巨大的伤害。于是,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进而扩大成为全球的金融海啸,物价飞涨,“钱不值钱”的噩梦又一次成为全球民众的新恐慌……

P3-7

序言

在北京大学一次讲课时,以观经济分析著称的宋国青教授有感而发:“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转换之快前所未有。我们刚刚把通货膨胀理出个眉目,通货紧缩来了;还没把通货紧缩研究完,通货膨胀又要来了。”

2009年6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表明,我国5月份CPI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7.2%,环比上涨0.1%。面对这同一组数据,经济学家们对于将来物价情况的预期却发生重大分歧。既有对通缩的担忧,也有对通胀的恐惧,还有人认为更大的威胁,则是滞胀。

自从有了人类的经济活动,通货膨胀就似乎是一个永远也摆脱不掉的“经济恶魔”。数千年以来,它总是在人们毫无准备时爆发,它使人们通过辛苦工作而积累下来的财富毁于一旦,使无数人堕入失业、贫穷、饥寒交迫甚至无家可归的悲惨境地。它导致了历史上无数个政权的覆灭,甚至它会像像瘟疫一样,从一个国家蔓延到另一个国家,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通货膨胀,看似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过是流通中的“钞票”过多,超过“实际”需要的数量而已。然而,通货膨胀给人类造成的伤害,却是“口竹难书”。通货膨胀的原因也看似简单,追根寻底,不就是那么一架小小的印钞机吗?然而,关于通货膨胀的分析,却让一代代经济学家绞尽脑汁,争论得面红耳赤也无法定论。

通货膨胀,不过由两个经济指标,CPI和PPI。它们所表示的,也不过是日常生活用品或企业产品价格的综合计算。可它们每次稍有变化,却令全世界上至政府下至百姓每个人闻风变色。

人们害怕通货膨胀,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物价的起落,经济的波动,意味着“经济周期”这个恶魔又要光临了!他会前来吞吃人们的财富。于是,美国人编出这样一则笑话,来“解释”经济周期:

所谓“繁荣”,就是你出售商品时价格上涨;

所谓“通货膨胀”,就是你购买东西时价格上涨。

所谓经济“衰退”,就是别人失业的时候;

所谓经济“萧条”,就是你自己失业的时候。

这个笑话带有一种宿命式的悲哀,它向人们宣布:现代经济永远逃不出“经济周期”的魔掌。增长预示着下一次衰退,繁荣预示着下一次萧条。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也就是物价的时涨时落,更像一把剪刀,剪走了人们“繁荣时代”的成果,却把衰退的负担毫不留情地压在每个人肩上。

而这个笑话还反映出一个经济现象,给“经济周期”的每个阶段做“标志”的,就是两件事:通货膨胀(物价)与失业。这两件事与每个人的生活直接相关,前者关系你的钱可以买来多少东西,后者关系到你有没有机会挣钱以及可以挣多少钱。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以一种新的方式结合在了一起。从那时起,经济学界有一个新名词——滞胀。同时,人们还发明一个新的经济指标——痛苦指数,即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总和,来反映现代型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的不幸。

在那个时代,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以往的经济调控规律似乎失灵了,价格不再反应供求关系,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

不过,说起滞胀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却是因为与人们太过害怕通货膨胀的反面“通货紧缩”有关。这,又是为什么呢?

比如,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比较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之后,毅然选择了通货膨胀,他说:“通货膨胀不公平,通货紧缩不聪明。只要不是德国那种过度通货膨胀,两害相比,还是通货紧缩的害处更大。”  而美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曾经为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画出过一条曲线,他试图证明,通货膨胀能够减少失业,这个曲线反映的是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则低。尽管菲利普斯曲线遭到过许多非议,但人们往往还是喜欢拿它说事儿。

这些经济学家的观点,反映出一种普遍心态:在现代社会,“通货紧缩”仿佛成了“经济萧条”的代名词。自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开始普遍实行以“适度通货膨胀”为目标的经济政策,旨在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以此扩大就业。

普通老百姓也习惯了“经济气候”的这种变化。如果物价总不上涨,这意味着各行各业的日子都不好过,股市下跌,消费不振,努力工作也可能赚不到钱,自己所在的公司也快裁员了。还不如既涨物价也涨工资,心理感觉至少更舒服踏实一些。

即便是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由于失业、经济发展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出现,似乎开始打破了“失业与通货膨胀负相关”的论断。然而,在这个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经济泡沫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人类越是喜爱从金融投机活动中获利,就越是对宽松的政府信贷和大量流动资金抱有“坚定信仰”。资产市场的繁荣,与宽松的信贷和大量流动性释放是分不开的。自然,这也是一切金融危机的祸根。

害怕通货膨胀,又怕没有通货膨胀,害怕经济停滞、无钱可赚,又害怕物价上涨、入不敷出,这是现代社会的两难选择。种种治理措施,如同一个个复杂的外力,把经济运行架在无数个跷跷板之上,努力维护着基本的平衡。然而,一旦某个跷跷板突然倾斜,通胀、滞胀一定准时光临,把世界推向谁也不愿意看到的“糟糕年代”!

而对于每个普通百姓来说,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滞胀、价格的涨落、经济周期的存在,使得他们的财富、金钱都处在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这意味着,不论自己工作多么努力,业绩多么优秀,一个人都很难掌控自己的命运。通货膨胀总会不请自来,如期而至,将个人辛苦工作积累的财富吞噬干净!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快导致各国陷入一个新的历史困境,即经济停滞、失业率增高却伴随着物价上涨的“滞胀”局面。然而,与20世纪70年代不同的是,这次滞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全球物价神秘地碰到屋顶,继而又悄然大幅回落。于是,“通货紧缩”的“大衰退”接踵而至,局面愈发不可收拾。

为了挽救经济,几乎所有国家的对策都是“积极财政和宽松性货币政策”,也就是历史上使用过无数次的“财政刺激”和“增印钞票”。就连美联储伯南克都宣称,如有必要,不惜“用直升机向华尔街撒钱”。自然,人们面对未来局势,产生了几种不同的猜测:

其一,长期性的世界经济衰退并伴随通货紧缩;

其二,重新回到上世纪70年代的那种“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行”的滞胀局面中;

其三,有人甚至认为,CPI呈两位数字甚至更快速度攀升的“恶性通货膨胀”,可能在未来等待着我们……

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令人困惑不解。难道,货币这个东西,这些薄薄的、由印钞机印出来的花色纸片,真的是一个无法看透、无法预知又无法掌控的怪物?不然,何以在人类历史上,它总是一次次戏弄着人们?一次次让人们欢天喜地,又一次次让人们跌落到痛苦的泥潭之中?

通货膨胀,到底因何而产生?它究竟使谁获利?谁又在通货膨胀中利益受损?谁喜欢通货膨胀,谁又不喜欢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不能实现财富的再分配,为何历史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通货膨胀呢?现代金融市场建立以来,为什么金融危机不断?人类能够找到一条减少或避免这种金融危机不断发生的途径吗?

如果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请你打开本书吧!你会发现,通货膨胀的故事,也是一个个不断重复的历史轮回。无数似曾相识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人类那无限膨胀的欲望、资本那疯狂追逐利润的天性,使得我们常常一次次忘掉似曾相识的历史,一次次重复着似曾相识的闹剧……

后记

在十几年前一次有关美元的讨论会上,有人问:“美元不就是一张纸吗?”

美国学者回答道:“难道你没有看见太平洋上的航母编队吗?”

现行的美元体制建立在美国国家信用的基础之上,美国的信用则建立在其金融、科技和军事实力三大支柱之上。而如今,“美元大崩溃”,可能已经不再是个别学者的“耸人听闻”。

在2009年4月的G20伦敦峰会之前,美联储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将“生米煮成了熟饭”,印钞机已经启动,美元的大幅度贬值已经成为定局。美元将在“绿色废纸”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早在1971年,美国就曾经在美元问题上做鬼,拒绝用黄金作为美元发行的保证。从此,全世界不得不相信这张绿色纸片。而今天的情况更加复杂。美国外债缺口更加庞大,相当于全世界GDP的1.5倍。同时,美国4/5的GDP都是由非物质产业创造的。而自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对美元的信心就已丧失殆尽,拥有美元资产的国家与投资者对美元不再像以前那么感兴趣。

这种时候,美国再次起用“货币贬值策略”,无疑是对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世界各国又一次大的打击。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与其让大多数承担美元负债的美国家庭破产,还不如稀释大多数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的财富。

正因如此,目前全球有关“重建世界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2009年4月初于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提出了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全面改革的建议。俄方在该建议中指出,“目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是现存金融体系崩溃的结果”。同时他们建议,建立一种“由国际金融机构发行的超国家的储备货币”。这种超国家货币将具有“超级储备”能力。同时,还应大幅扩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能力和权限,其中包括赋予其发行这种“超国家货币”的权力。

此前,在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已经撰文指出“世界应当考虑采用一种‘超主权货币’取代美元国际结算货币地位”。周小川说,这种“超主权货币”,“能够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此文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许多国家迅速呼应,表示支持;而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也很快表达了强烈的反对。

中国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主张,是因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毕竟,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元贬值,对中国的影响最大。

既然越来越多的人士指出,从目前的通货紧缩很可能发展为将来的通胀甚至滞胀,而且会是“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那么,如果这种研判成为事实,滞胀给欧元区带来的困境,将会远远胜于美国。因为如果欧元区成员国为维护本国利益而各行其是,那欧元将面临解体的风险。而中国,则极有可能发生严重的“输入型通胀”。

相反,只有美元的国际地位不变,美国政府并不害怕通货膨胀。因为只要美元的国际大宗商品计价与结算货币的地位不变,只要美元在贸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不变,世界各国的人们,无论对美元看不看好,都必须持有美元。加上滞胀对其他经济体的打击可能胜于美国,在对本国货币不看好的同时,各国民众只能将美元作为保值品。

所以,这就是美国政府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坚持美元特殊国际地位的原因,也是“超主权”货币短期面临重重困难的原因。

“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仅是纯粹的金融问题,而且还涉及对世界经济承担责任的问题。为此,可以想象,伴随着“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出现,必然产生新的全球经济模式,以便各个经济体明确相关权责。  危机就是契机,进展源于苦难。这些金融危机警醒了世界人民,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世界金融格局。尽管道路是漫长的,但希望已经在我们眼前。

未来将向何种方向发展?我们期待着。但是,接近15万亿美元的美国外债(据2008年底的统计),对于未来的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大危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勒(Merton Miller)曾经说过:“对拥有铸币权的国家而言,资产负债表的右栏不会发生危机。当资产负债表的左栏(即资产)是由这个国家的货币来表现的时候,那么,右栏的负债对于这个国家而言,就不是一种约束,因为可以通过发行新的货币来重新表现资产价格。”

如今,美联储的印钞机已经启动了,“绿纸”在越来越多地被印制出来。资产负债表上蒸发掉的数字,又该由谁“埋单”呢?

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眼中,通货膨胀是一种“变相的税收”,政府如果不打算偿还积累的债务,则借助通货膨胀来应对。而穷人所承担的“税负”通常比富人重,因为穷人的财力不比富人,无法通过投机购买实质资产来保护自己。

这种观念所说的只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情况。而在“全球化红利”的时代,通货膨胀可能是一种“国际税”,债务国的损失,由债权国承担!通货膨胀不仅仅是一国之内的财富转移和财富集中,而是国际之间,国与国之间的财富转移和财富集中。很有可能,未来出现的滞胀,又是一次美国“坐收渔利”的财富掠夺。

慎重!作好应对一切变化的心理准备!这是本书对于未来社会的最后告诫。毕竟,美梦总是要醒的,一切幻想也最终是要破灭的。

书评(媒体评论)

通货膨胀不公平,通货紧缩不聪明。只要不是德国那种过度通货膨胀,两害相比,还是通货紧缩的害处更大。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革命”的缔造者 凯恩斯

没有一个政府肯于承担通货膨胀的责任。”

——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大师 弗里德曼

通货膨胀对社会从来没有好处,只是牺牲一群人的利益来造福另一群人。

——著名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代表人 罗斯巴德

(追加货币量)所带来的就业不可能无限期地维持下去,在过了一些时间之后,它只能靠一个会导致整个经济活动彻底混乱的通货膨胀率来维持。

——著名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的创始者 哈耶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