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论著。书中,作者提出了“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三大儿童文学母题,并对这三类“元主题”的美学特征进行了深入阐释。本专著的出版发行为儿童文学的理论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运用新的方法进行儿童文学的类型学研究,打破了体裁、题材、风格、流派这些通常的划分类别的界限,富于创意地将儿童文学作品划分为“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深入阐释了这三类“元主题”的美学特征,开辟了一种言说儿童文学的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儿童文学的整体面貌。
本书既有完整的理论框架,又有对作家和作品的深切的体验与阐发,现已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界公认的重要论著,是儿童文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更是许多年轻学者一读再读的好书。
序一 一部渐露经典气象的著作朱自强/1
序二 母题·批评·学术伦理方卫平/4
提要/1
绪论·一个分类原则的提出/11
第一章·爱的母题(上)/26
一、贝洛与儿童文学前史/26
二、慈母的心境与语境/36
三、“母爱型”作品的现代形态/45
四、文学功能与审美图式/60
五、儿童文学审美特征与“母爱型”作品的特征/74
第二章·爱的母题(下)/82
一、贝洛与斯坦培克的比较/82
二、审美中的现实性:小矮人·夏洛·女巫/91
三、审美中的理性:科罗狄·罗大里·张天翼/103
【附】“精灵妈妈”与《哈利·波特》/119
四、“父爱型”的审美特征与现代形态/127
第三章·顽童的母题/138
一、教育主义的困惑/138
二、林格伦的意义与顽童母题的审美特征/145
三、《明希豪森奇游记》与儿童思维/159
四、《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与纯游戏精神/171
五、《彼得·潘》:童年的独立宣言/181
【附】“伪顽童型”与文学批评标准/191
第四章·自然的母题/201
一、“三大永恒主题”与儿童文学的母题/201
二、自然万物在文学中的意义(上)——异化的现代人与审美的“超脱感”/206
三、自然万物在文学中的意义(中)——作为人类精神生活新起源的“惊异感”/220
四、自然万物在文学中的意义(下)——类人的自然物与人类的“亲近感”/231
五、童趣:人作为自然的观照/240
【附】为什么不感人了/248
六、“自然的母题”的审美侧重/252
后记/256
增订版后记/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