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而不忘危(序言)
绪论 新稳定观
一、以人为本是新稳定观的核心
二、动态性是新稳定观的前提
三、公正是新稳定观的基石
四、和谐是新稳定观的要旨
五、民主是新稳定观的关键
六、法治是新稳定观的保障
七、可持续性是新稳定观的本质
第一章 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总体演变态势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设计
三、计量分析
四、小结
第二章 刑事犯罪问题
一、中国转型期犯罪的数量变化特点
二、违法犯罪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特点
三、犯罪活动的类型特点
四、犯罪主体的特点
五、犯罪的宏观原因
六、犯罪问题的国际比较
第三章 群体性事件问题
一、群体性事件频发,数量多,规模大,涉及面广
二、群体性事件行动激烈程度强弱不等,但冲突烈度较强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群体性事件的自发性与有组织性并存,有组织性更为突出,但自发性的突发群体性事件危害甚至更为严重
四、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身份多样化,绝大多数是普通群众,但坏人甚至敌对势力借机插手的问题值得高度警惕
五、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繁多,但最主要的原因集中在经济利益矛盾方面,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于群众的正当利益遭到侵害或没有得到合理满足
六、群体性事件矛盾交织,往往既有突发性又有积累过程,处置难度较大,但总体上可控可解
第四章 腐败问题
一、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腐败问题
二、腐败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机制
三、小结
第五章 恐怖主义问题
一、恐怖主义是一种心理战,它以暴力或暴力威胁为手段,以传媒宣传为中介制造恐怖气氛,严重损害社会的安全感,影响社会人心稳定
二、恐怖主义是一种畸形的社会矛盾斗争,它激化社会矛盾,危害政治首脑的安全,影响政治稳定,容易引发政治危机,甚至酿成动乱、国家分裂和国内国际战争
三、恐怖主义是一场严重的经济破坏战,它造成极大的物资和金钱损失,耗费政府和社会大量的反恐支出,增加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成本
第六章 民族问题
一、民族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事关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
二、民族问题是一个基本的政治问题,事关社会稳定的政治保障
三、民族问题是一个突出的文化问题,事关社会稳定的精神支持
第七章 贫富分化问题
一、我国贫富分化的基本情况
二、贫富分化影响社会稳定的机理
三、小结
附录一 群体性事件:何以发生、发展与应对——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理论解释及其启示
一、从众理论
二、匿名理论
三、紧急规范理论
四、价值累加理论
五、社会挫折理论
六、归因理论
七、控制权转让理论
八、资源动员理论
九、政治过程理论
十、社会建构理论
十一、挫折重组理论
附录二 图表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