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周易大省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张绍金//易枫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本书承袭了《易传》所开显易学研究方法,从《易》文本(卜筮、哲理)二重性出发,以人生哲理为核心,解读易文本。

内容推荐

张绍金先生,积多年之功夫,以宽广的易学知识和丰富人生之阅历,撰写成《周易大省悟》。该作承袭了《易传》所开显易学研究方法,从《易》文本(卜筮、哲理)二重性出发,以人生哲理为核心,解读易文本。或者解释象数符号和筮占,或者解释形上哲理和人生智慧。形式上一反传统纯学术解《易》方法,采用灵活的、自由的、开放的、通俗的形式,旨在通过此形式轻松地感受圣贤之道之博大、世事变迁之玄妙、人生真谛之精深。不管是从事何种工作的读者茶余饭后不妨浏览之,品味之,一定会有受益或得到某种启示,那怕是一点点,这就是该作价值之所在。

目录

周易大省悟(上经)

 乾卦第一 知进知退,诸事才能“元亨利贞”

 坤卦第二 厚德载物,敞开你宽阔的胸怀

 屯卦第三 努力抗争,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蒙卦第四 启蒙教育,润物细无声

 需卦第五 等待时机,养我浩然之气

 讼卦第六 口角是非,有理也要让三分

 师卦第七 率师出征,开个好头是成功的一半

 比卦第八 修睦比邻,大亲而无声

 小畜卦第九 积蓄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

 履卦第十 稳住脚步,走出人生的光彩

 泰卦第十一 天地交泰,以平和的心营造和谐的美

 否卦第十二 阴阳不交,走稳自己的路

 同人卦第十三 实现双赢,务必志同而道合

 大有卦第十四 盛大富有,不要“人一阔,脸就变”

 谦卦第十五 平实无华,好人缘才有好人生

 豫卦第十六 弹起琵琶,为社会增添和乐音符

 随卦第十七 随时而进,人间正道是沧桑

 蛊卦第十八 铁肩道义,不为妖言所蛊惑

 临卦第十九 莅临现场,放下“架子”是君子

 观卦第二十 反观内省,风物长宜放眼量

 噬嗑卦第二十一 排忧解难,彰显英雄本色

 贲卦第二十二 自我修饰,文质彬彬,而后为君子

 剥卦第二十三 群阴乱舞,出于污泥而不染

 复卦第二十四 克己复礼,做传播文明的志愿者

 无妄卦第二十五 顺势而为,与天地合其德

 大畜卦第二十六 大德蓄藏,必降大任于斯人也

 颐卦第二十七 颐养性情,节其食而慎其言

 大过卦第二十八 老夫少妻,过错,大大的过错

 坎卦第二十九 陷入困境,扪心自问诚信几何

 离卦第三十 日月丽天,打造光彩人生

周易大省悟(下经)

 咸卦第三十一 感恩不忘,用真情温暖人生

 恒卦第三十二 正道永恒,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

 遁卦第三十三 当退则退,识时务者为俊杰

 大壮卦第三十四 壮举天下,谨防非礼而为

 晋卦第三十五 修身晋德,做送给人间光明的普罗米修斯

 明夷卦第三十六 明夷地下,土里埋不住夜明珠

 家人卦第三十七 家人和睦,贤内助托起贤人一家

 睽卦第三十八 化解矛盾,为自己留下一片天地

 蹇卦第三十九 艰难蹇行,静则独善其身

 解卦第四十 自我解脱,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损卦第四十一 吃亏常在,损与益相辅相成

 益卦第四十二 风雷化雨,以大益之心滋润天下

 夬卦第四十三 远离邪恶,小人道消则君子道长

 姤卦第四十四 邂逅相逢,读懂他人,更要读懂自己

 萃卦第四十五 荟萃贤良,广结人缘得福源

 升卦第四十六 康乐升平,修行美德才是种下的福音

 困卦第四十七 身陷困境,不弯脊梁则有良机

 井卦第四十八 井水甘泉,养一颗惠泽他人的心

 革卦第四十九 变革识时,用好有限的人生资源

 鼎卦第五十 鼎新而立,站稳人生的脚跟

 震卦第五十一 荣辱不惊,以不变而应万变

 艮卦第五十二 行止有常,挺直腰杆做人,也要明哲保身

 渐卦第五十三 循序渐进,厚积而后薄发

 归妹卦第五十四 小妹归来,爱情寓于过程之中

 丰卦第五十五 光环五彩,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旅卦第五十六 人生旅途,让活着的分分秒秒都美丽

 巽卦第五十七 刚柔相济,阳盛则养阴,阴盛则养阳

 兑卦第五十八 和悦待人,用微笑赢得别人的好感

 涣卦第五十九 平和心态,及时遏制住涣散的情绪

 节卦第六十 自我节制,别让舌头和行为抢先于思考

 中孚卦第六十一 感召他人,首先雕塑自我诚孚的形象

 小过卦第六十二 因大失小,不为小过而牵绊

 既济卦第六十三 圆满既济,不要让“成功”阻止了脚步

 未济卦第六十四 生生不息,没有结局的无限延伸

试读章节

乾卦第一 知进知退,诸事才能“元亨利贞”

以上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一乾卦的原生态,即没有《易传》文字杂于其中的原始面貌,是“文王所系之辞也”。

汉代之前,《周易》的六十四卦都是这种模式,是“文王拘而演周易”的结果,习惯称之为《周易古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汉代开始尊崇儒术,据说是易学大家费直把孔子解释、阐发《周易》所作的《易传》中的《彖》、《象》和《文言》附于卦、爻词之后,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版本样式。

没有一定的《周易》知识,看着上面的横杠杠组成的卦画以及诘曲聱牙的文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真的是“天书”。鉴于此,首先需要对乾卦的经文作个大概的了解。

关于卦形。乾卦的形态是由两个单体即三爻乾卦组成的,上面的乾卦(上面三横)称为乾上,下面的乾卦(下面三横)当然也就称为乾下了。六十四卦都是这种上下组合。至于八卦是怎样演变成六十四卦的,请阅读拙著《周易初步》第八讲《八卦变六十四卦》。

关于卦名。六十四卦都有个名称,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是个记号。不过,卦名除了记号的功能外,还隐藏着深厚的蕴意以及吉凶的暗示,如,否(pi)卦,就是不顺利的卦,而泰卦就含有平安、圆满的吉祥,常说否极泰来,晦气过去,好运就要来到了。

乾是卦名。乾上乾下,两个三爻乾卦,组合起来为什么还叫乾卦呢?是因为乾为天,天只有一个,所以,两个三爻乾卦合起来还叫乾卦。没有比天再大的了,所以,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

关于卦辞。卦辞是用来概括每一卦的大义的文字。 “元亨利贞”是乾卦的卦辞。六十四卦都有自己的卦辞,少者两、三个字,多者近三十个字。坤卦的卦辞就有二十九个字之多。

元亨利贞,简单的四个字,历代学者们却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基本两种意见:一是南宋的易学权威朱熹认为是占辞,用来断一卦的吉凶。“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得到这个卦应当是吉祥的,能亨通、顺利,有好的结果,不管是问生意,还是升学、升官、婚姻、前程等,都以吉断。但前提必须是正而固,堂堂正正做人,固守不怠做事,一切行为符合天道。二是孔子把“元亨利贞”阐释、发挥为“四德”,《乾文言》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意思是元是各种善的开始,众善之长。亨是各种美的会合,众美之会。利是讲究义的结果,各得其分。贞是各种行为的根本,像树干一样的挺拔。而且还把元亨利贞与春夏秋冬四时、东西南北四方、金木水火土五行,仁义礼智信五德拉上了关系。元是四季的开始,代表春天。春天木旺,属东方。木主仁,人的各种美好德行以仁为发端。依次是:亨为夏天,五行属火,代表南方,人格为礼。利为秋天、五行属金,代表西方,人格主义。贞为冬天,五行属水,代表北方,人格为智。人们常说仁义礼智信五德,元亨利贞只代表了仁义礼智,还缺少一个信字。按照五行学说,土主信,四季中都含土,所以,元亨利贞已包含了信字,四德中暗含了五德。显然,圣人作卦,目的在于对人的教化。乾卦的卦辞,意在启示人们效法天的德行,修养阳刚之气,不要搞阴谋诡计,否则,就不是元亨利贞的君子了。

《左传·襄公九年》就记载了穆姜违背元亨利贞的故事:

穆姜是鲁宣公之妻,与大夫叔孙侨如私通,淫乱无德,她与叔孙合谋想废掉成公(自己的儿子),兼并孟孙氏和季孙氏,结果失败。侨如逃到齐国去了,穆姜被迫迁到东宫。穆姜初迁时占了一卦,艮卦变成泽雷随,随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无咎”,史官都说是吉卦。穆姜倒有自知之明,她说,不可能。我做不仁之事不能叫“元”,使国家不安宁不能叫“亨”,作乱害了自己不能叫“利”,放弃自己的尊贵而与臣子娇媚通奸不能叫“贞”。违背了这四种德行,遇到“无咎”也没有好结果。终于在“襄公九年,穆姜薨(hong)于东宫”,就是穆姜死在了东宫。

关于爻题。乾卦的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都是爻题。爻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指明每一爻的阴阳属性,二是标示每一爻的位次。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有六个爻组成,从下向上的第一爻即最下面的爻不称为一而称为初,依次为二、三、四、五爻。到了最上面的一爻不称为“六”,而称为“上”。凡阳爻都称为九,阴爻都称为六。乾卦没有阴爻,所以都称为九。初九,就是第一爻是阳爻;九二就是第二爻是阳爻……上九是第六爻即最上面的一爻是阳爻。

六十四卦中有两个比较特殊的爻题即乾卦的“用九”和坤卦的“用六”。为什么乾卦增加了一个“用九”?专家们解释说乾卦都是阳爻,六十四卦计有一百九十二个阳爻,都以九相称,加之乾卦居首,所以乾卦中增加了一个特殊的爻题。坤卦增加一个用六也是同一个道理。

关于爻辞。爻题之后解说这一卦的简短文字就是爻辞。六十四卦计有三百八十四爻,也就有了三百八十四爻辞。再加上用九、用六两爻辞,计有三百八十六爻辞。卦辞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六条,合计四百五十条,约有四千九百多字。

乾卦的爻辞从初九到上九计有四十八个字,展示出来的是一条龙从下向上随时空变换逐步升腾的立体画面。

初九:潜龙勿用。

初九,九为阳,处于乾卦的最下一爻,象征着阳气在地下,以潜龙作比喻,是藏在地下的龙。勿用,还不到发挥作用的时候。是一条龙,是藏着的一条龙。不是不能用,而是时间不到,环境不利。假若一个人处在有本事却得不到发挥的阶段,或者叫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时候,那么,你就好好地品味一下潜龙勿用吧。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二比初九提高了一个级次,龙升到地面上来了。见龙在田,已经到了有所作为的时候了。该出头时要出头,条件基本成熟,就要积极争取,不惜请大人物、贵人帮忙。为什么说“利见大人?”按照卦象的说法,第五爻是大人爻、君子爻、贵人爻,第二爻与第五爻是可以相互感应的,所以利见大人。能得到贵人的帮扶,事业会成功在望。从古至今,有求于贵人并不是低三下四,而且,招贤纳士、举贤任能是国家兴旺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当前社会状态下求达官贵人帮忙已是常事。不过,前提必须是条“龙”,而不是条虫。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与小人是对举的概念,是指那些有高尚情操、道德修养的人,并不是官高、钱多就一定是君子,平头百姓中也不乏堂堂君子的身影,而且正是他们代表着民族的脊梁。乾为天,乾为健,乾乾连用,表示刚健不止。终日乾乾,每天都保持高昂的斗志,锲而不舍,勇往直前。即便如此,仍“夕惕若”,晚上回到家还自我警示,防止出错。这种人已经有很高的境界了,就算“厉”,遇到不利甚或凶险的情况,亦“无咎”,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事。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深渊千尺,是龙之所在。九四的位置是上卦的最下,又刚刚离开了下卦。在这种背景下,既可以向天而跃起,也可以不离渊之所,有进退不定的意味。人走到十字路口,也常常“或跃在渊”,举棋不定。但不管是“跃”还是“在渊”,都“无咎”,没有什么不好。不过,前提是龙德在身,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刚健始终,斗志不息。  P3-6

序言

在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非常低下,科学极不发达,先民们对于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用丰富想像取代了客观现实,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天或神的存在,它不仅支配自然界的一切,而且还决定着人类的命运。当人们屡遭意外的旱涝、冰雹、地震、瘟疫、战争等天灾人祸时,就萌发了借助神意预知和消除突如其来的横祸的欲望,以求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基于此,古代先民发明了星占、风占、龟占、草占等种种沟通人神的占卜方法,其中最完备、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筮占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换句话说,《周易》是满足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预知的需要而产生的。

《周易》成书后,就为当时专门负责卜筮的史官吏所掌管,与其他的数术一起,参与国家各种事务的决策,成为后世最权威、最流行的卜筮方法。《左传》、《国语》引用《周易》22次,大部分是用《周易》筮占,很少一部分是说明道理的。如《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五年崔武子用《周易》占娶棠公之遗孀得《困》之《大过》。昭公七年卫国大夫孔成子用《周易》占立君得《屯》之《比》;昭公十二年鲁大夫季平子的费邑宰南蒯用《周易》占叛鲁投齐得《呻》之《比》;哀公九年鲁季氏家臣杨虎用《周易》占伐宋救郑得《泰》之《需》。《国语》记载:晋人用《周易》占成公归晋得《乾》之《否》,晋公子重耳用《周易》借秦力量取得晋国得《屯》之《豫》,董因用《周易》占秦穆公助重耳取晋国得《泰》。诸如此类,均说明了《周易》是卜筮之书。更具有说服力的1977年出土的阜阳双古堆《周易》卦爻辞后有卜辞,“其卜事之辞为固定的格式,指出各种天象和人事的吉凶,如晴雨、田渔(田猎和捕鱼)、征战、事君、求官、行旅、出亡、嫁娶、疾病等等”(《阜阳汉简简介》,载《文物》1983年第2期)。这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当时作为筮的《周易》与龟卜是同类。再次证明了《周易》原本不是哲学或历史的书,当为卜筮之书。

然而,至春秋末,《周易》性质发生了变化。生活在春秋时的孔子,晚而喜《易》,“居则席,行则囊”,读《易》“韦编三绝”。在学习、整理和传授《周易》时,他发现了《周易》中有文王之道,首次将《周易》这部卜筮之书纳入学术的视野,提出了“见仁见知”和“后亓(其)祝卜”、“观亓(其)德义”的易学解释方法。首先把它视为诠释的对象,以儒家独特的语言和思维对《周易》成书(包括成书的过程和时间、作者)、主要概念、符号系统、思想内容、卦爻辞、筮法和治易的方法等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解说,在保持对象原有性质不变的大前提下,极大限度地促进了《周易》与儒家的思想会通,使其诠释客观上远远超越了《周易》本义,从《周易》卦爻辞中引申出三才之道、等级观念、中庸方法、道德修养等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使易学研究具有了浓厚的儒家特色。《易传》虽然未必是孔子亲作,但它与《论语》一样,代表了孔子思想,故《易传》成书是《周易》儒学化的重要标志。正因如此,《周易》也具有了二重性,即《周易》一方面具有筮占功能,是一部卜筮之书;另一方面,它内涵了博大精深的内容,又是一部哲学书。这一点在孔子那里得到了最好的证明。孔子重视《周易》中的德行修养,并未否认易为卜筮之书,也曾用《周易》占过。帛书《要》引孔子云:“易,我后亓祝卜矣,我观亓德义耳也。”“吾百占而七十当,唯周粱山之占也,亦必从亓多者而已矣。”

《易》文本在孔子儒家那里之所以能够转向成为具有二重性的典籍,取决于《周易》文本的特点。《周易》有与卜筮话语系统相关的、极为整齐的符号系统和与之相关的文辞。然而,脱离卜筮语境的((易》文本符号和文辞,则具有一般符号的特点,即本之客观外物,直观简洁整齐的表现形式,其语境有待于重建,在未定的语境下意义不确定,而成为具有普遍意义文本或意义多元的复合体。它作为易学解释的对象,为后世解释者提供了一个多元的、自由的理解和解释的空间,成为解释者永恒的源头活水。这是易学解释和研究所出现的仁者见仁、知者见知的关键之所在。

与《易》文本二重性相关的是《易传》的解《易》方法。《易传》偏重义理,兼顾象数。所谓象数方法,即以象数解易。如前所言,《周易》有一套独特的由阴阳符号构成的卦爻象系统。按照《系辞》解说,卦爻符号不仅是人们用于占筮的标记,也是系辞的重要依据,即《周易》成书,先有卦爻符号,后有文辞,文辞依易象符号而作,所谓“观象系辞”。既然卦爻辞本于卦象,表达卦象的意义,那么理解和诠释卦爻辞,则必须揭示文辞背后的易象符号、探寻象辞之间联系。这就是所谓“观象玩辞”。所谓义理方法,即以义理解《易》,是用现成的儒家理念解说《周易》文辞,或借《周易》文辞阐发出儒家人文精神。依《系辞》之见,与天地合德的圣人之意,深奥玄妙,用语言无法穷尽,效法贯通天人之道或圣人之意的阴阳符号具有高度抽象性,立象可以尽意。意是立象根本,尽意是解释《周易》终极目标。

《易传》在用比较严格的象数方法和义理方法解释文辞的同时,并未摒弃易文本卜筮的意义,而是将卜筮置于宏大的学术视野之下,解释卜筮发生前提、过程、方法及其隐藏在背后的客观依据,即宇宙起源和现实世界变化原则和天人感通的理论。这种对于卜筮的学术性的解释无疑是与象数和义理方法紧密相连的。当它在解释筮占之数内涵及与象的关系时,则属于象数方法。当它解释筮占发生的前提、发生的过程及其依据时,则属于义理方法。由于《易传》本身包含这两种解《易》思路,形成了易学史上偏重于象数的两汉易学和偏重于义理的宋明易学两大不同的治《易》之路向。后世易学研究宏观上未能超越这两种思路。

张绍金先生,积多年之工夫,以宽广的易学知识和丰富人生之阅历,撰写成《周易大省悟》。该作承袭了《易传》所开显易学研究方法,从《易》文本(卜筮、哲理)二重性出发,以人生哲理为核心,解读《易》文本。或者解释象数符号和筮占,或者解释形上哲理和人生智慧。形式上一反传统纯学术解《易》方法,采用灵活的、自由的、开放的、通俗的形式,旨在通过此形式轻松地感受圣贤之道之博大、世事变迁之玄妙、人生真谛之精深。不管是从事何种工作的读者,茶余饭后不妨浏览之,品味之,一定会有受益或得到某种启示,哪怕是一点点,这就是该作价值之所在。

林忠军

于山东大学

2009年6月6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7: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