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女王亲笔翻译的作品,最后一部堪称经典的西方著作!
慰藉亿万心灵的经典,风靡欧洲千年的奇书,与《沉思录》、《道德书简》并列为洞察人生真相,把握命运沉浮的必读之书,对西方思想的影响可媲美《圣经》。它是激励巴拉克·奥巴马总统不断奋斗的力量源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哲学的慰藉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古罗马)波爱修斯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伊丽莎白女王亲笔翻译的作品,最后一部堪称经典的西方著作! 慰藉亿万心灵的经典,风靡欧洲千年的奇书,与《沉思录》、《道德书简》并列为洞察人生真相,把握命运沉浮的必读之书,对西方思想的影响可媲美《圣经》。它是激励巴拉克·奥巴马总统不断奋斗的力量源泉。 内容推荐 波爱修斯,是欧洲中世纪一位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也是最后一位懂希腊语的伟大罗马哲学家,被视为希腊和罗马文化之间的桥梁,欧洲从罗马时代向基督教文化时代过渡的转折性人物。他所著的《哲学的慰藉》一书被称为“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也是最后一部堪称经典的西方著作”。 目录 序言 卷一 精神之痼疾 一、诗神的罪过 二、哲学抚慰我心 三、心智回归 四、控诉世道之不公 五、我的困境 六、病根在于忘记自我 卷二 淡看身外之物 一、命运如此善变 二、难平的欲壑 三、其实我仍旧是个幸运儿 四、幸福在于人的内心 五、累赘的财富 六、权力是恶人的帮凶 七、虚幻的荣耀 八、祸有时是福 卷三 幸福之所在 一、幸福在哪里? 二、幸福的外形:财富、荣誉、权力荣耀、欢乐 三、财富让人患得患失 四、官位和尊荣很难恒久 五、权力让人不得安宁 六、赞赏、美誉来自于谬赏 七、肉体的享乐 八、伪善 九、真正的幸福和善的源头 十、神即至善、至福 十一、心灵的归属 十二、柏拉图的影响 卷四 掌命运之舵 一、善的强大 二、恶的虚弱 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四、恶人的不幸 五、神的主张 六、命运听命于神 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卷五 理智的神圣光辉 一、机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二、自由一直都在 三、神可预知一切吗? 四、神佑与人的自由意志 五、人类理性对神圣理智的服从 六、永恒的公正 试读章节 卷一 精神之痼疾 一、诗神的罪过 我往昔的诗草,意气风发, 如今我,唉,落笔生悲,黯然且神伤, 看那些悲怆的缪斯,何以助我成章。 哀哉悲哉,真挚的泪水打湿了我的脸庞, 恐怕她们至少会与我结伴而行。 伙伴们一如往昔 不堪沉寂啊:她们曾经是 我青春少年时期的荣耀;现今在我风烛残年之时 她们又来安抚我。 因为衰年悄然而至,病痛催人老啊, 还有这忧戚,也绝不饶人; 我满头白发,容颜衰颓, 再看我这不支的身子骨:油尽灯枯。 如果死神降临,不是在 一个人快乐之时 而是恰逢他痛不欲生, 那该多惹人喜爱。 可对我的哀号,他却充耳不闻; 狠心的他,不容我将泪眼闭上。 虽说早年命运眷顾于我, 但这等苦熬,也未免令我垂头丧气—— 再看欢愉这东西,宛若昙花,指望不得啊。 既然她阴沉、伪诈的脸有所改变, 我这恶浊的人生,也只好苟延残喘。 唉!朋友们,为何, 为何你们总要把我的幸福恭维? 一个行将就木的人 脚步早就蹒跚不稳了。 当我在心里这样静静思考,将满腔怨恨诉诸笔端之时,我感到好像有一个女子在低头看着我。她一脸威严,眼光如炬,透着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她的肌肤圆润而有光泽,但是她古典端庄,恍若隔世。我不清楚她有多高,有时候,她把身子缩起来,和平常的人一样高;有时候,她头上戴着的冠冕好像顶到了天边,尤其是当她把头高高昂起的时候,好像伸到了天上,看不见了。她的服饰华贵,由上好的绸缎制成,而且做工考究——由她亲手缝制——她跟我说过后,我才知道的。可是由于历经岁月沧桑,衣服失去了鲜艳的色泽而显得些许陈旧,灰蒙蒙的样子就像摆在某人家厅堂里的祖宗塑像落满了灰尘一般。衣服的下摆绣着希腊字母Π(P),而上沿绣着字母Θ(Th),在这两种字母之间有呈阶梯状的记号,我们可以从低到高沿着这些阶梯状的记号爬上一个个字母。可惜的是这件衣服已经被人疯狂地撕掉了,而且能被拽走的东西都已经被人毫不留情地拽走了。现在,她右手持书,左手执笏。 当看到诗神缪斯们站在我的面前,想要帮我遣词造句、抒发情感的时候,她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目光凌厉,厉声说道:“是谁让这些艺伎和这病夫在一起的?她们不仅医治不了他的病痛,还会用甜蜜的毒药,给他雪上加霜。她们这样做,是用情欲的荆棘去毁坏理性的累累果实;她们的目的不是帮助他解除病痛,而是要让他对于现状泰然处之。如果你们和往常一样,只是将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人诱入歧途,那也就算了,因为对我们来说没有大的损失。但是现在,你们诱导的却是一个接受过爱利亚学派和学园派嗯想教育的人,这样我就不能再坐视不管了!你们这些妖妇,快住手吧!不要再诱惑人,让人堕落!快把这个人留给我的缪斯,让她们来照顾他,帮助他康复。”这些缪斯们受到了呵斥,一个个都垂头丧气、面带愧色,无奈地离开了我的卧室。至于我自己,早已感动得泪眼婆娑,看不清这个口气威严的女子的样子;我被她的举动惊得哑口无言,眼睛低垂着,但同时我也在默默地等待,看她接下来会怎么做。只见她走了过来,并坐在床的另一端。她一面深情地看着我那泪流满面的苦脸,一面吟诗对我内心的糊涂进行哀叹。 P3-6 序言 波爱修斯,公元六世纪的著名政治家、哲学家,生于罗马的贵族之家,祖辈尊贵显荣,曾出过两个西罗马国的皇帝,许多执政官。他的父亲是奥多埃塞王朝的重臣,曾任罗马执政官。波爱修斯本人也贵为宰辅、荣任元老。不仅得到东哥特国王的信任,而且颇受罗马百姓的拥戴。他的两个儿子也于公元.522年双双当选罗马执政官,可谓显赫一时。 然而在公元523年,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以“叛逆罪”将波爱修斯拘禁,一年后执行了死刑。至于原因,波爱修斯认为是政治对手的谗言诽谤,其实原因很复杂,民族矛盾、宗教信仰冲突等因素不可忽视。除了波爱修斯,在此次政治劫难中遇害的还有波爱修斯的同事亚尔比努、波爱修斯的岳父西马古斯以及教宗若望一世。 在被迫害入狱之前,波爱修斯毕生都致力于对于优秀古典文化,尤其是古典哲学的保护传承工作,他将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作品从希腊文翻译成拉丁文。到十二世纪为止,他所翻译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工具论》,是欧洲能见到的亚里士多德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 《哲学的慰藉》一书是波爱修斯在监狱中等待受刑的那一年时间里写作的,约成于公元524年。可以说,此书是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也是最后一部堪称经典的西方著作。 波爱修斯在罗马曾经位高权重,最后却因为叛逆罪而倒下,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促成了此书的完成。在文中,不断出现作者对于这样的人生境遇的质疑和思考,为什么在上帝统治的世界里邪恶势力可以存在呢?在反复无常的命运中,既要笃信上帝,又要顺应追求快乐的人的本性,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本书被称为“迄今为止,世界狱中文学中最精彩的范本”。 波爱修斯将书的框架结构设计成了自己和哲学女王之间的对话。哲学女王通过与波爱修斯谈论名声和财富是转瞬即逝的(没有人能够真正地获得自由,除非他放弃命运的摆布),而思想中至高无上的东西是“唯一的真正的‘善”’来给他以心灵的慰藉。哲学女王认为幸福来自人的内心,一个人的德行是他真正拥有的东西,因为那是起伏不定的命运无法剥夺的。波爱修斯谈到了人类的本性、道德、公平,命运和自由意志的本质,为什么坏人常常能显荣而好人总是陷入不幸等问题。引用V.E.沃茨对于波爱修斯思想的理解:“上帝就像是一个站在车道旁的观众,看着驾车者如何驾驭他们的战车,却不干涉他们。”《哲学的慰藉》就是这样,通过哲学女王与波爱修斯之间那种苏格拉底式的对话,表达了柏拉图式的主题:引导灵魂由漂泊流离到返回家园。 关于人类的本性,波爱修斯说,人类的本性原本是高贵纯洁的,只是当他们向邪恶屈服时,便将自己降低到动物的等级了。对于公平,他说罪犯不应该被严厉惩处,反而要用同情和尊敬的态度对待他们。他列举了医生和病人的例子来阐述受害者和罪犯之间的理想关系。 波爱修斯试着不用基督教教义,而只依靠自然哲学和经典的希腊传统知识去回答宗教的问题。他相信信仰和推理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从宗教教义中寻求到的真理与从哲学中寻求到的真理是没有区别的。用亨利·查德威克的话来说就是:“‘慰藉’与是否信仰基督教无关……这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同时也是基督教教徒所著的书,但这不是一部宗教书。”《哲学的慰藉》全书无一处援引《圣经》,但是波爱修斯入狱后的整个思想历程,从怨尤到释怀,似乎都印证了康德在《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提出的主张: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导致宗教。然而,它到底还是一本哲学书,承袭晚期古典哲学,开启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先河。 《哲学的慰藉》一书,不仅逻辑推理严密,而且语言典雅优美,其中的诗作,更是格调高雅、音律优美,可谓独步一时,后世诗坛名匠,如但丁、薄伽丘、乔叟等,都以之为典范。后世许多重要的学者都热衷于将它翻译推广,比如九世纪的阿尔弗雷德大帝,十四世纪的大诗人乔叟,十六世纪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等。 这本风靡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佳作在当代又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也许是因为作品对于人类道德品行与众不同的深刻洞察,也许是因为对于现代社会物质至上观点的反对。无论是什么原因,总之它是一部永恒的经典,相信读者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哲学的启迪与美学的享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