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海伦·凯勒编著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
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一个自己就是疾病缠身的人,竟然建起了一家慈善机构;一个视听都存在困难的盲聋人,却写成了震撼世界的文学作品。她——海伦-凯勒,一个面对黑暗却又给人们播撒光明的女性,给我们带来了生命中的奇迹。
海伦·凯勒编著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自传性作品
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的自传作品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的作者的成长历程
当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我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在即将揭开童年生活的朦胧面纱时,我心中有一种畏惧感。要将自己一生的经历写下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我试图再现童年的往事时,却发现事实与记忆已经相去甚远。这或许是因为女人总爱用幻想来编织童年时的美好画面吧。在我的脑海中,对童年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儿时的喜怒哀乐,现在早已失去了当时的强烈感受。而随着人生经历的逐渐增多,童年的许多记忆也已经逐渐被淡忘了。为了避免冗长乏味的叙述,我将只选取人生中最有趣、最重要的情节,展示给大家。
我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塔斯坎比亚镇。我的曾祖父卡斯帕·凯勒是从瑞典移民到马里兰州的。我的一个祖先是苏黎世第一位教盲人的老师,他还写过一本关于聋哑教育的著作。有句俗语说“国王祖上做过奴隶,奴隶祖上当过国王”,我的那位瑞士祖先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后代中会有一个又聋又哑的人,这不禁令人感叹命运的无常。
我的祖父在亚拉巴马州购买了大片土地,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当时的塔斯坎比亚镇是一个偏僻的地方,祖父每年都要骑马到760英里以外的费城购置生活用品。他每次去费城时,总会写信报告平安。信中对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当地的风俗民情等都有详尽的描述。那些书信总是被家人反复翻看,仿佛一部精彩的小说,其中充满惊险和情趣,引人入胜。这些信至今还被姑妈珍藏着。
我的父亲阿瑟·凯勒曾担任过南北战争时的南军上尉,母亲凯特·亚当斯·凯勒比父亲年轻很多,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我的外祖父查尔斯·亚当斯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纽伯里波特,后来迁居到了阿肯色州的凯勒拿。内战爆发后,外祖父加入南方军队作战,并成为一名上尉。外祖母露西·海伦·埃伍莱特来自埃伍莱特家族(著名的爱德华·埃伍莱特和基督教神学家爱德华·埃伍莱特·黑尔博士就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内战结束后,外祖父全家搬到了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市。
在病魔夺去我的视力和听力之前,我一直住在一幢小屋里。小屋里有一个大房间和一个小房间,佣人就住在小房间里。
P14-15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青少年朋友阅读文学名著,就是在和一位位文学大师对话。他们创作的名著,纵贯古今,享誉中外,成为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供我们一代代分享下去。
这套“世界四大经典励志名著”汇集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作者的优秀作品,它们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处处闪现着智慧的光芒。亚米契斯通过《爱的教育》让我们深切体会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父母、师长对我们的关爱,而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则教会我们要懂得珍惜生命、懂得自强不息,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毕生思想的结晶、人生经验的提炼。
读着这些作品,我们会感到这些大师们站在人类思想的巅峰,为我们撒播着智慧和美德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