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娅菲的这本《镜头定格的“真实幻像”——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构造》将从“西方”的“中国形象/面孔”的历史流变入手,主要依托萨伊德在《东方主义》和《文化与帝国主义》中帝国对东方构造和想象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位阅读等),对个案《中国面孔》和群像“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镜头下的中国形象”进行文本细读,从而试图揭示出摄影和电影镜头作为两种特殊的再现/表征手段是如何对“中国形象”进行构造和定型,以及隐藏于这种再现/表征背后的“西方”关于“中国”的一系列历史文化语境、一种权力斗争又共谋的关系、一个想象和构造的话语系统。
“中国形象”是一整套隐喻符号系统。西方镜像作品中所想象和构造的“中国形象”并非是中国本来的面貌,而是折射出西方文化的欲望和恐惧。同时,中国在其镜像作品中的“自述”,也有意无意地受到了该形象的巨大影响。
《镜头定格的“真实幻像”——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构造》从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历史流变入手,对个案——《中国面孔》和群像——“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镜头下的中国形象”进行文本细读,揭示出隐藏于这种表征背后的西方关于中国的一系列想象和构造系统。
《镜头定格的“真实幻像”——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构造》由李娅菲所著。
引言
第一部分 想象和构造的“中国形象”
第一章 “中国形象”的定位
第一节 “中国形象”:符号性的建构物
第二节 “西方”与“中国形象”
第二章 “中国形象”的历史和变更
第一节 乌托邦与桃花源——最初的“中国形象
第二节 “天堂”谢幕——梦的破灭与多重隐喻
第三节 艰难的转变——国人“自述”
第三章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
第二部分 个案分析:摄影镜头下的“中国形象”
第四章 真实的谎言——摄影镜头中的“中国面孔”
第五章 《中国面孔》定格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塔和庙:被“主”遗弃的“异教徒”
第二节 残破的宫殿和城墙:断裂的“乌托邦”想象
第三节 战争:破败腐朽的帝国
第四节 肮脏的城市和贫困的人民:地狱、黄祸、劣等人
第五节 男人和女人:怪诞的“双面人”
第六节 “中国奇观”:异国情调
第七节 中西面孔的杂混:魔王与救世主的并置
第六章 笑与反讽——兼与萨伊德《最后的天空之后》对比
第七章 多重文本——凝视与构造之外的不和谐音
第三部分 群像研究:电影镜头下的“中国形象”
第八章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大陆电影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西方视域中的中国
第二节 中国本土电影中的中国
第九章 “大陆电影群”定格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旧民俗”化的中国形象
第二节 “新都市”化的中国形象
第三节 “武侠”化的中国形象
第四节 大陆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走向和未来
结语 21世纪更为复杂多变的“中国形象”
附录
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