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赏亏月--范蠡与西施的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徐继胜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赏亏月——范蠡与西施的传奇》一书是徐继胜的一部力作。本书讴歌了一段纯真的爱情,展现了一幅精彩的历史画卷。他的文笔如行云流水,引人入胜,把我们带入了那段惊心动魄而精彩纷呈的历史中。

本书蕴涵了深刻的哲理:“亏月的美,在于它能给一人期盼,它会慢慢变圆,而满月只能变亏。”多么深邃的意境!作者把握住了这句话的精髓,启迪人们对人生的深层思索。

本书语言生动,文句优美,流畅自然,发人深思。

内容推荐

《赏亏月——范蠡与西施的传奇》由徐继胜所著。

《赏亏月——范蠡与西施的传奇》内容如下:

范蠡一生的精彩是从越国上将军的位置上退下来,这次华丽转身,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更是皈依了自我。

范蠡和西施有实际的接触,绝色美女应该配绝对智慧的男人,他们应该相爱,这是后人的心愿。两个人都有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这是他们的爱情基础。这种波澜壮阔的人生际遇,荡气回肠的爱情体验,在人类历史上也不多见。

目录

第一章 生逢乱世

第二章 少年狂生

第三章 吴楚恩怨

第四章 携李之战

第五章 与越沉沦

第六章 入吴为奴

第七章 复国大计

第八章 共担时艰

第九章 美人出山

第十章 吴王纳美

第十一章 越王秋猎

第十二章 子贡游说

第十三章 吴王占梦

第十四章 忠臣末日

第十五章 范蠡成婚

第十六章 黄池会盟

第十七章 笠泽大战

第十八章 霸王黄昏

第十九章 越王称雄

第二十章 浪迹天涯

第二十一章 文种之死

第二十二章 海畔创业

第二十三章 反向投资

第二十四章 再拒从政

第二十五章 范蠡贩马

第二十六章 成人之美

第二十七章 范蠡救子

第二十八章 恩爱诀别

附录一 范蠡大事年表

附录二 范蠡留在史书中的身影

后记

试读章节

整个越国沉浸在哀伤之中。

勾践在做些出发前的准备,他下诏向全国人民告罪:“寡人不自量力,结仇吴国,越国军民横尸野外,无数家庭失去亲人,越国哀号,寡人泣下。寡人思过改错,以谢越人。”

他下令埋葬战死的士兵,慰问死者家属,救济穷人。

这个时候,勾践想起了他的国人,想起了关心他的国人。

然后,勾践召见范蠡。

“范爱卿,你就要陪寡人和王后雅鱼,一起去吴国为奴了。寡人不知凶吉,忐忑不安啊。”

“大王,吴国的伍子胥是极力置我们于死地的人。吴王和伯豁是我们可以大力争取的人。吴王如果要想杀我们,早就杀了。如果吴王看到了我们臣服的诚心,我们就有生还的希望。”

“如何争取吴王和伯豁?”

“吴王一心争霸,他要当齐桓公、晋文公,我们要把他的注意力引向中原争霸。伯豁贪财好色,让文种不时地多送他宝物美女。”

“还有外在的困难。范爱卿忘了寡人的困难吗,寡人生下来就是王子,后来做了越王,呼风唤雨,何曾被人驱使?入吴为奴,这落差之大,寡人难以承受啊!”

“大王知道晋文公吗?他在外流浪十九年,受过无数漂泊之苦和羞辱之痛,最后成就霸业。”

“寡人当然知道。寡人这些天也一直以他为表率,激励自己。但晋文公在外漂泊,仍是一个公子身份。寡人到了吴国,就是吴王的奴仆了。”

“人之痛苦,在于长大之后,被各种思想所控制。人在孩童时,能快乐无比,就是不知权力、金钱和地位之好处。孩童不会整天为争权夺利而苦恼。臣在楚国修道时,有一门功课,便是将各种贪欲成见一同泯灭,脑中一片空白,达到绝对虚空境地。大王要将大脑的思想灭掉,忘掉自己曾经是王子、是大王,回到孩童时代。世间事,无非顺其自然,是王做王,是奴做奴,欣然接受。不可逆自然而动,为奴时不要想自己曾经是王。”

“寡人似乎懂了一点。”

公元前492年5月,在这个烂漫的春天,越王勾践在群臣的送行下,踏上了凶吉未卜之路。

出发当天,守国大臣们在文种率领下,与勾践、范蠡一行人在钱塘江边饯别。

文种向勾践敬酒:“大王,臣将率领百姓,开垦荒地,发展经济。同时,安抚百姓,凝聚人心,等大王早日归来。”

勾践回望越国山川,默默无言。悠悠钱塘水,越王无限愁。他年山花开,春回人可归?

勾践凝重地看着文种:“寡人可以被杀,越国不能被灭。如果寡人遭到不测,马上立太子为王。寡人死了也要魂归故国,但是,要有国可回啊。”

范蠡上前,向勾践耳语:“勾践,你心中有太多的仇恨,你不是什么大王了,你是吴王的奴隶。”

臣子直呼大王名号,勾践一怒,然后一惊,忽然冷静了下来。

“吴王只要发现你心中的仇恨,我们就不能活着回来。越国就难有希望,太子还太小了。”

勾践连连点头,小声说道:“你要多多提醒。跨过钱塘江,我们就是吴王的奴隶了。”

勾践一行登船离去,不再回首。

押送勾践的吴国军队是伯豁安排的,是押解,也是保护。

勾践一行到了姑苏,见吴王。  “罪臣勾践,不自量力,冒犯上王。承蒙上王宽恕,勾践才有机会为上王差遣。罪臣会反思认过,重新为人。”

“勾践,吴越两国历来以邻为壑.,怨仇不断。寡人希望从此以后,越国能认清形势,不再挑衅吴国。”

“罪臣来到吴国,就是表明悔过之心,罪臣也希望吴越从此唇齿相依,荣辱与共。”

伍子胥忽然大声说道:“勾践不死,吴国不安。大王,勾践花言巧语,无非为日后复仇赢碍机会。今天,上天把我们的敌人再次送到我们手上,不杀勾践就是违背天意了。”

太宰伯豁立刻进言:“大王,臣听说诛杀降服之人,将祸及三代。给勾践一个悔过的机会,化敌为友,仁德的力量比杀戮的力量更大。”

伍子胥正要说话。

夫差说道:“伯嚭,你去安排勾践一行食宿。”

勾践一行人退下。

伍子胥道:“大王,夏桀不杀商汤王,夏亡于商;商纣王不杀周文王,商亡于周。浩浩青史,有史可鉴。对敌人仁慈那是自毁前程啊。”

“伍相国,你知道我吴国接下来要做的事吗?”

“臣当然知道大王才大志远,吴国要称霸中原。”

‘伍相国,知道就好。现在越王已然臣服,人吴为奴,越国已被我们占领。我们不必在越国多用精力了,你要在北进中原上多用心思。勾践已是瓮中之鳖,他只是我随手打出去的一张牌,是杀是留,全取决于吴国称霸中原的需要。”

“大王,臣不明白。”

“伍相国,你一定还记得我们攻入楚国都城时所做的事,鞭尸先王,奸淫妇女,抢夺财物。这使吴国在诸侯之间造成不好影响。争霸天下,要恩威并施。一些小国像墙头上的草,今天倒向这个大国,明天倒向那个大国。当寡人需要吓它们时,就杀了勾践;当寡人要示仁义于天下时,就善待勾践。”

“大王圣明。臣有一事不明,既然勾践已人吴为奴了,就不存在什么善待不善待。勾践在吴国多待一天,就会多积累一分仇恨。大王和臣都曾有杀父之仇,都亲自体会了被仇恨折磨的痛苦。正是仇恨,使臣丧失理智,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今天,我们占领越国,使越王为奴,臣不相信,勾践会诚心认错,他的臣服只是变通之道而已。”

“伍相国,吴国目前的要务是北进,而不是杀勾践。”

“大王,志在远方的人,最要担心脚下的石头。越国就是我们脚下的石头。”

“这个石头,已被寡人搬到路边了。伍相国,你要多想想吴国北上称霸之策。退朝。”

伍子胥分明看到夫差前面的陷阱,却一时挽不回大王的缰绳。

与此同时,文种派人将范蠡在苎萝山寻得的美女送给太宰伯豁。

得到好处的伯豁为越王说话,但他不可能违背吴王的心思。他特别善于揣测夫差的心思,他只关注眼前,不顾将来。伍子胥的心中装着整个吴国和天下,他是两朝相国,资历颇厚,他不太关注夫差的心思。伍子胥善于谋国,不善谋身;伯嚭善于谋身,不善谋国。P48-50

序言

春秋晚期,周室式微。诸侯林立,相互征伐,都想成为中原霸主。吴国和越国也参与了霸业的争夺。吴越之争中,越国开始遭到严重挫折,为了瓦解吴王斗志,越国使用了美人计,西施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被迫登上历史舞台的。西施的美是倾国倾城的,“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这是大诗人李白对西施的由衷赞誉。绝色佳人易得,但真正成就美名者却寥寥无几,正是那段特殊的历史成就了西施的千古美名。所谓乱世出英雄,乱世亦出美女。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都因有不凡遭遇而流芳百世。

人们喜欢讴歌西施的美,喜欢谈论她在吴越之争中的重要作用,但对西施和范蠡的爱情故事却谈之甚少。西施和范蠡,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爱情,这种爱情是至真至纯的,超越了才子佳人般的世俗感情。

读了徐继胜先生的《赏亏月》一书,让我们对这段爱情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徐先生不只是着眼于爱情本身,而是把它放在当时整个历史大背景下,从而使这段爱情更富有历史厚重感,人物个性更鲜明,人物形象也更亲切。徐先生这本书,讴歌了一段纯真的爱情,展现了一幅精彩的历史画卷。他的文笔如行云流水,引人入胜,把我们带入了那段惊心动魄而精彩纷呈的历史中。

徐继胜先生曾在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他便发表了很多文章,可谓才华横溢。毕业后他又出版了几部文学专著,散文、诗歌都写得非常好!《赏亏月》一书又是他的一部力作。书中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爱情的美好;用史学家的谨慎,审视那段特殊的历史;用哲人的敏锐,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这本书的书名起得好,《赏亏月》,蕴涵了深刻的哲理:“亏月的美,在于它能给一人期盼,它会慢慢变圆,而满月只能变亏。”多么深邃的意境!作者把握住了这句话的精髓,启迪人们对人生的深层思索。

这本书语言生动,文句优美,流畅自然,发人深思,确实是本好书。

宋艳萍

2010年5月于北京

后记

我们只活一生,因此,毫无经验。

我们的一生从娘胎里开始挣扎,直到死前的最后一次挣扎,真的很不容易。

活好这一生,显得比什么都重要。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最容易丢失的东西是“自我”。让人绝望的人生,往往是因为,不知道自我,不愿意做自我,不能做自我。也就是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知道了,却不愿意去做;或者,想做却不能做。

丢失了自我,就成了奴隶。做他人的奴隶,做他物的奴隶。

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给我们的是压力、贪欲、躁动不安。让我们回过头,看看人类曲曲折折的足迹,以获取生活的智慧吧。

我看见了范蠡。

当我们迷茫的时候,可以学习范蠡,他是古今活得最精彩的人之一,他始终在做自己的主人:了解自己,始终做自己。

这是我喜欢范蠡,想写范蠡的原因。

古今之世,技术层面上大不一样。我们有电脑,古人没有;我们有汽车,古人有马车;我们有电话,古人有狼烟。但是,古今人类面对着一样的人生问题:就业、恋爱、结婚、道德、责任、失败、死亡。人生的尴尬是时间太少,要做的事情太多,顾此失彼,处处易留破绽。

我们的技术进步了,但我一直怀疑我们的幸福感就相应增多了。

幸福在哪里?

我以为幸福的人生,不能缺乏智慧。

范蠡拥有的是大智慧,不是小聪明。

他了解了世界和自己的真相,我以为他是个精通哲学的人(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仅仅懂得哲学,往往导致志大才疏,但是,范蠡在具体操作层面也是高手,指挥打仗和做生意,都是一流的。

小聪明的人,格局小,精通某种技术,然后沾沾自喜地活着,却并不了解世界和自己。学习范蠡,可以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

范蠡一生的精彩是从越国上将军的位置上退下来,这次华丽转身,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更是皈依了自我。

范蠡是一个酷爱自由的人,他看清了功名的代价,听到了内心的声音。

在春秋战国时期,多少人苦苦求取功名。吴起杀妻求将,要离断臂,商鞅被车裂……

而范蠡弃功名如弃草芥,当然,他取功名也如拾草芥。当取则取,当弃则弃。行云流水,自然天成。

有能力的人,因为有能力,是强者,往往不顾道德,不顾及弱者。但是,范蠡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他多次散尽钱财,帮助穷人,绝不为富不仁,被誉为“中国商圣”。

范蠡和西施有实际的接触,绝色美女应该配绝对智慧的男人,他们应该相爱,这是后人的心愿。我也相信他们的爱情。但这场感情实在壮烈,把心爱的女人送给敌国的君主,把敌国灭了,再把她娶回来,又带着她浪迹天涯。两个人都有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这是他们的爱情基础。这种波澜壮阔的人生际遇,荡气回肠的爱情体验,在人类历史上也不多见。

兵圣、商圣、情圣,合而为范蠡。但我理解的范蠡到底怎样?我用一副对联如此概括:出将入相终是隐士本色,钟鸣鼎食不失慈悲胸怀。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范蠡。我写的只是我心中的范蠡,我力求走进那个时代和主人公的内心。

昔人已去,伟人倒下,但身影长存。

写一个伟人,是荣幸,也是极大的挑战。真正理解伟人,需要同等的灵魂。平庸的我,只在他走过的足迹中,猜出他的某种心情。  第一历史永远无法捕捉了。

文字历史的模糊之处,正是文学活跃的地方。历史是呆子,文学是疯子,历史文学是呆子与疯子的结合。

但我还是幻想,范蠡若有知,一定会对我说:“你别胡来。”我丢下笔,已经写完了这十几万字。我只能说:“多有得罪了。”我和范蠡相距两千多年,都彼此无奈地看着对方。

有些是我造的孽,有些是时间造的孽。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给这个小姑娘的头上也插上几朵花。但历史毕竟是小姑娘,不能把她打扮成野小子,我尽量让自己的想象符合情理。

如果,你读完此书,有所恨、有所乐、有所思。我就可以告慰我那八个多月栖栖遑遑的日子。

感谢王良先编辑,壮着胆子给我这个机会,感谢宋艳萍博士为本书写序,感谢宋安然先生为封面设计出谋划策。

感谢范蠡、西施痛苦地沉默。

也感谢自己糊涂胆大了一次。

徐继胜

2010年夏于武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9: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