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粹一本通(超值白金版)》是一部好读实用的国学精粹大全集,国学中蕴藏着中华5000年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打开《国学精粹一本通(超值白金版)》,让我们在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指引下,传承国学精神。感受国学智慧,体悟国学思想。全面提升生命的内涵。荟萃百家、流传千古的国学精粹,包罗万象、传承百代的思想精华。
《国学精粹一本通(超值白金版)》按蒙学篇、经学篇、史学篇、诸子百家、集篇分类,精心选取了国学典籍中最精华的部分,经典的原文、精准的注释、流畅的译文相辅相成,力求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提升生命的内涵。
品读国学精粹,提升人文素养,感受国家智慧,体悟民族精神,快速掌握国家知识的经典读本,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
《国学精粹一本通(超值白金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藏着中华5000年文明和智慧的精髓。学习国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能从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而诸子百家的著述更是浩如烟海,且良莠不齐、文字艰深,阅读起来费时费力。为了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诸子百家的智慧,掌握其精髓,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与先贤近距离接触,编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著述进行了适当的取舍,辑成《国学精粹一本通(超值白金版)》。
《国学精粹一本通(超值白金版)》按蒙学篇、经学篇、史学篇、诸子百家、集篇分类,选取了国学典籍中最精华的部分,其中蒙学篇收录了蒙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重订增广贤文》。经学篇收录了《尚书》、《礼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诗经》、《周易》等,史学篇收录了《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诸子百家收录了《孙子兵法》、《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集篇收录了《楚辞》、《菜根谭》、《世说新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省心录》、《说苑》、《文心雕龙》、《闲情偶寄》等。
经典的原文、精准的注释、流畅的译文相辅相成,力求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提升生命的内涵。
曲礼上
《曲礼》曰:毋不敬①,俨若思②,安定辞③。安民哉!
【注释】
①敬:尊敬、严肃。②俨:与“严”同,端正、庄重之意。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
《曲礼》说:一切行为准则全都以“敬”为基础,态度要端庄持重像若有所思的样子,说话亦要安详而确定。这样才能让人信服啊!
敖不可长①,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
①敖:与“傲”同,骄傲之意。②从:与“纵”同,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
不可起傲慢的念头,不可顺从欲望的支配,求善的志向不可自满,享乐则要适可而止。
贤者狎而敬之①,畏而爱之②。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③。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④,分毋求多。疑事毋质⑤,直而勿有。
【注释】
①狎:与人亲近之意。②畏:承认。③安安:前一“安”是动词,满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词,指感到满足的事物。迁:。改变之意。④很:与“狠”同,凶残的样子。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
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畏服而又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处;对于厌恶的人,亦要能看出他的好处。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遇到危难也不随 。便逃避。意见相反的,不要压服人家;分派东西,不可要求多得。自己也不明白的事,不要乱作证明。已经明白的事理,亦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
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庄”的说法。②齐:与“斋”通假,有斋戒之意。
【译文】
如果坐,就要像祭祀中装扮的受祭人那样坐得端正,站就要像祭祀前斋戒时那样站得恭敬。行为的准则要求适合事理,做使者的人要顺应所在地方的风土习俗。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①,不辞费。礼,不逾节②,不侵侮,不好狎③。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④,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注释】
①说:与“悦”通假,让人高兴的意思。②节:有节制、有限度的意思。③狎:不恭敬的样子。④取于人:向……请教的意思。
【译文】
礼是用来区分人与人关系上的亲疏,判断事情之嫌疑,分辨物类的同异,分明道理之是非的。依礼而说:不可以随便讨人喜欢,不可说些做不到的话。依礼则行为不越轨,不侵犯侮慢别人,也不随便与人称兄道弟装作亲热。自己时常警惕振作,实践自己说过的话,这可称为完美的品行。品行修整而言行一致,这就是礼的实质。依礼而言,听说它是被人取法的,没听说它主动去向人取法什么。所以礼只听说愿学者来学,没听说知礼的人去别人那里传授。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①,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②,非礼不亲;班朝治军③,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④。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扈⑤。是故,圣人作⑥,为礼以教人⑦,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注释】
①正俗:使动用法,使风俗端正的意思。②宦学事师:“宦”是做官后的学习,“学”是未做官之前的学习。这两个时期的学习都要跟从老师,即是“事师”,故“宦”、“学”两字连用。③班:分层次等级之意。④撙:有意克制的意思。⑤唐:与“优”同音,原指雌鹿,在这里通指雌性兽类。⑥作:产生之意。⑦为:产生并使用。
【译文】
道德仁义,没有礼就不能完成;教育训导,端正风俗,没有礼就不能完备;分辨事理,没有礼就无法决定是非曲直;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关系,没有礼就不能确定;为做官学习而侍奉师长,没有礼就不能亲密;朝廷的职位品级,部队的组织管理,到职任事,执行法令,没有礼,将失去威严;无论是特殊的祭祀或例行的祭拜,供养鬼神,没有礼就会失去诚意和严肃的精神。所以,有德有位的君子一定要以恭敬谦抑退让的精神来彰明礼教。鹦鹉虽能说话,也不过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不过是走兽。现在人如果不讲礼义,虽然能够说话,不也是禽兽之心吗?唯有禽兽没有礼,所以父子共一头牝兽。古代圣人,为着这个缘故,特依道德仁义而制订了一套标准的行为,使得人人的行为有了准则,而知道自己不是禽兽。
P97-98
“国学”一说,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学术而提出的,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全面增加文化素养的学问。
国学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比俗,蕴含着国脉、国魂、国本。具体而言,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国学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千百年来,它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老子到庄子,从孔子到孟子,从韩愈到曾国藩,中国古代的圣贤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言行被记录成经典,传之后世,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学习国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能从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而诸子百家的著述更是浩如烟海,且良莠不齐,文字艰深,阅读起来费时费力。为了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诸子百家的智慧,掌握其精髓,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与先贤近距离接触,编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著述进行了适当的取舍,辑成本书。
本书按蒙学篇、经学篇、史学篇、诸子百家、集篇分类,选取了国学典籍中最精华的部分,其中蒙学篇收录了蒙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重订增广贤文》,经学篇收录了《尚书》、《礼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诗经》、《周易》等,史学篇收录了《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诸子百家收录了《孙子兵法》、《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集篇收录了《楚辞》、《菜根谭》、《世说新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省心录》、《说苑》、《文心雕龙》、《闲情偶寄》等。为了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果,本书还设置了“注释”、“译文”等栏目,其中,注释将难理解的字句作解释,扫除阅读障碍,方便阅读;译文则对这些经典名篇的内容与主旨进行传统解析,间或增补一些史实或诗文旧事,有利于读者更深入地领悟传统文化的意蕴。由于国学典籍多难字,读者往往不知道其读音,不了解其含义,影响阅读,因此,我们对文中出现的一些难字和生僻字的字音、字形、字意加以解释,减小阅读难度,提升学习兴趣,增进学习的能力,方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学精粹。
掌握一定的国学知识,吸收国学精髓,不仅能增加学识、陶冶情操、丰富谈资、充实人生,而且可以提高国学素养、领悟国学思想、获取国学智慧。打开本书,让我们在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指引下体悟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提升生命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