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在心上(一个心脏外科女医生自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群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爱在心上》作者陈群的经历非常跌宕,在任何磨难面前她从不气馁,从不放弃。她生活得勇敢、真诚,而且智慧。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那样的丰富、驳杂、曲折、坎坷,就像陈群一样。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都可以写出让人感动的文字。只是,这样的书写,必须是真真切切地从你的心里流淌出来。阅读这本书可以忍人们知道医生的崇高和伟大,和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她说:做医生最需要的是病人的信任,但信任来自于医生对病人的真诚。她真诚坦率的叙述,以及她的人生经验给予我们最真实的感动。

内容推荐

《爱,在心上——一个心脏外科女医生自述》为一个心脏外科女医生的个人传记,是作者陈群对自己从医近40年的人生回顾。书稿将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放在中国的时代大背景下,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成长、奋斗与国家命运的紧密关联。《爱,在心上一个心脏外科女医生自述》分8个部分,按时间顺序对作者的奋斗历程作了回顾,其中既有想做医生而不能的失意与苦闷,也有在政府机关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真切写照;既有时代背景激荡下的人生转折,也有在转折中的彷徨与思考;既有20世纪80年代在艰苦环境下的探索与奋斗,也有在国外学习与工作的新奇与紧张;既有对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艰辛与压力的真切坦露,也有对生命的敬畏与庄严承诺;既有对事业有成、独当一面的描述与自豪,也有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国外同行交流的心得和感受。通过阅读《爱,在心上——一个心脏外科女医生自述》,读者可从中窥见一个心脏外科女医生的成长历程及医德医术,也能见证中国近40年的发展与变化,值得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医务工作者一读。

目录

第一章 偶然的转折(1970~1972)

 1.红色浪潮中成为一名医生

 2.当妈妈与做医生同时开始

第二章 修补病人的心脏(1972~1983)

 1.心脏外科病房

 2.真是美妙无比的职业

 3.掉进了知识的海洋

 4.摘捧外语文盲的帽子

 5.唐山大地震,接生了一个叫“震生”的孩子

 6.人生的冬天

 7.一家两个心脏病孩子

 8.发绀孩子的命运

第三章 陋室岁月(1980~1984)

 1.考上了研究生

 2.12平方米的家

 3.绿色的逗号

 4.在准备出国的日子里

第四章 难忘澳洲的阳光(1984~1986)

 1.一个陌生的世界

 2.圣文森医院的住院总医生

 3.皇家儿童医院的训练

 4.悉尼、换心病人和张仁谦医生

 5.我成了皇后维多利亚医疗中心的病人

 6.奥斯汀医院的雨声

第五章 担负起生命的沉重(1986~1996)

 1.为了病人必须这样

 2.走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之门

 3.心脏里有颗子弹的山东男孩

 4.我不能昕那哭声

 5.爱心的呼唤

第六章 掌声响起来(1989~1997)

 1.在曼谷,第一次走上世界讲坛

 2.日本国际会议的挑战

 3.评上了“十佳”医生

 4.初次访美的脚步

 5.经历欧洲

 6.1995年8月的北京怀柔

 7.小儿心脏外科成立

第七章 生命的礼物(1997~2008)

 1.在夹缝中求生存

 2.成功揭开爱心手术的序幕

 3.寻找需要帮助的孩子

 4.江西的20个孩子

 5.维多利亚和第100例病儿

 6.两个朝鲜儿童

 7.克莉斯汀和“心连心”俱乐部

 8.共同捧起生命的礼物

第八章 新的一页(2004~)

 1.退而未休

 2.新的憧憬

后记

试读章节

在术后治疗室床上,护士医生们以晟快速度将小纪身上的近10根管道、导线连接到相应的呼吸机、输液泵、监护仪、引流瓶、尿瓶,对他的血压、心率、心电波形等重要生命体征做一次快速检查。我向护士交代了观察事项,回手术室更换衣服,在等电梯之际,我溜回了办公室,因为此刻我感到口渴、饥饿,毕竟早餐后至现在10个小时未进一粒米,只是在手术台上处理小纪血压不稳的时刻,手术室护士应我的要求在口罩下给我饮了半瓶葡萄糖盐水,以往人们从电影里看到的无影灯下给手术医生喝牛奶、饮橘子水的事情那已成了历史。此刻办公室桌上那杯早晨手术前泡的一杯茶水被我一口气喝下,并迫不及待地赶紧打开旁边的塑料袋,掰了几片饼干往嘴里塞。

我没留意小纪的妈妈,一个瘦骨伶仃、屈着背、瘸着腿的农村妇女,此时跟着我进了办公室,当我大口大口地喝着水、嚼着饼干时,一回头看见她站在我身旁,我对她说:“今天的手术总算成功了,但由于畸形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还需要严密监护,还有各种危险性发生的可能。”她支支吾吾连哭带讲地对我说:“陈医生,我真不知道怎样感谢你……”“这是我们医生的工作职责。”我直截了当地回答她。只见她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红纸包着的东西塞给我,“陈医生,这是我们的心意,请你收下。”显然,这里面是钱。“不,我不能收。”我双手急摆着回绝。“你拿着,这一点点是心意,我们过意不去……”“用不着,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她向我走近一步,我往后退一步,两人从谈话时的门口后一直挪步到房间的另一头窗前,我已无路可退。

“我无论如何不会收这个钱的,你儿子的手术成功是对我最好的奖励。”我斩钉截铁地说。也许她此刻不能理解我的心思,而我虽未收下钱却已收下了这个母亲爱儿子的一片心意了。

当晚,我留在病房里值班,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候在术后治疗室。小纪的手术修复是成功的,那根心外人工导管如此服帖完美地放置在心脏上,不用担心其会引起问题。但他的心脏毕竟在术中停顿了2小时,全身的血循环靠人工心肺机转流辅助也将近4小时,可想而知由此带来的心肺组织水肿,全身各器官损伤在意料中。术后48~72小时是至关重要的时间段,我们的任务是严密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及时纠正异常情况,保护心肺功能。我必须与当班的护士一起严密看守、处理,以防各种可能。

小纪睡在靠门口的病床上,刚才已清醒的他被注射了镇静药。现在安静地接受人工呼吸机供氧。监护仪上显示的血压、心率、血氧等生命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尤为庆幸的是胸腔引流液不多,表明长时间体外循环、心肺转流引起常见的渗血、出血并发症束发生。我回办公室小憩片刻,见书桌上的小摆钟指着8点,饥肠辘辘的我拿起带来的饭菜盒在隔壁配膳室的煤气灶上加热,并加一些水,成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饭,我吃得好香、好快。人在劳累时最适宜吃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饮食,所以碰到有的病家为表达感激说要请医生上附近馆子用饭,我总是拒绝,这不仅仅是影响医生的形象,也是为了自己的健康。

一碗泡饭下肚后,有了能量,换了精神,我在台灯下用心地完成了小纪的手术记录书写,还画了心脏内畸形修补的示意图,当我合上小纪病历牌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似乎宣告第一阶段战役的结束。

序言

我跟陈群医生素睐平生,经人介绍,她的文稿辗转到了我的书桌上。记得当时我正在给《长街行》收尾。我还是抽暇看了她的文字,确实感动了我,不是以她文字结构的技巧,而是以她真诚坦率的叙述,以及她的人生经验给予我们的启迪。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是关于文学的本质问题,我们笔下的文字(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是手指敲击下的文字)究竟为什么而书写成文?说得更简单明了些,便是为什么而写作?汉代杨雄曾说:“言,心声也;书,心通也。”刘勰《文心雕龙》中道:“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两位古代文论家都提到了“心”,原来文学的本质便是由心而起,心有所向往,才托形于文字。

陈群的经历非常跌宕,在任何磨难面前她从不气馁,从不放弃。她生活得勇敢、真诚,而且智慧。当她回味自己的人生,品咂世态百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自己的心声,并且名之为“爱,在心上”,故而她的文字是纯粹的,是脱离低级趣味的,故而一定是感人的。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那样的丰富、驳杂、曲折、坎坷,就像陈群一样。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都可以写出让人感动的文字。只是,这样的书写,必须是真真切切地从你的心里流淌出来。

后记

历经五年的努力,我这本题为“爱,在心上”的自述终于面世了。此时此际,不由地回想起这不寻常的五年。

2004年深秋的一天清晨,我从梦中醒来,朦胧之中还浮现于适才的梦境:那是年轻时的我,穿着白大衣,脚下蹯着风火轮,飞走在病房和手术室之间,急切寻找病孩的父母亲……醒来后,仰望天花板,欲意走出梦境回到现实,然而,却不由自主地忆念起我那逝去的三十五个年华。“多少青春不在,多少情怀已更改,但我还拥有你的爱”,这个爱是指对医生职业的爱,对病人的爱。想起有部“人到中年”的电影,主人公陆文婷医生为病人服务,鞠躬尽_瘁,我等虽未达到她如此忘我、舍我的境界,却不少方面与她有同类之感。因为我们的人生旅程和职业生涯都是跟着历史的节拍,伴着国家的命运一路走来,尽管走的艰辛、曲折,但也有快乐和欣慰,究其原因是有幸心里有爱,与爱同行,才有这般持久的勇气和精神去面对生活、工作中的一个个困难和挑战,实现做一个称职医生的理想和追求。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萌生,要将我三十五年的职业生涯、人生感悟用文字写出来,向人们倾诉一位女医生的心声,叙述自己,感悟生命,留住记忆,留住岁月的馈赠。

五年写作期间,在工作之余的我,既要踏踏实实地身处当下,又要让心灵回到过去漫长三十五年的日子里浏览,寻找深埋在岁月尘封中的珍贵记忆,实在有些为难。多少个寒冬之夜、酷暑午后,一年一年地查阅,一点一滴地积累,用手中的笔一字一句地写下来。言辞的贫乏,写技的笨拙,阻挡不了我争取成功的强烈心愿,我明白这又是自己选择的一次挑战。在撰写的日子里,我犹如重新走了一遍三十五年的人生旅程。期间,我曾为当时自己不畏艰辛时的付出和遭遇而感动、流泪;曾为一路相携、始终不渝支持我的父母、家人所付出的无私之爱而感激、不安;曾为扶助我成长的良师益友们的真诚、关怀而由衷致谢;更为一个个幸与不幸的病人们的故事而欣慰、感慨!那是生命的呼唤,实是铭刻在心。

在2005年期间,因老母身染重疾,我不得不放下案头之事,之后不免断断续续显得懒散起来,拖延了些时间,好在自己尚能自勉。认准目标不回头。最终,经过七次反复的自我修改,在2009年5月完成了初稿。

我庆幸自己的拙作得到社会人的眷顾和关爱,看过其中一二节初稿的同事、挚友,最早给了我热情的溢词以资鼓励;因“生命的礼物”爱心项目而结识的外籍朋友,不少人见面时总关切地问及此书编写的进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几位编辑给了我这个无文学作品之名的小卒特别的帮助,这源于他们对人民医生的敬重。经市妇联宣传部的刘瑞李女士热心推荐,素不相识但久仰大名的著名女作家王小鹰老师在百忙之中通读我的初稿,给了有益的指点,并为此书写了序。我真的由衷地感谢他们,给了我完成此自述的信心和力量,使我这个做了近四十年执手术刀的医生能有机会带着中的笔走社会,向广大读者倾吐岁月的。声。如若谊书对现在正在成长中的年轻医生或读者能带来些有益启示的话,那将予我以莫大的快乐与鼓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