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行政执法理念和具体制度的创新,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统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从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出发,在治安行政主体的拓展、行政行为的人性化、行政效率和便捷性的提升、行政执法的规范化等方面,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特别是针对社会流动性增强、虚拟社会现实化等艰难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以有效控制违法犯罪的高发并促进治安稳定。谢天长所著的《治安行政执法——理念制度与技术》试图贯穿这个指导思想,在理念上,切实贯彻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理念统领本书的写作,并贯穿于治安行政执法制度创新的具体设计之中;在研究内容上,集中研究公安机关这一特定行业的治安行政执法问题。
引言
第一章 社会管理创新与安保力量的泛化
第一节 社会安保力量泛化的背景
一、公共行政的兴起与政府实践
二、社会安保力量增长的行政法治背景
三、安保力量泛化的合法性探究
四、社会安保力量增长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社会安保力量泛化的实践
一、公安文职人员制度的创建与运行
二、群防组织:治安防范中的常规力量
三、私人侦探业的社会需求与法律认可
第三节 信息化与治安管理创新
一、信息化带来的治安问题
二、信息化下的治安管理创新
第二章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民权利吁求与警方因应
第一节 公民地位提升与权利吁求
一、治安行政执法理念的基本趋向
二、公民地位提升的基本内涵
三、因应公民地位提升的制度建设
第二节 透明行政:准确把握信息公开的边界
一、《条例》第14条第4款的限制
二、《条例》第8条的限制
三、其他限制
四、余论
第三节 执法信用:社会信用的范本和保障
一、执法信用的现实意义
二、执法失信的表现
三、执法实践中的信用问题
第四节 权利满足与秩序维护中的两难选择——以姓名登记为例
一、权利满足与秩序维护的平衡:难解的命题
二、姓名权之外部性的表现
三、限制的边际:一个动态的尺度
第三章 治安行政强制的法治与谦抑
第一节 治安行政强制:期待立法
一、行政强制概说
二、治安行政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行政强制法制的重要意义
四、行政强制与人权保障、行政效率间的紧张关系
第二节 治安行政强制的法律控制
一、治安行政强制的法制化
二、治安行政强制的程序控制
三、完善配套措施,规范治安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
四、落实事后法律救济
第三节 强制性弱化下的治安行政执法
一、强制性弱化:不可遏止的趋势
二、入户访谈
三、约束醉酒者
第四章 执法规范化建设:进路与方法
第一节 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法学理路
一、立法论: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可能侵蚀
二、解释论的两种路径——内在视角与外在视角
三、法解释学进路下的执法规范化建设
四、余论
第二节 事实认定与证据审核规则
一、事实认定是对“法律事实”的确认
二、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的认定
三、证据的排除与选择
四、不同证据类型的审核
第三节 执法规范化建设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限制
一、对行政裁量基准的实践
二、行政自由裁量之适当性的司法审查
三、行政裁量基准与司法审查的紧张与调适
第四节 不确定概念的法律认定——以“淫秽”之法律尺度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法律中的“淫秽”标准
三、“淫秽”之法律标准的解释困境及其突围
第五章 治安行政救济的实效性考察
第一节 警察调解:意义与方式
一、警察调解的含义
二、警察调解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把握
三、警察调解的适用
第二节 信访:纠纷过滤过程与压力机制
一、纠纷解决机制与信访
二、信访:过滤纠纷的漫长过程
三、信访:一种压力机制
四、小结
第三节 公安警务督察制度:比较与完善
一、公安警务督察的主要工作
二、港澳特区警察内部监督制度介评
三、公安督察制度的完善
第四节 治安行政执法中的行政赔偿问题
一、行政赔偿中的违法归责原则
二、执法责任追究对行政赔偿的现实影响
三、违法原则的适用问题
四、行政赔偿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