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商埠雄魂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郝树声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商埠雄魂》的作者郝树生循着古老的赊旗古镇的历史,用人物的活动,用内在的逻辑,把一系列事件串连起来。阅读过程中,让读者有一种徜徉在这个商埠重镇的感觉,通过揭开历史的面纱,展开尘封的画卷,显现在读者眼前的尽是火与水交织,情与性交融,充满血雨腥风,令人惊心动魄,目不暇接,波澜壮阔的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四保丁执法捉强善游街、苗赞圃偷情钻坠儿卧榻、江七爷下乡祭奠贩麻客、洋教士入席细说西洋景、人约黄昏后静夜难清静等一个个故事让你惊心动魄,爱不释手。

内容推荐

由郝树生编写的《商埠雄魂》让读者有一种徜徉在这个商埠重镇的感觉。一个个令人惊心动魄,目不暇接,波澜壮阔的动人故事使人惊心动魄,爱不释手。江镇首会馆内奇逢异事、江七爷下乡祭奠贩麻客、西门洋鬼子购药觅商机、火药桶爆炸厘金局被毁、愚弄皇帝佬府县丢官帽,《商埠雄魂》循着古老的赊旗古镇的历史,用人物的活动,用内在的逻辑,把一系列事件串连起来。

目录

第一回 江镇首会馆内奇逢异事 洋教士戏台上滥传福音

第二回 秦晋众客商怒骂厘金局 强善三五贼逞凶大码头

第三回 赛貂蝉建议整强善有术 江海阔心仪三姨太无门

第四回 苏瞎子唱曲论古镇缘起 镇公所敛钱搞新丁训导

第五回 四保丁执法捉强善游街 苗赞圃偷情钻坠儿卧榻

第六回 江七爷下乡祭奠贩麻客 洋教士入席细说西洋景

第七回 人约黄昏后静夜难清静 蝉在螳螂前偷情又偷心

第八回 强二少钻洞丢魂丢棉裤 江海阔偷情得人得面子

第九回 帮人即帮己大少爷施舍 救兵如救火江镇首劝捐

第十回 冯家亚医圣苦学终成才 江氏三姨太冥思得认命

第十一回 江冯小儿女熟背大辞典 强张大魔头议定小偷袭

第十二回 亚医圣研制解毒瘾秘方 西洋人搜集制华人情报

第十三回 强贼拉肉票高占春被抓 镇首施小惠麻脸人感恩

第十四回 兄弟双门店合成永隆统 猛男一个人尝试金刚丸

第十五回 高占春含恨怒杀强堂贵 潘佑仁气恼痛骂江海阔

第十六回 潘河修木桥激怒裕州商 县衙论是非难坏曹知县

第十七回 沸腾赊店街放鞭庆胜利 激情江镇首得趣西厢房

第十八回 尖刻生意人热锅闹公堂 精明曹县令冷面泄私愤

第十九回 江海阔细论孙世英发迹 洋教士粗应赊店镇要枪

第二十回 苗赞圃歃血结盟捻子群 曹知县犯险兴叹黑龙潭

第二十一回 惊魂曹县令首谒黑龙庙 狡诈张匪首再袭赊店街

第二十二回 众商户受惊盟誓修寨垣 邱自厚见色暗喜动淫心

第二十三回 王掌柜献策巧布迷魂阵 皇侍卫探亲轻骑回祖籍

第二十四回 纵论天下事侍卫评诚信 绞杀二匪徒赊店扬威名

第二十五回 裕商乱涨价骤起抢购风 捻众瞎议论悄然倒是非

第二十六回 驳杂众街长受压接重担 衣冠禽兽官迷色垂恶手

第二十七回 西门洋鬼子购药觅商机 洛阳大督学衣锦归故里

第二十八回 权贵说匪患侃侃论新学 秀才见捻头愤愤恨富商

第二十九回 镇首设粥棚吴骆驼报恩 刘氏永隆统秦胜基遭讥

第三十回 江七爷急怒中风延残寿 俏红艳羞愤披雨奔无常

第三十一回 火药桶爆炸厘金局被毁 江七爷仙逝江海阔受困

第三十二回 匪首穷恶欲血袭成火海 县官遭贬斥泪陈为官难

第三十三回 新任孟知县饱览春秋楼 旧友洋大人吝送来复枪

第三十四回 桑大人戏谈人主厘金局 冯贵鲜严词斥退捻子头

第三十五回 赛貂蝉施计擒贼立头功 贼王党强攻损兵折双将

第三十六回 火焚春秋楼众商贾罹难 气恨苗赞圃刘玉坠涅架

第三十七回 愚弄皇帝佬府县丢官帽 智斗侵略者官民办外交

第三十八回 兴衰皆水路赊店趋萧条 汉宫依然在秋月掩辉煌

追寻古镇历史的轨迹(后记)

试读章节

戴广兴说:“是啊,所有的生意中,只有这个棺材铺不能奉承,他们的生意不兴旺也罢。这生意坐等上门顾客,虽说生有时,死无期,可死人的事情啥时候都免不了,老丁家不愁没有钱赚。不过,你们河南人真有趣,打莲花落的,唱大调曲儿的,都很好听。”

江海阔说:“你要是喜欢听,找工夫我们去庄王庙,我请你听上三天三夜。”

两个人边走边说,到竹木街西头拱手作别。戴广兴说,自己要到过载行去,看看那几个受伤的船工怎么样了。江海阔也说,你赶紧走吧,好好抚慰弟兄们,对他们讲,这只是赊店少数人的行为,为我们赊店人所不齿,千万不要坏了我们的商路。戴广兴说,大哥,你也要忙里抽闲,照顾一下自己的生意,这一段时间,是赚钱的黄金季节。江海阔苦笑一下说,我哪有工夫管一下自己的生意?镇上的事情太多了。这样办,我到山陕会馆去,和大伙商量一下怎么处置强善的事情。戴广兴说,有劳江大哥了。

戴广兴的过载行,设在山货街西头、骡店街北头。近几年来,河道上的运输量越来越大,作为南北畅通物流的枢纽赊店镇,起着重要的中转站作用。因此,戴广兴的过载行生意做得不错,比镖局还要赚钱。这是因为保镖这一行业,呈日渐没落趋势,戴广兴不得已才另开起了过载行。

在刚才的秦晋两地客商的聚会上,和事老王志同夸奖“蔚盛长”票号为他们补办损失的那些话,戴广兴听了,不以为然,甚至讨厌有人说票号的好话。在戴广兴看来,正是这个蔚盛长票号的兴起,才坏了自己的镖行生意。自从有了票号,商人们汇兑起银两来,非常方便,手里攥着一张汇票,可以汇通天下,不再为运送金银钱财担惊受怕。可这世界上就是这么怪,生意链上,只要有一方面兴盛,就会有另一方面衰退。票号日益发展,镖局则渐渐衰落。戴广兴常常恨恨地想,自己老家的山西人经商,真是无孔不入,总能想出一些奇招怪招来。这票号可以说就是晋商首先兴起的,好像比北京的钱庄出现得还早一些。票号的出现,确实推进了晋商阵容的空前强大,但他们镖行内的拳师,浑身的武艺却从此派不上多少用场。自己的镖局由原来的一百多号人削减到现在的三四十号人,仍有一些吃闲饭的,因为在夏秋两季,基本上没有多少活可以揽上来。过去镖局的顾主盈门,一些小生意根本排不上号,现在弄反了,要找米下锅了。

后记

追寻古镇历史的轨迹

我在2006年到2007年间,相继出版了现实体裁的四部长篇小说《镇委书记》、《侧身官场》、《怪味沧桑》和《隐形官阶》后,不承想有了点名气。在2008年年初那场大雪中,去郑州与北京的金汉丰影视公司老总金鑫、导演卢红先生洽谈拍摄《镇委书记》电视连续剧时,遇到了冯强先生。

冯强先生是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在国家某大机关工作过,后来下海经商,和其家兄的事业颇有成就。他又是土生土长的社旗县城人,对自己美丽古老的家乡一往情深,总想为家乡做些有益的事情。他读过我的书,又知道我是一个本地人,认为写一部关于赊旗古镇历史的小说,非我莫属。就约我到郑州一家茶馆里,苦口婆心劝我接下来这个活计。他告诉我,社旗县的县委书记秦鹏鸣、县长张明体等县领导同志,非常重视这件事,亲自到北京找大作家、大编剧运筹一部反映赊店古镇的电视连续剧。我说自己只是一个业余作者,没有写过历史小说。冯强说,我深信你有深厚的功力完成这部著作。说了很久,我终于被冯强先生的诚意感动了,把这一艰巨的任务硬着头皮接了下来。

2008年春节前.腊月十八日那天上午,我和夫人郭成敏一道去了社旗县城,找到了冯强。在冯强和资深的研究赊旗古镇历史的专家王焕一先生的陪同下,看了山陕会馆和一些街道。焕一先生是我的老朋友,时任社旗县文化局副局长兼山陕会馆博物馆馆长,现为该县旅游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我所了解和感到的,焕一先生不仅是顶尖级的研究的专家,而且他很敬业,很有思路,是掌握和汇总赊旗古镇史料最多,为宣传社旗历史贡献较大的人。他给我提供了一些很有用的资料,并认真地给我讲了一些关于赊旗古镇的人物故事,带我看了当今快速发展的社旗县城。我又到方城(古裕州),从年已七十多岁的老教师、在赊旗古镇街长大的亲戚张海潮老人那里,听到了一些赊旗古镇的民风民俗、人文掌故,颇有收获。回到家里,我又翻看了一些文史资料,于腊月二十二日开始了对赊旗古镇的文字漫游。

春节期间,由于用力较猛,半个多月时间,就拿下了十四万字,直搞得出现了严重的耳鸣毛病,心情焦躁,用了不少方剂,也没有根除。后来,坚持吃了不少六味地黄丸,症状才稍有缓解。整整一个春季,由于忙于学校事务,一个字也没有写。到了暑假期间,迫于承诺,才继续往下写,终于一共用了七十二个早上。完成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

在写到前八回的时候,我把这些草稿打印给河南文艺出版社方亚平老师看,方老师很兴奋,催促我赶紧写出来,他们出版社马上立项。冯强看了后,也说写到了点子上,不错。焕一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说自己提供的资料全部用上了,死东西变成了活文字。

初稿完成后,我专门打印几份,分别送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十分关心我小说创作的市委秘书长原永胜和曾在社旗县工作过的南阳市常务副市长朱长青、市政府秘书长李中杰等领导同志审阅过。

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社旗县委、县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秦鹏鸣书记、张明体县长、宣传部张富强部长、常务副县长刘世家等领导同志十分重视、关注,县里的几家大企业领导作为策划人,热诚帮助。在此,我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首先向读者说明的是,焕一先生给作者查找的资料,对于创作一部历史小说而言,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线索。此前.方城的著名作家董玉泉先生,早年曾经写过一部《水仙魂》,塑造了一个女英雄.她生在裕州县城,嫁到赊旗古镇.为了全镇的繁荣兴旺,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黑龙潭。董哥夫妇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在还不曾有写小说的念头之前,就拜读过他的这篇大作;社旗县也有一个勤奋的作家屈儆先生,写过一部《赊店风云》,塑造了捻军焚烧春秋楼那段经常挂在赊店人口碑上的往事。这两部作品均构思独特,很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我必须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阐述历史。我就把从小到大,听到的支离破碎的关于赊旗古镇的传说,和焕一先生提供的资料,混合在一起,组合了这个类似真实,又基本上是虚构的长篇历史小说《商埠雄魂》。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写这本书,不仅是我与王焕一和冯强先生有缘,是他们发现了我.敦促了我,而且我自己也真的与赊旗古镇有缘。我的姨姥万贵信和姨妈张秀敏,她们一家曾经在赊旗古镇中天平街基督教堂生活过多年,自然耳濡目染了赊旗古镇的风貌风情。我从小在姥姥家生活,靠舅父供养上学,相对于其他表姊妹们来说,与我姨姥接触较多。她老人家与我的敬爱的姥姥万美德,及医道高明、对世事很有见地的舅舅王义民在一起时,经常说起些关于赊旗的故事。那些故事,虽然不过是只鳞片爪,惊鸿一瞥。但都很生动;虽然是说者无心、听者未必有意,但已经深深地记在了我的脑子里。回味起来,再阅读那些史料,脑子里立刻翻腾出不少思路。创作的过程,就好像揭开历史的面纱,展开尘封的画卷,眼前显现的尽是火与水交织,情与性交融,充满血雨腥风,令人惊心动魄,目不暇接.波澜壮阔的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我在此特意向读者交代的是,位于豫西南的社旗县县城,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商埠古镇,它的原名叫赊旗店,又简称赊店、赊镇。这个驰名中外的古镇,兴于水路,衰于水路。运输与流通,承载了丰富的商业文化,几乎浓缩了我国古代沿水路兴盛的所有城镇商业发展的历史。

徜徉在这个商埠重镇中,一座精美壮丽的山陕会馆承载着古老商业文明的辉煌.条条街道上回荡着商业历史的回声,永隆统赊店老酒依然保存着上千年的醇香,宽阔的河道上录下了千帆竞发的繁华,潘河老桥留下了运载货物的马蹄车痕。

当今的古镇,处处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然而,当年的赊店人,为了维护自己在商业领域的霸主地位,抗击土匪和捻军的袭扰,建团练、修寨垣、设粥棚、理环境,曾经付出过巨大而且沉重的代价。然而,随着国运兴衰,商业竞争,发生了砸厘金局,烧春秋楼,建潘河桥,毁黑龙潭等恶性事件,导致了古镇从此一蹶不振。这些当地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将一代代传诵下去,经久不衰。

赊店古镇不仅是社旗县人的骄傲和自豪,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这里的商业文化积淀深厚,隐含着商业诚信经营的精髓,显然是古镇繁荣辉煌的一套密码;通过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赊旗古镇高度发达,还有另一套密码。可以说,它发展到顶峰时,多达十三万人口。全国客商云集于此,之所以能够和谐相处,共谋发展,仅仅依靠规制约束,显然是不够的。正说明,生生不息的赊店人,肯定具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这才是解开一个并非行政中心,只是商埠重镇,却能够一度昌盛的秘密所在。这些探究性的思考,对于我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今天,不无借鉴意义。

我创作这部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循着古老的赊旗古镇的历史,用人物的活动,用内在的逻辑,把一系列事件串连起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赊店人砸厘金局那件事儿,打了提前量以外,其余事件全部与当时发生的时间吻合。

总之,应当感谢和尊重赊店古镇那段丰富多彩的历史。但年代实在太久远了,许多记忆早已被淹没在作古了的老人的记忆中,当今没有几个老人能够清楚地说出那段风起云涌的往事。我一直认为,真实是艺术的生命,最忌讳胡编乱造。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凡是我能够找到的线索,一律用历史人物的原名记述,其他人物只好虚构,而且这些人物的活动完全是我凭空想象出来的。假定用了真实名字的那些人物,如果他们能够回到人间来,肯定有的说我编得合理,有的会骂我不该那样编派他们。总之无论他们怎么评价,我相信自己的这部历史小说为拍摄电视连续剧提供了一个可以展开广阔想象的平台。  故事写得究竟怎样,还是请读者自己评判吧。

郝树声

2008年8月3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