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反映北京历史文化和老北京变迁的《阿龙聊北京》中,BTV著名主持人卢文龙用独特的视角探寻古都风物,传承人文风情,讲述有着3000余年建城史和857年建都史的北京的历史风貌,带你探寻古都历史文化风貌,品位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阿龙聊北京》用独特的方式探寻古都风物,传承人文风情,讲述有着3000余年建城史和857年建都史的北京的历史风貌。用独特的视角探访北京的人文古迹,巷陌民风,反映北京的传统文化、名家名店的日新月异。探寻老北京的人文精神,留住易逝的文化根脉。
老北京说到药铺有这么一句话:“丸散膏丹同仁堂、汤剂饮片鹤年堂”,这两家可都是北京城有名的老药铺,今天咱就说说这两家买卖。
咱先聊同仁堂,同仁堂的创始人姓乐,原本是浙江宁波府的人,他们家来北京闯荡算是比较早的,由打明朝永乐年间就来北京了。刚到北京的时候,乐家就是摇着串铃走街串巷行医治病的郎中。什么叫摇着串铃呢?这咱多说几句,这串铃是行医的郎中使的一种响器,形象点说,有点像咱现在吃的面包圈,但那是铁做的,中间是空的,里边有铁珠,用的时候套在四个手指头上,再拿大拇哥一攥,摇起来带响。串铃也叫“虎撑”或者是“虎衔”,串铃不光是早年间行医的郎中使用的响器,而且也是他们的护身符,关于串铃的来历,还跟药王爷孙思邈有关系呢!相传药王爷孙思邈有一回进山给人治病去了,进山的半路上被一只猛虎挡住了去路。药王爷一看,想跑是不可能了,人能跑得过老虎吗?索性拿起担草药的扁担准备跟老虎拼个你死我活。这个时候,他发现这老虎趴在地上没扑他,只是张着大嘴在那喘粗气,孙思邈再一看,这只老虎的眼睛里有一种哀求的神色。孙思邈觉得这只老虎并不是要伤人,可能它是有求于我吧。孙思邈战战兢兢地走了过去,离近了一看,原来这只老虎的嗓子眼卡了一块骨头。其实要把这块骨头掏出来也不难,因为老虎嘴大,好伸手,可是又怕这老虎一难受,把自己这条胳膊咬下来。正在犹豫之时,药王爷忽然想起来了,药担子上有一只铜圈,这是挂药筐使的,于是把这个铜圈取下来,放进老虎嘴里,这样就把老虎的嘴给撑住了。骨头掏出来,这只老虎摇头摆尾地感谢孙思邈,然后回身,窜进了山林。这件事情在江湖上可就传开了,江湖行医的人纷纷效仿,这铜圈可就成了郎中们出门必带的护身符了,咱说的串铃就是由打这铜圈演变来的。
咱们言归正传,乐家的祖先来到北京,默默无闻地干了一个朝代,直到明朝灭亡,清初的时候,乐家的买卖才有了起色,乐家的后代乐尊育进了清宫太医院。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