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幕内心声(美国共同基金风云)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马修·P.芬克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业内四十年行家,首次坦诚美国共同基金业内幕细节!《金融的逻辑》作者陈志武、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力荐!

马修·P.芬克所著的《幕内心声(美国共同基金风云)》所谈及的很多事件,之前还未曾被如此细致地讨论过。

牛津大学出版社和诸多国际媒体如此评价此书:“……第一次将美国共同基金业独特历史的诸多线条组合在一起系统阐述并分析……”

某些事件,也未曾如此集中地体现在对基金行业整体的反思中。

内容推荐

1940年,在美国几乎没有人听说过“共同基金”。今天;美国共同基金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世界最兴盛的金融产业,其资金已达11万亿美元,基金投资者达9000万。马修·P.芬克所著的《幕内心声(美国共同基金风云)》生动描述了美同共同基金从20世纪20年代不为人知的金融产品发展成为当今世纪最大金融产业的波澜壮阔的历程。

《幕内心声(美国共同基金风云)》涵盖了如下主要内容:

在美闲兴旺的20世纪20年代,第一批共同基金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对大多数金融机构而言是致命灾难的1929年大股灾,如何刺激并促进了共同基金的发展;

尽管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反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还是在1934年成立了,并开始负责监管共同基金的运作;

1936年颁布的《税收法》使共同基金得到了税法上的豁免,从而避免了行业性灭绝的危机;

1940年通过了被誉为“共同基金界宪法”的《投资公司法》;

1940年通过了《投资顾问法》;

1972年,货币市场基金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共同基金界甚至美国整个金融体系;

意外发展了的401(k)计划使美国人退休储蓄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共同基金业历史上最猖獗的违规行为“盘后交、易”和“滥用市场时机”;

2003年的美国“基金调查和监管风暴”;

举世震惊的金融危机中因共同基金带来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目录

中文版作者序言

推荐序言一

推荐序言二

推荐序言三

译者前言

出版前言

引言 一个真正的美国成功故事

第一章 共同基金的起源

第二章 共同基金的基础:《投资公司法》

第三章 早期发展

第四章 应对熊市:货币市场基金

第五章 熊市导致的其他变革

第六章 退休计划的革命

第七章 证券公司和银行重入基金业

第八章 应对基金增长:呼唤新型监管

第九章 改进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

第十章 改进其他监管方式

第十一章 基金交易丑闻

第十二章 基金业行业组织及其工作

第十三章 回顾和展望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共同基金的起源

奇迹确实会发生,但一个人必须努力才能挣得。

——哈伊姆·魏茨曼(Chaim Weizmann)

近年来的很多发展都对共同基金的成功有帮助,包括总体上升的证券市场、日渐壮大的中产阶级、新型基金和新的发售基金份额的方式的出现、鼓励美国人为退休储蓄的法律。但是,共同基金成功的基石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定下来了。开始是1924年首个基金成立,共同基金的股份是可赎回的,有一个简单的非杠杆化的资本结构。1934年,一个联邦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简称SEC)建立了,并专注于执行联邦证券法律。1936年,一部法律被制定出来了,为基金及其持有人提供优惠的税收待遇。唯一缺失的因素是制定一部法律去规定最初的共同基金可自愿遵循的准则。

就像美国史中常见的情形那样,共同基金的故事源于欧洲。

外国祖先

1822年,尼德兰国王威廉一世在布鲁塞尔建立了一个公司去履行多种金融活动。后来其放弃了银行功能,专注于协助外国政府贷款中的小投资。很多学者称其为世界上第一个投资公司,即多个人把他们的资金集中起来主要投资于证券的一个机构。最近的一份出版物称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更早的1774年的阿姆斯特丹。不管怎么说,在19世纪的欧陆,投资公司并不常见。

19世纪下半叶,投资公司在英格兰和苏格兰开始流行。这些公司被称为投资信托,和美国人今天说的封闭基金类似。基金发行证券给公众,将获得的资金去管理一个证券投资组合。基金自己的份额在市场上交易,价格反映对份额的供求,因此会多于或少于投资组合的价值。

英国的投资信托的组织形式几乎是通用的,信托没有自己的雇员,“信托的管理和融资由另一个组织承担,其可能被称为管理公司或财务代理人,或是两者的结合”。这种外部管理的优点是有“多个信托组合在一起,被一个财务代理人控制,这会降低组合中的每一个信托的融资成本和管理成本”。

英国的金融写手们很欢迎投资信托的理念,即为小投资者提供富人享有的投资多元化和专业管理。但是,有很多涉及不少投资信托的滥用行为,包括对投资者信息披露不足、投资组合多元化不足、由于通过发行高级证券来借贷而导致的过度杠杆化、基金从事承销和其他非投资活动,以及廉价发行创始人股给基金的发起人。19世纪80年代晚期,基金接连人市,形成了一个投机泡沫。《经济学人》(Economist)警告说投资时期经常会带采萧条和价格跌落。1890年真有一个大崩盘,为了重建投资者信心,英国的投资基金采纳了更多的保守政策。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投资公司最初在美国变得流行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牛市中。所有这些基金,像它们的英国祖先一样是封闭基金,故价格较之它们的投资组合的价值存一个溢价或者折扣。第一批发行可赎回份额的基金,即共同基金,诞生于1924年的波士顿。在20世纪20年代晚期,封闭基金要比共同基金吃香得多。但1929年崩盘对封闭基金来说是场灾难,这促发了公众对共同基金的接受度,导致人们呼吁政府对各种投资公司都要监管。

封闭基金和它们的问题

很多20世纪20年代的封闭基金都有一些后来被证明很重要的特点。

首先,它们的份额经常以超出它们的投资组合的价格而溢价流通。如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J0hn Kenneth Galbfaim)所言:‘‘投资信托的唯一财产是它拥有的普通股、优先股、债权凭证、抵押权证、债券和现金……但是,如果这些证券都在市场上出卖的话,所得将统统少手而且经常相当少于投资公司的外发证券的现值。”到1929年年中,“信托投资平均超出其投资组合的清算价值的47%而出售”。

其次,封闭基金还搞杠杆化。加尔布雷斯解释说:“杠杆化需要发行债券、优先份额和普通份额,去多少独占的购买普通股的投资组合。当这些买来的普通股升值后……信托中的债券和优先股的价值大致不受影响……投资组合升值的大部分或全部收益,因此不可思议地增加了。”一些封闭基金的杠杆化走得更远,实现了金字塔层级,一个杠杆化的基金投资于另一个杠杆化的基金,再投资于又一个杠杆化的基金,如此再三。另外,很多投资者从银行借钱来购买基金份额。一个研究1929年崩盘的历史学家写道:“有的信托用保证金购买证券,投机者在实质上是在把保证金堆在保证金上,又堆在保证金上,再堆在保证金上;他真正的股份极其少,但股价最小的升值也会由此放大好多倍。”

第三,很多封闭基金由证券公司组织和销售。SEC后来报告说:“特别地,发行机构、经纪商和证券交易商发起和承担了一个又一个投资公司的证券。用资产计算的话,这种类型的发起占了1929年的管理投资公司的60%以上。”很多观察者警告说证券公司可能会把它们持有的涨得慢的或有问题的证券抛给它们的基金,或是把它们承销的证券卖给基金。第一批共同基金和它们的优势

1924年,一种新型投资公司:开放式基金或日共同基金问世了。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基金不同,时刻准备着在基金持有人要求时,按照基金的投资组合的现值为准的价格(净资产现值英文是current net asset value,简称NAV)购回(赎回)其份额,开放式基金还持续不断地以那个价格发售新份额。当最初的三个基金在波士顿起步,并和波士顿的老家族相连时,最早发现这些基金的特点(基于净资产现值的日常可赎回性和持续不断的发售新份额)的爱德华·G.莱弗勒(Edward G.Leffler)是一个来自威斯康星的瑞典裔销售商。他帮助发起了最早的三个波士顿基金中的两个,后来又成了第三个的销售队伍的领袖。

P6-8

序言

推荐序言三

戴立宁

2010年10月9日于台北

戴立宁,中国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台湾地区“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保险司司长、首席参事,中国台湾地区“财政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台湾地区“证券管理委员会”主席,华侨银行董事长,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经济是用来解决民生问题的,正如同2010年上海世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经济运作让人的生活得更美好。如何让有限的资源,作最适当的分配,发挥最大的效用,是永远的经济命题。

如何才能算是美好的生活?这就产生了度量衡的问题。自从人类发明了“钱”以后,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钱往往就成为衡量生活水平的主要工具。

钱是人类一项极其伟大的发明。上帝创造了万物: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可以自我繁衍,生生不息。而人,只能就上帝的创造物加工,产出都是些非生物:把鸡烧成了汤,把沙炼成了钢;琢磨钻石,让它闪闪发光。

但是,当人类发明了钱以后,一切都改变了。人类和上帝拥有了同等的智慧,当然也就不再听任上帝的指使了(记住:人类就是吃了“智慧树的果实”,才被赶出伊甸园的)。人类的创造物——钱,它具有生物的特性,可以自行繁衍,生生不息。

钱不仅拥有生物的特性,根据我的研究,它还是动物。台湾有句俗话:人有两只脚,钱有三只脚。它移动得极快,一般人只能望尘莫及。

让钱为你所用,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金融环境,瞬息万变.如果你不在行,那你可能眼睁睁地看到你的钱,一天一天缩小,甚至消失。钱多钱少,永远不可能正好。有钱也好,没钱也罢,其实都离不开金融的服务。

钱和钱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里交换。本地钱和外地钱交换,叫“汇兑”;本国钱和外国钱交换,叫“外汇”。借钱放债,是不同时间的钱在交换,这就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和“放款”。

就跟“钱”一样,“有价证券”也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利用有价证券,把一切资产都活化了。股东对于企业的投资原则上是不能退股的;股东权有价证券化变成了股票,遂有了日日见红、万头攒动的证券市场。不动产、金融机构的长期放款等等,都可以透过证券化而达到了活化的目的。

“信托”是一种资产管理制度,就像委托一样。比如说:我在上海有一幢房子,因为常住台湾,自己没有办法管理,只好拜托我在内地最好的朋友替我照顾:作必要的维护、出租;假如价钱好的话,干脆替我卖掉。维护和出租,通常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一旦要出卖的时候,买主就会问:房子不是你的,你能卖吗?往往因此错失了最好的处理时机。

为了达成更有效的管理目的,法律关系遂从“委托”发展到“信托”。什么是信托?就是为了方便更有效地管理资产,干脆把资产的所有权也移转给受托的管理者。如此这般,当然要有更深一层的信赖关系。

以前人最重要的资产主要是不动产(有土斯有财嘛),所以信托是从不动产信托开始的。现代人最重的资产是什么?大概不会再有第二种说法,当然是——钱。

钱不是万能,但是,在今日社会,没有钱却真的是万万不能。两只脚的人如何管好、管牢三只脚的钱,让它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专业和智慧。把钱交给在行的人(自然人/法人)去管理,于是乎,金钱信托遂从毛虫蜕变成了蝴蝶,在金融的领域里展翅高飞。于是乎,共同基金逐渐成为了全世界最兴盛的金融产业。

本书是一本美国共同基金的行业史。作者马修·P.芬克,曾担任投资公司协会主席长达13年之久,以40年的亲身经历、第一手数据系统地阐述了美国共同基金业的发展。译者董华春女士,拥有中国北京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双料法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美国共同基金的法律监管。董华春女士年纪虽轻,对美国共同基金这个行业的探讨,也已经持续了10年以上。尤其难得的是译者和著者间的互动,既深且勤;著者并特地为了中国的读者写了新的序言。

或许是因为我曾经担任过台湾地区证券市场的主管,对于共同基金这个行业也有些认知吧,本书的译者董华春女士求序于我,固亦乐而为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6: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