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QQ帮主(马化腾其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世英//李良忠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以史为鉴,历史是洞明得失的镜子;以人为鉴,他人之经历是问鼎巅峰的捷径。这本由刘世英和李良忠合著的《QQ帮主(马化腾其人)》通过介绍腾讯掌门人马化腾的创业经历及其为人处事和领导风格,为你提供走向成功人生的借鉴。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刘世英和李良忠合著的《QQ帮主(马化腾其人)》。《QQ帮主(马化腾其人)》以十二章的篇幅,介绍了企鹅帝国腾讯的掌门人马化腾的创业经历,并阐述了他的领导风格。

如果你正处于创业阶段,如果你想找个成功人士做为借鉴,那这本《QQ帮主(马化腾其人)》或许就能为你提供启示。

目录

总序 梦想年代

刘东华 牛文文序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公司能够打败全球对手

姜奇平序

 QQ:由技术革命引发的一场文化革命

第一章 戎马倥偬:企鹅帝国掌门人马化腾

 第一节 “QQ”帮主:马化腾

  1.6亿企鹅在“腾”飞

  2.QQ:引领互联时代新潮流

 第二节 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第三节 Q币:通行天下

 第四节 全民公敌马化腾

  1.门户流量第一

  2.国内第一大休闲游戏门户

  3.中国最大的免费交易平台

  4.“帝企鹅日记”

 资料链接

  马化腾:让我们一起感受“大回响,大影响”

第二章 马不停蹄:马家有Q初长成

 第一节 腾讯:信息跳跃的一种方式

  1.深圳大学:马化腾出道之地

  2.股霸卡:软件工程师的实用主义

  3.兼职也疯狂:超级网虫“马站长”

 第二节 OICQ:国内首款IM软件

  1.ICQ:无可奈何花落去

  2.OICQ:从聊天中寻找商机

  3.企鹅诞生记

  4.宣传推广:BBS来帮忙

 第三节 事出有因:OICQ变脸

  1.一纸律师函:OICQ变QQ

  2.防患于未然:QQ变脸

  3.知识产权:吃一堑,长一智

 资料链接

  马化腾:即时通讯冲击波

第三章 骑马找马:“再说一次我爱你”

 第一节 风险投资:风险宜长放眼量

  1.嫁不出去的女儿讨人嫌

2.破釜沉舟:代价高昂的第一笔风投

 第二节 香港上市:十二罗汉一夜成新贵

1.上市热香江:为下一轮厮杀做准备

2.网络新人成财富宠儿

3.盛宴背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三节 冲击波:盛大收购新浪股票

1.毒丸计划——盛大“吞”新浪

2.莫名遭袭:成交额涨10倍

3.市场震荡:马化腾套现千万

4.神秘的回购计划

5.腾讯市值=新浪+搜狐+盛大+TOM

 资料链接

马化腾:腾讯在“一横一竖”中构筑未来

第四章 马失前蹄: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第一节 寡头QQ:我是老大我怕谁

1.突变:酝酿中的收费政策

2.讨Q檄文:强扭的瓜不甜

3.东施效颦:媒体口水战火热上演

 第二节 狼烟四起:鸡蛋也能碰石头

1.分庭抗礼:门户觊觎即时通讯市场

2.蚍蜉撼大树:IM新锐朗玛UC

3.新浪“了了”:“了”了

4.螳臂当车:盛大也玩“圈圈”

5.王志东lava—lava:走第三条路

 第三节 峰回路转:腾讯收复失地

1.得人心者得天下:全面取消收费政策

2.悬崖勒马:无线增值业务拓展,腾讯收复江山

 资料链接

马化腾:清醒面对未来!

第五章 江湖恩怨:QQ遭遇微软MSN

 第一节 登峰造极MSN:微软帝国的杰作

1.暗渡陈仓,曲线入市

2.姑息养奸:马化腾心慈手软铸大错

3.不宣而战:MSN落地中国

4.借力打力:MSN联盟九方,势不可挡

 第二节 针锋相对:腾讯推TM收FOXMAIL

1.收复商务失地:QQ穿西装对阵MSN

2.收购Foxmail:堪比微软拿下Hotmail

3.贴身肉搏:E-mail账号登陆开通

4.主动还击:内容是道坎,深入合作也是道坎

 第三节 两军对垒:剑起偏锋者胜

1.马化腾遭遇“逼宫”:MSN雅虎互联互通

2.突围“七年之痒”:马化腾挑起标准之争

3.“大门户”逻辑:腾讯低调换新标

4.华丽的冒险:腾讯挖角MSN

 资料链接

马化腾:腾讯最大的竞争对手是MSN

第六章 网络游戏:一块甜美的蛋糕

 第一节 QQ游戏:国内第一大休闲游戏门户

1.联众鲍岳桥:小游戏也能赚大钱

2.QQ游戏:长江后浪推前浪

3.金山也来凑热闹:好戏在后头

 第二节 从盛大开始:没有终点的网游

1.网游市场春光无限,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九城朱骏:从骑黄鱼车到开宾利

3.策马登途:丁磊“网易变网游”

4.一鸣惊人:史玉柱踏上网游“征途”

 第三节 腾讯挥戈网络游戏

1.腾讯进军网游:盛大敬畏,九城欢迎

2.《凯旋》:三板斧打天下

3.原创支持:从QQ堂到QQ幻想

4.构筑游戏金字塔

 资料链接

马化腾:农村包围城市

第七章 跑马圈地:腾讯进军门户网站

 第一节 曲线救国 高价回购,COM

1.败了原告败被告

2_绝地一搏:海外收购QQ.COM域名

3.兵不血刃抱得“美人”归

 第二节 挑战三大门户:小企鹅有大气魄

1.马化腾的大门户愿景

2.娱乐型网站测试版正式上线

3.嘘声一片:不被看好的腾讯门户

 第三节 迷你腾讯:下一站门户

1.逐鹿中原:搭建网络生活平台

2.娱乐试水:紧急!服务器响应缓慢

3.腾讯mini首页:桌面门户发起者

 第四节 决战江湖:门户乱世出英雄

1.TOM在线王雷雷:对门户网站倾慕已久

2.联想杨元庆:失意FM365.COM

3.雅虎中国:要找回“应有的位置”

4.腾讯马化腾:“我们会进入门户前三”

 第五节 后来者居上:实力才能胜利

1.成王败寇:门户终结者马化腾

2.“桌面门户”时代:危险腾讯搅乱门户一池春水

3.门户2.0,新媒体之道

 第六节 世界杯:腾讯不眠夜

1.抢占先机:角力世界杯报道

2.尾声入高潮:足球与音乐的激情狂欢

3.结束世界杯,盘点腾讯网

 第七节 开辟门户第二战场:区域门户

1.寻找门户新蓝海

2.“圈地运动”

 资料链接

马化腾:把用户价值最大化

第八章 二马过招:腾讯鏖战C2C

 第一节 摩拳擦掌:拍拍网从沟通做起

1.重新定义C2C:沟通达成交易

2.买家在哪里,卖家就去哪里

3.何时收费,用户说了算

 第二节 旗开得胜:拍拍网试运营一帆风顺

1试运营:全员加班

2.“一封家书”

3.西湖论剑:最看好马化腾

4.胸有成竹:拍拍网正式运营

 第三节 好看头:谁动了马云的奶酪

1.导火索:招财进宝事件

2.机不可失:腾讯推蚂蚁搬家,引卖家入驻拍拍

3.亡羊补牢:淘宝公投定夺

4.免费3年:拍拍网人气急升

5.口水战:“二马”过招,刀来剑往

 资料链接

马化腾:亿万网民代表了新势力

第九章 快马加鞭:腾讯加入搜索业务

 第一节 搜索:网络第四桶金

1.搜索:多样的盈利模式

2.竞价排名:百度的八成收入

 第二节 搜索时代

1.百度:李彦宏搜来9亿美元

2.雅虎搜搜:“9月开始,直到拿下百度”

3.Google:狼来了

4.不再“傍大款”:新浪爱问揭开面纱

5.搜狐搜狗:10万年薪寻“代言狗”

 第三节 腾讯搜搜:搅局搜索市场

1.与Google有个约会

2.搜搜独立上线

3.体验:SOSO乐趣

4.敢走不同于别人的路

 第四节 IT巨头上演搜索大战

1.搜索引擎市场:狼之争

2.三足鼎立。群起纷争

3.2006年关键词:“成长”“竞争”“精细”

 资料链接

腾讯总裁马化腾与百度CEO李彦宏对话实录

第十章 树大招风:都是QQ惹的祸

 第一节 当了原告当被告:中国即时通讯第一案

1.“垄断”与“反垄断”

2.“帝王原则”

 第二节 屋漏偏遭连夜雨:腾讯涉嫌赌博

1.赌注品的现实化

2.无本万利的生意

 第三节 腾讯与淘宝:从口水相交到“兵戎”相见

 第四节 枪打出头鸟:Q币冲击人民币

1.Q币是“商品”还是“货币”

2.企鹅变秃鹫

 资料链接

马化腾:为互联网和用户的健康发展尽义务

第十一章 成功的背后:何去何从话腾讯,

 第一节退居幕后:马化腾出让总裁职务

1.马 化腾如是说:辞职为“减压”

2.追根溯源:腾讯换新标

 第二节 公说公有理:“降薪裁员”风波

1.天涯社区:一篇帖子引发的骚乱

2.始作俑者:MSN大挖腾讯墙脚

3.危机化解:大白真相于天下

4.在一个好玩的地方实现梦想

 第三节 难题:收入拐点与华为模式

1.艰难的收入曲线拐点

2.若有若无的华为模式

 资料链接

马化腾:整合商业模式、共创在线生活

第十二章 “第五级领导”

 第一节 沉静型领导

1.马化腾的“三问”哲学

2.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3.知人善用,各展所长

4.谋定而后动

 第二节 性情马化腾

1.“首席体验官”

2.低调马化腾

3.QQ的最大受益者

4.好K歌的马化腾

5.不跟潮流的马化腾

6.爱心马化腾

 资料链接

马化腾:牢牢}巴握用户基本需求

附录

 腾讯简史

2001年及以前——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腾讯企业文化

愿景: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使命: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价值观:正直,尽责,合作,创新

企业精神:锐意进取,追求卓越

经营理念: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管理理念:关心员工成长、强化执行能力、追求高效和谐、平衡激励约束

后记

试读章节

2.买家在哪里,卖家就去哪里

长期以来积攒下的庞大的QQ注册用户群,无疑是腾讯为拍拍网准备的制胜利器。

在这个追求注册用户数的互联网新时代,赢得了人气就赢得了一切。君不见现在为提高注册数量所应运而生的网络新职业,君不见目前肆意烧钱、注册送礼的娱乐大手笔。所有的一切只为了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则可以实现一切。

在腾讯拍拍的成立理念中,中国目前是个买方的市场,不存在商品短缺的现象,选择权属于买方,因此,“买家在哪里,卖家就去哪里”。

马化腾认为,腾讯极其可观的注册用户数,在某种程度上与网上购物的用户群十分重合。尽管这部分群体从收入来看,并非收入最高的那部分隐形用户,但却是最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群体,这是腾讯的一大优势。

不过,虽然网上购物的用户与QQ注册用户高度重合,但这部分人“现在最多也就1000多万”,这一数字,与QQ的4亿多注册用户、1.7亿活跃用户相比,还少得多。

所以,在马化腾看来,目前中国电子商务还处于很初期的一个市场培育阶段,远没有成熟。因此,现在进人这个市场正是时候。在承认比竞争对手们晚进一步这一事实的同时,马化腾依旧信心十足,他并不以为这意味着长期的落后。

“现在的C2c市场,还只是处于开始的阶段,领先也只是暂时的,关键是要把市场做大,让更多的用户加入进来。”

而对于处于试营业阶段的拍拍网,马化腾指出,主要目标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改善用户体验,并且有效地降低电子商务的门槛。

中国电子商务的瓶颈,无疑就在于如何在保证安全、诚信的前提下,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和体验。这在素有电子商务教父之称的马云的思维中早已成为一条颠覆不破的终极真理:“对于新用户来说,第一次体验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他们对这个网站的信任与好感度。”

而马化腾“C2C是服务业,用户的口碑和体验最为关键,只有努力做好这件事后,我们才会大规模推广”。

正是基于这些深思熟虑,腾讯拍拍又以它惯用的方式,冷不防出现在人们面前。

3.何时收费,用户说了算

从马云一掷千金打造3年免费的淘宝网开始,到易趣被迫迎战挑战者而重开免费之门,C2C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烧钱”行业。而目前大多数国内企业的c2c都采用免费注册用户的市场推广策略,巨额的资金投入让一部分有心一试的企业望而却步。

对于目前C2C以烧钱的方式大肆攻城略地的做法,马化腾颇有自己的一番见地:“虽然有更多的资金注入是件好事,可以把市场做大,但资金并非决定性因素。”

“腾讯不缺钱,只是我们不像有些同行那样,认为烧钱是办法。互联网的神奇,就在于它不是一个垄断性的行业。在这个行业,并非谁更有钱谁就一定成功,更不是烧钱就能烧出来的,关键在于对用户的价值。”

正所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只有不拘泥于发展思维,而是用人尽其才的方法将企业自身的核心优势转化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才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你很有钱,那就投人多的资金;如果有的是用户,重要的就是把这些用户转化为电子商务的用户。”在这一点上,马化腾在企业思维观念的超越已经让我们嗅到了这个看似书生气十足的潮州小子的厉害。

“互联网现在提倡的是草根化,要让更多的人体验,让电子商务走下神坛,能够走人大家的生活,才是最终目的。烧钱只是其中一个方法,但决不是唯一方法。”马化腾继续补充道。

不过,淘宝网依靠免费政策迅速抢占中国网络拍卖市场的成功方式,把原来的老大易趣都“逼”回了免费之路,年幼的拍拍也自是没有理由不相信免费能带来的高增长奇迹。2006年7月开始收费的计划,宣布继续免费3年。与此同时,高调进入c2c的当当网也推出“终身免费”概念,似乎又在逼着大家继续“烧钱”。这种状况对于马化腾来说着实有些为难,因为从来不爱“烧钱”的他仿佛到了不得不烧的地步。

“吃一堑,长一智”。曾经吃够“收费苦头”的马化腾在拍拍网上,同样采取了免费“开放”的策略,并且没有制定明确的收费时间表,按照腾讯的实力来说,马化腾“在收费问题上没有压力”。

但是,在马化腾看来,腾讯对“免费还是收费”并没有特别的倾向,他认为,一个商业模式成立后,价值必须要大于价格,因为只有物超所值,用户才会买单。“免费收费其实各有利弊,而是否收费并不是吸引用户的主要因素,关键是在于能否帮用户赚到钱或是能否为他们提供好的购物体验。”

相比较创业初的那一段收费风波,腾讯未考虑用户需求而自作主张地实行全员收费的错误做法,此时的腾讯在拍拍网收费政策这个问题已经成熟了许多:“其实收费和免费,不该是企业拍脑袋说了算,而是看用户的需求,由用户来决定。我们所做的一切,应该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等到大家认为,体验已经很好,商品数也非常丰富,是需要规范一下的时候了,这时我们会听从他们的意见。”

“腾讯目前并不急着盈利,我们有足够的耐性,也有足够的优势把市场做起来,让更多的用户没有心理负担地进入电子商务。至于何时收费,用户说了算。”

马化腾甚至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QQ的一半注册用户都来拍拍购物。”

P160-162

序言

QQ:由技术革命引发的一场文化革命

2000年以来,波澜壮阔的新经济,在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毁誉后,终于以马化腾、马云、丁磊、陈天桥等首富们令人信服的表现,干净地证明了自己。

互联网,僦其本质来说是技术革命引发的一场文化革命,是一场商业形式的文化革命,而不是单纯的信息高速公路。这是把互联网放到一百年的范围将看到的东西。互联网给中国商业成长带来的新东西,绝不是技术,而是一种有人心做根据的东西,这就是文化。

截止到2007年3月31日,马化腾创建的腾讯QQ拥有5.979亿的注册用户——成为世界上“第三人口大国”。市值超过400亿港币——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马化腾和他的QQ的成功是对我以前提出过的“体验经济”和“关键是跟对浪潮”的论述的最好注释,忆苦思甜,几年前呼吁体验经济时,却留下我职业评论生涯中最苦涩的记忆。连续十篇关于体验经济的“奇平视点”砸下去,在业内主流媒体上听不到任何响应。媒体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集体保持沉默。倒是某网站却不断发文说我不懂经济学。后来建议大家,不能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不论眼前那点钱赚得多忙,多紧迫,总得抽出浮生半日闲,“倚仗听江声”,瞄一眼远处的浪潮到底是怎么回事。免得一不留神,浪潮已到跟前,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卷进钱塘江喂了虾米。如今,我已经不用再说什么了。实践已经证明了一切。

以马化腾为代表的中国新经济人物,在改革与发展的巨流交汇处,正以卓越的商业洞察力与创新精神,创造跨越式发展的新经典。如果中国在这一轮改革中实现了民族振兴的梦想,世界历史上,将继英国后发先至超过西班牙,美国后发先至超过英国之后,再树一块新文明崛起的丰碑。

按照美国人对经济能动性的说法,“旧经济可概括为大企业面对静态的有限的竞争和基于成本的市场。而新经济则完全是能动的经济和竞争,高速成长创业型公司即为新经济的标志”。中国的新经济企业家,给现代中国带来的最大礼物,就是国家竞争力的“活”力化,恢复了古老文明的青春省略。把镜头聚焦点拉远到三百年看,这是保证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古老文明,不像巴比伦(今伊拉克)那样被人家灭掉的关键。

企业活力是社会活力的基础。少年中国需要新兴企业支撑。通过创新精神激活资本的“强”“大”力量,推动社会财富向知识经济方向转移,中国的新经济企业家,作为一个标准的战略群体,正在表现为一种使文明形态升级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更主要的是,他们代表了文明演进的方向。

工业时代的“新教伦理”,把扩大再生产作为生产的目的。企业家把技术创新作为一种获得权力的手段,力图将大规模生产形成的秩序定形化。这种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机械精神,是以物为本的精神。而新经济中的企业家不断打破既有秩序,崇尚变革,在创新中不断变形,突破自我,以获得高峰体验。这种新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生命精神,是以人为本的精神。

马化腾以一人之力,发明一个玩意,创造一个行当,撑起一个产业。

姜奇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互联网周刊》名誉主编

后记

“城头变换大王旗”,如此形容中国网络业,一点也不夸张。在这个不过十年历史的行业,它已经换过多个代表人物:最早,“那个人”的名字是张朝阳,随后是王志东,之后,是丁磊,近两年又变成了陈天桥和李彦宏……每次更迭,标志着的不止是一个“新星”的升起,而是一个行业的战略转移。在这个风云变换、风流沉浮的群落,马化腾始终是最少被描绘的角色。

当初,面对蜂拥而至的QQ迷,他没有资金升级服务器,万般无奈之下打算100万卖掉QQ,却没有看好它的买家,经由8年奋战,他的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如今,身价十几亿的他对外界保持一贯的低调,没有一朝得志者惯有的高谈阔论。所以,现在很多人知道QQ,却不知道QQ的掌门人马化腾。

马化腾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更小,儒雅清朗有如一介书生,甚至有点内向、文弱。他卓越的商业成就似乎真的仅发自一个轻松的“玩”字。从玩中找到乐趣,把玩的心态和现实结合起来,是他开发QQ的初衰,也是他事业发展的原则。他将QQ一路玩到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玩得心无旁骛。他以一种狂热却又冷静的玩家而非商人的气质成就了商业合作与发展,他用那个在电脑右下角频繁闪动的小企鹅提醒投资者:“玩”也是生产力。

目前,腾讯已经建起一个金字塔的门户矩阵,从信息传递、知识获取,到群体交流、资源共享、个性展示、互动娱乐,再到最上面的商务交易。凭借这样的战略布局,笔者相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腾讯必将成为一个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令中国人觉得骄傲的互联网企业。从经营娱乐QQ到缔造商业帝国,马化腾在一个“好玩”的地方实现着自己知识和财富的梦想。

笔者在1999年QQ刚出来的时候就开始使用QQ——可谓QQ的第一批忠实的用户。笔者从使用QQ开始就一直关注QQ的成长、壮大,关注QQ的人和事。QQ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得那么快?她的魅力在哪?她成功的秘诀在哪?基于此,笔者萌生了出一本有关腾讯和马化腾先生的书的冲动,这一想法得到我的广大Q友和众多朋友的支持。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腾讯公司刘畅女士、石琳琳小姐、郑晓波先生,《互联网周刊》杂志社副主编张路先生及广大Q友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许多一手的资料;得到了《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先生、主编牛文文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名誉主编姜奇平先生的热心支持;经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韩文高先生以及胡子清女士、程鹃女士为本书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广天响石企划机构团队成员成思行、征明、文辉、建国、冬梅、艳静等帮助笔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谢谢他们!!!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在这里笔者也希望通过本书,认识结交更多的Q友。QQ:29948552,492413656;Email:29948552@qq.tom,lsying7966@163.com。

作者

于西钓鱼台

2007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