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文从字顺,却极难把握,窃以为当有三大原因:一是当时语言文字的简质,二是老子的直觉表达方式,三是后人不能做到‘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曾说过:“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此说对于今人读《周易》、《老子》,完全适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