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俗八神--扬善止恶的象征/神仙传记系列/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范正义//黄永锋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讨论了民间习见的八种神灵——龙王、城隍、土地、门神、灶神、财神、药王与瘟神,并且针对八神之生平事迹、传说故事、经文著述、供奉情况展开叙述,还解析了宗教现象中兼及民俗活动,体现了宗教与民俗的交融关系。

内容推荐

本书在介绍民俗八神时,采取文献记载与民间传说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考察各种神灵的起源与历史演变过程,力求提供给读者以完整而丰富的八神信息。对于八神的信仰仪式、经典,以及在当代社会的信仰情况,我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在书中有所述及。

目录

缘起

总序 上善若水济坤乾

前言

第一章 行云布雨——中国人的龙王崇拜

 一、中国龙崇拜的早期形态

 二、龙王崇拜的形成

 三、皇权与龙王崇拜的普及化

 四、民间的龙王崇拜

第二章 城市护卫——中国人的城隍信仰

 一、城隍信仰的起源与发展

 二、城隍神的人选

 三、各地的城隍庙会

第三章 “乡土”情结——中国人的土地信仰

 一、土地崇拜的起源与历史流变

 二、土地神的人选

 三、土地神的职掌

第四章 门户之“见”——中国人的门神信仰

 一、古代的门祭及其相关习俗

 二、门神的多维面孔

第五章 家主司命——中国人的灶王信仰

 一、灶王来历多

 二、上天言好事

 三、下界保平安

 四、安灶敬灶

第六章 恭喜发财——中国人的财神信仰

 一、文官成财神

 二、武将亦司财

 三、准财神种种

 四、供奉财神

第七章 救死扶伤——中国人的药王信仰

 一、灵应侯扁鹊

 二、妙应真人孙思邈

 三、三皇与三韦

 四、千古享祀

第八章 行瘟疫病——中国人的瘟神信仰

 一、千年疫情

 二、疫鬼致病

 三、各路瘟神

 四、祛瘟送瘟

试读章节

二、武将亦司财

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俗称赵公元帅。因其神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赵公明是道教供奉的护法天神之一。他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虽然不高,但在民间却颇有影响。民间奉其为财神,他还曾被当作鬼王、瘟神等。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的《五瘟使者》条称,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六月,有五方力士分别身披青、红、白、黑、黄五色袍,一人执杓子并罐子,一人执皮袋并剑,一人执扇,一人执锤,一人执火壶,凌空而降,下凡播瘟。五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五瘟中的秋瘟就是赵公明。因当年瘟疫流行,国人病死者甚众,隋文帝命立祠奉祀五方力士,并诏封五力士为将军。其中白袍力士赵公明被封为感应将军。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中另有《赵元帅》条称,赵公明还兼有其他神号和神职,如“高上神霄玉府大都督、五方之巡察使、九州岛社令都大提点、直殿大将军、主领雷霆副元帅、北极侍御史、三界大都督、应元昭烈侯、掌士定命设帐使、二十八宿都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元帅”等职,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翦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

赵公明成为财神,大约同明代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的流行有关。《封神演义》说到赵公明是峨嵋山罗浮洞道仙,天皇时修炼得道。商纣时,受闻太师邀请,跨黑虎,执铁鞭,带定海珠、缚龙索等法宝,助纣驱周。而五夷山散人萧升、曹宝等助周。交战时,各行道术,赵公明将定海珠、缚龙索祭于空际,萧升将落宝金钱向空抛掷,索珠随钱坠地,被曹宝抢去。赵公明于是奔回商营。姜子牙扎一草人,上书“赵公明”三字,置于台上。姜子牙披发仗剑,焚符念咒,向台叩拜,每日两次,至二十一日午时,用桑弓、桃箭射草人两目及心坎,致使赵公明气绝而亡。周克商后,姜子牙按元始天尊旨意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乔有明,利市仙官姚迩益四神,迎祥纳福,追逃捕亡。明代以后,百姓多以财神奉祀赵公明,求财求福,其神像周围常画有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以加强财源辐辏之效果。

关羽(? —220年),是另一位武财神。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又称关公,神号关圣帝君。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东汉末将领。早年随刘备起兵,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守下邳(今江苏邳州南)。东汉建安五年(200年),为曹操擒获,授偏将军。在官渡之战中,为曹军先锋,斩杀袁绍大将颜良,封汉寿亭侯。不久回归刘备。十三年,关羽所领的万余水军作为刘备军主力,与孙权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此后镇守荆州。官至前将军。二十四年秋,出兵攻襄阳、樊城(今属湖北),乘汉水泛滥,迫降曹将于禁,擒杀庞德,围困曹仁、吕常,威胁中原。后因曹操遣兵增援,吴将吕蒙乘虚袭取江陵(今属湖北),关羽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十二月,为吴军擒杀于临沮章乡(今湖北远安境)。关羽作战勇猛,指挥果断,忠义英烈,世人感其德行,岁时奉祀,在民间影响颇大。宋代流传关羽应龙虎山张天师之召降魔伏怪故事。南宋起,奉祀关帝列入官方祭典。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为忠惠公,后加封义勇武安王。明初祀为关壮缪公,与岳飞同祀武庙,各地称关岳庙。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康熙五年(1666年)敕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王”、“武圣人”之称,俨然与“文王”、“文圣人”孔老夫子比肩,由于民间传说关羽具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全能”神力,所以,各行各业,妇孺老幼,对他膜拜有加。

关公成为财神是有深刻内涵的,尤其是商贾们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体现了人们企图用传统道德秩序来规范经济行为的一种强烈愿望。民众希望商人们以诚信为宗旨进行买卖,不要有欺诈行为,商人们之间也要求以诚信为原则进行交易,商贾们更要打出诚信的旗号争取买主,诚信化身的关公于是成为最理想的公正人和保护神。

……

P125-128

序言

在过去“左”倾思潮干扰的时期里,民间的神明信仰一直被当作封建迷信的组成部分而遭到拒斥。说到神明信仰,人们往往有“谈虎色变”之感。然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民间神明信仰却一直伴随着人们的出生、成长、衰亡,一起走过人生岁月中的风风雨雨。可以说,民间神明信仰经过一代代的流传积淀,已经在民众的心理上烙印上了深深的痕迹,成了我们民族传统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民间神明信仰,对于更深入地认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精神气质,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本书要介绍的民俗八神,包括龙王、城隍、土地、门神、灶神、财神、药王与瘟神,是历来颇受中国民众青睐,与民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八位神灵。在这八位神灵身上,民众寄托了扬善止恶的美好愿望,是民众表达生活期待的一个重要载体。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里,雨水调匀是农业丰收的先决条件,主持行云布雨的龙王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民众的虔诚礼拜。龙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学术界有不同的解说,不过,考古发现,中国古代就有龙这一动物神,龙崇拜的形成与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毫无疑义的。佛教的传入加速了龙崇拜的人格化进程,龙王信仰逐渐替代了古代中国原有河伯崇拜和土龙崇拜。并且因为龙崇拜受到中国历代王朝的大力推崇,甚至成为帝王的象征。所以,龙王崇拜也普及到了民间,各地祀龙求雨的仪式五花八门,各地的龙王庙会也各具地方特色。

城隍神,就是负责守卫城池的神灵。最初的祭祀城隍是一种自然崇拜,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市镇增多,民众寄托于城隍神的精神要求也越来越多,城隍神逐渐人格化了,变成有血有肉充满世俗感情的神祗。到了后来,朝廷在礼制改革中秉承中国“有功于民者则祀之”的传统,规定了城隍神的等级,并将城隍祭祀纳入王朝祀典。此后,城隍庙的兴建遍布全国各地,城隍神受到特别的礼拜与崇敬,最终发展为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的重要神祗。

土地神,民众简称为土地。土地崇拜是中国农业社会中民众强烈的土地情结的反映。最初的土地崇拜为自然神崇拜,随着社会发展,土地神出现人格化倾向。与土地孕育万物的性格相应,土地神的早期形象也是女性,即后土。后来,随着男性在农业社会活动中地位的加强,土地也逐渐由女变男,实现了角色转变。与此相适应,土地的神格也渐呈下滑之势,最终其神职仅掌管地域的阳间和冥间事务。作为与民众关系最为密切的神灵之一,土地神还掌管包括农作物的丰歉、水旱灾涝等涉及民众日常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事情。

门神也是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神灵。门神产生于古代的门祭习俗。后来,随着门祭习俗的发展,门具有的“界隔”功能演化为具有保卫和赐福力量的门神,包括武士门神和祈福门神两大门类。武士门神主要有神荼、郁垒、秦叔宝与尉迟恭、赵公明与燃灯道人、孙膑与庞涓等;祈福门神主要有天官赐福、刘海戏金蟾、招财童子、五路财神、利市仙官等,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灶王崇拜在民间有广泛流传。灶王的来历,有炎帝、黄帝、火正祝融、先炊老妇、种火老母、张单(张禅)、苏吉利、宋无忌等等的说法。灶王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原为主管饮食之神。汉代以后,灶王成为上天派驻下界的监察使,其主要职责除了执掌饮食,还要掌握每家每户之善恶行为、寿夭祸福。老百姓希望灶王能够“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逐渐形成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祭灶风俗。

财神是中国民间供奉的招财进宝之神。财神大约出现于宋代,其后逐步流行,在民间有广泛的信仰基础。历史上的财神很多,不同时代,不同区域,所尚不同。经过考察比较,流传较广的财神有,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赵朗、关羽,等等。至于个别地区崇拜的财神,如:刘海、五路神、金元总管、利市仙官、招财童子、和合二仙等等,或许可以称为准财神。

药王是中国古代对专司医药之神的尊称,据记载,道教中的药王有三位,一为扁鹊,一为孙思邈,一为韦慈藏。也有称伏羲、神农、黄帝三皇为药王的。三位药王都精通医术,古代医和药相连,故民间称之为药王。这些历史上的名医高道生前以精湛的医药之术救死扶伤,为老百姓解除病痛,造福人间,从而深受人们尊崇,死后被奉为药王,千年享祀。

瘟神为司瘟疫之神。中国历史上瘟疫频发,发病快,传染广,后果严重,民众恐惧至极,而又无法抗拒,遂认为瘟疫是由鬼神作祟所致。这是瘟神信仰的起源。魏晋以后,传说上帝迁怒于世人之恶,派遣赵公明等至人间降瘟致灾,隋唐时民间则有以刘元达、张元伯、赵公明、史文业、钟士季等为五瘟神之说。道教移此五瘟神为匡阜真人之部将。宋时又有张大王主瘟部说,明小说以吕岳为主瘟大帝。此外,西藏民俗,又有以瘟神为牛魔王。现今民间流传之瘟神主要是五瘟鬼,所以人们塑瘟神像,多设五像。对于瘟神,世人害怕多于崇奉,因此,道教中就有祀瘟送瘟的科仪。

本书在介绍民俗八神时,采取文献记载与民间传说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考察各种神灵的起源与历史演变过程,力求提供给读者以完整而丰富的八神信息。对于八神的信仰仪式、经典,以及在当代社会的信仰情况,我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在书中有所述及。由于学力所限,我们在行文中可能还有疏漏,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希望读者给以批评指正。

后记

《民俗八神——扬善止恶的象征》这本小书是香港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丛书·神仙传记系列”中的一本。范正义兄和我于2005年春就接到写作任务,正义兄承担“前言”及前四章“行云布雨——中国人的龙王崇拜”、“城市护卫——中国人的城隍信仰”、“‘乡土’情结——中国人的土地信仰”、“门户之‘见’——中国人的门神信仰”,我负责后四章“家主司命——中国人的灶王信仰”、“恭喜发财——中国人的财神信仰”、“救死扶伤——中国人的药王信仰”、“行瘟疫病——中国人的瘟神信仰”及“跋”。当时,正义兄刚刚博士毕业分配到福建省华侨大学工作,尚未安定;我即将参加博士论文答辩,分身乏术。所以,本书之写作真正始于今年年中,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如期完成了工作,此时心中既感到肽喜,又有些不安,不知道这份我们两个人合作的作业是否合格?

我们这本小书考察的神灵有八位,不同于“道教文化丛书,神仙传记系列”中以一个神灵为写作对象的其他传记。八位神灵涉及的一手文献和二手资料无形中多了许多,丰富的素材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颇费脑筋。因为篇幅限制,我们不能巨细无遗,面面俱到;也不便抽丝剥茧,层层剖析。我和正义兄统合了写作路数,商定本书主要针对八神之生平事迹、传说故事、经文著述、供奉情况展开。有些地方,只能忍痛割爱,择要而言;有些内容,似乎蜻蜓点水,波澜不惊。不当、不及之处,希望诸道友见谅。另外,要说明的是,我们这本书参考了不少前贤的成果,也引用了不少精致的图片,在此谨向诸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一本书的写作是诸多合力的结晶,一套丛书的策划和推进更是有赖于许多同仁的无私奉献。我们衷心感谢香港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丛书”编委会和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詹石窗教授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为八神立传的机会,使我们有机会“走近”道教神仙,感受道教文化的博大精微。鲁迅曾经科学论断“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当今时代的特殊价值正愈来愈多地为世人所认识。“道教文化丛书·神仙传记系列”的陆续出版、发行对于道教文化的流传十分有益,我们为自己能够承担其中的一小部分工作感到十分荣幸。我们期待“道教文化丛书”以及道教文化在同道善信的关爱下,欣欣向荣。

黄永锋 谨识

2005年12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7: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