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在着装的自由的前提下谈论各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有宏观的服饰意义的探讨,又有微观的服饰心里的剖析。本书和服饰有关的话题包括政治、哲学、宗教、民族、社会、人性、民俗、心理等诸多方面,所取材料古今中外都有,看似庞杂,但是一个普遍的准则就是自由的准则。书中虽有具体服饰物象的描摹,但是根本的目的在于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思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着装的自由 |
分类 | |
作者 | 陈曦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书是在着装的自由的前提下谈论各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有宏观的服饰意义的探讨,又有微观的服饰心里的剖析。本书和服饰有关的话题包括政治、哲学、宗教、民族、社会、人性、民俗、心理等诸多方面,所取材料古今中外都有,看似庞杂,但是一个普遍的准则就是自由的准则。书中虽有具体服饰物象的描摹,但是根本的目的在于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思想。 内容推荐 服饰问题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之一,“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综合体,现在的人已经不仅关注着装本身,而是开始关注着装背后的文化。我们站在现在的历史维度下分析服饰文化,看出其中蕴藏的被人忽略的或者有意遮盖的意义来,这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人为什么要穿衣服,为什么要打扮?到底是社会的变革导致服饰的变革,还是服饰的变革影响社会的变革?为什么奇装异服历来会招致严厉的惩罚,穿衣服到底要表现什么? 本书和服饰有关的话题包括政治、哲学、宗教、民族、社会、人性、民俗、心理等诸多方面。所谓的服饰文化不应该只是服饰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因为服饰离开它的使用者就会成为纯物质性的存在,只有服饰使用者的精神气质的投射作用才能使服饰成为主客观交融的文化综合体。在这个意义上谈论服饰文化才能更加与人的心灵靠近。从而使服饰更加具有形而上的品质。 目录 服饰,作为文化的符号 服饰创造了人? 儒道衣装 彼得大帝与赵武灵王 装容:一种文化的名片 服饰专制主义 性与服饰 节日妆扮:沉重与逍遥 “自言他语”的服饰世界 “衣不蔽体”的可行性分析 服饰,作为社会的表情 套在制服里的文化 走俏的粗俗 着装的自由 中性化的标尺 时尚迷信症 男人美容:改良与革命 叛逆女性 唐装与汉服的语义解读 变脸 近视的人 古装电视剧:颟顸、市侩的服饰会演 穿彩装的云南 阿凡提的袷袢和维族人的服饰 陕北人穿裤子 服饰,作为个性的表达 服饰的个性之光 实验:服饰窗口外的个人与社会 拿破仑的服饰观 鞋子沉浮录 墙、红颜及美的破坏者 服饰三弄 “上镜”的脸 审美观念的反戈 父亲的着装哲学 流行的尴尬 美容向导 与审美习惯的一次叫板 我的服饰正传 后记 试读章节 服饰创造了人? 社会,这个令我越思越惊的东西,居然建立在服饰基础上。 ——托马斯·卡莱尔 人类的优越性大概是从旧石器时期开始培养起来,一直经过文艺复兴至于今天的。但是作为万物的灵长的人与动物区别的那些规定性正在日渐受到怀疑了,比如说直立行走,别说是大猩猩和企鹅,就是狐狸和大象也能偶一为之。再比如说劳动,人总以为那是自己的专利,其实哪一种动物为保存能量和繁衍后代不在进行着不同方式的劳动?还有创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后来一些科学家发现,有个别动物一直拥有这种能力,只是简单笨拙一些罢了。硬的指标说完了,还有一个软指标,那就是爱,人类把缺少爱的心称之为虎狼之心、蛇蝎之心,这是缺少调查研究和实证精神的片面之词,同时大概也是个立场问题,站在虎狼和蛇蝎的角度看人,也未尝不是如此。有的动物其实远比人懂得爱,蜘蛛为了自己的幼崽,甘愿把自己的肉体当成美食全部喂给它们,这恐怕是人类的母亲所望尘莫及的。那么人到底何以为人,与动物的区别何在呢?新的说法层出不穷,一部分是理论的冒险,一部分全然是为了有趣。既不太冒险,也有一定的趣味,我倒乐意于说,人是穿衣服的动物。从始祖夏娃的一片无花果树叶作为衣服的雏形开始,人类也就诞生了。到了这个所谓的电子时代,我们看到众多卡通动物也穿上了衣服,那正是人要蓄意将动物拟人化的一种趣味活动。如果服饰居然成了人和动物的分野,那么“衣冠禽兽”就不算是骂人的词,而是不留神道出了人的本质和规定性。 在中国,自圣人“垂衣裳而天下治”以来,历史的演进有时竟以服饰作为特征和依据了。商周时代的着装上身穿“衣”,衣领右开,下身穿“裳”,肚腹上还多出一条“黻”;春秋战国衣、裳一体,名为“深衣”,头上有了“帻”;秦代推出“三重衣”,领、袖三叠,叠出服饰之美;汉代刺绣发达,绫罗绸缎遮身蔽体;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胡服于是走俏;隋唐社会繁荣,服饰色彩纷杂,品类繁多,女人的条纹裤、短袖半臂衫、披肩可与当代媲美;宋代是直缀长衫和“东坡巾”的天下;元代以男人的笠子帽和女人的“罟罟冠”为特征;明代首创四方平定巾和瓜皮小帽;清代是众所周知的长袍马褂和旗袍唱了主角。所以观服饰而知兴替,品着装而知时世。曾经有人夸张地说,让他睡一百年再起来,他仅仅通过一本服装杂志,就可以完全了解当时的社会了。现在的一些电影导演即使大睁着眼,也没有这样的功夫,他们犯的错误不仅是“张冠李戴”,而是将秦代的衣服穿在了汉代人的身上,将唐代的帽子顶在了宋代人的头上,悲剧快要演成了喜剧,正剧快要演成荒诞剧了。 服饰是个极其笼统的概念,而人又是极其复杂的群体,自古以来不同的人都有赖于不同的服饰加以区分和细化。“布衣”将人分配到普通百姓的行列,“缙绅”将人抬举到社会上层的高位,一顶冕旒则将一个相貌平常的人定性为天的儿子,使之君临四海统御八荒。穿长衫的,在民国年间是指酸腐的读书人,黑皮裙在20世纪80年代则是妓女的象征,白大褂是医护人员,绿军装是军人,宇航员从头到脚鼓鼓囊囊,潜水员以潜视镜和氧气瓶为特征。在高校校园内,获得学位的人,通过着装便知学士、硕士、博士……服饰面对不同的阶层和职业,从来都不会糊涂。在几年以前,广东和甘肃都出现过黑社会大佬在与当地同类团伙的火并中丧生的事,办丧事的时候,成百上千的黑社会成员都是统一服装,黑衣、黑裤、黑鞋、黑领带、黑墨镜,只有胸前的花是白的。这种对影视片相应镜头的克隆很有做秀的味道,但它是基于对这种服装的规定性的认同。在有些情况下,政府官员的着装虽然并非都是黑色的,但深色系的居多,为的是表现职业的庄严和做事的慎重。如果他们和电影明星一样花哨,可信度就要大大下降。 着装的特定场合是服饰规定性的另一方面。阶层与职业的特点不可能无休止地表现下去,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服饰也需要休息。一个女警察在与自己老公单独相处的温馨时刻仍然着装不改,她老公就有理由怀疑自己犯了法。一个女护士见了老公仍然紧戴口罩,她老公就可能是“非典”患者。淡化职业装所带来的紧张和疲惫是生活装的重要职责。有的衣服只有一种场合可供登台亮相;有的衣服随遇而安,是一种大众化性格;但是,放之四海而适舍的衣服却了了无几。模特的时装表演,那是现实着装的艺术处理,仅仅表现一种流行趋势,一般是不好直接穿到大街上去,因为该遮的地方往往裸露,不该遮的地方又多出面料来。但在T型台上表演者却没有因为太过夸张而感到难为情,也许更多的人都需要这样张扬,只是没有条件罢了。游泳装也只适合于游泳,穿泳装进办公室的人,不是肚里灌进了酒,就是脑子里灌进了水。另外,着泳装的运动员只会在泳池边大谈比赛获奖的感受,地点一旦转换,生活装旋即粉墨登场。睡衣是很具有私密性的服装,它的活动范围一般在一百多平方米以内。穿睡衣待客只会强化人的傲慢无理,而女主人穿睡衣接见男客人,分明是一种暗示与挑逗,不便说又不能说的话都由服饰来代劳了。 P3-6 序言 服饰问题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之一,中国人从传统上上讲,对于服饰尤为重视,所谓“衣食住行”,服饰居然排到了首位。“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综合体,我们站在现在的历史维度下分析服饰文化,发现其中蕴藏的被人忽略的或者有意遮盖的意义来,我想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人为什么要穿衣服,为什么要打扮?到底是社会的变革导致服饰的变革,还是服饰的变革影响社会的变革?为什么奇装异服历来会招致严厉的惩罚,穿衣服到底要表现什么?用衣服和一个强大的政权对抗,和主流的意识形态对抗能有效果吗?为什么不同的民族、不同宗教会形成截然不同的服饰习惯?这种习惯在什么时候能够改变?我们到底应该倡导文化多样性,还是应该倡导服饰顺应时代的变革?服饰心理到底是纯粹的个人性的,还是有着普遍的社会性?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服饰所扮演的角色有什么不同?人对服饰的选择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什么样的打扮是时尚的打扮?时尚会因什么而变化?如何通过服饰坚守那个永远的自我?多年来,种种有关的问题困扰着我,让我产生了分析和探究的冲动,虽然直到现在我也无法真正解释这些问题,以后可能也永远无法解释,但是我至少提供了一种可供大家思考的个性化方案,或者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探究服饰意义的一个机会,创造了一个思考的可能性。 这本书是在着装的自由的前提下谈论各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有宏观的服饰意义的探讨,又有微观的服饰心里的剖析。本书和服饰有关的话题包括政治、哲学、宗教、民族、社会、人性、民俗、心理等诸多方面,所取材料古今中外都有,看似庞杂,但是一个普遍的准则就是自由的准则。书中虽有具体服饰物象的描摹,但是根本的目的在于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思想。 对于服饰的鉴定问题,有的专家认为它包括衣服、化妆、配饰和随件,我想这是有道理的。但是本书的目的不是要专门研究这些具体问题,而且为了行文的方便还往往要超出这个范围。后来我干脆创造了一个词:装容。它是指修饰人体的所有活动以及与人体活动相关的某些精神状态。举例来说,一般的服饰专家不谈文刺、整形之类,也不谈整体形象设计,这些和服饰关系密切的内容都可以纳入装容的范畴。再比如,人的举止、态度、礼仪、气度等,对于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以及他给人的印象关系也很密切。同样的服饰,不同的举止、态度、礼仪、气度,不仅会给服饰注入不同的文化的内涵,而且有时候因为相互的脱节而显得乖谬,它们应该与服饰脉络相通,气韵相属。所谓的服饰文化不应该只是服饰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因为服饰离开它的使用者就会成为纯物质性的存在,只有服饰使用者的精神气质的投射作用才能使服饰成为主客观交融的文化综合体。在这个意义上谈论服饰文化才能更加与人的心灵靠近,从而使服饰更加具有形而上的品质。还有其他暂时没有出现,但是随时可能出现的与服饰相关联的活动和思想内容都可以纳入装容的范畴。我创造了这个词并不意味着我要在这方面作一些研究,正好相反,我是希望别人在研究服饰的同时也可以考虑一下装容的问题。 事实上我在本书中谈论的范围也远远超过了装容。如前所述,从本意上讲,我决不是为了谈服饰而谈服饰,服饰更多的是一种媒介,我希望通过这个媒介谈论一些大家关心的文化和社会问题,谈一谈我们的这个时代,谈一谈我对生活的理解。所以这本书不是学术论文,而是大散文,它的视角不是学术视角,而是文学视角。我愿意把这本书看做是我的一本有着统一选题的另类的随笔。 本书写作过程中受到了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服饰文化专家张志春先生的热情帮助和鼓励,在此致以真诚的谢意。书中漫画插图为著名漫画家刘宏先生的力作,它们为本书增色不少,也表示衷心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