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文摘》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为广大读者展示了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艺术、人物与回忆、文化、科技、读书与出版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观点、新资料、新信息,以其思想性、权威性、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检索性,在期刊界独树一帜。她在促进思想解放、繁荣学术研究、弘扬民族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和厚爱,受到思想界、学术界、文艺界以及整个知识界的关注和信赖。
本书为2000年至2008年《新华文摘精华本——人物与回忆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华文摘精华本(人物与回忆卷2000-2008) |
分类 | |
作者 | 新华文摘杂志社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新华文摘》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为广大读者展示了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艺术、人物与回忆、文化、科技、读书与出版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观点、新资料、新信息,以其思想性、权威性、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检索性,在期刊界独树一帜。她在促进思想解放、繁荣学术研究、弘扬民族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和厚爱,受到思想界、学术界、文艺界以及整个知识界的关注和信赖。 本书为2000年至2008年《新华文摘精华本——人物与回忆卷》。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开国将军轶事》、《“将军大使”们》、《东京审判》、《疏影——哀思慈母杜侯御之》、《人民鉴赏家杨仁恺》、《回忆高饶事件》、《王光美: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女性》、《民俗文化学巨擘钟敬文》、《随宋庆龄走过最后三十年》等。本书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 目录 2000年 开国将军轶事 “将军大使”们 东京审判 疏影——哀思慈母杜侯御之 2001年 人民鉴赏家杨仁恺 回忆高饶事件 关于父亲的死 关于“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问题 王光美: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女性 列宁遗体保存的前前后后 民俗文化学巨擘钟敬文 随宋庆龄走过最后三十年 2003年 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前前后后 “一二·九运动”策划发动真相 我与川剧变脸 “上博”老馆长马承源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高岗第一次自杀经过 2004年 外交十记 怀念振铎 忆往:读毛和编毛 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 林彪事件 父亲见证了林彪坠机事件 中国农村改革漫忆 2005年 亲历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 关于波兰剧变的回忆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凯丰 2006年 中央纪委恢复成立的前后 国家主席刘少奇的特殊葬礼 陆定一与“双百”方针 2007年 丁肇中:寻找那滴彩色的雨 地学泰斗黄汲清 魂魄犹在江山图——可染恩师百年诞辰祭 2008年 蒋介石《西安事变日记》 吉吉:愿把奥运火炬擎上珠峰 大地震中的生命和感动 试读章节 冷面王必成 1946年冬,大雪。王必成之六纵与张灵甫之七十四师战于涟水城。初战,胜;继战,败。六纵伤亡5000余人,退出涟水。七十四师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号称蒋介石之王牌御林军。当时,王必成将军回望涟水,郁郁无言,心中暗忖:非报此仇不可,并陈请华野副司令员粟裕:“若打七十四师,决不要忘了六纵。”粟裕当即答复:“打七十四师,一定少不了六纵。”将军方释然。 次年4月,王必成将军率六纵于敌重兵追击下退至山东羊流店以南,此时三面受敌,退耶?进耶?情势紧迫。其时,我华野部队已调集5个纵队初步完成对孟良崮七十四师之合围。将军遂决定迎敌而上,直插鲁南,隐兵于敌五十九师、二十师、六十四师之间,为围歼七十四师埋下一支“奇兵”。 5月12日,华野陈、粟首长命六纵飞兵北上,参加孟良崮战役。王必成将军心中暗喜,挥拳下令:“报七十四师之仇,时机已到。”5月14日,六纵急行军抵达孟良崮西南、青驼寺以西之观上、白阜。将军星夜点兵传令:十八师居中抢占垛庄,以切断七十四师唯一之退路;十六师强占黄涯山,控制沂蒙公路;十七师展开牛头山、大朝山一线,以阻敌援,并对饶守坤、张云龙、梁金华诸师长言:“报七十四师之仇,就在今日。你们谁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 5月16日,华野各纵猛攻孟良崮主峰,七十四师顽强固守,相持不下,均精疲力竭矣。王必成将军于侦听中获悉张灵甫藏匿于一山洞,大喜曰:“张灵甫小命完矣!报七十四师之仇,在此一举。”遂命预备队——特务团出击。数日来,六纵惟特务团未参战,团长屡次请战,王必成将军不用。官兵早已摩拳擦掌,一声令下,如纵饿虎,直扑孟良崮峰顶。其时,天突降大雨,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王必成将军冒雨举望远镜,遥望孟良崮主峰,风抽雨打,纹丝不动竟半日。下午2时,潇潇雨歇,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此时,前方传来捷报:张灵甫于七十四师山洞指挥所被特务团官兵击毙。王必成将军脸露喜色,长舒气曰:“大仇已报,可安睡也。”遂进指挥所休息。 谚曰:“兵败如山倒。”王必成将军率六纵兵败不倒,并于百万军中取张灵甫首级,反败为胜,反败为荣,真战争史之奇观也。 王必成将军,湖北麻城乘马岗人,17岁参加红军义勇队,1938年,将军由延安赴东南抗日前线,任新四军一支队二团参谋长,继任团长。将军指挥二团打新丰,攻句容,袭东湾,全歼延陵之敌,连战连捷,敌伪闻风丧胆,受到延安总部和新四军军部的通电表扬。江南人民誉称二团为“老虎团”,王将军为“王老虎”。余以为其人魁梧剽悍,后亲见将军身材矮小,面貌平平也。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王将军亦然。 王必成将军指挥作战军令如山,以下“死”命令而威慑军中。军令出,非“死拼”,即“死守”;非“枪毙”,即“杀头”。1943年4月,蒋介石、顾祝同调集12个团近两万人马,直逼两溧地区,妄图围歼六纵,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当是时,六纵政委江渭清向各团传达突围命令。末了,江渭清请六纵司令王必成讲话。王必成将军曰:“江政委说,完不成任务,团长、政委军法处治。我说江政委太客气了,完不成任务,团长、政委提头来见!散会。”将军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当事者史剑秋、陈侠皆日,至今声犹在耳。 天目山战斗,王必成将军亲临前沿指挥,距敌仅二三百米。初始,子弹中树冠,树叶纷纷坠落身上,将军不动;继而,子弹落草地,于脚旁噼噼啪啪作响,将军仍不动;继而,警卫班孙副班长中弹倒下,将军依然不动;再继而,一弹片击中将军望远镜,斜擦而过,将军一步不挪,仍岿然不动。 王必成将军性孤僻,冷面寡语,喜独处独行。然闻枪炮声则判若两人。某战,部队进攻受阻,将军纵身跃马、奋臂高呼“跟我冲啊!”霎时,众官兵欢声雷动,勇往直前,遂克敌。又某战,敌进我守,形势危急。王必成将军直奔前沿阵地,取手榴弹,揭盖垂环,端轻机枪,左右扫射。众官兵见将军到,又欢声雷动,奋勇杀敌,遂退敌。余闻姜茂生将军言之,其时王必成将军任纵队司令。 1962年2月,总参《军训通讯》增刊上刊登介绍十二军三十四师一○○团二连副连长郭兴福教学方法。王必成将军阅后甚喜,特令郭兴福带分队来南京表演。将军看、问、查、考,遂下决心在军区范围内推广郭兴福教学法。 1963年4月12日,毛泽东至南京视察,王必成将军向毛泽东汇报用“野营训练”的形式锻炼部队,效果很好。毛泽东主席连连称赞:“野营训练好!”故此,野营训练即在全军展开。 1969年12月4日,王必成将军任昆明军区司令员。将军到任即下部队视察。某日,夜宿边陲重镇某团,忽枪声乍起。团领导急至,欲增岗加哨。将军出,挥手止之,曰:“不用担心,有人持步枪围猎,且于千米之外。”次日,团领导经与公安部门联系,果如将军所言。 王必成将军吃饭喜一人独餐,一桌,一椅,一碗干饭,两碟小菜,足矣。很少与家人共餐,几十年如一日。盖战争年代领导“吃小灶”,亲属子女不准“沾光”之习惯相袭也。 王必成将军下部队视察,凡摆酒宴均拒之。宴撤,方上席;宴不撤,决不上席。故将军下部队常上演“罢宴风波”。 1975年底,王必成将军至云南边防某团蹲点。该团招待所养一只懒猴,约巴掌大,奇懒,整日纹丝不动,则憨态可掬。将军素来不苟言笑,然凡见懒猴,必露喜色。将军返,随行人员暗将懒猴带回。某日,将军于庭院散步,忽见懒猴蹲树上,暴怒,命工作人员将其送圆通山动物园。 P22-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