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人们会对名人感兴趣,而人们尤其想知道丹尼斯·罗伯特森作为经济学家和普通人之间的关系。本书将为您呈现一个经济学历史上最令人着迷的故事。
丹尼斯·赫尔曼·罗伯特森爵士(1890~1963年)是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声名在外,尤其是在美国。在他的一生中,他为经济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独一无二的遗产。无论从程度上还是从重要性上讲,他的成就至今仍是经济研究创新和争论的主题。许多年来,罗伯特森也一直是一位受人爱戴的经济学家,他的演讲受到剑桥大学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欢迎,其睿智和无拘的写作风格启迪着全球的读者。由于智力上的早成、灵气十足的文字,以及对于经济学专业以外事务的内在兴趣,使得他成为唯一一个可以被称得上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对手的有思想的经济学家。
与罗伯特森同时代的经济学家希克斯称他为一个“最不同寻常的经济学家,因为他的研究超越了经济学的范畴,并且能够以一种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接下来的故事中,我们将探求罗伯特森究竟以何种方式使自己成为一个“最不同寻常的”经济学家的,解释他的研究为何“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并且能够以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出来。
同时,罗伯特森也是一位被忽视的经济学家,他的研究仅仅被一小部分该专业的忠实拥趸所了解。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统治地位。一位罗伯特森当年的同事,斯坦利·丹尼森,对于英国主流经济学界对于罗伯特森的忽视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在英国的大部分大学里,很少有学生读罗伯特森的书,老师们更是很少提及罗伯特森的贡献,这实际上反映了他们的狭隘和无知。相反,他们却将主要精力投向了饱受争议的新凯恩斯主义的教条和数学增长模型上。
在罗伯特森去世后的几十年里,这个团队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以将罗伯特森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从一个比较中立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应该把罗伯特森当做一个“被忽视的”经济学家,而是应该把他看做是一个尚未?被完全发现的”经济学家。这不仅是因为他在其一生中最主要的挑战——与凯恩斯革命作斗争——中处于下风,而且还因为他的灵巧的写作风格(这有些荒谬)。因为他在驾驭轻灵的文字调侃或驳斥一些人的同时,也使得他的作品远离了更多的人,因为其他人会把他看做是一个不太严肃的人。
因此,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地来认识丹尼斯·罗伯特森。我们应该看到,他并不是像安第斯山脉的古代秘鲁印加古城那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从而需要我们去发现;而是有关这个经济学家的传统观点是肤浅的和不充足的,一个真正的丹尼斯·罗伯特森,就像DNA的结构,或者是古希腊克利特文明的B类线形文字的意义一样,正在等待我们去揭开秘密,去重新认识他。认识一位经济学家,我们通常从他的专业领域和个人生活两个方面人手。在罗伯特森身上,我们将要揭示的是存在于在经济学家和普通人之间的一种紧密的、解释性的关系,即作为一名伟大思想家的罗伯特森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与他所生活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了解罗伯特森的性情,以及他在生活中的表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释:他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他是如何反对凯恩斯革命的以及他是如何形成自己驾轻就熟的写作风格的。虽然经济学经常被看做是一门“枯燥的科学”、一个缺乏温情和感情的冷血学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探寻罗伯特森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来生动地了解隐藏在经济学背后的人情味。然而,一开始,我们必须先找出罗伯特森有资格成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的理由。
一个人要想有资格成为经济学领域里的一名伟大思想家,他就必须首先是一位毫无争议的极有天分的思想贡献者。他必须有创新之举,能够提出不同于前人的新思想体系或方法。他不一定总是正确的,但是他必须对于推动经济学思想和经济学理论发展作出过突出的贡献。衡量的标准应该是有“大的想法”或者“伟大的思想”,而且,这个贡献能够被传播开来,并且能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我之所以将罗伯特森归在伟大经济学家之列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罗伯特森发表的作品的主要内容涉及价值理论(效用理论和包括产业组织在内的企业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他公开宣称自己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然而,他的作品主要探讨的是在一个使用货币的经济体系中贸易或商业周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与人们的生活和福利息息相关的问题。
P1-3
丹尼斯·罗伯特森(1890~1963年)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先驱之一,他的卓有建树的工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铺垫。罗伯特森是剑桥大学继马歇尔、庇古之后的第三任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他曾是平衡收支皇家委员会的首席成员,还是价格、生产和收入科恩委员会唯一的经济学家。可是,与之显赫成绩相对应的却是这样一个事实,即罗伯特森这个名字,不仅仅令国内经济学人感到陌生,即使是在国外,他的名声和价值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这或许主要是因为他长期以来都生活在大名鼎鼎的凯恩斯的阴影之下。直到上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问题的出现,彻底暴露出“正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从而也为罗伯特森经济学带来了新生。于是凯恩斯的门生及追随者们开始整理发掘罗伯特森的经济学遗产,以图扩大罗伯特森经济学的影响力。这个过程尽管缓慢,并且艰难,但是正如我们所见,这项工作的价值正在逐步显现。本书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的产物,它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罗伯特森及其重要的学术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罗伯特森是剑桥大学古典经济学传统的坚决捍卫者,主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发展剑桥学派的经济学思想,而不是像凯恩斯那样力主全面革新。罗伯特森一生著作颇丰,他先后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其中有30多篇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另外还出版了15本书,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工业经济波动研究》、《货币》、《银行政策和价格水平》及《经济学原理讲义》等。罗伯特森对于经济周期的研究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曾经说过:工业波动、货币、信用以及就业等问题“一直是经济学中我最感兴趣的领域,对该领域的研究也是我期望能被后人记起的唯一的个人贡献”。此外,他在工业结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评论,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都有着不少真知灼见。在本书中,作者针对罗伯特森的每一部重要作品都采取了分章叙述的方式,努力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奉献给读者,带领读者徜徉在经济学大师思想的海洋里。
本书除了具有思想性外,还带有很强的启迪性和趣味性。在作者看来,纵观罗伯特森的一生,他都在内心的意愿和外在的责任之间进行挣扎,例如,他非常希望去尝试学习一些新的学科,却不得不在家庭责任的驱使下主修g--典文学;他心仪充满浪漫气息的剑桥国王学院,却不得不因为经济原因等屈身于剑桥三一学院;他渴望有机会能够成为一名职业演员,却在现实的无情打击下最终回到了经济学的世界。其实,想想我们每个人,何尝不都是在经历这样一种内心的意愿与外在的责任之间的选择和挣扎!在趣味性方面,本书在谈到罗伯特森的作品与“爱丽丝”系列故事之间的联系,借助惠特曼的诗歌来解释短期分析的重要性,描写罗伯特森在戏剧表演方面的天赋,以及道出罗伯特森和凯恩斯都是同性恋者方面,都对读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本书采取传记式的写作风格,但又不同于纯粹的人物传记写作,而是将“传记式描述、历史性描述、文学评论和经济分析”结合在一起,来共同勾勒作为普通人的罗伯特森和作为经济学家的罗伯特森的全貌。作者娓娓道来,从生活讲到工作,又从工作回到生活,尤其着重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发掘罗伯特森的思想及著作背后的深层次背景,更加深了人们对于罗伯特森经济学思想的理解和认同。而且,对于罗伯特森经济学思想的介绍,始终是与马歇尔、庇古及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都对罗伯特森经济学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从这个角度上讲,本书也可以被看做是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本书的内容十分精彩,但是就翻译工作而言,却是一个饱受煎熬的过程。首先,作者在写作时对于英文生僻词的偏好,给整个翻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其次,罗伯特森的经济学体系长期游离于主流经济学之外,尤其是其独特的、轻灵的写作风格,以及自创的新颖词汇,例如“匮乏”(1acking)、反应(repercussive)及节省(stinting)等,这使得其作品既天马行空,又简洁晦涩,“只有那些学术才能与他旗鼓相当的人才能理解”。最后,书中大量引用了很多知名经济学家及评论家对于罗伯特森本人及其工作的评价,要系统把握这些评价的历史背景,准确将这些语言翻译成中文,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虽然翻译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也是令人回味的,期间更有友谊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校友们及对外经贸大学的朋友们曾经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很多次正式或非正式场合的交流,都对推动我们的翻译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曾经为本书的翻译做出过贡献的朋友们包括冯立果博士、王鹏博士、曾铮博士、吕达成博士、王朝阳博士、胡荣昌博士、曲博士、李靖博士、冯勇博士及刘会政博士等,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译者
2009年9月8日
前言
第1章 丹尼斯·罗伯特森:经济学家和普通人
第2章 青年时光:从生活中获得经验
第3章 求学剑桥:光明与黑暗同行
第4章 选择逃离1:经济学家和战士
第5章 社会改良的经济学
第6章 贸易周期理论
第7章 详解《工业经济波动研究》
第8章 与周期和增长有关的福利
第9章 20世纪20年代:声名鹊起
第10章 罗伯特森写作风格的特征
第11章 周期理论中的货币
第12章 《银行政策与价格水平》:一本古怪的小书
第13章 经济周期中的银行政策
第14章 一个理想的银行政策
第15章 选择逃离2:旅行家和专业演员
第16章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十年中罗伯特森的理论和政策
第17章 罗伯特森和凯恩斯的异同
第18章 凯恩斯革命与罗伯特森异议
第19章 争论的解决
第20章 伦敦经济学院和财政部
第21章 剑桥教授之一:院系政治、公共事务和讲座
第22章 剑桥教授之二:演讲家、异见人士和大学风景线
第23章 罗伯特森的经济学遗产
译后记
本书记录了丹尼斯·罗伯特森(1890~1963年)一生的生活和工作,他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著名经济学家,同时也是该校的校友。本书并不力求写成一本权威性的传记,而是力求解释罗伯特森当之无愧地被认为是经济学界的一名伟大思想家的原因。本书也力图揭开他的激情和灵感之源,并力图揭示他与他的工作之间的所有重要的因果关系。要找出一名经济学家的个性特征与他的经济学思想贡献之间的紧密联系并非易事。这使得本书读起来引入入胜。
我衷心感谢《经济学界伟大的思想家》的主编托尼·瑟韦尔教授,感谢他推荐我的书稿,并一直给予我鼓励。我还要特别感谢出版社的编辑埃里克·杜伯,感谢他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对书稿准备和校对工作给予的帮助和建议。
我衷心感谢以下机构和个人: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的《理解丹尼斯·罗伯特森:伟人和他的工作》(乔汀汉,2000年);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的《丹尼斯·罗伯特森生活和工作随笔》(弗伦奇,高登,2007年);丹尼森和普雷斯利的《罗伯特森的经济政策》(1992年);哈考特的《凯恩斯和与他同时代的大师们》(1985年);希尔的《凯恩斯、货币和货币主义》(1989年);佩治的《A.E.豪斯曼:一个评论性的传记》(1983年);皮格的《纪念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925年);普雷斯利的《罗伯特森经济学:对罗伯特森在工业经济波动方面研究的回顾》(1978年),节选自《罗伯特森经济学文集》;罗宾逊夫人、奥斯汀爵士及莫格里奇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作品集》(1971~1989年);罗宾斯的《一个经济学家的自传》(1971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丹尼斯·罗伯特森的《工业经济波动研究》,1948年);罗德里奇出版社(丹尼斯·罗伯特森,后来再版的《货币》,1922年;丹尼斯·罗伯特森,《银行政策和价格水平》,1926年:被泰勒和弗朗西斯出版社授权使用);肯尼思·克拉克的遗产(克拉克,《森林的另外一部分:自画像》,1974年);剑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的院长及同事们(本森的日记);J.M.R.布朗夫人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校长及同事们(罗伯特森的论文);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校长及同事们(《剑桥大学年鉴》);克里斯托弗·约翰逊先生(菜昂内尔·罗宾斯的通信);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院长和学者们(《巴西里昂》;威尔金森的《国王学院的百年》,1980年);伊莫金·托马斯夫人和海雷布瑞社区(伊莫金·托马斯,《海雷布瑞学校:1806~1987年》,1987年);以及不列颠学会,它允许出版社复印图片用于本书封面的设计。我尽力追寻每一个文献的来源出处,尽管如此,还难免会有无意的疏漏,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将会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的调整。
我还要感谢巴思爵士约翰·布拉德菲尔德和米罗-凯恩斯博士,还有罗宾·马里斯教授,他们对丹尼斯·罗伯特森的回忆以及他们提供给我的资料,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
我还要再次感谢从事计算机工作的西蒙·布莱克曼为本书提供的宝贵的技术支持。同时,我还要感谢印度Pondieherry,Integra大学的吉达·娜伦和她的同事们,她们成功地使用项目管理技术来编辑本书。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给我的鼓励和支持。最后要说的是,本书的文责由我一人承担。
戋登·弗菜彻
丹尼斯·罗伯特森(1890~1963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先驱之一,英国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是剑桥大学继马歇尔、庇古之后的第三任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他对经济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对货币主导的经济里的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他是剑桥大学古典经济学传统理论的坚决捍卫者,主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发展剑桥学派的经济学思想,而不是像凯恩斯那样力主全面革新。罗伯特森一生著作颇丰,他先后发表过100多篇论文,出版了15部专著,其中著名的有《工业经济波动研究》、《货币》、《银行政策和价格水平》以及《经济学原理讲义》等。
本书是一本关于丹尼斯·罗伯特森的思想评传。作者采取了传记式的写作风格,将“传记式描述、历史性描述、文学评论和经济分析”结合在一起,共同勾勒出了作为普通人的罗伯特森和作为经济学家的罗伯特森的全貌。作者娓娓道来,从生活讲到工作,又从工作回到生活,尤其着重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发掘罗伯特森的思想及其著作背后的深层次背景,更加深了人们对于罗伯特森经济学思想的理解和认同。本书除了具有思想性外,还具有很强的启迪性和趣味性,它是人们了解被凯恩斯的光辉淹没了的罗伯特森的思想和生活的最好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