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城楼悬挂五颗人头,消息传遍大街小巷。为尽快将牺牲同志的头颅从敌人手中夺回,西满军区侦察处长康国志带两名侦察员,到地下交通站——天意杠房,准备开展侦察工作。
侦察员找到告密者狗驮子,获得了重要线索……
三江县城解放后,军区首长命康国志带小分队留下,协助县大队剿匪,他们身负特殊任务,解救两名身陷匪巢的女兵。
康国志带人侦察时在西大荒遇到药店的伙计,从他口中了解董旋子可能女扮男装胡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关东女匪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徐大辉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三江城楼悬挂五颗人头,消息传遍大街小巷。为尽快将牺牲同志的头颅从敌人手中夺回,西满军区侦察处长康国志带两名侦察员,到地下交通站——天意杠房,准备开展侦察工作。 侦察员找到告密者狗驮子,获得了重要线索…… 三江县城解放后,军区首长命康国志带小分队留下,协助县大队剿匪,他们身负特殊任务,解救两名身陷匪巢的女兵。 康国志带人侦察时在西大荒遇到药店的伙计,从他口中了解董旋子可能女扮男装胡子…… 内容推荐 五只柳条筐悬挂在三江城楼上,里面装着五颗人头,有的还在滴着血。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城东门下人越聚越多,今日又逢农贸大集,四面八方赶来的人聚在城楼下围观。 三江城楼悬挂五颗人头,消息传遍大街小巷。为尽快将牺牲同志的头颅从敌人手中夺回,西满军区侦察处长康国志带两名侦察员,到地下交通站——天意杠房,准备开展侦察工作。 侦察员找到告密者狗驮子,获得了重要线索…… 目录 第一章 头颅悬挂城门 第二章 夜入交通站 第三章 蹊跷的死者 第四章 寻找女兵线索 第五章 敌营卧底计划 第六章 发现告密者 第七章 夜擒狗驮子 第八章 消息如晴天霹雳 第九章 罪恶的始作俑者 第十章 匪巢第一夜 第十一章 跟踪进入深山 第十二章 擒获警察局长 第十三章 葬马突袭成功 第十四章 特殊使命小分队 第十五章 女兵柳砚冰 第十六章 西大荒影绰匪迹 第十七章 多条线索证明一个事实 第十八章 等待冰雪融化 第十九章 两个女兵大结局 尾声 试读章节 五只柳条筐悬挂在三江城楼上,里面装着五颗人头,有的还在滴着血。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城东门下人越聚越多,今日又逢农贸大集,四面八方赶来的人聚在城楼下围观。 人头挂的位置很高,再好的眼神也看不清面目,还是有眼力好的人说: “是外乡的,不是本地人!” 人群中议论纷纷: “定规(一定)犯了啥事!” “啥事?他们是干什么的?犯了啥法?” “杀了五个,一巴掌人啊!”说话的人举起右手,比划着,“一次杀这么多人……” “他们到三江来干啥?” “谁知道呢!” “砍头……” 处决犯人砍头已是大从前的事情了。男人梳辫子的时代,三江还有刽子手这个职业,斩人用大砍刀,对罪大恶极的人犯斩首示众。如今毕竟是1945年的秋天了,改良旗袍已在北方小街上流行,刀斩改成枪毙,谁还砍头呢? “官府呗,不然能挂到城门上?” 三江的警察就站在城楼上,除非官府杀人谁准许挂在那上面? “不对呀!可是这乱巴地(无政府)的时候……” “谁说乱巴地?” “有?县长是谁?” 没人能说上来县长姓甚名谁,甚至说不上是哪一派人掌权当政。满洲国倒台了,刚搭秋天的边儿,三江权力出现短时的真空,敌伪残余势力拼凑地方维持会。接着来了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人,他们反奸清算,处决了一批罪大恶极的伪警、匪首……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抗日根据地来的人,接着苏联军队来了,不久从抗日根据地来的人撤走,国民党接收大员进入三江,还来了一个团的正规军。 枭首示众的事就发生在这个特殊时期。 “肯定成立了县政府,哪伙人掌权可说不好。”有人说。 “一定得罪了什么人。” “得罪谁?” “还用说嘛,定保是大人物。” “小鬼子土豆搬家——滚球子啦,三江还有什么大人物?” 日本人统治三江十几年,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百姓心中他们才是大人物,投降滚回家,所以说三江还有么大人物。 谁杀了他们?是议论的焦点。知道谁杀死他们,大概就能推断出原因,再从原因推断出被杀者的身份。 “看不见穿戴……。” “只是一个脑袋,哪有啥衣物,连一寸布条都没有。” “就算有衣服,挂得那么高,谁看得清,是男是女都看不出来。” 警察的刺刀在秋天里跳跃着血色,太阳很红。 “看啊!”有人大喊道。 众人抬头望去,带枪的人顺着城墙竖下来一块白布,上面写有字,带枪的人不是军人,是警察。 “写的什么?” 很多人不识字,白布上只有三个字,还是有许多人不认得,应了那句老话:满街贴告示,还有不认得字的。 白布上写着极不通顺的一个词:匪八路。 三江人对这个词汇不及关内人清楚,觉得很新并不知其意。匪并不陌生,土匪最熟悉不过,大股小绺,一人单搓(一人为匪)的都有。也不全叫土匪,多称胡子。这匪八路又是什么? 五个被杀的人是八路,驻守三江的中央军113团这样称呼,人肯定是他们杀的了。也算有了答案。 “走吧,赶集去!” 人们进城去,城门大敞开,进出都需遭到军警盘查。赶集的人有三种,卖东西的、买东西的和既卖东西又买东西的,属于以物易物互通有无的那种。譬如高粱换绳套、獾子皮换犁铧……大到换牛换马,小到针头线脑。卖的东西里最显眼的是柴火。三江城多平房,住火炕,平头百姓烧不起煤,日本人才烧煤,像吃大米一样。柴火交易是每次赶集的重头戏,柴火分软硬,卖上价的硬柴火,如干树枝子、劈柴桦子、葵花杆,软柴火如耙搂的毛烘(燃点很低的柴草)不值几个钱卖给穷人。 “仔细检查柴火车!”一个班长说。 兵们检查柴火车,端着刺刀朝柴火里猛戳,跟战场上拼刺刀一样,每车柴火都捅一遍。 “真是吃饱撑的!”赶集人私下抱怨道。 “可不是撑的,找人。” “找人?找谁?” 说话的人指下门楼,又指向河的北岸,低声说:“防备那边的人进城来。” “八路?” “嗯,他们说的匪八路。”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