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说诸子百家/图说世界文化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王晓峰//王志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知识分子异常活跃,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言,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以期解决存在的社会问题,一时间百家争鸣,各种学说、思想、主张争相出炉,风起云涌,蔚为大观,一个思想者的时代开始了。这一时期,堪称中华思想史上之盛世,比之欧洲古希腊时代,毫不逊色。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您介绍那些关于诸子百家的故事!

内容推荐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出现,对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学术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秦统一中国而结束,但各家彼此交锋、相互影响,其思想传播远没有停止,一直影响至今。

目录

前言

001.何谓“诸子百家”

002.“百家”思想在“争鸣”中的相互影响

003.儒家:先秦诸子学说之一

004.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

005.得到孔子真传的曾子

006.首倡“仁政”的孟子

007.儒法合流的荀子

008.著名的舌辩之士陆贾

009.奠定儒学正统地位的董仲舒

010.道家:以虚无为本

011.道家学说的创立者老子

012.“重己为我”的杨朱

013.独善其身的庄子

014.儒道法相融合的黄老学派

015.墨家:与儒家对立的显学

016.儒家思想的反对者墨子

017.各学说中的游侠后期墨家

018.法家:以王法治国

019.首倡“唯才是用”的李悝

020.“举法明教”而强秦的商鞅

021.主张“贵势”、“尚法”的慎到

022.专研“权术”的申不害

023.兼收并蓄法治思想的尹文

024.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025.“善谋国不善谋身”的晁错

026.杰出的政论家贾谊

027.兵家:专事军事智谋的学派

028.与孔老并列的思想巨星孙子

029.春秋末期的军事家范蠡

030.司马穰苴与《司马法》

031.与孙子并称“孙吴”的战国军事家吴子

032.“围魏救赵”建奇功的孙膑

033.阴阳家:出于方士的学派

034.阴阳家学派的创始人邹衍

035.名家:以正名辩义为主

036.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

037.堕入诡辩的公孙龙

038.杂家:兼合儒墨名法之说

039.融会各家学说的《吕氏春秋》

040.杂家巨作《淮南子》

041.融诸家思想于一炉的尸子

042.纵横家:策辩战国时期的外交政治

043.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

044.“连六国从亲”的苏秦

045.“连横而斗诸侯”的张仪

046.方技家:研究医药和养生

047.传统医学的鼻祖扁鹊

048.上承下传的名医仓公

049.农家: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

050.小说家与数术家

试读章节

儒家基本思想是提倡“德治”,维护“礼治”,重视“人治”。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绝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做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在汉武帝之前,秦朝、汉朝都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已死百余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

在汉代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许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造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纵观两干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先秦儒家初创时自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情色彩,显得“迂远而阔于事情”。例如,孔子的“仁学”,目的在于通过“正名”恢复“周礼”,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会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孟子的“仁政”说,虽已转到新兴地主势力的立场上,但其“仁政”说是建立在“民为贵”、“君为轻”的基础上的,过分突出了小农利益,因而也不会得到统治者的赞赏。

历史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儒学随之有了恢复生机的条件。

汉兴以来,除黄老之学外,儒家思想也一直比较活跃并有所发展,景武之际的董仲舒便是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董仲舒从理论上阐明尊崇儒学的思想统治原则,受到汉武帝赏识。随后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确立了儒学的统治思想地位。

需要理解的是武帝这一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官学独尊后其他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所提倡的儒学本身也广泛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因而获得了成功。儒家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

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的元素。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绝大部分来自宋朝的文献。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束缚。直到五四运动后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P018-019

序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后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人类文化园地中一朵奇葩。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传统文化就像一位永不疲倦的精神纤夫,牵引着历史航船破浪前行。

中国传统文化纷繁复杂。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是指经过改造了的自然存在物;制度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规范化了的经济、政治、教育等各种制度、体制和方式;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风尚、宗教信仰、民族习性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文化因子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但有许多文化因子具有着超越时空的生命力,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推进历史发展的“价值客体”。

中华民族历来有着尊重历史、珍视文化、继承发展、综合创新的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大力开掘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丰富的宝藏。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人类历史上的那些优秀文化遗产就如一座座高峰,我们要定期登上这些山峰去看一看,去呼吸新鲜空气,然后我们才能神清气爽地下得山来,勇敢地投入生活。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汲来中国传统文化这渠活水,它可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学习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

中国传统文化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随着历史的高歌猛进,中国传统文化所使用的语言,当时虽然明白易晓,今天却变得古奥难懂了;所反映的生活,当时虽然真切实在,今天却显得遥远隔膜了;所表达的观念,当时虽然几乎妇孺皆知,今天却已经逐渐被人淡忘了。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学习,我们吉林人民出版社组织编写了这套《图说中国文化丛书》。全书共分20册:《图说中国文化·思想卷》、《图说中国文化·文学卷》、《图说中国文化·艺术卷》、《图说中国文化·科技卷》、《图说中国文化·考古发现卷》、《图说中国文化·建筑工程卷》、《图说中国文化·中医中药卷》、《图说中国文化·器物卷》、《图说中国文化·饮食卷》、《图说中国文化·民俗卷》、《图说诸子百家》、《图说儒家文化》、《图说科举制度》、《图说敦煌艺术》、《图说新文化运动》、《图说中国书法》、《图说中国绘画》、《图说中国戏曲》、《图说中国音乐》和《图说中国舞蹈》。每卷均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或对文化巨人、文化思想,或对文化事象、文化运动予以阐释。但要凿通悠悠的时空隧道,破解往圣先贤们的符号编码,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且尚有许多见仁见智、悬案百年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叙述和阐释只是读者达到彼岸的桥梁,而它们本身并不是彼岸。

面对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这套小丛书只能说是在海边采撷了几枚小小的贝壳,远谈不上包罗净尽、解说确当,更不待说尽其精要、毕发奥旨了。为此,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教,以期日后改正提高。

胡维荣

2009年9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1: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