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7岁是个临界点,这也就意味着0至6岁的婴幼儿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家长便担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身为父母,我们都渴望给孩子一个自由向上的成长环境。本书就是告诉你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实现潜能,让孩子在与你共度温暖而美好时光的同时,对自身及其才能真正充满信心。书中涵盖了几百种具体的活动方案、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对如何鼓励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施压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最重要的是,作者邀请每位家长和孩子一起去享受共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激动、满足与关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0-6岁育儿宝典) |
分类 | |
作者 | (美)克劳迪娅·琼斯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7岁是个临界点,这也就意味着0至6岁的婴幼儿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家长便担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身为父母,我们都渴望给孩子一个自由向上的成长环境。本书就是告诉你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实现潜能,让孩子在与你共度温暖而美好时光的同时,对自身及其才能真正充满信心。书中涵盖了几百种具体的活动方案、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对如何鼓励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施压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最重要的是,作者邀请每位家长和孩子一起去享受共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激动、满足与关爱。 内容推荐 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本书就是告诉你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实现潜能,让孩子在与你共度温暖而美好时光的同时,对自身及其才能真正充满信心。书中涵盖了几百种具体的活动方案、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对如何鼓励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施压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最重要的是,作者邀请每位家长和孩子一起去享受共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激动、满足与关爱。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谁,我?也是老师? 第二章 您孩子的自尊 第三章 培养学习技能 第四章 培养阅读兴趣 第五章 学会阅读 第六章 开始写字 第七章 语言:在文字中寻找乐趣 第八章 数学:不单单是数数 第九章 锻炼肌肉,培养协调能力和运动才能 第十章 创造性思维 第十一章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第十二章 培养艺术才能 第十三章 小小歌唱家、舞蹈家和音乐制作人 第十四章 该拿电视怎么办呢? 第十五章 暑假:如何应对“妈妈,我能做点什么吗?” 附:上幼儿园 试读章节 找来橡皮泥,捏两个大小相当的球,给一个3岁的孩子看,他会认为这两个球很像,几乎一模一样。现在,把其中一个球拿过来,在孩子面前搓成香肠形状,然后放在剩下的那个球旁边,问他是否一样。“不,”他会说,“这个泥多。”边说边指那根“香肠”。你问他为什么,他会煞有介事地回答:“长呗!” 大人看来不合逻辑的事情在一个3岁孩子的眼里就是逻辑。瑞士心理学家吉恩·皮亚杰率先涉足儿童智力发展领域的研究。他最早是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然后通过观察、记录、归类,跟踪了其他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他还研究了很多已经会讲话的孩子,看他们是如何就具体问题做出回答的。 皮亚杰发现孩子的思维存在着特色鲜明的发展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感知运动时期”是从出生到1岁半或2岁,其中一个阶段就是一旦物体被隐藏,孩子们就认为不存在了。快1岁的时候,蹒跚学步的小娃娃开始意识到有时看不见的东西并不代表它就不在那里。慢慢地孩子的行为不再随性,而是变得更有计划了。当他能够把物体和词汇结合,并掌握表述技巧时,他就进入第二个时期了。 “前运算时期”出现在“感知运动时期”之后,一直延续到6岁半或7岁(请记住: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不是骤然发生的,也并非泾渭分明。在好几个月里,孩子的行为或推理可能源自两个不同时期)。在第二个阶段,孩子会通过表象进行判断,就如上面描述的橡皮泥实验那样。 关于此阶段思维的另一著名实例是给孩子看两个盛着同样多果汁的玻璃杯。当一个杯子里的果汁被倒进一个浅浅的餐盘中,孩子会觉得另外一个杯子里盛着的果汁要比盘子里的多。他不会明白,外表发生巨大变化的事物的数量为何会保持不变。这个孩子们还不能掌握的原理称之为“数量守恒”。试验证明当长度和数目发生明显变化时,孩子们都会做出类似的反应。 皮亚杰认为孩子只有掌握了“可逆性原理”,即果汁可以倒回原来的那个杯子,或者橡皮泥可以又被搓成一个球,他才会明白守恒原理。但首先他要能够设想出那个可逆物。 在“前运算时期”,孩子会认为房间那头的人眼里看到的东西和他看见的一样。这时的他只关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考虑整体和局部的时候会觉得棘手。如当一堆钮扣被分成蓝钮扣和红钮扣时,孩子看到的仅仅是两种钮扣,而钮扣的整体性就不存在了。 到了7岁的时候,孩子进入了“具体运算时期”。进人这个时期的孩子明白了守恒定律和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尽管他的思维已经相当富有逻辑,但在处理抽象观念时还是会感到困难。 大约11岁的时候,孩子会进入第四个时期,即“形式运算时期”,这个时期会持续到14岁或15岁。在这几年里,孩子逐渐学会发现现实以外的东西,开始思考更多具体事物以外的事情。他能够设想出事物的潜在内容,并能处理一些想法。他在这一阶段的进步和经验引领他像大人一样进行推理。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都会考虑一个问题:“能缩短从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的时间吗?”虽然有人认为我们控制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速度,就像无法控制孩子的出牙时间一样,但皮亚杰等人认为我们有这个影响力。皮亚杰坚信尽管思维技巧的学习顺序是固定的,但速度却有快慢之分。一个良好的环境能促进孩子的发展。但他坚决反对利用高压强制实现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提速。 除了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杰若姆·布鲁纳也发现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能让孩子的智力发育激发巨大的发展潜能。布鲁纳认为人类有三个处理信息的系统:行为、视觉形象和(最复杂的)象征。成人可以在系统与系统之间随意地切换,但孩子则依赖于前两者。当把动手能力和分类活动结合时,布鲁纳试验的成功性就得到了证明。 皮亚杰和布鲁纳都表达了同一个想法,那就是:家长或老师对孩子最有价值的帮助就是为他提供大量通过使用手头材料发现世界的机会。想要对周围的世界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孩子必须观察、耍弄和体,验自己生活中的许多事物。 P9-11 序言 正在翻看这本书的您,肯定和我一样,享受着孩子带给我们的无尽快乐,却也深切体会到培养这小东西真需要有“唐僧取经”的决心。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7岁是个临界点,这也就意味着0至6岁的婴幼儿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家长便担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身为父母,我们都渴望给孩子一个自由向上的成长环境。但“自由”等同于放任不管吗?答案肯定是“不”。“向上”就等同于比同龄孩子先学会a,o,e吗?答案肯定还是“不”。但面对这么个特立独行、三心二意的小家伙,有心言传身教的你是否也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呢?我想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和我一样,禁不住长叹:“是啊,真难!”带着这个困惑,带着对孩子的爱,在孩子满周岁的那天我翻开了美国友人推荐的这本PARENTS ARE TEACHERS TOO,读完不禁感慨,原来对于0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来说,最喜欢的教室是家庭,绝非什么早教机构;最理想的老师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绝非什么专家圣贤!要是我们都能认可并努力去践行这个理念,我们的孩子便从小就能品尝到规划和实现目标的快乐感,就会发现父母在潜移默化之下已经给他们培养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的学习习惯,孩子会愈发自信,也会受益终生。我的想法与编辑一拍即合,于是齐心协力,推出了这本书的中文版。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个别语句或用词还未能拿捏准确,但16个章节通篇翻译下来,我自己也收获良多。 我们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爱不单单是满足吃穿。爱是一种尊重: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童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尊重孩子的情绪。爱也是一种引领:我们要引领孩子懂得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要引领孩子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学习内容,要引领孩子自主地规划时间。爱更是一种牺牲:我们要牺牲看电视的时间陪孩子读书讲故事,我们要牺牲逛街购物的时间陪孩子学拼音练算术,我们要牺牲自己的身高和身份陪孩子捡石头挖泥巴……但是请您相信,这不同寻常的“爱”也会让您的孩子得到社会的青睐。 我们要懂得如何去教孩子。教是一门大学问,远非“我说你听”这么简单。本书中,那个“懒惰”的爸爸教会了孩子跳水,那个教会了孩子互相褒奖的老师遭到了“劫持”;吉姆·崔利斯经过了3个月的“鏖战”终于让他的两个孩子明白读书、下棋甚至聊天都比看电视要有意义得多;切丽·派德逊太太则把孩子的暑假安排得满满当当,教会了他们假期同样可以学习娱乐两不误……不起眼的一张硬纸板在书中具有了神奇功能,除了可以当扇子,还可以用来画画涂色、改装成飞行棋盘、裁剪成功能不同的卡片、装裱成精美的硬面书,甚至制作出一管悦耳的笛哨,或者就是当做孩子练习使用剪刀的道具,等等。事物皆有用,关键看是否有心。 我们要懂得如何待自己。在孩子的眼里,父母都是巨人。但我们不能自命不凡,而应该降低高度,坐下甚至蹲下,让孩子明白你愿意和他/她一起去寻找教育所能带来的喜悦。我们也不能不懂装懂。面对自己的薄弱领域,不是绕开而应该抓住机会带着孩子一起去攻克,这也是在告诉孩子“学海无涯”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留点爱给自己,不要追求完美无缺。生气时、悲伤时、失望时,别压抑自己的感情,坦诚地向孩子述说你的情绪,他/她也会明白,“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因为文化差异和教育发展程度的不同,部分内容至今无法查证到统一的译法,为便于读者查找原始资料,书籍、游戏、电视节目等英文全称附在中文译名之后。此外,第五章的“介绍字母表”和“语音”两个部分有别于我国的拼音教学,但鉴于英语在国内的受重视程度,未作删减,但愿能有所帮助。 薄薄的一本书一翻即完,但孩子的成长之路却需要我们长期的关注。希望《好父母胜过好老师》一书除了能带给您理念上的启发外,更能推动您付诸实践。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们,是你们的高效、负责促成了本书的顺利问世;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母亲和先生,是你们的支持让我有了敢担当的力量;更要感谢我的孩子,是你开启了我母性的心智,让我明白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做母亲更幸福的事情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