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经历了2008年最大规模的慈善捐赠行动和全球金融危机后,2009年的慈善捐赠总量仍大幅超过2007年。本书记录了2009年度慈善在捐赠、组织、项目、管理、传播诸多领域的新进展、新特点,总结了慈善事业发展中的经验和不足,也展望了2010年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2009年,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传媒、研究机构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人们从正反两方面事例中锤炼认知,了解和理解慈善事业的通行做法和客观规律,学习如何从规则的角度推动慈善。公众对慈善的社会关注度持续提升成为2009年的一个标志。
本书首次将大中华慈善事业纳入报告范围,香港、台湾的慈善和全球慈善动态均给读者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新鲜感受。
2009年是中国慈善事业持续发展的一年。公众和慈善组织对于慈善的热忱持续高涨;慈善组织的数量继续扩大;慈善组织专业人员数量增多,其能力在不断增强;社会捐赠量稳步增加。在经历了2008年中国最大规模的慈善捐赠行动和全球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的社会捐赠量依然达到332亿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理解慈善事业的通行做法和客观规律,慈善更加理性;慈善政策法规和各类措施在波折和冲突中不断完善。当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发展不足,而慈善捐赠、慈善文化、慈善组织、政策法规和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均需要加快发展。
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了慈善事业必然快速发展,这也是历史性的机遇。如何总结已有经验并将所取得的成果固定下来,而不是循环往复、原地打转,浪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就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加强对慈善的理解、认知和形成共识。
中国需要尽快形成现代慈善事业发展体系。在慈善组织登记注册和专业化、行业性发展,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慈善统计,慈善财产的使用与处理,慈善信息的收集与研究分析,慈善机构与项目评估等基础支持系统方面,促进慈善生产方式的转型。
现代慈善事业发展需要加快慈善立法。2009年,民政部起草的慈善事业法草案上报国务院,《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颁布实行,上海、湖南、宁波等省市起草慈善法规,标志着慈善立法进入中央、地方相互促进的新阶段。同时,慈善组织加强了行业合作,针对免税政策的有关规定与政府开始了主体间的互动。
中国慈善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也日益紧密,中国慈善组织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慈善。同时,香港、台湾的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全球各地的华人慈善事业都展示了中华慈善的不竭的活力。
2009年的慈善事业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政府支持和培育慈善组织的制度不健全,政府购买慈善组织开展社会服务的机制没有建立,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慈善意识和健康的财富观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慈善组织专业化程度较低,对慈善项目的开发和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不强,慈善事业的规模和水平还没有能力完全承担起社会保障的补充功能,这些矛盾既反映出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在发展初期不成熟的一面,也为社会各方面持之以恒地推动、培育和发展慈善事业提供了机遇。
综论
中国慈善进入新成长阶段——2009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形势分析
捐赠篇
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发展总报告
2009年公民志愿者行动报告
企业捐赠行为分析
对于民营企业“隐性”慈善捐赠现象的分析
组织篇
2009年中国慈善组织发展报告
非公募基金会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社区慈善组织发展报告
“5·12”地震灾后重建中的社会组织服务
项目篇
中国慈善项目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抗震项目中的招标与监管
公益组织孵化器、公益创投、公益广交会——公益支持性体系的新探索
管理篇
2009年中国慈善法规政策与行业自律进展报告
公益性标准——慈善组织注册和慈善事业监管的核心问题
传播篇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与其背景下的公益传播
慈善公益传播的网络方式——以腾讯公益为案例
境外篇
香港慈善基金会发展总览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小区参与在台湾
全球慈善动态与中国
历史人物篇
民国慈善家——熊希龄
清代慈善家——潘曾沂
附录一 2009年慈善大事记
附录二 2009年有关慈善工作文件
附录三 中国富人不急于学美国富人捐财产
附录四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针对“玉树地震捐款由青海省统筹安排引起质疑”的问题答记者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