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异常心理根据程度的轻重,可以分为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大风起于青萍之末,长堤溃于蚁穴之间,所有心理疾患都要从不良心理状态开始,一步步累积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本书从揭示不良心态入手,邀请了数位心理学专家和执业多年的心理医生,回答了心理健康领域54个方面的200多个常见问题,由浅入深,逐步揭开异常心理的面纱,使读者能够了解并及时发现异常心理的方法,将心理疾病扼杀在将萌未萌之际。这也符合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自我治疗为主、外力介入为辅的心理治疗原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理访谈(听心理学专家讲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刘迎泽 |
出版社 | 海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的异常心理根据程度的轻重,可以分为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大风起于青萍之末,长堤溃于蚁穴之间,所有心理疾患都要从不良心理状态开始,一步步累积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本书从揭示不良心态入手,邀请了数位心理学专家和执业多年的心理医生,回答了心理健康领域54个方面的200多个常见问题,由浅入深,逐步揭开异常心理的面纱,使读者能够了解并及时发现异常心理的方法,将心理疾病扼杀在将萌未萌之际。这也符合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自我治疗为主、外力介入为辅的心理治疗原则。 内容推荐 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心理疾病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心理疾病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人的异常心理根据程度的轻重,可以分为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大风起于青萍之末,长堤溃于蚁穴之间,所有心理疾患都要从不良心理状态开始,一步步累积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而市面上大多数关于心理健康的书籍都是按照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体例来编排的,未免是舍本逐末。要知道,异常心理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患者自身的调适已经很难起到效果了。 本书则是从揭示不良心态入手,邀请了数位心理学专家和执业多年的心理医生,回答了心理健康领域54个方面的200多个常见问题,由浅入深,逐步揭开异常心理的面纱,使读者能够了解并及时发现异常心理的方法,将心理疾病扼杀在将萌未萌之际。这也符合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自我治疗为主、外力介入为辅的心理治疗原则。 心理健康的状况可以通过心理测验的方法得以显示。心理测验是根据一定的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验的种类现在已经接近三千种,同时还有大量的娱乐性很强的“小测验”。这些小型心理测验大多数是利用潜意识的原理,通过简单的判断来揭示未被测验者意识到的心理内容。而正规的测验大多是以显性行为为主的行为量表测验。 由于正规的心理测验问卷篇幅比较长,而且应该在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填写,所以我们在编辑本书的时候,只收录了一些“小测验”,使读者能够领略心理测验的神奇魅力,但是不能作为诊断心理疾病的证据。如果需要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做出科学、明确的诊断,还是应该到专业心理医疗机构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科学家告诉我们,决定人身体状况的因素,有些是先天而来的,也有些是后天人所能把握的。在人所能把握的空间里,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则取决于人们对自己健康的态度。如果说人生最高的品格在于能够主宰自己,那对健康的追求就是其中最可行的部分。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每个人生都是追寻健康、享受健康的历程。这个历程虽然也有艰辛坎坷,也会有病魔侵扰,但寒冬过去才有春景,风雨过后必是彩虹。但愿这本书,能够陪伴每个人的健康人生。 目录 第一章 情绪与情感障碍 压抑 情绪对健康有哪些影响? 压抑情绪有什么危害? 负性情绪应该怎样宣泄? 适当哭泣有什么益处? 为何放声大笑有益健康? 焦虑 心理学如何解释焦虑? 焦虑症有什么表现? 怎样克服焦虑情绪? 如何缓解焦虑发作? 紧张 人为什么会紧张? 紧张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什么是A型性格? 怎样消除紧张情绪? 怎样用生物反馈法放松? 恐惧 人为什么会恐惧? 恐惧感从何而来? 什么是恐惧症? 如何摆脱恐惧的困扰? 悲观 悲观从何而来? 悲观情绪怎样损害健康? 乐观精神有哪些益处? 如何培养乐观精神? 无用感 无用感有什么危害? 如何克服失恋后的无用感? 如何克服离婚后的无用感? 如何克服失业后的无用感? 如何克服退休后的无用感? 孤独 孤独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孤独有什么危害? 哪些人容易孤独? 什么是孤独症? 如何突破孤独的困境? 无助感 无助感从何而来? 人际交往有什么功效?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什么是精神支持疗法? 罪恶感 什么是罪恶感? 道德观念是如何发展的? 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如何破除邪念? 抑郁 什么是“心灵感冒”? 什么是抑郁症? 为什么冬天容易抑郁? 为什么要重视男性抑郁者? 如何化解抑郁? 躁狂 什么是躁狂状态? 什么是躁狂抑郁症? 什么是循环型人格障碍? 如何让心境平静下来? 厌倦 厌倦情绪从何而来? 怎样克服厌学情绪? 怎样克服工作倦怠? 怎样克服情感厌倦? 如何克服厌倦重燃激情? 空虚 为什么精神空虚也是病? 空虚感从何而来? 为何虚伪的关系会加剧空虚? 心理空虚有什么危害? 怎样充实空虚的内心? 羞怯 人为什么会害羞? 害羞与社交恐惧有什么关系? 社交恐惧症有哪些表现? 社交恐惧从何而来? 怎样在交往中勇敢起来? 虚荣 为什么说虚荣是扭曲的自尊? 哪些人是病态虚荣的易感者? 如何理解虚荣的两面性? 怎样矫正虚荣心理 愤怒 人为什么发怒? 愤怒有什么危害? 发脾气还是生闷气? 为何要迁怒于人? 怎样平息怒火? 嫉妒 嫉妒心从何而来? 为何预防嫉妒要从儿童做起? 嫉妒心理有什么危害? 为什么狭隘心理引发嫉妒? 如何化解嫉妒? 第二章 意志注意障碍 懒惰 懒惰心理有哪些表现? 懒惰的原因是什么? 懒惰有什么危害? 怎样克服懒惰心理? 拖延 拖延有哪些表现? 人们为什么拖拖拉拉? 拖延的危害有哪些? 如何消除拖延的积习? 怎样合理安排时间? 完美主义 人为什么会追求完美? 为什么追求完美反而不美? 追求完美如何导致强迫人格? 强迫症有什么表现? 怎样从强迫心理中解脱? 依赖 依赖心理是怎样产生的? 依赖也会形成人格障碍吗? 为什么最顽固的是心理依赖? 为什么依赖也会导致强迫症? 如何摆脱依赖心理的束缚? 犹豫 犹豫有什么危害? 什么是导致犹豫的动机冲突? 什么是患得患失的“瓦伦达心态”? 为什么人会恐惧成功? 怎样培养果断的精神? 逃避 人为什么要逃避现实? 人们如何逃避责任? 逃避者为什么总爱怀旧?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如何坚强内心直面痛苦? 冲动 冲动有什么危害? 如何克服心理冲动? 为什么后悔是无益的? 怎样将后悔转化为经验? 浮躁 浮躁心理有哪些表现? 现代社会为什么人心浮躁? 为什么学会等待是人生必修课? 如何消除浮躁保持沉稳? 逆反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怎样选择逆反或服从?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有什么危害? 如何应对逆反心理? 偏执 为什么偏执不等于固执? 偏执怎样破坏家庭关系? 为什么偏执的人总爱抱怨? 偏执心理可以严重到什么程度? 如何纠正偏执人格? 挫折 什么是挫折? 挫折会引起那些病态反应? 个体怎样抵御心理挫折? 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提高抗挫折能力? 敏感 心理敏感有什么危害? 什么是感觉过敏? 什么是幻觉? 如何克服心理过敏? 走神 什么是注意障碍? 人为什么走神? 怎样治疗儿童多动症? 如何提高注意力? 第三章 不良行为与癖好 嗜酒 为何饮酒会上瘾? 酗酒有什么危害? 如何缓解醉酒症状? 如何戒除酒瘾? 还有哪些物质令人上瘾? 烟瘾 烟瘾是如何形成的? 吸烟有什么危害? 为什么被动吸烟害处多? 什么是戒断反应? 应该怎样戒烟? 嗜赌 为什么赌博会成瘾? 赌博有哪些危害? 赌徒会陷入哪些心理误区? 怎样戒除赌瘾? 行为成瘾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迷信 人为什么会迷信? 从众心理在迷信中起什么作用? 算命者是如何骗人的? 怎样破除迷信? 自杀 人为什么选择主动结束生命? 什么样的人容易自杀? 人们对自杀的认识有哪些错误? 如何进行危机干预? 吝啬 吝啬从何而来? 吝啬有什么危害? 老年人为什么过分节俭? 疯狂花钱也不正常? 怎样培养慷慨的精神? 猜疑 猜疑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什么是妄想? 为什么猜疑是情感的杀手? 如何增强信任的感觉? 攻击 什么是攻击型人格? 被动攻击有什么表现? 为何社会环境会影响攻击行为? 怎样减少攻击的冲动? 报复 人为什么会报复? 如何认识仇恨的危害? 感恩为何也是报复? 怎样让报复消弭于无形? 饮食异常 人为什么要吃饭? 为什么有人暴饮暴食? 什么是神经性厌食症? 为什么孩子会吃泥土? 偏食是怎样形成的? 睡眠障碍 睡眠有什么重要作用? 怎样治疗失眠? 怎样缓解嗜睡? 为什么做噩梦、多梦? 为什么开灯睡眠害处多? 第四章 其他心理疾病 心理疲劳 什么是心理疲劳? 影响疲劳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慢性疲劳? 疲劳怎样导致神经衰弱? 如何有效缓解疲劳? 适应不良 为什么人要适应社会关系?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适应不良? 怎样避免婚姻适应不良? 为什么要避免自我封闭? 如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自卑 如何理解自卑心理? 产生自卑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自卑会造成早衰? 如何重建自信? 自负 为什么有人非常狂妄? 什么人容易自负? 为什么说自负是自尊的外壳? 如何让自己变得谦虚? 自恋 人为何爱上自己? 如何区分正常自恋与病态自恋? 自恋人格障碍有何表现? 怎样转变自恋人格? 自私 人为什么会自私? 为何自私之病难以消除? 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自私? 如何改正自私的心态? 怎样教育自私的孩子? 贪婪 心理学如何解释“欲望”? 为什么有的人贪婪成性? 怎样消灭贪婪的恶魔? 为什么盲目攀比要不得? 如何克服攀比的欲望? 性变态 为什么要研究性心理? 性功能障碍有哪些表现? 什么是性恐惧与性洁癖? 什么是性变态? 什么是中老年病态固恋? 癔症 什么是癔症? 什么是癔症型人格障碍? 什么是心理暗示? 什么是疑病症? 影响暗示的因素有哪些? 精神异常 什么是多重人格? 什么是人格解体?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什么是分裂样人格障碍? 记忆障碍 什么是记忆和记忆力? 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记忆障碍有哪些? 如何提高记忆力? 怎样缓解记忆力衰退? 智力障碍 什么是智力? 如何测量智商? 怎样判断儿童智力发育迟滞? 什么是老年性痴呆? 如何提高智力? 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 有哪些循环系统心身疾病? 有哪些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有哪些内分泌系统心身疾病? 有哪些呼吸系统心身疾病? 试读章节 冲动有什么危害? 冲动是指由外界刺激引起的、突然爆发的、缺乏理智而带有盲目性、对后果缺乏清醒认识的行为缺陷。冲动靠激情推动,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其行为因缺乏意识能动调节作用,因而常表现为感情用事,鲁莽行事,既不对行为的目的做清醒的思考,也不对实施行为的可能性做实事求是的分析,更不对行为的消极和不良后果做理性的评估和认识,结果往往后悔莫及,甚至铸成大错,遗憾终身。 心理学家认为,率性而为可以是对循规蹈矩生活的健康反抗,或者是被压抑的渴望的表现,但是更容易引起不加考虑地行动或者作出反应的冲动心理已经表现成为一种“瘟疫”。 有一种叫做“边界性格紊乱”的心理疾病,患者的特征是自残、经常误解其他人的动机,冲动的反应相当野蛮。有位女患者,打电话给还在上班的男友,男友告诉她暂时不能接电话。结果她以为男友想抛弃她,在男友挂断后马上又打了一个电话过去,当场抢先翻脸了。 最近几年来,科学研究已经把冲动和更高的吸烟、酗酒以及滥用药物的风险联系到了一起。那些自杀的人能在测试冲动程度的测验中得很高分数,饮食紊乱的青少年人也能得高分。富有攻击性、强迫自己赌,严重的性格紊乱和注意力不集中也全都和一个人的的冲动程度有关联。 如何克服心理冲动? 冲动是人类进行心理改造的最基本对象之一。人应该是理智的奴隶、情感的主人。一个人如果简单地为情感所左右,就等于否认了自身应具有的理智价值。一味地忍耐不能真正消除冲动的威胁,应该在怒气爆发之前利用自我的控制力,在内心将这种恶性的情绪转化到良性的轨道上来。 提高自制力的手段很多,比如学习“超觉静思”。这是一种加强自己品性涵养的有效途径。超觉静思要求人凝神定气,让大脑长时间保持空白的状态。包括静坐、冥想、瑜伽等训练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识水平和动机水平会影响一个人的自制力。一个成就动机强烈、人生目标远大的人,会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无论他考虑任何问题,都会着眼于事业的进取和长远的目标,从而获得一种控制自己的动力。 人在加强自制的同时,也要严格接受社会控制。社会控制的真正动力是个体人将外界的思想规范、法律规范和条文等内容内化为自己人格的核心,使之成为约束个人行为的真正力量。人类的追求不应是盲目的,它必须符合自己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的需要。奢望并不是志向高远的表现,相反会成为对自己身心的摧残。因此,对待冲动一方面要节制自己的奢望,要创造条件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一方面要加强自我修养,自觉地接受社会控制。 为什么后悔是无益的? 冲动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行为表现,如果冲动之后立刻后悔,就会给人带来额外的焦虑,引发更多的心理问题。 人们产生后悔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可能出现的消极后果有一定的预知,但由于疏忽大意或盲目乐观,对这种危险的苗头没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人是非常后悔的,因为他已经接近正确的选择,只因一念之差发生了重大遗漏。 另一种后悔经常发生在盲目乐观者身上,决定者在制订行动方案时,有意回避不利的信息,对未来的困难、危险及不利条件根本未加考虑,由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应急措施,因此,决定者只有惊恐和本能的防御反应,只能临时利用手头的力量补救一下,但终因补救措施的非系统化、非严密化而收效不大。 悔恨不仅是对往事的关注,也是由于过去某件事产生的现时惰性。人生没有回头路,当认识到做错了事、走错了路的时候,应该做的是及时地改正错误、调整方向,而不是为错误而不断地懊悔。而有的人经常后悔,而且经常经历相似的后悔,他们的失误往往不是新的失误,而是不停地重复旧的失误。他们的后悔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情绪水平,没能深深地触及认知结构,没能很好地剖析失误的原因和吸取发人深省的教训。P105-107 序言 追求健康是人的天性,消灭疾病是人的梦想。这种天性和梦想推动着医学研究的飞速发展。100多年前,医生还在细菌感染面前束手无策,如今,干细胞的研究已经在挖掘人体潜在的可能。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让越来越多的绝症能够得到根治,特效药的问世,让无数生命重新焕发光彩。然而,却有一片乌云给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就是心理疾病。 所谓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心理疾病大致可分为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反应、神经症、心身障碍、精神病这几类。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心理疾病进行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约在公元前1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有关心理疾病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 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心理疾病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心理疾病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人的异常心理根据程度的轻重,可以分为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大风起于青萍之末,长堤溃于蚁穴之间,所有心理疾患都要从不良心理状态开始,一步步累积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而市面上大多数关于心理健康的书籍都是按照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体例来编排的,未免是舍本逐末。要知道,异常心理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患者自身的调适已经很难起到效果了。 本书则是从揭示不良心态入手,邀请了数位心理学专家和执业多年的心理医生,回答了心理健康领域54个方面的200多个常见问题,由浅入深,逐步揭开异常心理的面纱,使读者能够了解并及时发现异常心理的方法,将心理疾病扼杀在将萌未萌之际。这也符合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自我治疗为主、外力介入为辅的心理治疗原则。 心理健康的状况可以通过心理测验的方法得以显示。心理测验是根据一定的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验的种类现在已经接近三千种,同时还有大量的娱乐性很强的“小测验”。这些小型心理测验大多数是利用潜意识的原理,通过简单的判断来揭示未被测验者意识到的心理内容。而正规的测验大多是以显性行为为主的行为量表测验。 由于正规的心理测验问卷篇幅比较长,而且应该在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填写,所以我们在编辑本书的时候,只收录了一些“小测验”,使读者能够领略心理测验的神奇魅力,但是不能作为诊断心理疾病的证据。如果需要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做出科学、明确的诊断,还是应该到专业心理医疗机构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科学家告诉我们,决定人身体状况的因素,有些是先天而来的,也有些是后天人所能把握的。在人所能把握的空间里,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则取决于人们对自己健康的态度。如果说人生最高的品格在于能够主宰自己,那对健康的追求就是其中最可行的部分。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每个人生都是追寻健康、享受健康的历程。这个历程虽然也有艰辛坎坷,也会有病魔侵扰,但寒冬过去才有春景,风雨过后必是彩虹。但愿这本书,能够陪伴每个人的健康人生。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