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否定?或是前路迷茫?
深谙职场,却默默无闻?
疲于奔命的状态与年少时的梦想相去甚远?
我们一直都在丈量自己与成功之间的距离,希望几度幻灭又燃起,不要希冀一本书能够改变你的一生,但是在杰夫?科尔文的文字中,我们能够读懂“天分”、“经验”、“努力”、“成功”。
1978年,作者来到宝洁,见到了一对工作在狭小房间的22岁年轻人,当时人们都说“这两人将来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果然不出所料,这两个年轻人后来成为了通用电气和微软的首席执行官,他们就是杰夫·伊梅尔特和史蒂夫·鲍尔曼。
是什么让当时的人们就认为他们具有取得成功的潜质?这并不取决于他们的天赋,也不取决于他们的基因,而是取决于他们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这是本书要告诉读者的最大的一个秘密。
《财富》杂志曾刊登过一篇非常受读者欢迎的封面报道,名为《如何成就伟大》。《财富》杂志的高级编辑杰夫·科尔文在读者的期盼下,将这篇经典的封面文章写成了这本书,旨在为读者揭开成功的奥秘。
你的外婆也许会告诉你,如果要成为泰格·伍兹、温斯顿·丘吉尔、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莫扎特这样的人,就必须埋头苦干。但事实并不仅如此,你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你必须学会如何对结果进行分析,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而不是仅仅取决于你的智商或者是情商。
科尔文提出的“刻意练习”的成功法则不仅适用于科学、音乐、艺术领域,就是谈判、理财等技能,也可以依照成功法则来习得。
第一章 谜
伟大成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但是它来自哪里呢?
第二章 被高估的天才
直面天生才智的意外真相
第三章 你有多聪明?
智力和记忆力在高成就上的真正作用
第四章 一个更好的想法
一种对伟大成就的合理解释
第五章 刻意练习是什么,不是什么
对新手来说,这不是我们很多人所做的那种“练习”
第六章 刻意练习如何起作用
改变我们的具体方式,并使一切与众不同。
第七章 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则
机会有很多——只要我们用新方法看待我们的工作
第八章 在机构中应用本原则
很少人做得好,大多数人根本不做;你开始得越早越好
第九章 创新致胜
我们所学的原则如何带我们走过创造力的迷宫
第十章 青年时期的杰出成绩
早早开始并一直坚持的巨大好处
第十一章 激情来自何处
明白有关伟大成就的根源
致谢
1978年中期,我们在宝洁公司位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巨大总部,参观一间由两个22岁年轻人共用的小办公室。这两个年轻人刚刚毕业,他们的任务是销售邓肯·海尼斯(Duncan Hines)巧克力蛋糕粉,但他们却被要求严格按照公司的规定,花费大量时间写备忘录。他们显然是非常聪明的:一个毕业于哈佛大学,另一个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但他们与宝洁公司新招聘的员工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与许多年轻人的区别是什么呢?这个公司每年雇佣的员工既不是特别有抱负,也没有具体的职业计划或者特别的职业目标。每天下午,他们将备忘录的小纸片揉成一团,当球一样扔到垃圾箱里。其中的一位后来回忆道:他们被认为是最不会成功的人。
这两个人仅有一点吸引我们,那就是:他们是杰夫·伊梅尔特和史蒂芬·鲍尔默,他们分别在50岁之前成为通用电气和微软这两家世界最有名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们作为新职员时不被人重视,后来居然达到了企业成就的最顶端;所以,我们很显然就要问,他们如何做到呢?
是天赋吗?如果是的话,那就奇怪了,这种天赋在他们25岁以前并没有显现出来。是智力吗?这两个年轻人无疑是聪明的,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比其他数千名同学或同事更聪明。是没日没夜的辛苦工作吗?没有达到那种程度。
然而,某些东西将他们带到了商界的顶点。这可能是最难解答的问题了,问题的答案不仅仅适用于伊梅尔特和鲍尔默,也适用于我们生活中每一个人以及我们自己:如果那些事情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想的那样,那它究竟是什么呢?
P3-4
一本激发你生命力的书籍。
——《时代》杂志
如果你有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就不妨努力争取。杰夫?科尔文告诉了你获得成功的路径。科尔文所说的与我自己在体育运动、法律和商业领域的感受惊人地一致。
——西南航空创始人、总裁 赫伯·凯勒赫(Herb Kelle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