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体穴位自然疗法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吴兆利//徐国成//韩秋生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本书介绍中医阴阳学说、脏腑学说、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人体常用穴位与取穴方法。穴位按摩法、穴位拔罐法、穴位灸法、穴位刮痧法、耳穴压豆法、穴位敷贴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每种常见疾病给出多种穴位刺激疗法,供读者选择。每日按摩敲打经穴。延年益寿保健康。

内容推荐

本书从祖国医学基本理论入手,以平实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人体穴位相关知识和治疗人体疾病的自然疗法,全书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应用穴位自然疗法所必须掌握的一些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阴阳、脏腑、经络、腧穴等内容;这些知识是运用穴位疗法的前提与基础。第二章重点介绍76种方便实用的穴位自然疗法,每种疗法都有概述、基本操作、动作要领、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语言精炼,重点突出,易学易练。第三章荟萃了近70种常见病症及养生保健的穴位疗法,主要选择常见病和多发病,每种病症按病症简介、治疗方法、预防与调摄进行编写,疗法丰富多样,操作介绍详尽实用。

目录

第一章 探究中国理论 掌握人体经穴

 一、阴阳学说——中医看世界万物皆阴阳

1. 阴阳的形成

2. 阴阳的特性

3. 中医的阴阳观

 二、脏腑学说——以脏腑为中心的人体整体观

1. 人体的脏腑

2. 脏的生理功能

3. 腑的生理功能

4. 脏与腑的属络

 三、十二经脉——人体运行气血的主干线

1. 手三阴经脉

2. 足三阴经脉

3. 手三阳经脉

4. 足三阳经脉

 四、奇经八脉——人体调节气血的存贮站

1. 任脉与督脉

2. 冲脉与带脉

3. 阴维脉与阴跷脉

4. 阳维脉与阳跷脉

 五、人体穴位——人体经络上的信息端口

1. 取穴法则与定位方法

2. 头面颈部前面常用穴位

3. 头面颈部侧面常用穴位

4. 头面颈部后面常用穴位

5. 躯干部前面常用穴位

6. 躯干部侧面常用穴位

7. 躯干部后面常用穴位

8. 上肢部常用穴位

9. 下肢部常用穴位

第二章 揣摩人体穴位 运用自然疗法

 一、穴位按摩法

1. 按压类手法

2. 叩击类手法

3. 摩擦类手法

4. 摆动类手法

5. 振颤类手法

6. 捏拿类手法

7. 其他常用按摩手法

 二、穴位拔罐法

1. 火罐法

2. 水罐法

3. 抽气法

 三、穴位灸法

1. 艾炷灸

2. 艾条灸

3. 温灸器灸

4. 其他灸法

 四、穴位刮痧法

1. 头部的刮拭方法

2. 颈肩部的刮拭方法

3. 躯干部的刮拭方法

4. 四肢部的刮拭方法

 五、其他常用疗法

1. 耳穴压豆法

2. 穴位敷贴法

第三章 应用人体穴位 解除常见病患

 一、常见病症

1. 全身性病症

 (1)感冒

 (2)高热

 (3)高血压

 (4)中风后遗症

 (5)糖尿病

 (6)荨麻疹

 (7)湿疹

 (8)带状疱疹

2. 头颈部病症

 (1)头痛

 (2)眩晕

 (3)面瘫

 (4)面肌痉挛

 (5)三叉神经痛

 (6)眼睑炎

 (7)近视

 (8)耳聋耳鸣

 (9)鼻炎

 (10)扁桃体炎

 (11)咽炎

 (12)牙痛

 (13)膈肌痉挛

 (14)呕吐

 (15)咳喘

 (16)落枕

 (17)颈椎病

3. 胸腹部病症

 (1)心律失常

 (2)产后缺乳

 (3)急性乳腺炎

 (4)乳腺增生

 (5)胆囊炎

 (6)胃下垂

 (7)胃炎

 (8)肠炎

 (9)便秘

 (10)前列腺炎

 (11)尿潴留

 (12)遗精

 (13)阳痿

 (14)月经失调

 (15)痛经

 (16)胎位异常

 (17)子宫脱垂

 (18)腹股沟疝

4. 肩背腰部病症

 (1)肩关节周围炎

 (2)腰椎问盘突出

 (3)坐骨神经痛

 (4)急性腰扭伤

 (5)腰肌劳损

 (6)梨状肌损伤

 (7)脱肛

 (8)痔疮

5. 四肢部病症

 (1)网球肘

 (2)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3)腿肚抽筋

 (4)足跟痛

 (5)腱鞘囊肿

 (6)四肢部关节扭伤

 (7)各部痿瘫、肌肉萎缩

二、亚健康状态

 1. 疲劳

 2. 困倦

 3. 失眠

 4. 焦虑

 5. 抑郁

 6. 健忘

三、保健与养生

 1. 保健按摩

 2. 保健灸法

 3. 经穴美容

 4. 经穴减肥

 5. 戒烟、戒酒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探究中国理论 掌握人体经穴

祖国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体是由经脉、脏腑、四肢、躯干、五官、九窍等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而经脉则是网络般深入浅出的沟通渠道,使身体内部的脏腑之间以及脏腑与四肢、躯干、五官、九窍等器官组织间都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从内脏与经络的关系来看,《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意为经脉是人体脏腑器官与四肢体表相联系的沟通渠道,反映着人体的脏腑器官和十二经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量的临床观察充分证明,脏腑疾患能使某些相应经穴出现异常反应。刺激这些异常反应点或相关腧穴,对相应脏腑的功能活动具有相对特异的调整作用。这就是经穴一脏腑相关理论。《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这就是古人对脏腑的疾病出现穴位异常反应的最为朴素的语言描述。脏腑是一切生命现象的中心,脏腑功能是否正常会通过经络而向外表达,因而穴位的异常反应是脏腑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

“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入抽病也。”——《千金翼方》

“经络不可不知,孔穴不可不识。不知经络,无以知气血往来;不知孔穴,无以知邪之所在。知而用,用而的,病乃可安。”——《针灸问对》

总的来说,脏腑一经络一腧穴三者之间,内外相应,形成一体,不可分割。生命活动是以脏腑为中心,以经络来沟通的。而腧穴从属于经络,通过经络系统与人体各部发生联系,当以针灸等方法刺激腧穴,便可以“引气远入”,成为人体防治疾病的重要作用点。因此,《灵枢·本输》特别强调:“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脉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府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藏之所溜处……”说的就是经络、脏腑与腧穴之间的关系。

腧穴与人体的气血运行也有着紧密的联系。《灵枢·本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这是对经络在沟通机体内外、运行气血、濡养各部组织器官的作用总结。腧穴不仅在人体正常时能通行气血,在异常时能反映病痛,在接受针灸等刺激时则通调气血,祛邪扶正,治疗疾病。

我们学习中医的过程好比是一次奇妙的旅行,途中有阴阳、有脏腑、有经络和腧穴,而旅行的终点是要到达防治疾病的目的地。而这次旅行的开始就是中医的基础理论——阴阳、脏腑。

一、阴阳学说——中医看世界万物皆阴阳

学习中医最早接触的就是“阴阳”二字,在中医人的眼中世界万物都可以用阴阳划分,因此阴阳学说是学习和理解中医最重要的方法。总的来说,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可以用阴阳来描述,用来治疗疾病的药物可以用阴阳来归类,更重要的是,我们即将学习的经络腧穴也是用阴阳来划分的。

1 阴阳的形成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对阴阳最贴切的诠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说文解字·阜部》曰:“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实际上,阴阳并非玄不可测的理论,而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当古人意识到世界是由男女、昼夜、日月、冷暖等相应、相反的事物组成的时候,“阴阳”的概念也渐渐地形成了。

古人常借助“阴阳”来描述世界,并对各种各样的事物进行初步的分类。从文字上来看,“阳”指“向日”,因此,用“阳”来描述的事物具有“向日”的现象和特点。“阴”指“背日”,因而用“阴”来描述的事物又具有“背日”的现象和特点。

2 阴阳的特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对于阴阳的特性可以这样归纳:凡是相对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而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我们可以根据阴阳的特性,对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简单的“阴阳”划分,如水与火:水性寒凉而润下,故属阴;火性温热而炎上,故属阳。天与地:天气轻清在上,故属阳;地气重浊在下,故属阴。动与静:阳主动,故属阳;阴主静,故属阴。

P1-2

序言

“会不会有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且不那么痛苦、不那么昂贵”?穴位疗法应该是一个满意的答案。

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知道人体体表有着许多特殊的敏感点,经过人们长期的医疗实践,这些敏感点就慢慢地演变成今天我们所共识的人体穴位。人体穴位多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具有“按之快然”、“祛病迅速”的神奇功效,它起源于远古,服务于当今,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的今天,穴位疗法作为一种自然、无毒的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和青睐。作为中医人,我们也要骄傲地对别人称赞中医疗法的巧妙,有人认为中医很“老”,老得跟不上我们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我们认为中医很“新”,它超前的思辨理念总是带着良田桑竹般清新的味道。让我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重新认识人体生命的规律,重新思考入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改变我们的健康理念和生活观念。我们相信从您阅读这本书开始,就能逐渐学会用经络穴位的视角透视人体,审视健康。

本书图文并茂地向读者介绍了人体穴位常用的自然疗法,作者从祖国医学基本理论入手,以平实生动且具专业性的语言和带有中医文化色彩的文字,传达了人体穴位的相关知识和治疗疾病的实用而有效的自然疗法。全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应用穴位自然疗法所必须掌握的一些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阴阳、脏腑、经络、腧穴等内容,是运用穴位疗法的前提与基础。由于理论性较强,我们采用系统到位的语言描述和相应恰当的插图加以说明,力求方便读者掌握。第二章重点介绍了几种方便实用的穴位自然疗法,每种疗法列有基本操作、动作要领、主治概要及注意事项,语言精炼,重点突出,易学易练。第三章荟萃了近70种常见病症及养生保健的穴位疗法,考虑到更广泛的读者群和实用性,在疾病的命名上,我们采取中西医互参的形式,选择当今常见病症和多发病,每种病症按病症简介、治疗方法、预防与调摄进行编写,疗法丰富多样,操作介绍详尽实用。引导并鼓励读者只要通过阅读和实践,就可以运用本书阐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人们遇到的常见病症和健康问题,使读者快速掌握以穴位常用的施术法治疗疾病的精华。掌握了人体穴位,就犹如获得了一把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恰当地运用这些穴位,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常用的人体穴位自然疗法。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和借鉴了许多同道的著作,谨向各位表示真诚的感谢。

本书可供中医爱好者、自学中医者和专业人士阅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4: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