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焕新编著的《微型小说美学》对广大读者则具有审美鉴赏的享受性。多数读者在阅读了一篇微型小说或一部微型小说集后,能够直感该作品好或者不好,艺术性高或者低,但是常常说不出好在哪里,高在何处。而《微型小说美学》不仅指导微型小说作者怎样才能写出优秀的美的微型小说,启发微型小说评论者怎样才能写出切合作品美丑实际的微型小说评论,而且还以其全部论述潜移默化读者怎样以审美的态度和角度阅读和鉴赏出众的微型小说,从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其中第四编《微型小说的审美鉴赏及写作》,对读者尤其具有直接的启蒙意义。读这些鉴赏文章,阅读过程就是美的享受过程。读完全部《微型小说美学》后,他再去阅读微型小说,就不再是直感某篇作品的优劣高低,而是能够在优秀的微型小说中得到美的享受,并对低劣的微型小说知有抵制和批判了。
凌焕新编著的《微型小说美学》是全国第一本有影响的微型小说美学论著,开拓了微型小说评论和研究的新高度、新境界。“四论”:特质论、审美创造论、审美形态论、审美鉴赏论,让我们窥见微型小说的美的内核。深入浅出的论述,对创作具有导向性,对评论具有标杆性,对读者具有审美享受性,让我们雅俗共赏,收获多多。《微型小说美学》传递出作者梦幻式的美学追求和广大读者热切的审美阅读期待。对广大微型小说的爱好者而言,是一本引领读者进入微型小说文学殿堂的指导用书。
序一 江曾培:圆了一个“美”梦
序二 陈辽:导向·标杆·审美享受
序三 刘海涛:攀登微型小说理论研究新高峰
前言 微型小说美学随想
第一编 微型小说的美学特质
一、微型小说的美学追求
二、微型小说探微
三、微型小说的美学特征
四、微型小说的审美超越性
五、微型小说当代性美学品格
六、微型小说精品的审美期待
七、微型小说的短之美
第二编 微型小说的审美创造
一、微型小说审美创造的不同途径
二、微型小说的生命:原创
三、微型小说的立意艺术
四、微型小说题旨:暗示性的隐秘
五、微型小说含蕴:具象化的空白
六、微型小说情节:突转后的发现
七、微型小说视角:“睹影知竿”的侧笔
八、微型小说魅力:孕育诱惑力的期待
第三编 微型小说的审美形态
一、微型小说形态的新流向
二、微型小说的时间结构类型
三、微型小说的情节形态:复杂化的单纯
四、微型小说人物审美形态:写意传神的抽象美
五、微型小说的诗化韵味
六、纪实微型小说的审美形态
七、微型小说超常态的艺术变形
八、微型小说语言的美学形态
第四编 微型小说的审美鉴赏及写作
微型小说的审美鉴赏导论
一、故事新编
推陈出新的审美再创造(蒋听捷《赤兔之死》)
非现实的荒诞美(老舍《昼寝的风潮》)
二、寓言寓托
假定性人物所背负的审美警示(冯骥才《胖子和瘦子》)
人化动物的隐喻魅力(焦耐芳《人味》)
三、写实纪事
纪实的波澜和期待(吕明辉《她盼着他来电话》)
触目京心中的沉痛思索(何雨生《木头伸腰》)
四、讽喻幽默
微讽和幽默中窥见别一世界(司玉笙《“书法家”》)
无奈的尴尬蕴含的思考(何天谷《英雄的眼泪》)
五、借体变式
账单中的家庭闹剧(马克·吐温《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
数学里的巧妙故事(周锐《除法》)
六、悬念迭起,延宕蓄势
欲罢不能的探求(秦德龙《谁是真英雄》)
蓄势待发的张力(凌鼎年《法眼》)
七、巧选角度,突转惊魂
旁见侧出的魅力(王伟《鞋》)
出奇不意的震撼(汝荣兴《辞海缩印本》)
八、隐喻象征,诗情哲理
诗情哲理的闪光(杜卫东《橘红色的伞》)
象征蕴含的厚重(徐光兴《枪口》)
九、临去秋波,余意绵绵
执卷流连的决别(修祥明《小站歌声》)
心理时间的感情长度(吴金良《老木》)
十、荒诞变形,愈幻愈真
朦胧变形中的新奇讽喻(郑义《公寓》)
科幻世界盎然情趣(星新一《试制品》)
代后记:半生缘:我与微型小说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