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一方面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另一方面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中学生常识书系”正是顺应时代对中学生的新要求、满足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研发的阅读产品。
本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为中学生量身打造的常识书系,继第一辑推出引起热烈反响之后,放眼社会、以拓展性常识为主的第二辑华丽出炉!
李振华编著的《中学生不可不知的世界遗产》为该丛书中的一本,共分宗教建筑、考古遗址、名城古城、宫殿园林、特殊建筑与雕塑、自然风光和人文胜景六个部分,主要向您介绍了数十处最经典的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是天地祖先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庙堂。它们或是具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或是已逝文明的物质见证,或者记载了地球演化的重要阶段,但都无一例外地对今天的艺术、科学、城市规划、精神信仰等产生过重大影响。
李振华编著的《中学生不可不知的世界遗产》一书共分宗教建筑、考古遗址、名城古城、宫殿园林、特殊建筑与雕塑、自然风光和人文胜景六个部分,将常识介绍寓于优美的文字中,似一个个悠远深邃的脚印,串联起数十处最经典的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翻开《中学生不可不知的世界遗产》,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感受文化的气息,体味造化的神奇。
第一章 众神的微笑——宗教建筑
中国·敦煌莫高窟:用佛法笑拈天下
柬埔寨·吴哥遗迹群:没有人和我一起做皇帝
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独石教堂:穿过地心仰望你
日本·奈良法隆寺地区佛教建筑群:为你,演尽世间不可思议
意大利·圣玛丽亚感恩女修道院和教堂:当达·芬奇遇到布拉曼特
土耳其·迪夫里伊的大清真寺和医院: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第二章 时光的秘密——考古遗址、地下宝被、神秘遗迹
印度·泰吉·玛哈尔陵:“时间面颊上的一滴泪珠”
意大利·庞贝、埃尔科拉诺、托雷安农济亚塔考古区:当我回头看你的一瞬
希腊·雅典卫城:每一个来访的客人,都可能是神的化身
埃及·金字塔:全世界最笨的石头建筑
英国·斯通亨厄、阿韦伯瑞和附属的史前巨石文化建筑遗址:“大王书”
秘鲁·纳斯卡线条:谁的图画,安放在我的土地上
第二章 王朝的背影——名城、古城或其历史中心区
中国·丽江古城:一米阳光
意大利·威尼斯及其环礁湖:地中海的酒窝
巴勒斯坦地区·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墙:“拥挤的众神”
洪都拉斯·科潘玛雅遗址:“如果玛雅回到安宁,请千万叫醒我”
古巴·哈瓦那旧城及防御工事:“我怎能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脸去”
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多瑙河两岸和布达城堡区:每个生命都值得惦记
第四章 历史的绝笔——特殊建筑雕塑等
美国·自由女神像:“你凝聚流光的名字,放逐者之母”
西班牙·通往圣地亚哥——孔波斯特拉的朝圣道路:用脚步丈量信仰的长度
伊朗·伊斯法罕皇家广场:天堂是什么颜色的
智利·拉帕努伊岛:下一个复活节
中国·都江堰:你走这边,他走那边
英国·伦敦塔:多面女王
第五章 王宫与园林——宫殿园林、乡村田园
中国·布达拉宫:“不负如来不负卿”
法国·枫丹白露的宫殿与园林:带上你的名字,浪迹天涯
法国·凡尔赛宫:国王和国王的女人们
中国·苏州园林: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红场:雷帝的城堡
第六章 永恒的坐标——自然风光、文化胜景
中国·九寨沟:童话中的世界
中国·庐山: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美国·石公园:我的美丽与哀愁
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尊敬的白人先生,莫要挡了我的阳光
俄罗斯·贝加尔湖:西伯利亚的蓝眼睛
附录Ⅰ 历届世界遗产大会概况
附录Ⅱ 中国的世界遗产
莫高窟坐落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始建于前秦时期,此后,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的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莫高窟以其精美的壁画、塑像和大规模的石窟建筑,被誉为“东方的卢浮宫”。遗产地现有洞窟735个,其中南区的492个最具代表性,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 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内共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并由此形成一个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石窟艺术和敦煌史迹的学科——敦煌学,成为20世纪的“显学”。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朝圣的起点
其实,每一处世界遗产,对于真诚仰望它的人来说,都是一处圣地。如果朝圣需要一个起点,那么,敦煌再好不过。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有个叫乐傅的僧人云游到敦煌的鸣沙山和三危山之间,忽然看到三危山上佛光闪闪,仿佛千万尊佛像在金光中闪耀,于是依山开窟,这是莫高窟开凿日志上的第一个石窟。从乐傅和尚开始,莫高窟代有开凿,在隋唐时达到鼎盛。据史料记载,到武则天的时候,已经有1000多个洞窟。宋以后“丝绸之路”逐渐衰落,自元代以降,莫高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孤独地在西北荒漠中保持沉默,直到清康熙年间,才重新受到人们的注意。
如果说莫高窟是·一个故事,那么第十七窟一定是这个故事的开头或结尾。和这个洞窟一起,一个叫王圆篆的道士也将被尴尬地收入史册:他原本是湖北麻城的一个农民,因为逃荒到了莫高窟,然后摇身一变成了道士。1900年5月26日这一天,他无意中打开了隐藏在第十六窟墙壁后的第十七窟,随着哗啦啦倒地的满满一窟经卷,随着斯坦因等闻风而来的肤色各异的“强盗学者”,随着中华大地上隆隆的炮声,敦煌这座艺术与宗教的宝库成为一个民族荣辱兴衰的见证,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和中华儿女荣辱与共。从最初被劫掠后的一片狼藉,到张大干等以个人名义的拜访;从1944年的“国立敦煌研究所”,到1950年的“敦煌文物研究所”,再到1984年至今的“敦煌研究院”,这一百年的成长五味杂陈。
回头望去,除了乐傅和尚,大概再没有第二个人见过三危山上绚烂的佛光。然而很多人似乎都有一种“敦煌情结”,仿佛是对一个老者的探访,又或许每个“朝圣者”心中都住着一位微笑的佛陀?
美丽的眼睛看佛陀
曾经的敦煌,商旅繁华:曾经的大漠,金戈铁马。但永远的莫高窟,却从来都不张扬。即便是身为世界第三大佛,俗称“北大像”的弥勒造像,也安静地隐藏在渐渐增高的“九层楼”之后,从初唐到如今,带着1300年的悲悯,注视着红尘俗世的悲欢恩怨。
若不是信徒,那么与佛有关的一切,都是美的外延。
石窟像一件朴素的外衣,无数画家、雕塑家、建筑家、诗人、学者,竭尽毕生的精力,也猜不透砾岩背后的秘密:要用怎样坦然的低调和无与伦比的坚持才能在1600年的时间里凿出千百个艺术宝库般的洞窟?要多么聪慧的大脑才能想象出45 000平方米各具特色的壁画?要多么精致的双手才能涂抹出2400多尊绝世的彩塑?又要怎样纯洁而坚定的信仰和灵魂才能描绘出“飞天”灵动的彩衣?
大家所熟悉的莫高窟,多半只是它的南区。总的来说,莫高窟是“南区热闹,北区寂寞”,南区有享誉世界的壁画、彩塑和木构建筑,有些洞窟的香油甚至凝结成可以环抱的“香油石”,这些如今都被孤独地锁在透明的玻璃匣子内,像脸上布满皱纹的祖母一样,毫不掩饰自己的沧桑。几十米之外的北区则相对冷清,洞窟的发掘和研究都较晚,是在“敦煌女儿”樊锦诗的丈夫彭金章来敦煌之后才渐渐露出其庐山真面目的。北区集中了莫高窟绝大多数供僧人修行的禅窟和密教的礼拜堂,那时候的僧人就是在北区这些高仅及腰的洞窟中,以内向的甚至是秘密的方式,向佛陀表达自己的虔诚信仰。
石窟的里里外外都是宝,如果一定要在其中挑出一件,答案绝对是壁画!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门道道,不会看的看红火热闹。壁画的美,在它丰富的内涵。如果你有足够的积累,你一定看得到“菩萨说法图”奉献给你的演出;你一定读得懂“于阒国王”眼泪里的悲哀无助;你也一定知道“散点透视”技法对中国画的历史贡献。即便你只是一个好奇的孩童,仅凭那45000平方米的心血,你也能想象驾着七色云彩的飞天和彩带;你也能听见活泼灵动的“反弹琵琶”;你也看得见充满异域风情的“胡旋舞”;你也会迷恋形形色色的佛教故事:你甚至能听见画工们的低声交谈:这个线条是我祖爷爷教给我爹,我爹又教给我的:你甚至闻得到大食国烤馕、抓饭的香味。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