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是歌德毕生的大作,全书根据德国一个炼金术士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古老传说,反其意而之,演示了广阔、深邃而崇高的人生内容,为人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唱了一出迄今响彻寰的凯歌。《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浮士德(译文名著精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德)歌德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浮士德》是歌德毕生的大作,全书根据德国一个炼金术士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古老传说,反其意而之,演示了广阔、深邃而崇高的人生内容,为人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唱了一出迄今响彻寰的凯歌。《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 内容推荐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并列的四大文豪。 《浮土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为诗体悲剧,它根据十六世纪一民间传说创作而成,是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它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历史,揭示了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两种势力的不断斗争。歌德借助浮士德的抱负和追求,表达了他本人对人类未来的远大而美好的理想。全书由一系列叙事诗、抒情诗、戏剧、歌剧以及舞剧组成,涉及神学、神话学、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音乐以及政治经济学。 同样,《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 目录 献诗 舞台序幕 天上序曲 悲剧 第一部 第一场 夜 第二场 城门外 第三场 书斋 第四场 书斋 第五场 莱比锡奥艾尔巴赫地下酒室 第六场 魔女的丹房 第七场 街道 第八场 傍晚 第九场 散步路 第十场 邻妇之家 第十一场 街道 第十二场 庭园 第十三场 园亭 第十四场 森林和山洞 第十五场 格蕾辛的住房 第十六场 玛尔太的庭园 第十七场 井边 第十八场 城墙里巷 第十九场 夜 第二十场 教堂 第二十一场 瓦尔普吉斯之夜 瓦尔普吉斯之夜的梦或奥伯朗与蒂妲尼霞的 金婚纪念插剧 第二十二场 阴暗的日子 郊野 第二十三场 夜 旷野 第二十四场 牢狱 悲剧 第二部 第一幕 第一场 幽雅的境地 第二场 皇帝的宫城 金殿 广阔的大厅 御花园 阴暗的走廊 灯火辉煌的大厅 骑士大厅 第二幕 第一场 高拱顶、狭小的哥特式房间 第二场 实验室 第三场 古典的瓦尔普吉斯之夜 法尔萨洛斯的旷野 珀涅俄斯河上游 珀涅俄斯河下游 珀涅俄斯河上游 爱琴海的岩石海湾 第三幕 第一场 斯巴达、墨涅拉斯宫殿之前 第二场 城堡内院 第三场 阿耳卡狄亚 第四幕 第一场 高山 第二场 前山山上 第三场 反逆皇帝的军帐 第五幕 第一场 旷野 第二场 宫殿 第三场 深夜 第四场 半夜 第五场 宫中大院 埋葬 第六场 山峡、森林、岩石、荒凉之地 试读章节 到如今,唉!我已对哲学、 法学以及医学①方面, 而且,遗感,还对神学②! 都化过苦功,彻底钻研。 我这可怜的傻子,如今 依然像从前一样聪明; 称为硕士,甚至称为博士, 牵着我学生们的鼻子, 上上下下,纵横驰骋, 已经有了十年光景—— 我知道,我们无法弄清! 真有点令我心痛如焚。 我虽然胜似那一切傻子, 博士、硕士、法律家和教士; 没有顾虑和怀疑打扰我, 也不怕什么地狱和恶魔—— 却因此而被剥夺了一切欣喜, 我并不自诩有什么真知, 也不自信能有所教诲, 使人类长进而幡然改悔。 我既没有财产和金钱, 也没有浮世的名声和体面; 就是狗也不能这样贪生! 因此我就向魔术献身, 想通过精灵的有力的口舌, 使我了解到许多秘密; 使我不需要再流酸汗, 把不懂的事信口乱谈; 使我认识是什么将万物 囊括于它的最深的内部, 看清一切动力和种子④, 不再需要咬文嚼字。 盈盈的月光,但愿今宵 你最后一次见我烦恼, 我有许多次午夜不眠, 靠在书案边等你出现: 于是,忧郁的朋友,你来了, 在我的书本和纸上照耀! 唉!但愿我能借你的柔光 走到一处山顶之上, 在山洞周围跟精灵周旋…… P3-4 序言 《浮士德》是歌德毕生的大作,从二十五岁开始着手,到八十二岁完成,花了近六十年的时间。《浮士德》不仅是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评论家把它和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并称为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马克思很爱读它,在著作中常常引用其中的诗句;列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时候,在携带不多的书籍之中,也没有忘记带一册德文本的《浮士德》。这部巨著被译成各种文字,在西方国家之中,往往有十种以上不同的译本。 这部悲剧中的主人公浮士德,原来是十五六世纪德国的炼金术师,在传说中有二人,因为浮土德的拉丁文写法Faustus含有“幸福的”之义,故为炼金术师和魔术师爱用作姓氏。其一为约翰尼斯·浮士德,生于斯瓦比亚的克纽特林根,住于威丁堡。他潜心魔术,过流浪生活,借恶魔之助,在威尼斯想作空中飞行而坠落受伤。另一人为盖奥尔克·浮士德,他是一位占星家,在当时颇负盛名,但真正的古典学者却认为他是一个江湖骗子。他跟恶魔订约,结果落得悲惨的下场。关于以上二人的传说,有各种说法,最后又被认为是同一人。总之,历史上有过一个浮士德,而在传说中却把各种魔术奇谈都牵强附会地集中到他的身上了。 最初把浮士德传说编成通俗故事书的是约翰·施皮斯,书名《魔术师浮士德博士传》,于一五八七年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出版,这本书颇受读者欢迎,屡次再版,并且被译成外语。其后一五八八年,杜平根大学学生又将浮士德故事改编成韵文出版,并且被译成英、法、荷兰文,流传国外。至一五九九年斯瓦比亚人魏德曼又加上古老的传说,编成三卷故事书出版。一六七四年,纽伦堡的医师普菲采将此书重新改作后出版。一七二五年又有一位化名基督教信徒的作者将此书改成缩写本出版。这本小书颇为畅销。青年时代的歌德可能从这本书接触到浮士德的传说。而前述的普菲采的故事书,歌德在魏玛完成《浮士德》第一部时,则曾加以利用。 施皮斯的浮士德故事书被译成英语。传到英国以后,英国剧作家马洛(1564-1593)根据这个故事改编成剧本《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故事》,于一五八八年出版,他把浮士德描写成为巨人式的人物,肯定知识是最伟大的力量,有了知识就能获得财富,征服自然,实现社会理想。过去对于浮士德这个人物,都把他当作是背叛天主的人而对他采取排斥的态度,到了马洛,才脱离教会的偏见,对浮士德采取了肯定的态度。马洛的戏剧于十七世纪初由英国的旅行剧团到德国各地巡回演出。后来又由德国人改编成道地的德国戏,由旅行剧团往各地演出,同时也被改编成木偶戏。 马洛的戏剧虽然把浮士德提高到巨人的地位,但是关于浮士德的结果,还未能脱离通俗故事书的窠臼,最后他的灵魂还是被恶魔劫往地狱。直到莱辛,才提出了浮士德的拯救问题,在他的《文学书简》第十七编中,他指出把浮士德作为戏剧的题材具有很大的价值,他自己也曾写了浮士德的剧本,在剧本的末尾,当恶魔正在高唱凯歌,要把浮士德的灵魂攫去的刹那之间,由一位天使发出呼唤道:“别高唱凯歌吧!你并未取得对人类和知识的胜利。因为天主把最高贵的冲动授予世人,并不是要让他们永远不幸。你所看到的,你认为已经弄到手的,不过是一场幻梦而已。”可惜莱辛的这部作品没有写完,只留下几场,无从窥其全貌。歌德可能知道莱辛的这种构思,从而获得启发。 浮士德传说对歌德创作这部悲剧的影响还应该追溯到他的幼年时代,他在法兰克福常看到演浮士德故事的木偶戏和通俗戏,但那时的木偶戏和通俗戏,内容浅薄,充满滑稽戏的情趣。等到歌德长大,进人大学求学,获得许多体验,才萌起加以改作的念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