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意气风发的凯恩斯参加了文官考试,并梦想着考入英国财政部成就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也许是当时负责文官考试的财政部官员无法理解已经崭露头角的凯恩斯新颖的经济思想的缘故,他自认为最强的数学和经济学都成绩平平,尤其经济学的成绩竟然是他所有成绩中最差的一门。很多年以后,再和朋友谈起此事的时候,凯恩斯仍然愤愤不平地说,也许那些考试官员对于经济学的理解还不如当时他这个年轻人懂得多。然而得益于逻辑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科目都顺利拿到第一的名次,使得凯恩斯在这次文官考试中的总成绩仍然名列第二,只是与他梦想中的财政部职位失之交臂,最终只能进入相对不重要的印度事务部担任一名下级职员,由此开始他的政治生涯。
在印度事务部任职时期,凯恩斯的工作非常轻松,基本上每天就喝喝茶,看看报,聊聊天,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的工作。为了不虚度时光,凯恩斯选择把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上,他把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自己的博士论文的撰写上,并利用这段时间赢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当然,这一时期的从政经历在凯恩斯的一生中并非是完全没有意义,他增加了对于印度社会的了解,尤其是对于印度金融制度的改革、金汇兑本位制的价值的兴趣,为他后来的经济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素材。
看着自己心爱的弟子在一个不能发挥自身价值的工作岗位上无所事事的浪费着自己的青春,一直很欣赏凯恩斯的马歇尔老师觉得很是心痛,于是他再三建议凯恩斯辞去公职,并为他保留了一个在剑桥大学讲授经济学的教师工作。1908年,在马歇尔的多次邀请下,也出于对印度事务部平淡工作的失望,凯恩斯暂时放弃了从政的梦想,辞去了印度事务部的工作,回到母校剑桥大学任教,走上了职业经济学家的道路。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凯恩斯一直梦想成为一名政治家,然而由于各种阴差阳错的原因,在考取文官以后他却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当他决定放弃自己的政治家梦想返回母校担任大学教师之后,无意之间又重新走上了政治家的人生道路,甚至一度成为当时英国政府的高官。
由于凯恩斯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表现,同时又得到当时社会上最为权威的经济学家马歇尔的青睐和帮助,他逐渐在英国的经济学家的圈子中取得了很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开始以经济学专家的身份参与很多政府部门的经济决策,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继续他的政治家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作为当时英国社会中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被邀请进入他一直梦想的舞台——英国财政部,从事战时的经济事务决策与协调工作。在一战结束后,他还被任命为英国财政部的首席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战争结束后,强烈的报复心使得当时几乎所有的英国政府官员,包括普通英国公众,都极力主张向战败的德国索取巨额赔偿金,以弥补英国在战争中巨大的军费开支和战争损失。然而作为英国在巴黎和会谈判过程中的最高负责人,凯恩斯却看到,当时战胜的协议国所提出的250亿英镑的赔偿金额,远远超过了战败的德国政府的承受能力,必将导致德国经济的崩溃。与此同时,德国为了筹集战争赔款,就不得不竭力扩大自己的出口贸易,必将在国际市场上产生对英国产品的强有力的竞争。
另一方面,在当时的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下,英镑与黄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果要向德国索取过多的战争赔款,在大量德国战争赔款涌入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英国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急剧增加,这就有可能造成英国英镑的大幅贬值,会给英国带来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可能会摧毁英国的经济。因此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公然批评要求德国巨额赔偿的社会舆论。通过与主张高额战争赔款的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多次论战,逐渐奠定了他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声誉,使得他被更多的英国民众所认识。
然而,凯恩斯的观点并没有被巴黎和会所接受,各战胜国仍然坚持向战败的德国索取巨额战争赔款。也正由于自己的意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919年6月他愤然辞去在英国财政部的职务,重新返回剑桥大学任教。
心不有甘的凯恩斯回到剑桥大学后,没有老老实实的当他的经济学老师,而是在剑桥开设一门新课“和约的经济意义”,对于当时的巴黎和约进行抨击,并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表示担忧。因为当时剑桥的学生们都迫切想了解凯恩斯这位当时最具声誉的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战后国际关系的,想听听他这个当事人对于巴黎和约的最为专业的评论,这门课一时间居然成为在剑桥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课,每次上课时教室总是挤得站无立锥之处。
一战结束后,伴随着德国战争赔款的大量涌入,在获胜的协议国中果然出现了凯恩斯所提到的通货膨胀及经济衰退。事实充分证明了凯恩斯独到的经济分析视角,这也为他在经济理论学界赢得了更为深远的国际影响。
在一战结束之后,随着对于当时金融制度与经济危机的深入分析,他开始探索是不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政府政策重建国际金融制度,推动经济增长。在这段时期,他开始把目标集中到了自亚当·斯密时代开始就在英国所确立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上了,开始公开攻击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机制原理,主张通过政府投资公共建设来增加就业,利用政府干预来弥补私人市场经济的不足,把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结合起来。正是在这一时期,他的“看得见的手”的思想开始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起来。凯恩斯也开始从一名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家转变为一名西方经济理论的革命者。这一时期的研究为他以后提出“看得见的手”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P13-15
2009年初的时候,得知经济日报出版社拟出版一套解读西方经济学经典的普及性读物。经与经济日报出版社磋谈,我有幸承担了《读懂亚当·斯密》和《读懂凯恩斯》这两本书的写作任务。即使时至今日,我已经完成了这两本书的写作工作,心中仍然充满不安,不知道是否能够获得读者们的认可。
2009年上半年,我花了近半年的时间,三易其稿完成了《读懂亚当·斯密》,而整个暑假以及以后的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又都花在这本《读懂凯恩斯》上。尽管占用了如此长的业余时间,但是如果能够帮助更多的希望了解经济学的读者们多理解一些现代经济学大师的经济思想,帮助大家能够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换一个专业的视角去观察现代社会中的经济问题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很有价值的。
从思想上来看,亚当·斯密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看不见的手”也构建起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而凯恩斯革命则摆脱了对于斯密经济理论的盲目追随,其主张利用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思想,又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从表面上来看,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的理论一个主张市场作用,一个倡导政府干预,似乎是彼此矛盾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结合现代经济的一些事实就可以看出,他们其实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共同体,无论忽视了谁的理论,我们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如果能够从整体上理解两位在西方经济学发展中同处绝对领导地位的经济学大师的思想,对于读者深刻理解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它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运用经济学去解决现实问题,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遥想13年前考入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时,尚不知经济学为何物,只是追求社会所说的热门专业而盲目地选择了这个听上去似乎较为拉风的专业,也就无意之中为自己选择了终生职业。一晃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在现代这个社会中,即使对一些从没受过正规经济学教育的普通人来说,经济也不再是枯燥而简单的数字、图表、模型或者是对着镜头侃侃而谈的专家学者形象了。股票、基金、贷款、利率等经济事物早已渗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似乎现代社会中所有人都能够针对次贷危机、4万亿投资计划、美国的救市政策等经济现实发表一通自己的感慨,这也许是经济学在中国取得的最大的进展了。
正是由于我们身处的社会经济生活日益丰富,经济现象变化多端,才使得即使是一些从没系统地学习过经济学理论的人似乎也希望掌握一定的经济思想,起码能够了解一些粗浅的经济理论。我想经济日报出版社这套丛书的出版,应该可以满足很多渴望了解经济思想的读者的需要。
尽管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极为宏大的学科体系,包含着理论经济学中的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学科,或者是应用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政学等众多分支学科。即使对一个终生从事经济研究的学者来说,他研究范围也许只涉及经济学中一个很小的领域。而对于那些渴望了解经济学一般常识的读者们来说,要想系统地涉足经济学的每一领域,似乎并不现实,也无此必要。
在经济学不算太长的发展历程中,总有些大经济学家的思想让人回味无穷。他们的思想也许并不仅限于某一个狭小的领域,也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只在其生活的那个特定时期存在价值。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再一次捧起数百年前一些经济学大作的时候,仍可以感受到一些值得深思、值得回味的新的收获。
在次贷危机肆虐全球之际,很多学者开始反思近些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同时对于如何才能从危机中挽救本国经济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我们也看到,包括美国、中国、欧盟在内的各个国家,都为解决此次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政策选择,这些政策的效果也许还需要很长时间用事实去证明。然而,我们仍然可以按斯密、凯恩斯等数十年前乃至数百年前大经济学家的思想去分析危机的产生、危机的治理以及相关政策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危机恰好为我们重新理解这些经济大师的思想提供了新的事实依据。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够深刻的理解这些经济大师的经济思想,也将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和评价各国政府用于治理危机的种种政策选择。从这个方面来看,次贷危机的发生其实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一些经济大师思想的窗户,通过它,通过这些经典经济思想与现实种种经济事件的对照,为我们理解西方经济学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在完成本书的写作之际,我必须要感谢我的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贾根良教授,正是他给我确定了研究现代产业政策、研究政府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这一命题,从而让我更为熟悉了自由与保护、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他对于重商主义以及旧制度学派的关注,也为我研究政府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的界定拓宽了思路,更要为他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我的建议表示感谢。
我也必须感谢我的硕士阶段的导师、天津商业大学校长刘书瀚教授,他对于服务贸易与国际经济协作的研究,把我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了现代世界各国之间的分工、贸易、投资等领域之中,以及如何运行政府宏观政策去引导区域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稳定运行。向他学习的这段经历,也为我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他也针对我的这本书提出了很多极有价值的建议,对于我能够顺利完成写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必须感谢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的白玲教授、刘小军教授、张宏武教授、巫建国教授、王欣欣老师、刘树海博士以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孟捷博士、天津市委党校马海龙博士和天津职业大学郭琳老师,他们在我写作本书的过程中,与我针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展开讨论,并给予了很多重要的建议。
同时感谢淮安市政府臧剑与沭阳县政府孙宏亮两位至友为我分析政府作用所应用的一些案例提出的宝贵建议,这些建议为我把枯燥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的经济实践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此也对天津商业大学经济院逯晓玮同学、史佳音同学、钟菊同学、潘攀同学为我收集资料和案例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还必须特别感谢经济日报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韩文高老师,他对于本书所解读的经济名家的思想拥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对于这些传统的经济思想在国内、国际的各个热点事件中的表现,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和准确的判断,和他关于本书写作的一席交谈,对于本书最终结构的定型,以及一些相关观点的形成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他关于本书的策划、框架设计、内容确定的很多宝贵建议,对于这本书的完成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还必须感谢经济日报出版社王含老师和程鹃老师,从本书的选题到框架设定,一些细节的修订以及全书的完成都深深包含着她们的心血。应该说,没有她们的帮助,我是不可能完成这本书的写作工作的。
如今这本书稿已经完成,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姜达洋
2010年元旦于天津
第一章 凯恩斯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节 谁是凯恩斯/2
第二节 凯恩斯到底革了谁的命/4
第三节 凯恩斯的传奇经历/11
第二章 凯恩斯革命与现代政府职能
第一节 亚当·斯密想象中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什么样的/20
第二节 古典经济思想如何解释市场供需的关系/23
第三节 凯恩斯如何解释经济危机的产生/29
第三章 “看得见的手”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凯恩斯教导我们如何应对生产过剩/42
第二节 市场机制为什么难以保证充分就业/51
第三节 “看得见的手”对于就业与增长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57
第四章 “看得见的手”与消费者理论
第一节 什么决定着我们的消费决策/68
第二节 为什么越是有钱的人越小气/76
第三节 如何才能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80
第五章 政府采购与扩大内需
第一节 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采购/94
第二节 我们需要哪些公共采购/100
第三节 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105
第六章 “看得见的手”与投资理论
第一节 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投资决策/112
第二节 我们的投资行为存在什么规律/121
第三节 政府应该怎样来影响社会投资/128
第七章 公共投资与扩大内需
第一节 为什么我们如此期待4万亿投资计划/134
第二节 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是一回事吗/139
第三节 我们应该如何规范公共投资/145
第八章 “看得见的手”与货币理论
第一节 我们为什么愿意持有货币/150
第二节 为什么向银行贷款要支付利息/157
第三节 三大心理规律是如何导致需求不足的/165
第九章 税制改革与扩大内需
第一节 税制改革也能扩大内需吗/172
第二节 大家为什么希望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176
第三节 政府补贴为什么可以增强个人消费能力/180
第十章 凯恩斯思想的死穴
第一节 是凯恩斯主义导致的政府破产吗/186
第二节 应该如何弥补财政赤字/189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危机源于何处/194
第十一章 凯恩斯主义的复苏
第一节 我们还需要“看不见的手”吗/200
第二节 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看得见的手”/205
第三节 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的协调/211
后记/215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经济相伴而生。从自发到自觉,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没有停止过,自然,探寻经济活动规律的经济学研究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取得过一次又一次辉煌的成就。可以这么说,每一次经济学领域的辉煌都造就了一位顶级的经济学大师,或者说每一位经济学大师都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因此,我们就有必要了解这些创造辉煌的大师并弄懂大师们凭什么创造了辉煌。
可是问题来了,大师们的著作大多属于“天书”,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轻松读懂的,不管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还是凯恩斯的《通论》,亦或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没有点经济学功底的的人要想彻底读懂他们几乎成为不可能。而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让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让“读懂经济学大师系列”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在经济普及图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经济日报出版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2003年出版《推开宏观之窗》算起,我们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一批深入民间的经普读物正在读者当中默默讲述着象牙塔里的故事。仅以《推开宏观之窗》为例,6年来已经发行12万册,在政府官员、企业家和普通百姓当中发生着重大的影响。这本书本着让高中生以上的人群读懂宏观经济的目的,实现了“学习宏观经济就像推开一扇窗户那样容易”的愿望,除了长期占居各大图书卖场畅销榜外,还一举夺取了“十四届国家图书奖”。
由此可见,经普读物出版工作大有可为。从2010年起,我们将隆重推出“读懂经济学大师系列”,如《读懂亚当·斯密》《读懂凯恩斯》《读懂萨缪尔森》《读懂曼昆》《读懂哈耶克》《读懂弗里德曼》等一批深入浅出的经普图书。我们相信,只要作为社会最小细胞的每一个普通个体都弄懂了经济学大师的经典思想和灵魂所在,我们整个的经济社会将变得更加理性、更加繁荣。从此,一个年轻的出版社会被大家记得——那就是致力于经济普及读物出版的经济日报出版社。
从思想上来看,亚当·斯密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看不见的手”也构建起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而凯恩斯革命则摆脱了对于斯密经济理论的盲目追随,其主张利用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思想,又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本书为“读懂经济学大师系列”之一,对凯恩斯其人以及经济学理论作了详细的介绍,是广大读者掌握和了解凯恩斯的一本好书。
凯恩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本书为“读懂经济学大师系列”之一,对凯恩斯其人以及经济学理论作了详细的介绍,是广大读者掌握和了解凯恩斯的一本好书。